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奏风格的差异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自身的客观条件、成长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都将影响到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把握和对音乐的处理。因此,只有对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再结合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在正确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形成有自己风格但又能符合作品内容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演奏风格 作品 风格
一、演奏风格的特点
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同属于俄罗斯学派的演奏家,他们的演奏热情奔放,气势宏大,技巧辉煌,尽管系出同门,但演奏风格仍有差异。海菲兹左手揉弦幅度很小但快而有力,表现出的色彩层次丰富,充满着激动的热情,右手持弓时食指紧贴弓杆,右肘抬得较高,使整个右臂的力量整个放在弦上,运弓起奏强烈,独特的揉弦方式和运弓技巧的结合,构成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海菲兹还善于用击跳弓(spiccato),演奏时干净利落,运弓利索,和左手配合天衣无缝。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也是他音乐个性的一部分。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纯朴庄重,音色纯净,演奏时琴弓靠近琴码,声音丰满。演奏特点是揉弦方式、滑音和叹息式的朗诵调,在演奏大型作品时能够表达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奥伊斯特拉赫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一个乐句中有的音符加了揉弦,有的音符直接不加揉弦,中间没有过渡的音符。重视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演奏风格对诠释作品的影响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要求音响丰满、充实,要求音色的色彩性强,同时旋律具有歌唱性、抒情性,音乐侧重反映个人的情感,这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浪漫主义时期典型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格调新颖、独特,含有很强的俄罗斯民间色彩,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这两位根植于俄罗斯民族土壤的演奏家,更能很好的对作品进行理解。
作品的第一乐章具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气势宏大、辉煌,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都具这个特点,但笔者认为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更能展现这个乐章的特点,演奏时速度适中,收放自如,音色饱满,在乐句的处理上,很有“粘稠感”,更具歌唱性。
第二乐章充分的反映了浪漫主义后期怀旧、忧郁的情绪,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个乐章的演绎可谓感人制胜,充分发挥他抒情的特点,他运用擅长的独特的揉弦方式和叹息式的朗诵调,正是符合这个乐章的旋律特点。
这部作品发挥了小提琴绚烂的演奏技术,以大量的跳、抛、顿等弓法为重点,在第三乐章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都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演奏炫技性片段时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第三乐章表现了一幅热闹、欢腾的舞蹈场面,塑造出俄罗斯民间的人民共舞的激烈场景,柴可夫斯基在这个乐章赋予琴弓跳动的魔力,使它活了起来,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个乐章的演奏的速度都是超过作曲家的标记速度,两位演奏家在这个乐章的精彩演奏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他们高超的技艺,更是让我们体会到柴可夫斯基在这个乐章中所描写的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但笔者认为海菲兹击跳弓在这个乐章的运用更能将乐曲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海菲兹的击跳弓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左手的颗粒型极强,与右手这种特有的运弓方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能表现这个乐章强烈的节奏律动。
三、影响演奏风格差异的因素
表演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演奏风格正是我们追求的可贵之处。海菲兹表演时表现出的强烈的动力感,激动的热情和奥伊斯特拉赫饱满的声音,抒情的旋律都是音乐个性的表现。正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的不同,师承关系的不同,因此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形成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1、成长环境
亚沙·海菲兹三岁开始接受小提琴的启蒙教育,父亲发现他过人的才能,便把他交给当时在维尔纽斯音乐学院任教的埃里尔斯·马尔金教授学习,第二年,年仅六岁的海菲兹就成功的在音乐会上演出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9岁,被奥尔教授看中收为门徒。在随奥尔教授学习6年之后,便掌握了所有的演奏技能,1917年16岁的海菲兹在美国的首演音乐会轰动到,人们将这场音乐会誉为“划时代的音乐会”,他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小提琴届的领军者。1925年,成为美国公民。
奥伊斯特拉赫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的天份,对音乐有着很直接的反应,五岁就随敖德萨音乐学院的教授斯托利亚尔斯基开始学习小提琴,在他15岁考入敖德萨音乐学院后,仍然由他的启蒙老师授课,这对他也是终生受益的,奥伊斯特拉赫在16岁时便举行了一生中首场音乐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两年后,在毕业音乐会上的演出成功的展现了他的技艺和才华,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奥伊斯特拉赫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当他在1937年,“第一届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艺压群雄,获得第一开始,使他走上了国际舞台。“如果说“俄罗斯提琴学派”代表着20世纪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主流的话,那么当一大批犹太裔的著名提琴家相继流向西方之后,奥伊斯特拉赫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苏联小提琴学派精神领袖,他对于小提琴艺术的巨大贡献堪以永垂史册。”在夏宏编著的《20世纪弦乐大师 》一书中是这样评价奥伊斯特拉赫的。
2、师承关系
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同属于一个学派,海菲兹的老师正是俄罗斯学派的创始人奥尔,奥伊斯特拉赫的老师斯托利亚尔斯基也是奥尔的学生。奥尔最大的教学特点就是善于用高超的技艺来揭示乐曲的内容,要求音准精确、声音纯净、技巧高超,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特有的风格,展示自我的个性,在演奏中既要表现出每一位演奏家的个性,又要保持作品风格的完整性。
作者简介:高源(1985—),女,汉族,甘肃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音乐学。
【关键词】演奏风格 作品 风格
一、演奏风格的特点
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同属于俄罗斯学派的演奏家,他们的演奏热情奔放,气势宏大,技巧辉煌,尽管系出同门,但演奏风格仍有差异。海菲兹左手揉弦幅度很小但快而有力,表现出的色彩层次丰富,充满着激动的热情,右手持弓时食指紧贴弓杆,右肘抬得较高,使整个右臂的力量整个放在弦上,运弓起奏强烈,独特的揉弦方式和运弓技巧的结合,构成了他独特的演奏风格。海菲兹还善于用击跳弓(spiccato),演奏时干净利落,运弓利索,和左手配合天衣无缝。比较快速的乐曲处理,也是他音乐个性的一部分。
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纯朴庄重,音色纯净,演奏时琴弓靠近琴码,声音丰满。演奏特点是揉弦方式、滑音和叹息式的朗诵调,在演奏大型作品时能够表达丰富细腻的思想感情。奥伊斯特拉赫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同一个乐句中有的音符加了揉弦,有的音符直接不加揉弦,中间没有过渡的音符。重视将高超的演奏技巧和对音乐深刻的理解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二、演奏风格对诠释作品的影响
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要求音响丰满、充实,要求音色的色彩性强,同时旋律具有歌唱性、抒情性,音乐侧重反映个人的情感,这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特点。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正是浪漫主义时期典型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的格调新颖、独特,含有很强的俄罗斯民间色彩,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这两位根植于俄罗斯民族土壤的演奏家,更能很好的对作品进行理解。
作品的第一乐章具有很浓的浪漫主义色彩,气势宏大、辉煌,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都具这个特点,但笔者认为奥伊斯特拉赫的演奏更能展现这个乐章的特点,演奏时速度适中,收放自如,音色饱满,在乐句的处理上,很有“粘稠感”,更具歌唱性。
第二乐章充分的反映了浪漫主义后期怀旧、忧郁的情绪,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个乐章的演绎可谓感人制胜,充分发挥他抒情的特点,他运用擅长的独特的揉弦方式和叹息式的朗诵调,正是符合这个乐章的旋律特点。
这部作品发挥了小提琴绚烂的演奏技术,以大量的跳、抛、顿等弓法为重点,在第三乐章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都具有高超的演奏技术,演奏炫技性片段时更是让我们叹为观止。第三乐章表现了一幅热闹、欢腾的舞蹈场面,塑造出俄罗斯民间的人民共舞的激烈场景,柴可夫斯基在这个乐章赋予琴弓跳动的魔力,使它活了起来,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在这个乐章的演奏的速度都是超过作曲家的标记速度,两位演奏家在这个乐章的精彩演奏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他们高超的技艺,更是让我们体会到柴可夫斯基在这个乐章中所描写的俄罗斯民族的特性,但笔者认为海菲兹击跳弓在这个乐章的运用更能将乐曲的内容表现的淋漓尽致,海菲兹的击跳弓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左手的颗粒型极强,与右手这种特有的运弓方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更能表现这个乐章强烈的节奏律动。
三、影响演奏风格差异的因素
表演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多样化的艺术风格,不同背景下产生的不同的演奏风格正是我们追求的可贵之处。海菲兹表演时表现出的强烈的动力感,激动的热情和奥伊斯特拉赫饱满的声音,抒情的旋律都是音乐个性的表现。正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环境的不同,师承关系的不同,因此影响到对作品的理解和掌握,因而形成各自的演奏风格和特点。
1、成长环境
亚沙·海菲兹三岁开始接受小提琴的启蒙教育,父亲发现他过人的才能,便把他交给当时在维尔纽斯音乐学院任教的埃里尔斯·马尔金教授学习,第二年,年仅六岁的海菲兹就成功的在音乐会上演出了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9岁,被奥尔教授看中收为门徒。在随奥尔教授学习6年之后,便掌握了所有的演奏技能,1917年16岁的海菲兹在美国的首演音乐会轰动到,人们将这场音乐会誉为“划时代的音乐会”,他也因此成为了20世纪小提琴届的领军者。1925年,成为美国公民。
奥伊斯特拉赫从小就表现出了音乐的天份,对音乐有着很直接的反应,五岁就随敖德萨音乐学院的教授斯托利亚尔斯基开始学习小提琴,在他15岁考入敖德萨音乐学院后,仍然由他的启蒙老师授课,这对他也是终生受益的,奥伊斯特拉赫在16岁时便举行了一生中首场音乐会,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两年后,在毕业音乐会上的演出成功的展现了他的技艺和才华,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奥伊斯特拉赫走出国门,在世界各地进行巡演,当他在1937年,“第一届伊萨伊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艺压群雄,获得第一开始,使他走上了国际舞台。“如果说“俄罗斯提琴学派”代表着20世纪提琴演奏艺术发展主流的话,那么当一大批犹太裔的著名提琴家相继流向西方之后,奥伊斯特拉赫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实际意义上的苏联小提琴学派精神领袖,他对于小提琴艺术的巨大贡献堪以永垂史册。”在夏宏编著的《20世纪弦乐大师 》一书中是这样评价奥伊斯特拉赫的。
2、师承关系
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同属于一个学派,海菲兹的老师正是俄罗斯学派的创始人奥尔,奥伊斯特拉赫的老师斯托利亚尔斯基也是奥尔的学生。奥尔最大的教学特点就是善于用高超的技艺来揭示乐曲的内容,要求音准精确、声音纯净、技巧高超,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特有的风格,展示自我的个性,在演奏中既要表现出每一位演奏家的个性,又要保持作品风格的完整性。
作者简介:高源(1985—),女,汉族,甘肃人,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