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蚂蚁是幼儿生活中很容易接触到的昆虫,也是幼儿亲近自然,学会观察、探索的最好载体之一。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幼儿开始主动接近、探索蚂蚁……
一、草地上的蚂蚁
午睡起床后,我带领中班一组幼儿到草地上活动。突然,超超大叫一声“蚂蚁”并蹲了下去,接着有几个幼儿围了过去,其余幼儿也都把视线转向了超超。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是捕捉教育契机的第一步。我问:“你们是想做游戏还是想看蚂蚁?”“看蚂蚁。”孩子们不等答完就四散在草地上。
春天的草地刚刚冒青,在地下栖息了一冬的蚂蚁们在嫩绿的叶芽间忙碌地穿梭着,充满生机和乐趣。但是不多久,佳佳就喊起来:“老师,王梓说要把蚂蚁踩死。”我抬头发现超超和飞飞也已在草地上追逐起来,看到蚂蚁便踩。中班幼儿观察的随意性还很大,我决定利用幼儿这个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将蚂蚁人格化,促使幼儿选择观察的目标。于是,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知道吗?这些蚂蚁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只叫梓梓,这只叫佳佳,这只叫超超。”超超和飞飞听了,立即停止了追逐,好奇地伸过头来,飞飞着急地问:“哪一个是我?”于是,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有了一只叫自己名字的蚂蚁。他们小心呵护着,尾随着自己的蚂蚁在草地上移动。“哎呀,我不见了。”“我看见‘你’进洞去了,这下面是蚂蚁的家吗?”超超和飞飞小声议论着。
晨晨抿着小嘴紧紧盯着蚂蚁,我知道她很想与它交朋友,又担心会受到伤害。这时,我将手指插在草丛里,蚂蚁顺着草叶爬到我的手心。“它多小啊。”“对,它与晨晨还有什么不同?”“它有很多腿。”“几条?”“六条。老师,这是什么?”“这叫触角。它用触角与别的蚂蚁说话。”我边说边将手慢慢靠近晨晨的手,蚂蚁爬到她手上,晨晨“呵”一声,惊异地笑了。
“看,蚂蚁周老师!”伟伟突然指着衔了一粒面包屑的蚂蚁喊道。我纳闷地问:“怎么是我呢?”“它拿着一个铃鼓。”伟伟认真地说。我被他超乎寻常的想象逗乐了。
“哈哈,它们排队了,在运好吃的东西呢。”那边又有几个孩子叫了起来。
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观察着,在少数幼儿兴趣的感染下,其余幼儿都开始了与蚂蚁的愉快接触。他们在草地上行走时都变得轻手轻脚,生怕不小心踩坏他们的好朋友。
二、自然角的蚂蚁
幼儿对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关于蚂蚁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已不满足于只看蚂蚁在地面活动,更想知道蚂蚁在地下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才能看见蚂蚁在地底下的生活呢?”我组织全班幼儿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梓梓说:“把地挖个大洞。”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我示意大家耐心听梓梓说完,“那把蚂蚁家搬到……搬到金鱼缸里。”大家又笑。看到幼儿有想法但思路不清晰,我便抓住其想法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这想法很好,你为什么这么想?”“因为放在金鱼缸里就看得清楚了。”星星问:“怎么搬呢?”有幼儿答:“在金鱼缸里放泥,然后把蚂蚁放到金鱼缸里。”梓梓很高兴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我则把金鱼缸腾出来,鼓励幼儿按想的去做。
往金鱼缸里装了半缸泥土后,每个幼儿放入一只他们采集来的蚂蚁,还给鱼缸起了个名字叫“蚂蚁班”。有一些蚂蚁似乎不肯到泥土里去,它们不停地在缸壁上爬来爬去,还有一些钻进泥土中间,孩子们根本看不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喜欢‘蚂蚁班’?”伟伟问我。我说:“它们可能喜欢地下原来的家,鱼缸泥土里的家跟它们地下的家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二天,晨晨带来了一块黑布并说:“我爸爸说要用黑布把泥土蒙起来,还要让泥土潮湿。”这时许多幼儿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地下的泥土就是这样的。”伟伟抢着替我回答。这就样,我没有把饲养方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逐步引导幼儿自己探讨和调整饲养方法。
蚂蚁饲养缸在自然角放置了两天后,幼儿掀开黑布能看见缸壁处的泥土有几条空隙,蚂蚁们已经开始在忙忙碌碌构筑通道了。孩子们很高兴,他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放在泥土上,想记录蚂蚁喜欢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但是黑布揭开后时间不长,有的蚂蚁钻进泥土中,有的干脆爬出缸外,观察效果并不如意。
就在孩子们有些沮丧的时候,飞飞、迪迪等几名幼儿从家里拿来了各种颜色的“蚂蚁工坊”,这是我在班级QQ群里把幼儿蚂蚁探秘活动的情况发送给家长们后,几个家长从网上订购来的。“蚂蚁工坊”用的是透明的凝胶,幼儿可以清晰地看见蚂蚁们在里面掘洞穿行、运送食物。这又掀起了孩子们观察蚂蚁的热潮。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延续探索活动,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区的蚂蚁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饲养,幼儿已获得一定的关于蚂蚁的经验,我们决定一起来布置一个活动区。“我想画一个蚂蚁周老师放在活动区里。你们怎么想?”我的建议立即得到响应,很多孩子开始用油画棒画蚂蚁,但有几个孩子不知如何下笔。我说:“我们一起再去自然角用放大镜看看吧。”观察中,我指着蚂蚁的几个主要部位分别请孩子们描述形状。接着,我在纸上边画边问:“先画一个大大的圆,知道这是什么吗?”“蚂蚁的头。”幼儿边用手比划边回答……之后,他们便高兴地回座位去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将画好的蚂蚁放进活动区后,幼儿互相观看和评价自己及同伴画的蚂蚁,有一半幼儿已能将平时观察到的蚂蚁的头、胸、腹和三对足画出来了,有一些幼儿在同伴和我的蚂蚁图的影响下发现了作品中的不足。“老师,妍妍画得不像,头太小了。”“不对,它刚吃了蛋糕,把肚子吃大了。”妍妍解释道。两个人望着我,我意识到既要引导幼儿有科学认识的态度,也要不伤害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信心。于是,我委婉地说:“蚂蚁的头确实很大,你们再去观察一下。我想方妍肯定也会画没有吃蛋糕的蚂蚁的。”妍妍点点头。
我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活动区里,我问大家:“我们现在都是蚂蚁了,怎么玩呢?”“我们可以爬呀。”超超边说边爬起来,其他幼儿纷纷效仿。爬了几圈后,飞飞提议:“老师,你做蚁王吧,我们给你找吃的。”“那蚁王干什么?”我故意大声问。“生许多许多孩子。”幼儿一听都乐了。飞飞说,“真的,我从电视节目里看到的。”“说得很好。那找食物的蚂蚁叫什么?”“叫工蚁。”晨晨抢着答道,“还有雄蚁和兵蚁,兵蚁是打仗的蚂蚁。蚂蚁窝里还有幼儿园,有大蚂蚁专门照顾小蚂蚁。”“晨晨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呀?”“是爸爸从电脑上查到后告诉我的。”“原来我们可以在电脑里学到好多知识。晨晨懂这么多,你给我们分工好吗?”幼儿都鼓起了掌。于是,活动区里的活动渐渐丰富起来了。
……
从午后户外活动到晨间室内观察,从室外草地到活动室的活动区,教师努力实施游戏化课程活动,尊重幼儿的兴趣,力图营造一种成人与儿童、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方式激励幼儿发现和探索,促进幼儿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
一、草地上的蚂蚁
午睡起床后,我带领中班一组幼儿到草地上活动。突然,超超大叫一声“蚂蚁”并蹲了下去,接着有几个幼儿围了过去,其余幼儿也都把视线转向了超超。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是捕捉教育契机的第一步。我问:“你们是想做游戏还是想看蚂蚁?”“看蚂蚁。”孩子们不等答完就四散在草地上。
春天的草地刚刚冒青,在地下栖息了一冬的蚂蚁们在嫩绿的叶芽间忙碌地穿梭着,充满生机和乐趣。但是不多久,佳佳就喊起来:“老师,王梓说要把蚂蚁踩死。”我抬头发现超超和飞飞也已在草地上追逐起来,看到蚂蚁便踩。中班幼儿观察的随意性还很大,我决定利用幼儿这个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特点,将蚂蚁人格化,促使幼儿选择观察的目标。于是,我故作神秘地对孩子们说:“知道吗?这些蚂蚁都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这只叫梓梓,这只叫佳佳,这只叫超超。”超超和飞飞听了,立即停止了追逐,好奇地伸过头来,飞飞着急地问:“哪一个是我?”于是,不一会儿,每个幼儿都有了一只叫自己名字的蚂蚁。他们小心呵护着,尾随着自己的蚂蚁在草地上移动。“哎呀,我不见了。”“我看见‘你’进洞去了,这下面是蚂蚁的家吗?”超超和飞飞小声议论着。
晨晨抿着小嘴紧紧盯着蚂蚁,我知道她很想与它交朋友,又担心会受到伤害。这时,我将手指插在草丛里,蚂蚁顺着草叶爬到我的手心。“它多小啊。”“对,它与晨晨还有什么不同?”“它有很多腿。”“几条?”“六条。老师,这是什么?”“这叫触角。它用触角与别的蚂蚁说话。”我边说边将手慢慢靠近晨晨的手,蚂蚁爬到她手上,晨晨“呵”一声,惊异地笑了。
“看,蚂蚁周老师!”伟伟突然指着衔了一粒面包屑的蚂蚁喊道。我纳闷地问:“怎么是我呢?”“它拿着一个铃鼓。”伟伟认真地说。我被他超乎寻常的想象逗乐了。
“哈哈,它们排队了,在运好吃的东西呢。”那边又有几个孩子叫了起来。
幼儿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观察着,在少数幼儿兴趣的感染下,其余幼儿都开始了与蚂蚁的愉快接触。他们在草地上行走时都变得轻手轻脚,生怕不小心踩坏他们的好朋友。
二、自然角的蚂蚁
幼儿对蚂蚁的兴趣越来越浓,关于蚂蚁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他们已不满足于只看蚂蚁在地面活动,更想知道蚂蚁在地下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才能看见蚂蚁在地底下的生活呢?”我组织全班幼儿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梓梓说:“把地挖个大洞。”大家听了都笑起来,我示意大家耐心听梓梓说完,“那把蚂蚁家搬到……搬到金鱼缸里。”大家又笑。看到幼儿有想法但思路不清晰,我便抓住其想法中值得肯定的东西,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这想法很好,你为什么这么想?”“因为放在金鱼缸里就看得清楚了。”星星问:“怎么搬呢?”有幼儿答:“在金鱼缸里放泥,然后把蚂蚁放到金鱼缸里。”梓梓很高兴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我则把金鱼缸腾出来,鼓励幼儿按想的去做。
往金鱼缸里装了半缸泥土后,每个幼儿放入一只他们采集来的蚂蚁,还给鱼缸起了个名字叫“蚂蚁班”。有一些蚂蚁似乎不肯到泥土里去,它们不停地在缸壁上爬来爬去,还有一些钻进泥土中间,孩子们根本看不见它们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不喜欢‘蚂蚁班’?”伟伟问我。我说:“它们可能喜欢地下原来的家,鱼缸泥土里的家跟它们地下的家有什么不一样呢?”第二天,晨晨带来了一块黑布并说:“我爸爸说要用黑布把泥土蒙起来,还要让泥土潮湿。”这时许多幼儿不解地问我为什么,“地下的泥土就是这样的。”伟伟抢着替我回答。这就样,我没有把饲养方法直接告诉幼儿,而是逐步引导幼儿自己探讨和调整饲养方法。
蚂蚁饲养缸在自然角放置了两天后,幼儿掀开黑布能看见缸壁处的泥土有几条空隙,蚂蚁们已经开始在忙忙碌碌构筑通道了。孩子们很高兴,他们把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放在泥土上,想记录蚂蚁喜欢吃什么、什么时候吃。但是黑布揭开后时间不长,有的蚂蚁钻进泥土中,有的干脆爬出缸外,观察效果并不如意。
就在孩子们有些沮丧的时候,飞飞、迪迪等几名幼儿从家里拿来了各种颜色的“蚂蚁工坊”,这是我在班级QQ群里把幼儿蚂蚁探秘活动的情况发送给家长们后,几个家长从网上订购来的。“蚂蚁工坊”用的是透明的凝胶,幼儿可以清晰地看见蚂蚁们在里面掘洞穿行、运送食物。这又掀起了孩子们观察蚂蚁的热潮。在这里,我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延续探索活动,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三、活动区的蚂蚁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饲养,幼儿已获得一定的关于蚂蚁的经验,我们决定一起来布置一个活动区。“我想画一个蚂蚁周老师放在活动区里。你们怎么想?”我的建议立即得到响应,很多孩子开始用油画棒画蚂蚁,但有几个孩子不知如何下笔。我说:“我们一起再去自然角用放大镜看看吧。”观察中,我指着蚂蚁的几个主要部位分别请孩子们描述形状。接着,我在纸上边画边问:“先画一个大大的圆,知道这是什么吗?”“蚂蚁的头。”幼儿边用手比划边回答……之后,他们便高兴地回座位去创作自己的作品了。
将画好的蚂蚁放进活动区后,幼儿互相观看和评价自己及同伴画的蚂蚁,有一半幼儿已能将平时观察到的蚂蚁的头、胸、腹和三对足画出来了,有一些幼儿在同伴和我的蚂蚁图的影响下发现了作品中的不足。“老师,妍妍画得不像,头太小了。”“不对,它刚吃了蛋糕,把肚子吃大了。”妍妍解释道。两个人望着我,我意识到既要引导幼儿有科学认识的态度,也要不伤害幼儿的想象力和自信心。于是,我委婉地说:“蚂蚁的头确实很大,你们再去观察一下。我想方妍肯定也会画没有吃蛋糕的蚂蚁的。”妍妍点点头。
我和孩子们一起坐在活动区里,我问大家:“我们现在都是蚂蚁了,怎么玩呢?”“我们可以爬呀。”超超边说边爬起来,其他幼儿纷纷效仿。爬了几圈后,飞飞提议:“老师,你做蚁王吧,我们给你找吃的。”“那蚁王干什么?”我故意大声问。“生许多许多孩子。”幼儿一听都乐了。飞飞说,“真的,我从电视节目里看到的。”“说得很好。那找食物的蚂蚁叫什么?”“叫工蚁。”晨晨抢着答道,“还有雄蚁和兵蚁,兵蚁是打仗的蚂蚁。蚂蚁窝里还有幼儿园,有大蚂蚁专门照顾小蚂蚁。”“晨晨怎么知道得这么多呀?”“是爸爸从电脑上查到后告诉我的。”“原来我们可以在电脑里学到好多知识。晨晨懂这么多,你给我们分工好吗?”幼儿都鼓起了掌。于是,活动区里的活动渐渐丰富起来了。
……
从午后户外活动到晨间室内观察,从室外草地到活动室的活动区,教师努力实施游戏化课程活动,尊重幼儿的兴趣,力图营造一种成人与儿童、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氛围,满足幼儿游戏的愿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以师幼互动、幼幼互动的方式激励幼儿发现和探索,促进幼儿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