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知识 启发思维 培养创造力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forvi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婆童戏指父辈们的儿时传统游戏,她来源于民间,根植于生活,说到这些,“外婆”一辈年龄的人都会津津乐道,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成为他们漫长一生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可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身边的孩子好像变“乖”了,孩子们好像不爱玩了、不会玩了,“童戏”渐行渐远,随着童戏消失的还有孩子快乐的童年、个性的童年。
  重现童戏,不是简单的怀旧,开发“童戏入画”选修拓展课程,是将游戏因素与学习因素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在亲身实践中研究“外婆童戏”,开展游戏体验、绘画表现与创新的探究学习,重拾自然和文化赋予儿童的乐趣,推动学生自主探索行为的发生与发展,提高他们美术表现的能力与协作意识、科研意识,同时重现民间传统游戏的价值。
  一、“童戏入画”课程开发的意义
  (一)“外婆童戏”的游戏价值
  1.童戏——内在吸引力:童戏带有浓郁的地域性、趣味性、充分的自主性、合作的群体性和轻松的随意性。
  2.童戏——外在影响力:童戏把中国孩子的生活点缀得绚丽多彩,它所洋溢的活动性充分地调动了孩子身体各部分的器官参与;它多以斗奇争胜为快事,培养的是孩子的竞争意识;有的还伴着童谣,达到嬉乐游戏与语言训练的效果,有的设计科学,富有变化,如“算24点”,游戏中传递的是知识,开启的是孩子的思维,培养的是孩子与众不同的创造力。
  (二)“童戏入画”的教育价值
  1.“童戏入画”——激发创造力。
  2.“童戏入画”——提升学习力。
  二、“童戏入画”课程的开发
  (一)组建开发团队: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一个组织保障,因此,从学生需求、开发能力、策划指导等方面考虑组建了“童戏入画”课程资源开发社,包含教师与学生两个层面的群体。
  1.学生研究组的产生:建议学生自愿组合成各个研究组,推选组长、明白分工,并为自己的小组取名等,这些研究团队主要负责童戏的收集。
  2.美术实验组:成立以业务校长为领衔,美术教师为骨干,其他特长教师组成的课题组,明确研究的意义,负责童戏资源收集的指导、游戏素材的管理工作并编写校本教材《童戏入画》。
  3.教科室:负责构建校本教材《童戏入画》的内容体系及相关的课程纲要编写,通过组织主题论坛、特色教研等活动对研究工作进行阶段性地指导与评价。
  (二)开发童戏资源
  1.研究主题的确定:根据前期调查结果,整理成童戏资源开发主题指南,各个学生研究组根据自己的需求确定本组的研究主题。
  2.开发途径的选择:可以向长辈询问;可以和长辈一起玩亲子游戏;可以向自己的同伴进行游戏探访;也可向体育老师寻访;还可通过观看电视节目加以记录;另外,也可通过网络查阅、书籍查阅等。
  3.探访活动的开展:首先设计小组探访单;其次,各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增加探访内容;第三,探访单的造型、色彩、纸质等都可以根据各组组员的爱好、特长自主设计;第四各个探访小组展开“寻童戏记录”之旅。
  (三)建设校本教材
  1.教材的特色:《童戏入画》校本教材的建设要解读地方传统游戏文化,教材内容定位在温岭民间儿时游戏,在选材、课程难度上根据学校校舍重建的实际加以科学设计;还要解读学生,别把他们当成任人塑造的被培养者,内容的编排、设计上要根据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多元呈现,注重突出他们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过程。该教材突出“传承文化,感受外婆童戏的磁力;表现个性,享受游戏创新的幸福;研究学习,探索育人模式的转换”三大理念,具有“研究性、活动性、综合性、创新性、趣味性、文化性”六个具体特点。
  2.教材的目标:通过研究性学习,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初步体会民间传统游戏与美术表现、语言表达等的相通之处,引发学生开放性的创意,玩出个性。
  3.教材板块的构思:共编排了11课,每一课的教材内容分为5个板块——“课题板块、走进游戏板块、开心瞬间板块、个性表现板块、真情表露板块”等。课题板块包括课题设计、本课学习目标设定,每一课的课题、学习目标的字体统一;游戏板块包括游戏玩法、道具的介绍,以文字或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开心瞬间板块主要呈现学生参与游戏的照片,尽量做到典型性;个性表现板块包括三大内容,一为个性表现的技巧点拨,二为学生用不同美术语言表现的画面,如泥塑、纸版画、儿童画等,三为创新游戏区域,根据每个游戏的不同特点,呈现道具或规则的创新或两者兼之;真情表露板块的设计是留给学生写自己探究学习后的心里话。
  三、“童戏入画”课程的实施
  (一)构建创新课型促高效实施
  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选修拓展课,排进学校总课表,保证每周两课时的实践时间。
  (二)开展综合研究促生动实施
  1.说童戏——研究游戏规则。
  2.耍童戏——研究游戏过程。
  3.变童戏 ——研究创意游戏。
  四、“童戏入画”课程的评价
  采用适应转换育人模式的综合评价机制,作业方面的评价采用“展示性成果评价”和“专辑式精品评价”两种方式。
  (一)作品评价
  1.展示性成果评价:以三种形式进行,一种以网络为载体,通过网页建立起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另一种以橱窗为载体,阶段性向师生展示学习效果;第三种以学校的大型文体活动为平台展示学生的风采。
  2.专辑式精品评价:设定多种专辑的主题,也就是设计各类单项奖,如:游戏串联类、道具创意类等,将学生相关的成果汇编成集或装裱留校,并予以单项奖证书,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体验创造力带给的幸福。
  (二)综合评价:这种评价的评价主体是立体的,从学生、家长、教师三个角度综合考虑,既定量又定性。
  “童戏入画”课程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转换了接受性的游戏教学,以学生兴趣和需求作为原点,通过各项自主活动,综合运用语文、美术、体育、劳技等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运动的旋律中激发不同的创作灵感和热情,感受个性表现的悦目色彩;在个性表现的丰富想象中,将活动形象、玩具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感受游戏的韵律之美,从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造型表现力及对地方游戏文化的理解能力等,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激发了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传承地方游戏文化的情感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作者单位:温岭市横湖小学 浙江】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耳蜗侧壁α2Na,K—ATPase通道在听觉功能和年龄相关性听力减退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半拷贝基因的α2Na,K—ATPase^+/-杂合子小鼠作为试验平台,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和耳蜗
一、多观察  观察,不是随便地观察,而是有目的的观察。观察是人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科学实验的显著特点,同时教会学生观察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在科学实验时,不管是老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都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观察。要引导学生看清、看全事物的真实面貌,更要学生发现平时没留意的现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获得正确、清晰的事实,掌握第一手的数据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学生还能从
目的观察不同周龄C57BL/6J(C57)小鼠听力及血管纹Na-K-2Cl联合转运子-1(Na-K-2Cl cotransporter-1,NKCCl)表达的情况。方法应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分别检
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初中生物学的学习一脉相承,关注学生科学素养、创新人才培养。但大多数情况下,小学、初中教师间缺乏沟通,教材不熟悉,导致课程重复、抹杀学生兴趣、学生自主探究时间的浪费。务必将小学科学教学同初中生物学的学习有效衔接,构建生物学的系统性学习,提高效率做出思考。笔者从构建科学教育中的核心概念、培养生物学兴趣、猜想资源的有效利用三方面入手,就小学科学与初中生物学的学习提出拙见,为教师教学质量、
数学思维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数学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形象化的数学构思,形成数学运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培养学生的“数感”。可见数学课堂教学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的。  一、数学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的学生为什么在经历了六年级甚至更长的数学课堂学习后他们的数感并没有有多大的长进呢?反思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结合笔者自己的教学实际和研究认为,数学课堂教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堂“设趣”  激发兴趣以“奇”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是开堂的重要环节。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心境直接影响着整节课的心理状态。愉悦的心境是产生学习热情的土壤。教师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开讲氛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因此导入的成功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还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到活化课堂的作用。一堂课的开头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它却往往影响一堂课的成败。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