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在2008年高考改革,对新课程高考备考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我们历经四届新高考,感觉对新高考的认识,也是在螺旋上升的。对于刚刚进入新课程高考的老师们,必将会遇到一些困惑或问题。根据我们的经历和体会,我对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谈几点不成熟的建议,敬请各位专家、同仁指正。
一、以生为本,主体参与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具有灵性的生命体。数学复习教学要做到高效,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三复习课上,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一个接一个题目的讲解,不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设计合理的展现与暴露、激励与强化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培养他们爱动脑、勤动口、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夯实基础,关注通性通法
新课程高考虽然试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查的主题应当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一句空话。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训练和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夯实基础”也要注重创新,有些老师误认为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再现就可以,于是往往把复习做成了新授课的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回顾,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知识块、知识网。如三角公式要以推代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要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角度去认识等等。
在题目的选取上,起点要低,避免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堆砌,人为地设置陷阱,人为地设置技巧和过分关注细枝末节,特别是对于“华山一条路”的问题,应尽量不选;在题目的讲解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数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解题实践,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应避免一些技巧性强的方法,选择通性通法。
三、规范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高考中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解题粗心大意、书写欠规范所导致的。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的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式、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加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暴露。很多教师在讲题时,只讲正确的解法,不去分析解题思路,不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创作条件,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成堆,高考失分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暴露错误创作条件。
要狠抓规范意识的培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要准确,对算式、推理、符号的书写要科学规范,教师的身体力行、示范表率,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通过学生板演、投影等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讨论、比较,明确在解答题的书写中哪些必须写,哪些可以省去等;三是对学生作业或试卷要严格批改,标出步骤缺漏、运算出错点,并给出扣分,让学生深刻领会“会”和“得分”不完全等价,从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最主要的途径。“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高了,学生经过自己实质性的数学思考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并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呢?我觉得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基本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确实有不同的层次,就像练武术的人,层次低的人用蛮力,而且效果是“事倍功半”;层次高的人用巧劲,“四两拨千斤”,效果是“事半功倍”。当然,要做到这样,教师自己的数学修为要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也要有较好的了解。
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必须要积极地去面对。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在贯彻课程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具体实施中,为实现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益经验,为科教兴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生为本,主体参与
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学生是复习教学的主体,是教学活动最具有灵性的生命体。数学复习教学要做到高效,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努力转变学生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但是,在多次的调研听课中我们发现,部分高三复习课上,学生仍然被动地接受着教师一个接一个题目的讲解,不是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为此,教师要切实转变观念,注重设计合理的展现与暴露、激励与强化等策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积极思考、质疑问难。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培养他们爱动脑、勤动口、多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夯实基础,关注通性通法
新课程高考虽然试图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创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查的主题应当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通性通法。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了知识谈能力是一句空话。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训练和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复习中,要立足于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对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夯实基础”也要注重创新,有些老师误认为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回顾、再现就可以,于是往往把复习做成了新授课的简单重复,温故有余,知新不足。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不应是简单的重复回顾,重要的是深化认识,从本质上认识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以分类、整理、综合,形成知识块、知识网。如三角公式要以推代记,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要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角度去认识等等。
在题目的选取上,起点要低,避免将众多的知识点进行堆砌,人为地设置陷阱,人为地设置技巧和过分关注细枝末节,特别是对于“华山一条路”的问题,应尽量不选;在题目的讲解上,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利用数学思想指导自己的解题实践,学会根据问题的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应避免一些技巧性强的方法,选择通性通法。
三、规范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会而不对,对而不全”是高考中常有的现象,也是学生中的老大难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审题能力薄弱、解题粗心大意、书写欠规范所导致的。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善于关注学习的细节,学会准确表述数学概念、原理,规范书写算式、推理、符号等,是保障高考加分的基础。为此,教师需要在平时通过表率作用和严格要求来不断地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
要注意思维过程的暴露。很多教师在讲题时,只讲正确的解法,不去分析解题思路,不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创作条件,从而掩盖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问题成堆,高考失分也就不足为奇。因此,在复习中,一定要为学生展现思维过程、暴露错误创作条件。
要狠抓规范意识的培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教师要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平时教学中对数学语言的表述要准确,对算式、推理、符号的书写要科学规范,教师的身体力行、示范表率,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二是通过学生板演、投影等展示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讨论、比较,明确在解答题的书写中哪些必须写,哪些可以省去等;三是对学生作业或试卷要严格批改,标出步骤缺漏、运算出错点,并给出扣分,让学生深刻领会“会”和“得分”不完全等价,从而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为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我认为提高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最主要的途径。“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提高了,学生经过自己实质性的数学思考来获取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并使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发展。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呢?我觉得根据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最基本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方法;促进他们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
总之,数学教学确实有不同的层次,就像练武术的人,层次低的人用蛮力,而且效果是“事倍功半”;层次高的人用巧劲,“四两拨千斤”,效果是“事半功倍”。当然,要做到这样,教师自己的数学修为要高,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也要有较好的了解。
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和国家的需要,我们必须要积极地去面对。同时,我们也看到改革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有很多具体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在贯彻课程改革的思想方法和具体实施中,为实现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探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有益经验,为科教兴国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