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农村生态环境却持续恶化。而且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将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如果不及时加以重视并杜绝破坏生态环境的各种行为,必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阐述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分析。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意义 问题 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国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良好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下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不仅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且统筹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2、有加快农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解决农村环境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能够增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稳定的局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正是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部分农村地区为了经济利益,经常会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例如挖河取沙、在树林中乱砍滥伐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在农村土地资源中也经常出现过度占用的情况,使土地出现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给农民种植收入造成影响。正是因为认为的过度开采和开发,给农村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出现水土大量流失等情况,尤其在工业企业进入农村后,对生产废渣等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更是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种植产生的污染现象。由于农民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种植过程中忽视了绿色种植等理念,而传统的种植方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在使用肥料、农药等方面上,使用量控制不当就会在土壤中出现残留等情况,从而渗透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农村的水资源,另外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降低种植产量。
3、畜牧养殖的污染现象。农户养殖的鸡、鸭、鹅、猪、牛、羊等牲畜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虽然牲畜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但是如果不能将其排泄物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实当我们深入农村后,经常会闻到空气中有不好的味道,造成这种味道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牲畜的排泄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缺乏具有地域性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要在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再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适合各地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等方面的相应法规政策,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可尊、有法可循,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升人们环保意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远远不够,它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各地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不仅要为当代造福、更要为子孫后代留下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空间、适宜的生存环境。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建设。要尽快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与卫生条件,如取暖、用火、用水、如厕等,同时农户饲养畜禽水产类生物的排泄废物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倡导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利用、粪肥利用等技术,从而代替传统的烧柴、燃煤等用火方式,减少一切污染环境的因素。
4、创新农业技术,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尽量减少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的施肥。对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必要时再采用药物防治。另外还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高新农业技术 (如生物防治技术、多种植物共生技术、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和可降解生产技术、秸秆气化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等)的广泛应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制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农业技术的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转化与推广,使科技研发与农业实际需求相挂钩。根据各地情况,大力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改变单一的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垃圾和农业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鼓励多模式生态农业的建立。
5、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监管,对已审批、在审批、要审批的乡镇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审批、报检,对不合格企业要立即停工整顿、整改。尤其是对一些可能产生污染的乡镇企业更要严格审批,从源头杜绝污染源。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使农民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
[2] 白雪.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青年与社会,2019(02)
[3] 王磊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7(22)
【关键词】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重要意义 问题 措施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其是广大农民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我国农业经济、农业生产良好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是确保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首要条件。因此为了促进新农村建设发展,以下就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1、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近年来在新农村环境建设中采取的有效措施,不仅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而且统筹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2、有加快农业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其中环境问题是不可忽视的。解决农村环境长期积累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能够增加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保证农村稳定的局面,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正是符合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过度开发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部分农村地区为了经济利益,经常会对生态环境进行破坏,例如挖河取沙、在树林中乱砍滥伐等,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同时在农村土地资源中也经常出现过度占用的情况,使土地出现退化现象,严重影响耕地的质量,给农民种植收入造成影响。正是因为认为的过度开采和开发,给农村的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水资源的污染及土地资源的占用,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出现水土大量流失等情况,尤其在工业企业进入农村后,对生产废渣等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更是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2、种植产生的污染现象。由于农民知识等方面的限制,在种植过程中忽视了绿色种植等理念,而传统的种植方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例如在使用肥料、农药等方面上,使用量控制不当就会在土壤中出现残留等情况,从而渗透到地下水中,严重污染农村的水资源,另外也会对土壤造成一定的破坏,降低种植产量。
3、畜牧养殖的污染现象。农户养殖的鸡、鸭、鹅、猪、牛、羊等牲畜在大街上随处可见,虽然牲畜的排泄物可以作为土壤的肥料,但是如果不能将其排泄物进行有效处理,就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实当我们深入农村后,经常会闻到空气中有不好的味道,造成这种味道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牲畜的排泄物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我国现有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农村生态环境、生态农业缺乏具有地域性的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因此要在国家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再制定出一系列科学有效、适合各地特点、针对不同行业等方面的相应法规政策,使执法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可尊、有法可循,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提升人们环保意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只有国家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远远不够,它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因此各地各级相关部门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人们充分意识到发展经济、建设新农村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我们不仅要为当代造福、更要为子孫后代留下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空间、适宜的生存环境。
3、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程建设。要尽快改善广大农民生活条件与卫生条件,如取暖、用火、用水、如厕等,同时农户饲养畜禽水产类生物的排泄废物等也是造成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倡导推广太阳能、沼气、秸秆利用、粪肥利用等技术,从而代替传统的烧柴、燃煤等用火方式,减少一切污染环境的因素。
4、创新农业技术,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在农业生产领域,要尽量减少各类农药化肥的使用,可以通过测土配方、有针对性的施肥。对各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要以农业防治为主、物理防治相结合的手段,必要时再采用药物防治。另外还可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大力推进高新农业技术 (如生物防治技术、多种植物共生技术、农膜回收利用技术和可降解生产技术、秸秆气化技术、节水农业技术等等)的广泛应用,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制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农业技术的应用环境,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转化与推广,使科技研发与农业实际需求相挂钩。根据各地情况,大力发展多模式生态农业经济,改变单一的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对农业生产垃圾和农业生活垃圾进行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鼓励多模式生态农业的建立。
5、强化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各项法律法规基础上加强监管,对已审批、在审批、要审批的乡镇企业要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严格审批、报检,对不合格企业要立即停工整顿、整改。尤其是对一些可能产生污染的乡镇企业更要严格审批,从源头杜绝污染源。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机制,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使农民逐步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人人有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宁娟.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3
[2] 白雪.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J].青年与社会,2019(02)
[3] 王磊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J].环球市场,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