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级科协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注重科技教育的发展,紧跟时代潮流。先后提出STEM教育、创客教育的理念,并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师培训。我参加过很多培训,每次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都让教师们感受到新鲜,可谓大开眼界、受益良多。但是在回到各自学校以后,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不同、教师团队的组成不同等原因,造成培训回来的后续工作无法延续,没办法让学到的好东西真正在学校落地。本文中,我将以创客教育在学校的落地实施,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校的做法。
理解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STEM教育课程和创客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不完全相同,但理念是相通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同的是,STEM教育中,我们预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创客教育中,情境开放,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开放情境中找到设计对象、确定设计目的、完成原型制作和宣讲。对于高中生来说,此两类教育项目的侧重点不同,STEM教育更侧重工程学问题的解决,创客教育更侧重寻找和确立设计目标。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对两类教育课程的准备比较类似。
分析校情
我们在培训时,看到的参与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牛校”的“牛娃”,跟本校学生的特点不同,差距较大,而且各校安排的周课时数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先确定授课对象到底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才能制订相应的授课方式。
我校选择了通用技术课的3个班级进行试点,其中2个班级是隔周2节连上,另一个班级是每周1节,每节课都是45分钟。
问题的产生与分析
授课内容
由于是面对整班建制的学生,不像社团学生兴趣意向比较集中,所以,预想如果完全按照培训资料中的课程安排,可能无法完成教学进度。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及本地地域特色,在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将视频、案例等进行了删减和替换,并适当调整课时内容。
学生能动性
在教师培训中,参与教师都很积极,能动性强,背景经验也相对宽泛,做项目的时候,这方面的阻力就会相对较小。但整班建制上课,就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能动性都很强,而且他们的背景经验相对较弱。
首先,我在授课前会针对本节课内容,对背景经验进行梳理,把学生目前可能没有掌握或了解的背景经验进行梳理备案,在授课时渗透给学生。
其次,对于学生分组,我采用按照学号进行强制分组,男女生搭配。有学生曾提出异议,不愿意和分配到的同学一组。这正好就是一次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教育的好机会。
我给学生明确了两点,一是未来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力选择你的团队伙伴;二是未来你们必须要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你需要学会融入团队,并在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正是这样一次锻炼机会。分组完毕后,我宣布只计团队成绩,以团队的成绩为本组组员的共同成绩,让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思维定式
对于没有接受过有关创新教育训练的高中生来说,让他们找到设计目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经过多年的传统教育,很多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他们更愿意听教师解读,而非自己主动探索。原因有两个,一是心里对课程不够重视,懒得动脑筋;二是长期处于刷题考试状态,对身边事物关注较少,无法找到切入点。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改变。
首先,用一些常见的但不被学生所注意的生活中的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事物,关心周围的事情。
其次,通过“ZIBA”(ZIBA Design,美国设计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方位产品开发设计顾问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及德国北威州设计中心推崇为国际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一)活动图进行分析,在“做某一件事”的完整过程中,剖析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接触到的每一件物品,寻找设计的可能。
最后,减少竞争和描述性评价。竞争用得过多等于强调对抗、强调快速及时地完成任务,也许有些事情我们快速地做完了,但是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想给孩子更多的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每一组孩子的想法,都有值得鼓励和商榷的地方。他们之间本不存在竞争,有的只应该是项目的不断迭代。竞争的环境,很容易给有的孩子带来挫败感,使得项目中断。不能因为孩子的项目稚嫩,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评价为不好的项目。如果过多使用这种评价,就会使学生倾向于做教师希望的“对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作品的实用性
我们也许会考虑,做出的东西有什么用。STEM教育追求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创客教育里,有一种东西叫“无用”。经典的创客作品“无聊的盒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属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仅仅为获得知识本身),重要的是获得的知识,而不是背后的动机。也许以我们现在的理解和认识看,这东西现在没什么用,但是在将来某一天也许就会变得有用。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对其工作方式和原理了解得越是透彻,对它的应用便会越是得心应手。
交流与分享
高中学生很多时候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拿出来公布于众,他们害羞,害怕受到指责、批评和非议。我在每一次交流环节的时候,都会提出3点要求。相互尊重,保持必要的礼节,在别的同学汇报分享的时候不得插嘴起哄,如有异议和问题,请在同学介绍完毕后进行询问,询问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互相学习,学会找到别人项目的闪光点并为我所用。每个项目的产生都有其意义所在,要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共同提高,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尝试解决的方案。针对一个项目,如果有好的想法可以提出并讨论,如果没有就按照当前执行。
交流的目的和意义是让世界看到。交流,也是对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述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向别人传达清楚、明白。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产生碰撞,引起对自己项目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技术工具的选择
有人说,连3D打印都没有,算什么创客。很多教师纠结于学校提供的设备不够多、不够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而我想说的是,作为创客就是要做出东西,但是你会发现在我们原有的教育当中,真正动手做的课程其实是非常少的。其实,这就是创客教育中的一个层面——将想法变成行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想得太多、行动太少,最后往往都只停留在想法上止步不前。很多人认为创客教育很“高大上”,要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技术,而我认为其实不管是STEM教育还是创客教育都是在強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比如有时候我们想问题太过于复杂化,但是只要你肯把想法付诸实践,先做起来再说,一切问题可能都会被解决。
创客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只有我们真正地认识创客教育,理解创客教育,才能让创客教育真正在学校里落地开花。
理解STEM教育和创客教育
在我个人的理解中,STEM教育课程和创客教育课程的教学形式不完全相同,但理念是相通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不同的是,STEM教育中,我们预设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在创客教育中,情境开放,需要教会学生如何在开放情境中找到设计对象、确定设计目的、完成原型制作和宣讲。对于高中生来说,此两类教育项目的侧重点不同,STEM教育更侧重工程学问题的解决,创客教育更侧重寻找和确立设计目标。但对于授课教师来说,对两类教育课程的准备比较类似。
分析校情
我们在培训时,看到的参与学生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牛校”的“牛娃”,跟本校学生的特点不同,差距较大,而且各校安排的周课时数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先确定授课对象到底是少数学生、多数学生还是全体学生,才能制订相应的授课方式。
我校选择了通用技术课的3个班级进行试点,其中2个班级是隔周2节连上,另一个班级是每周1节,每节课都是45分钟。
问题的产生与分析
授课内容
由于是面对整班建制的学生,不像社团学生兴趣意向比较集中,所以,预想如果完全按照培训资料中的课程安排,可能无法完成教学进度。因此,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及本地地域特色,在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将视频、案例等进行了删减和替换,并适当调整课时内容。
学生能动性
在教师培训中,参与教师都很积极,能动性强,背景经验也相对宽泛,做项目的时候,这方面的阻力就会相对较小。但整班建制上课,就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的能动性都很强,而且他们的背景经验相对较弱。
首先,我在授课前会针对本节课内容,对背景经验进行梳理,把学生目前可能没有掌握或了解的背景经验进行梳理备案,在授课时渗透给学生。
其次,对于学生分组,我采用按照学号进行强制分组,男女生搭配。有学生曾提出异议,不愿意和分配到的同学一组。这正好就是一次对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教育的好机会。
我给学生明确了两点,一是未来你们走上工作岗位,几乎没有机会也没有权力选择你的团队伙伴;二是未来你们必须要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你需要学会融入团队,并在团队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正是这样一次锻炼机会。分组完毕后,我宣布只计团队成绩,以团队的成绩为本组组员的共同成绩,让学生建立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学生思维定式
对于没有接受过有关创新教育训练的高中生来说,让他们找到设计目标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经过多年的传统教育,很多学生的思维形成定式。他们更愿意听教师解读,而非自己主动探索。原因有两个,一是心里对课程不够重视,懒得动脑筋;二是长期处于刷题考试状态,对身边事物关注较少,无法找到切入点。针对以上问题,我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改变。
首先,用一些常见的但不被学生所注意的生活中的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让他们学会热爱生活,学会观察事物,关心周围的事情。
其次,通过“ZIBA”(ZIBA Design,美国设计公司,成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方位产品开发设计顾问公司,被美国《商业周刊》及德国北威州设计中心推崇为国际最成功的设计公司之一)活动图进行分析,在“做某一件事”的完整过程中,剖析过程中每一个动作、接触到的每一件物品,寻找设计的可能。
最后,减少竞争和描述性评价。竞争用得过多等于强调对抗、强调快速及时地完成任务,也许有些事情我们快速地做完了,但是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要想给孩子更多的创造力,就需要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每一组孩子的想法,都有值得鼓励和商榷的地方。他们之间本不存在竞争,有的只应该是项目的不断迭代。竞争的环境,很容易给有的孩子带来挫败感,使得项目中断。不能因为孩子的项目稚嫩,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就评价为不好的项目。如果过多使用这种评价,就会使学生倾向于做教师希望的“对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想做的。
作品的实用性
我们也许会考虑,做出的东西有什么用。STEM教育追求真实问题的解决。在创客教育里,有一种东西叫“无用”。经典的创客作品“无聊的盒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看似无用的东西,其实是属于纯粹的学理研究(仅仅为获得知识本身),重要的是获得的知识,而不是背后的动机。也许以我们现在的理解和认识看,这东西现在没什么用,但是在将来某一天也许就会变得有用。那一天到来时,我们对其工作方式和原理了解得越是透彻,对它的应用便会越是得心应手。
交流与分享
高中学生很多时候不太愿意把自己的真实想法拿出来公布于众,他们害羞,害怕受到指责、批评和非议。我在每一次交流环节的时候,都会提出3点要求。相互尊重,保持必要的礼节,在别的同学汇报分享的时候不得插嘴起哄,如有异议和问题,请在同学介绍完毕后进行询问,询问时也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互相学习,学会找到别人项目的闪光点并为我所用。每个项目的产生都有其意义所在,要在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从中汲取营养,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中去。共同提高,对于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准确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及尝试解决的方案。针对一个项目,如果有好的想法可以提出并讨论,如果没有就按照当前执行。
交流的目的和意义是让世界看到。交流,也是对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述能力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向别人传达清楚、明白。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可以产生碰撞,引起对自己项目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技术工具的选择
有人说,连3D打印都没有,算什么创客。很多教师纠结于学校提供的设备不够多、不够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而我想说的是,作为创客就是要做出东西,但是你会发现在我们原有的教育当中,真正动手做的课程其实是非常少的。其实,这就是创客教育中的一个层面——将想法变成行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很多时候想得太多、行动太少,最后往往都只停留在想法上止步不前。很多人认为创客教育很“高大上”,要使用数字化工具和数字化技术,而我认为其实不管是STEM教育还是创客教育都是在強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比如有时候我们想问题太过于复杂化,但是只要你肯把想法付诸实践,先做起来再说,一切问题可能都会被解决。
创客教育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只有我们真正地认识创客教育,理解创客教育,才能让创客教育真正在学校里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