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代中国的教育中,越来越多的家长紧抓孩子的幼儿园教育,坚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随之而来的就是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学习方式的衔接问题。家长,老师以及学生自身应用正确的方式来缓解幼小教学方式衔接带来的急功近利等不良情绪问题,促使学生在健康的教学环境中成长。
【关键词】教育 幼小衔接期 学习方式 教学环境
一、幼升小存在的相关问题
幼教与小教始终缺乏相应的沟通,将幼教与小教严格区分。师资:大多数学历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都不愿从幼教开始,这就导致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家长:教育出现“代沟”辅导力不从心,错误辅导频频出现,面对创新意义的课外题目束手无策。学生:普通刚升一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能力(1)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坚持40分钟一节课(2)记忆力差,听写难度大,课文不能轻松掌握(3)“读写算”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相关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这个时期,孩子们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并要开始面对往后的升学压力。家长以孩子的前途发展、升学考试为出发点,其中大部分重智育轻德育。明显地,幼小衔接在教学方式上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不应把幼小衔接简单地认为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只是幼儿园教育的短程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1】。
师资力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依据孩子各阶段的不同,是否能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潜能。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积极向上的心态,充满活力的自身形象。能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学的理论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要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情商等的通道。幼教与小教在教育目标与方式上有差异,幼教侧重行为教育,小学注重思想教育。幼教强调“无为而育”,在管理上不拔苗助长,重视孩子的自然天性,返璞归真,这也需要教师以无为的观察者、无为的听者身份实施教育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成长,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培植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开拓性、创造性、进取性等珍贵的人本精神。小学教育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教育。【2】小学教育可以部分借鉴,建设无压力宽松的教育环境,采纳教育展其所长的进步策略,面对成绩平平的则应采取鼓励措施,但又要避免过度关怀,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和承受失败的能力。
三、幼升小在教学方式家长老师学生的做法
1.学校老师教育方式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一方面无疑是希望孩子能通过老师的教导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希望老师能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进行适当的引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衔接为重点。儿童处在身心发展时期,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是特别成熟。小学很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讲话,自由走动,吃东西,更不能无视老师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自由散漫,并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不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幼儿教育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孩子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是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依然保持着学习兴趣。【3】为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能主动学习,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铺垫。另外教师的衔接工作应注意培养儿童的情商,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把个体与社会紧密连接,为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社会适应造作准备。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应尽量避免白天工作的时间,体谅一下家长赚钱养家的辛苦。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方式,没有在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受到的教育方式的差异,引起了在教育上的“代沟”。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还会以一种严厉的方式责备孩子,认为这是对自己威信的挑战,而枉顾孩子说:“老师明明就是这样教的!”等事后孩子拿着错误的作业对家长说:“妈妈,你教错了!”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明明自己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呀,而不是给先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对父母的崇拜日益减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正确答案,若家长与老师上课讲的不一致,孩子会十分困惑,不知该相信谁的。
很多家长表示,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力不从心。受家庭水平的影响,不得不需要父母两人出门工作赚钱养家,负担孩子的学习以及平日开销,或是还房贷等,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听孩子每天的背书写字,督促孩子将笔画写正确,家长也是十分苦恼。很多时候家长都在想,到底是孩子在念书还是自己在念书。如果家中孩子比较乖巧可能还好说,尤其是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家长真的每天都要头疼。在上班时,开会中,总会接到老师言辞不善的通知,孩子又在学校调皮捣蛋。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学校与孩子一起接受批评。原本到手的奖金没了,还挨了一顿训,自然没有好心情,于是孩子免不了又受一顿责罚。
3.学生学习方式
幼升小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原先的作业是背儿歌,学跳舞,画画等变成了语文、数学作业,孩子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有的孩子写作业十分认真,但是速度很慢。家长是个急脾气,急吼吼的把孩子骂一顿,让动作迅速。孩子回了一句:“你没有看到,我要写的漂亮还要认真,怎么快得出?”于是又挨了一顿训斥,抽泣着把作业做好了,家长觉得这样是有效果的,至少作业写完了。孩子在独自做作业的时候,精神不能高度集中,作业做的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学生应做好相应的计划,不能将一个小时的任务延长至两个多小时来完成。学生做作业应认真,对于一些数字类的书写,做到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也是可以的。每周只要到了周五便会出现孩子书包一丢就跑到电视机前去看电视的情况。家长怎么说也是不听的,周五的作业本就是利用周末来完成的,在孩子眼里,两天要完成的作业我为什么要在周五就要做好呢?但是聪明的学生应选择好折中的路。可以在周五做完部分作业,留下少数作业,周六周日完成。
孩子应积极举手发言,尤其是遇到老师讲的不清楚的地方更应该在课后去询问老师,部分孩子天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但是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结语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要就要为孩子开启一片理想的天空,使孩子们从学校,家庭走去,接触大自然,让孩子们能在开阔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亲自体验。这样不仅你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同时是孩子在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释放自我潜能,体验成长的快乐。【4】
幼小教学方式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重点问题。孩子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就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努力。在这样断层的交流下,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家长能达成一个双方互利的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主,能够为国家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德智体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郭跃进、柯美录.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观察与探索.2012(12):57-58.
[3]张晓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初探.现代阅读,2012.11(11):15.
[4]杨瑾.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初探.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10.
【关键词】教育 幼小衔接期 学习方式 教学环境
一、幼升小存在的相关问题
幼教与小教始终缺乏相应的沟通,将幼教与小教严格区分。师资:大多数学历水平高、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都不愿从幼教开始,这就导致幼小衔接中的师资力量薄弱。家长:教育出现“代沟”辅导力不从心,错误辅导频频出现,面对创新意义的课外题目束手无策。学生:普通刚升一年级的学生缺乏相应的能力(1)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坚持40分钟一节课(2)记忆力差,听写难度大,课文不能轻松掌握(3)“读写算”能力都有待提高。
二、相关研究综述
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的衔接。这个时期,孩子们结束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生活,并要开始面对往后的升学压力。家长以孩子的前途发展、升学考试为出发点,其中大部分重智育轻德育。明显地,幼小衔接在教学方式上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这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不应把幼小衔接简单地认为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只是幼儿园教育的短程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1】。
师资力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依据孩子各阶段的不同,是否能充分发挥孩子自身的潜能。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品质,积极向上的心态,充满活力的自身形象。能结合将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学的理论与教育实际紧密结合。要善于观察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设计的能力。课堂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平台,也是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情商等的通道。幼教与小教在教育目标与方式上有差异,幼教侧重行为教育,小学注重思想教育。幼教强调“无为而育”,在管理上不拔苗助长,重视孩子的自然天性,返璞归真,这也需要教师以无为的观察者、无为的听者身份实施教育以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成长,在相对独立的生活环境中,自然培植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开拓性、创造性、进取性等珍贵的人本精神。小学教育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和学习观教育。【2】小学教育可以部分借鉴,建设无压力宽松的教育环境,采纳教育展其所长的进步策略,面对成绩平平的则应采取鼓励措施,但又要避免过度关怀,让他们养成独立解决问题和承受失败的能力。
三、幼升小在教学方式家长老师学生的做法
1.学校老师教育方式
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一方面无疑是希望孩子能通过老师的教导学习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是希望老师能对孩子的学习习惯,思想品德进行适当的引导。注重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以学生的学习能力衔接为重点。儿童处在身心发展时期,各方面的发展都不是特别成熟。小学很普遍的现象是,学生不能在课堂上讲话,自由走动,吃东西,更不能无视老师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的自由散漫,并让他们意识到,作为小学生,应该学会自律。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不具备较高的自控能力。幼儿教育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来激发孩子对学科学习的兴趣,是儿童在进入小学后依然保持着学习兴趣。【3】为儿童在进入小学以后能主动学习,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铺垫。另外教师的衔接工作应注意培养儿童的情商,强化孩子的自我意识,把个体与社会紧密连接,为孩子进入小学后的社会适应造作准备。老师在与家长交流的过程应尽量避免白天工作的时间,体谅一下家长赚钱养家的辛苦。
2.家长的教育方式
家长一定程度上固守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方式,没有在根本上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受到的教育方式的差异,引起了在教育上的“代沟”。很多时候家长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错了,还会以一种严厉的方式责备孩子,认为这是对自己威信的挑战,而枉顾孩子说:“老师明明就是这样教的!”等事后孩子拿着错误的作业对家长说:“妈妈,你教错了!”家长的第一反应是明明自己的老师就是这样教的呀,而不是给先孩子道歉。久而久之,孩子的潜意识里对父母的崇拜日益减少。这时候就需要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正确答案,若家长与老师上课讲的不一致,孩子会十分困惑,不知该相信谁的。
很多家长表示,在工作之余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力不从心。受家庭水平的影响,不得不需要父母两人出门工作赚钱养家,负担孩子的学习以及平日开销,或是还房贷等,回到家还要辅导孩子做家庭作业。听孩子每天的背书写字,督促孩子将笔画写正确,家长也是十分苦恼。很多时候家长都在想,到底是孩子在念书还是自己在念书。如果家中孩子比较乖巧可能还好说,尤其是遇到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家长真的每天都要头疼。在上班时,开会中,总会接到老师言辞不善的通知,孩子又在学校调皮捣蛋。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奔赴学校与孩子一起接受批评。原本到手的奖金没了,还挨了一顿训,自然没有好心情,于是孩子免不了又受一顿责罚。
3.学生学习方式
幼升小最明显的改变就是原先的作业是背儿歌,学跳舞,画画等变成了语文、数学作业,孩子也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有的孩子写作业十分认真,但是速度很慢。家长是个急脾气,急吼吼的把孩子骂一顿,让动作迅速。孩子回了一句:“你没有看到,我要写的漂亮还要认真,怎么快得出?”于是又挨了一顿训斥,抽泣着把作业做好了,家长觉得这样是有效果的,至少作业写完了。孩子在独自做作业的时候,精神不能高度集中,作业做的慢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是学生应做好相应的计划,不能将一个小时的任务延长至两个多小时来完成。学生做作业应认真,对于一些数字类的书写,做到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也是可以的。每周只要到了周五便会出现孩子书包一丢就跑到电视机前去看电视的情况。家长怎么说也是不听的,周五的作业本就是利用周末来完成的,在孩子眼里,两天要完成的作业我为什么要在周五就要做好呢?但是聪明的学生应选择好折中的路。可以在周五做完部分作业,留下少数作业,周六周日完成。
孩子应积极举手发言,尤其是遇到老师讲的不清楚的地方更应该在课后去询问老师,部分孩子天生对老师有一种畏惧心理,但是老师在一定程度上希望学生能提出自己的想法。
四、结语
教育家陈鹤琴曾经说:“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所以要就要为孩子开启一片理想的天空,使孩子们从学校,家庭走去,接触大自然,让孩子们能在开阔的学习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亲自体验。这样不仅你能培养孩子良好的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同时是孩子在能动的创造性活动中获得自由、活泼的发展,释放自我潜能,体验成长的快乐。【4】
幼小教学方式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重点问题。孩子如何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就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三方共同努力。在这样断层的交流下,就必须要求教师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家长能达成一个双方互利的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让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提升,以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主,能够为国家培养社会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德智体均衡发展的新一代好青年。
参考文献
[1]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当代教育论坛,2008(11).
[2]郭跃进、柯美录.我国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问题探讨,观察与探索.2012(12):57-58.
[3]张晓玲.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及方法初探.现代阅读,2012.11(11):15.
[4]杨瑾.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方法初探.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