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城乡统筹工作的不断推进,环境问题,尤其是农村环境问题受到了社会广泛的关注。该文依据安徽省内其有突出代表的自然村实地调研成果及其系统数据,分析了农村垃圾处理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基于现行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提出了综合性建议,以期推动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进程,促进美好乡村建设。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135-3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constantly promo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herefore, according to Anhui province selected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llage fiel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subsequent system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current Anhui rural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model, lis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garbage disposal and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Living garbage;Problem;SuggestionAnhui province
1 前言
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也不断激增,垃圾构成比例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在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而现在,废纸、塑料以及废电池等垃圾已成为了农村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垃圾不易被自然分解,从而给土地带来了更大的承载压力和污染隐患。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点任务。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安徽省于2019年1月10日出台了《安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各市、县强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 全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据安徽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83.9%的农村生活垃圾是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处理的主要流程为:户集-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首先设置垃圾临时集中点,主要是在村民住所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投放简易经垃圾分类设置的垃圾桶、箱、池或其他形式的一线垃圾收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到户的垃圾集中措施。在村民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将生活垃圾投入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后,清洁人员将垃圾移送到村部垃圾集中点,再由第3方承包公司对垃圾进行转运到市县里进行最后的分拣和处理。
3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垃圾桶摆放位置与数量不合理 调研中发现,大量村民对垃圾转运模式中第1步垃圾的户集中垃圾箱的投放数量及距离有很大的意见,认为其设置的数量、投放距离不合理,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情况下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一些村民的住址距离垃圾收集点过近,在盛夏遇上易腐垃圾,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起居,而另一些距离收集点较远的村民则反映,丢垃圾要跑到数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外去,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尤其遇上极端天气,村民们不会选择为了丢个垃圾而特意外出。由此一来,垃圾收集点便形同虚设,垃圾仍堆积在住处附近,垃圾收集的失当使村民生活深受其苦。另外,农户调研对象中的各村落并非都具备村内垃圾初步自处理的基础设施。在垃圾到户收集的阶段完成后,农村生活垃圾会有专门清洁人员去村内设置的各垃圾收集点收集已完成初步收集的垃圾,并将其集中到村落中总的垃圾集中点以待转运。而在垃圾转运前,这些垃圾被暂时堆积在村部垃圾集中点,一般是由水泥筑成的大型垃圾池。
3.2 农村居户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 由于多数村落的垃圾收集在第一步中虽然按能否回收的标准对垃圾设置简单分类,但在实际生活中,村民们往往很难做到对垃圾种类完全准确的分辨、具备每次丢弃垃圾都完全自制的分类意识。如表1所示,在受访村民中具有分类意识并实际做到的占比仅有20%。故在垃圾收集到村落时,不同类垃圾的混杂仍然给垃圾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给农村垃圾在转运前所要推进的村落简易处理过程增添了难度。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村落并不具备这一处理程序所要具备的设施条件,以致在垃圾转运前,垃圾集中点的垃圾混杂,当遇上转运不及时的情况时,严重影响到周边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的村民都基本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随手丢垃圾是对自己居住环境具有污染性的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行为与其思想却往往不能做到完全的一致。这主要由以下2点原因导致:一是农村每户常住人口较少,且垃圾种类多为厨余垃圾和纸质布料类垃圾,同时,村民多蓄养鸡鸭等禽类,厨余垃圾基本都会被蓄养的禽类消化掉,因此产生真正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较少。二是村落里的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研究样本中半数的村民表示垃圾桶距离自家较远,这造成日常垃圾丢弃不便。同时,根据调研发现,样本中大部分村民接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但只有部分村民是这样实行的。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有以下2点:一是村民知识水平不高,无法正确分辨垃圾类型;二是由于记忆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让村民学习垃圾分类变得不可行。
3.3 转运效率低下 目前,主流的农村垃圾控制选择采用PPP模式,在此模式中,第3方承包公司负责垃圾运输。就承包企业而言,最低价中标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为拿下项目,报价过低,使中标企业在既定收益下很难做到日产日清与全域覆盖。从霍邱县当地居户的走访与调研中了解,霍邱县长集镇的生活垃圾只能做到7d清理2次,远远低于日产日清的要求。深圳家宝、安徽净旅等中标企业均表示,以目前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和中标价格,他们很难招募到足够的保洁人员,难以实现日产日清和全覆盖的承诺。
4 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建议
4.1 选择放置垃圾桶的适当位置,并确定适当的数量 据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村民对垃圾桶设置的意向距离要求为:在既方便家庭的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垃圾收集点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要确保垃圾桶及垃圾集中点的设置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贴近村民的切实生活需求。垃圾桶、箱的投放要尽量放在村民住宅较集中的区域,以划定小区域的中心住户为圆心向外辐射,每个垃圾桶投放点可满足的村民垃圾倾倒需求量约在5~8户,具体数字按各推广村落的实际垃圾产生量确定,避免垃圾桶投放的数量的冗余或不足。小区域内的垃圾桶具体投放位置要以中心住户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且应设置在居民住宅的下风向地势较平整处,减少垃圾腐臭发出气味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对辐射区域中心的住户设岗位、增津贴,每年给予适当补助,该户在岗位上有监督垃圾转运效率及监管垃圾箱损毁状况的义务,并且及时向村中的相关负责点上的清洁人员反映情况,监督其工作效率。
4.2 简化垃圾分类概念 指派垃圾分类督导员进村宣传指导,让村民切实掌握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做到不乱丢弃不乱投放。但与现今实行的垃圾分类不同的是,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不可腐类垃圾又可细分为有毒有害电池、重金属、过期药品和无毒害普通生活废品。以是否易腐为标准划分垃圾类别,这样就可以在村民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简化垃圾分类概念,便于村民们的理解实施。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把易腐垃圾直接运送到村集中点的沤肥场,不再转运到市县进行处理,将不可腐烂垃圾中的有害垃圾与其他可以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分离出来(图1),这样可以改善垃圾分类工作的环境,减轻垃圾异味对清洁工人的伤害,加快分类速度。
4.3 推广沤肥场 村落中垃圾转运前所停留的总的垃圾集中点并不应只是简单的垃圾储藏设备。在调研中发现,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较好的县區中,设有沤肥池、堆肥龚一类的农村生活垃圾初步处理设施。在完成对村民垃圾分类基本常识的普及后,将可腐垃圾集中到村落中的总集中点后,可使用沤肥池、堆肥龚设施进行垃圾的初步处理,避免该类垃圾在等待运输及运输过程中的腐化发酵所带来的不便,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土壤肥力。在调研区域内,巢湖市推行“三四五”工作法,构建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成肥、焚烧减料处理”的“巢湖模式”,是安徽省内目前为止较为先进有效的处理模式,值得向各区县推广。其中分拣清运,生物成肥需要村落内设有堆肥、沤肥设施,建设堆肥龚、沤肥场等易腐垃圾处理场地,推广堆肥、沤肥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的区域可选取合适的生物成肥的方式,在皖南地区选取更易成肥的沤肥法:以农作物秸秆、绿肥、树叶等植物残体为主,与垃圾、人粪尿、泥土等混合在一起,在常温、淹水的条件下沤制而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热量及水分条件选取适宜的高温堆肥或普通沤肥法。对于无法简易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或其他可回收垃圾,仍然采取转运处理的方式,转运至技术及设施条件更高的市级或省级处理点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
4.4 加强对承包公司的监管 生活垃圾处理关系到民生问题,在垃圾处理模式推行的初始阶段,好的垃圾处理效果必然要有等量成本耗费。因此,今后政府在招标时,可以要求企业在标书上附上对垃圾处理的计划书和预计花费,寻找具备最优方案合作方签订合约,并且让镇政府对其下属各村部垃圾处理结果进行审查,若结果与当初承诺的效果相差甚远,可以与企业进行约谈,约谈后仍无效果的则可视作违约,防止发生企业低价竞标下不作为的现象。同时,企业也应当自我创新,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技术降低成本,而不是一味偷工减料,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高工作绩效的员工给以奖励,而对于工作效率低下或对公司资产造成损失的员工,则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邹振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2018.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9/1/8/147952047301.htm.
[3]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 http://tjj.ah.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bdb2a64d31bc4d67b8cf41a761f18bc8.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建议;安徽省
中图分类号 X7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1-0135-3
Abstract: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Anhui province, the overal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has been constantly promote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ural areas, have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the public. Therefore, according to Anhui province selected outstanding representative of the village field research results, and the subsequent system data analysis. Based on the current Anhui rural household waste treatment model, list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garbage disposal and put forward comprehensive proposal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process of rural household garbage disposal in Anhui provinc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Key words:Rural Living garbage;Problem;SuggestionAnhui province
1 前言
隨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数量也不断激增,垃圾构成比例正在迅速发生变化。在过去,农村生活垃圾以厨余垃圾为主,而现在,废纸、塑料以及废电池等垃圾已成为了农村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多数垃圾不易被自然分解,从而给土地带来了更大的承载压力和污染隐患。
2018年国务院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强调将农村垃圾治理作为重点任务。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安徽省于2019年1月10日出台了《安徽省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各市、县强化污染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全省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2 全省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据安徽省第3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83.9%的农村生活垃圾是集中或部分集中处理。处理的主要流程为:户集-村收集-镇转运-市县处理。首先设置垃圾临时集中点,主要是在村民住所附近选取合适的位置投放简易经垃圾分类设置的垃圾桶、箱、池或其他形式的一线垃圾收集设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到户的垃圾集中措施。在村民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将生活垃圾投入设置的垃圾收集点后,清洁人员将垃圾移送到村部垃圾集中点,再由第3方承包公司对垃圾进行转运到市县里进行最后的分拣和处理。
3 农村垃圾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3.1 垃圾桶摆放位置与数量不合理 调研中发现,大量村民对垃圾转运模式中第1步垃圾的户集中垃圾箱的投放数量及距离有很大的意见,认为其设置的数量、投放距离不合理,这不仅影响了村民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情况下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一些村民的住址距离垃圾收集点过近,在盛夏遇上易腐垃圾,难闻的气味严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起居,而另一些距离收集点较远的村民则反映,丢垃圾要跑到数百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外去,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尤其遇上极端天气,村民们不会选择为了丢个垃圾而特意外出。由此一来,垃圾收集点便形同虚设,垃圾仍堆积在住处附近,垃圾收集的失当使村民生活深受其苦。另外,农户调研对象中的各村落并非都具备村内垃圾初步自处理的基础设施。在垃圾到户收集的阶段完成后,农村生活垃圾会有专门清洁人员去村内设置的各垃圾收集点收集已完成初步收集的垃圾,并将其集中到村落中总的垃圾集中点以待转运。而在垃圾转运前,这些垃圾被暂时堆积在村部垃圾集中点,一般是由水泥筑成的大型垃圾池。
3.2 农村居户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 由于多数村落的垃圾收集在第一步中虽然按能否回收的标准对垃圾设置简单分类,但在实际生活中,村民们往往很难做到对垃圾种类完全准确的分辨、具备每次丢弃垃圾都完全自制的分类意识。如表1所示,在受访村民中具有分类意识并实际做到的占比仅有20%。故在垃圾收集到村落时,不同类垃圾的混杂仍然给垃圾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给农村垃圾在转运前所要推进的村落简易处理过程增添了难度。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村落并不具备这一处理程序所要具备的设施条件,以致在垃圾转运前,垃圾集中点的垃圾混杂,当遇上转运不及时的情况时,严重影响到周边村民的日常生活和出行。 在走访中发现,大多数的村民都基本具备保护环境的意识,了解随手丢垃圾是对自己居住环境具有污染性的行为,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的行为与其思想却往往不能做到完全的一致。这主要由以下2点原因导致:一是农村每户常住人口较少,且垃圾种类多为厨余垃圾和纸质布料类垃圾,同时,村民多蓄养鸡鸭等禽类,厨余垃圾基本都会被蓄养的禽类消化掉,因此产生真正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较少。二是村落里的垃圾桶分布不合理,研究样本中半数的村民表示垃圾桶距离自家较远,这造成日常垃圾丢弃不便。同时,根据调研发现,样本中大部分村民接受过垃圾分类的宣传,但只有部分村民是这样实行的。造成这种问题的根源有以下2点:一是村民知识水平不高,无法正确分辨垃圾类型;二是由于记忆力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让村民学习垃圾分类变得不可行。
3.3 转运效率低下 目前,主流的农村垃圾控制选择采用PPP模式,在此模式中,第3方承包公司负责垃圾运输。就承包企业而言,最低价中标政策可能会导致企业为拿下项目,报价过低,使中标企业在既定收益下很难做到日产日清与全域覆盖。从霍邱县当地居户的走访与调研中了解,霍邱县长集镇的生活垃圾只能做到7d清理2次,远远低于日产日清的要求。深圳家宝、安徽净旅等中标企业均表示,以目前市场劳动力的价格和中标价格,他们很难招募到足够的保洁人员,难以实现日产日清和全覆盖的承诺。
4 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建议
4.1 选择放置垃圾桶的适当位置,并确定适当的数量 据实地调研的结果显示,村民对垃圾桶设置的意向距离要求为:在既方便家庭的日常出行需求的同时,还要兼顾垃圾收集点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因此,要确保垃圾桶及垃圾集中点的设置真正做到便民利民,贴近村民的切实生活需求。垃圾桶、箱的投放要尽量放在村民住宅较集中的区域,以划定小区域的中心住户为圆心向外辐射,每个垃圾桶投放点可满足的村民垃圾倾倒需求量约在5~8户,具体数字按各推广村落的实际垃圾产生量确定,避免垃圾桶投放的数量的冗余或不足。小区域内的垃圾桶具体投放位置要以中心住户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且应设置在居民住宅的下风向地势较平整处,减少垃圾腐臭发出气味对村民生活的影响。同时,对辐射区域中心的住户设岗位、增津贴,每年给予适当补助,该户在岗位上有监督垃圾转运效率及监管垃圾箱损毁状况的义务,并且及时向村中的相关负责点上的清洁人员反映情况,监督其工作效率。
4.2 简化垃圾分类概念 指派垃圾分类督导员进村宣传指导,让村民切实掌握垃圾分类基本知识,做到不乱丢弃不乱投放。但与现今实行的垃圾分类不同的是,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和不可腐烂,不可腐类垃圾又可细分为有毒有害电池、重金属、过期药品和无毒害普通生活废品。以是否易腐为标准划分垃圾类别,这样就可以在村民现有的认知基础上对垃圾进行初步分类,简化垃圾分类概念,便于村民们的理解实施。在垃圾处理过程中把易腐垃圾直接运送到村集中点的沤肥场,不再转运到市县进行处理,将不可腐烂垃圾中的有害垃圾与其他可以填埋和焚烧的垃圾分离出来(图1),这样可以改善垃圾分类工作的环境,减轻垃圾异味对清洁工人的伤害,加快分类速度。
4.3 推广沤肥场 村落中垃圾转运前所停留的总的垃圾集中点并不应只是简单的垃圾储藏设备。在调研中发现,各农村垃圾处理运行较好的县區中,设有沤肥池、堆肥龚一类的农村生活垃圾初步处理设施。在完成对村民垃圾分类基本常识的普及后,将可腐垃圾集中到村落中的总集中点后,可使用沤肥池、堆肥龚设施进行垃圾的初步处理,避免该类垃圾在等待运输及运输过程中的腐化发酵所带来的不便,最重要的是有利于提高当地的土壤肥力。在调研区域内,巢湖市推行“三四五”工作法,构建了“分类收集、定点投放、分拣清运、回收利用、生物成肥、焚烧减料处理”的“巢湖模式”,是安徽省内目前为止较为先进有效的处理模式,值得向各区县推广。其中分拣清运,生物成肥需要村落内设有堆肥、沤肥设施,建设堆肥龚、沤肥场等易腐垃圾处理场地,推广堆肥、沤肥的技术方法,在不同的区域可选取合适的生物成肥的方式,在皖南地区选取更易成肥的沤肥法:以农作物秸秆、绿肥、树叶等植物残体为主,与垃圾、人粪尿、泥土等混合在一起,在常温、淹水的条件下沤制而成,并根据不同地区的热量及水分条件选取适宜的高温堆肥或普通沤肥法。对于无法简易处理的有毒有害垃圾或其他可回收垃圾,仍然采取转运处理的方式,转运至技术及设施条件更高的市级或省级处理点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
4.4 加强对承包公司的监管 生活垃圾处理关系到民生问题,在垃圾处理模式推行的初始阶段,好的垃圾处理效果必然要有等量成本耗费。因此,今后政府在招标时,可以要求企业在标书上附上对垃圾处理的计划书和预计花费,寻找具备最优方案合作方签订合约,并且让镇政府对其下属各村部垃圾处理结果进行审查,若结果与当初承诺的效果相差甚远,可以与企业进行约谈,约谈后仍无效果的则可视作违约,防止发生企业低价竞标下不作为的现象。同时,企业也应当自我创新,以先进的管理制度和创新技术降低成本,而不是一味偷工减料,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设置合理的奖惩制度;对于高工作绩效的员工给以奖励,而对于工作效率低下或对公司资产造成损失的员工,则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
参考文献
[1]邹振华.农村生活垃圾的治理现状及对策探讨[D].南昌:南昌大学,2018.
[2]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http://xxgk.ah.gov.cn/UserData/DocHtml/731/2019/1/8/147952047301.htm.
[3]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EB/OL] http://tjj.ah.gov.cn/tjjweb/web/info_view.jsp?strId=bdb2a64d31bc4d67b8cf41a761f18bc8.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