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不平静的冬天。这个冬天,我省广大干部带着一批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深入各行各业、工厂农村,倾心调研。问计于民。巴山蜀水见证了他们的真诚。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这个春天。在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我省跨越发展的目标确立,战略构想完成;“十大惠民行动”启程。百姓期盼的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公正与和谐不再遥远;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春归大地,正如河岸柳枝上吐露的新芽,孕育了一个冬天的亲民、爱民、为民作风在干部中悄然回归,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新风正染绿天府!
“我要做一个一心一意为全省父老乡亲谋利益的四川人。”去年12月3日,新任省委书记杜青林深情地说。亲民、爱民、为民,清廉、开拓、务实,杜青林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我省的干部。发轫于此,一场触及领导干部思想和灵魂的作风转变拉开序幕。
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营造“用心想事”的浓厚氛围
今年春节前夕,甘孜州动员本州籍干部回乡过年,并提出要求: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情调查,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结果,全州1707名各级干部回乡,调查2万余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决策价值的民情调查报告523篇。
其实,这只是我省岁末年初全省大调研的一个小镜头。
2006年末,我省正处于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时,也面临更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强省在我省深入实施,势头良好。“三农”与“工业强省”梦想是并驾齐驱还是重点突破?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拿出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思路和决策方案,解决我省面临的实际问题。
12月22日,省委召开重大课题调研动员会,选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领域十个方面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决定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杜青林亲自定题目,亲自作部署,亲自抓动员,将任务落实到省级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调研。
2007年1月10日至11日,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带领调研组到广元调研;1月15日至16日,省纪委常委任俊年带领调研组到内江调研;1月23日,省科技厅厅长唐坚率调研组到乐山调研……省级有关部门按照分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问题较多、矛盾较多的地方,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倾听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份份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调研报告。
调研,不仅帮助省委和广大干部理清了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了在省情认识上求“深”,在发展思路上求“新”,在工作措施上求“实”;而且极大地转变了干部作风,凝聚了党心民心,形成了人人思进、人人思策、人心同向的可喜局面。
作风整顿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增强“用心谋事”的内在动力
刚从农业部调到四川的杜青林,来不及好好地歇一歇,便不顾严寒,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地调研。川西北寒冷的高原,川东的天然气溢流现场,川南的攀枝花、凉山,一路走来,杜书记亦喜亦忧——四川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一些领导干部轻视群众,宗旨意识淡薄,忘记公仆身份,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作风飘浮、工作不实,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推进“四个跨越”的战略构想格格不入。
为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年1月31日,省委宣布:从现在开始,集中3个月左右时间,从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起,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碰硬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怎样才能让作风整顿建设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省委常委会为此多次专题研究,杜青林亲自作动员部署。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所有的市(州)和所有的省级部门都行动起来了,干部作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领导干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深入进行自查自纠,扎实抓好整改提高。
——省卫生厅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厅领导班子实行“约法三章”。向全省卫生局长“约法八章”。省交通厅通过整改,切实认识到“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全省交通系统实现了从工作方式到管理服务的转变。省法院系统认真落实四项承诺:有诉必理,努力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有判必公,努力让有理有据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有访必接,努力让申诉的群众诉求有门;有执必果,努力让胜诉的群众及时取得合法权益。
——达州市重点抓好“五查五整治”;资阳市制订“六个严禁”;内江市坚持“实、严、硬”,查改结合;遂宁市派出督察组“五查五看”;德阳市建立“三级互联”制度;甘孜卅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广元实行节假日预约服务制度;阿坝州满怀深情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通过作风整顿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用心谋事”的动力在增强,投身“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积极性在提高,全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局面正在形成。而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党群、于群关系也随之改善,群众对一部分干部由过去的“放狗”变成现在的“敬酒”。
实施“惠民行动”提升幸福感确保“用心干事”的实际效果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何强化民本意识,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杜青林很早就开始思索。
2006年12月3日,首次以四川省委书记身份亮相的杜青林,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讲话的一大重点,提出“从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一周之后,在省委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又明确要求,2007年要重点在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农村交通、人畜饮水、农民工培训、农村安居、扶贫解困及污染治理十个方面,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
与以往为民办实事相比, “十大惠民行动”改变的不只是名称。“惠民行动”投入的力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宽、解决的问题更集中、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因此, “十大惠民行动”,不仅成为2007年的重头戏,也成为“十一五”期间的大事,将长期坚持,形成制度。
解决民生问题,重在点点滴滴、难在实实在在、贵在时时处处。如何确保“十大惠民行动”落到实处,长期坚持?杜青林作出重要批示:务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为坚决保证行动的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十大惠民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按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年度目标考核中,对“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重点考核,对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弄虚作假的市(州)及省级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进行通报批评。
“十大惠民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人手,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关怀,广泛开展访贫助困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調处,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调查研究、作风整顿建设、“十大惠民行动”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我省带来一股清新的风。领导干部作风变了,人心思上,力量凝聚。省委“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也正在化作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这个春天。在一系列调研的基础上.我省跨越发展的目标确立,战略构想完成;“十大惠民行动”启程。百姓期盼的民生问题得到重视。公正与和谐不再遥远;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扎实有序,稳步推进。
春归大地,正如河岸柳枝上吐露的新芽,孕育了一个冬天的亲民、爱民、为民作风在干部中悄然回归,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新风正染绿天府!
“我要做一个一心一意为全省父老乡亲谋利益的四川人。”去年12月3日,新任省委书记杜青林深情地说。亲民、爱民、为民,清廉、开拓、务实,杜青林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我省的干部。发轫于此,一场触及领导干部思想和灵魂的作风转变拉开序幕。
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营造“用心想事”的浓厚氛围
今年春节前夕,甘孜州动员本州籍干部回乡过年,并提出要求:从“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最满意的是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开展民情调查,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结果,全州1707名各级干部回乡,调查2万余人,形成具有重要参考、决策价值的民情调查报告523篇。
其实,这只是我省岁末年初全省大调研的一个小镜头。
2006年末,我省正处于历史上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同时,也面临更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处于艰难的爬坡阶段,总体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工业强省在我省深入实施,势头良好。“三农”与“工业强省”梦想是并驾齐驱还是重点突破?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调查研究,拿出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工作思路和决策方案,解决我省面临的实际问题。
12月22日,省委召开重大课题调研动员会,选定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领域十个方面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战略性的重大课题,决定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集中力量开展调查研究。杜青林亲自定题目,亲自作部署,亲自抓动员,将任务落实到省级有关部门,省委、省政府领导带头调研。
2007年1月10日至11日,省建设厅厅长杨洪波带领调研组到广元调研;1月15日至16日,省纪委常委任俊年带领调研组到内江调研;1月23日,省科技厅厅长唐坚率调研组到乐山调研……省级有关部门按照分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特别是深入到问题较多、矛盾较多的地方,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情况,倾听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形成了一份份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调研报告。
调研,不仅帮助省委和广大干部理清了工作思路,切实做到了在省情认识上求“深”,在发展思路上求“新”,在工作措施上求“实”;而且极大地转变了干部作风,凝聚了党心民心,形成了人人思进、人人思策、人心同向的可喜局面。
作风整顿建设解决突出问题增强“用心谋事”的内在动力
刚从农业部调到四川的杜青林,来不及好好地歇一歇,便不顾严寒,马不停蹄地深入各地调研。川西北寒冷的高原,川东的天然气溢流现场,川南的攀枝花、凉山,一路走来,杜书记亦喜亦忧——四川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一些领导干部轻视群众,宗旨意识淡薄,忘记公仆身份,甚至侵害群众利益;一些干部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作风飘浮、工作不实,贪图享受、腐化堕落。这与我们党的宗旨格格不入,与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要求格格不入,与推进“四个跨越”的战略构想格格不入。
为增强发展的内在动力,今年1月31日,省委宣布:从现在开始,集中3个月左右时间,从县以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起,在全省开展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碰硬解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
怎样才能让作风整顿建设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省委常委会为此多次专题研究,杜青林亲自作动员部署。在省委的高度重视下,所有的市(州)和所有的省级部门都行动起来了,干部作风建设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领导干部认真开展学习讨论,深入进行自查自纠,扎实抓好整改提高。
——省卫生厅认真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厅领导班子实行“约法三章”。向全省卫生局长“约法八章”。省交通厅通过整改,切实认识到“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全省交通系统实现了从工作方式到管理服务的转变。省法院系统认真落实四项承诺:有诉必理,努力让经济困难的群众打得起官司;有判必公,努力让有理有据的群众打得赢官司;有访必接,努力让申诉的群众诉求有门;有执必果,努力让胜诉的群众及时取得合法权益。
——达州市重点抓好“五查五整治”;资阳市制订“六个严禁”;内江市坚持“实、严、硬”,查改结合;遂宁市派出督察组“五查五看”;德阳市建立“三级互联”制度;甘孜卅积极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广元实行节假日预约服务制度;阿坝州满怀深情做好移民安置工作。
通过作风整顿建设,广大党员干部“用心谋事”的动力在增强,投身“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积极性在提高,全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的局面正在形成。而随着干部作风的转变,党群、于群关系也随之改善,群众对一部分干部由过去的“放狗”变成现在的“敬酒”。
实施“惠民行动”提升幸福感确保“用心干事”的实际效果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如何强化民本意识,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杜青林很早就开始思索。
2006年12月3日,首次以四川省委书记身份亮相的杜青林,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讲话的一大重点,提出“从能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入手,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一周之后,在省委传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又明确要求,2007年要重点在就业促进、最低生活保障、教育资助、医疗保障、农村交通、人畜饮水、农民工培训、农村安居、扶贫解困及污染治理十个方面,办好群众急需受益的实事。
与以往为民办实事相比, “十大惠民行动”改变的不只是名称。“惠民行动”投入的力度更大、涉及的范围更宽、解决的问题更集中、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更多。因此, “十大惠民行动”,不仅成为2007年的重头戏,也成为“十一五”期间的大事,将长期坚持,形成制度。
解决民生问题,重在点点滴滴、难在实实在在、贵在时时处处。如何确保“十大惠民行动”落到实处,长期坚持?杜青林作出重要批示:务必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说到做到,不放空炮。
为坚决保证行动的顺利实施,省委、省政府建立了“十大惠民行动”联席会议制度,按季检查,半年通报,年终向省委、省政府报告并向社会公布结果。年度目标考核中,对“十大惠民行动”的实施情况进行重点考核,对未完成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和弄虚作假的市(州)及省级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并进行通报批评。
“十大惠民行动”启动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人手,从群众最急最盼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关怀,广泛开展访贫助困活动,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調处,坚决纠正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
调查研究、作风整顿建设、“十大惠民行动”这些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我省带来一股清新的风。领导干部作风变了,人心思上,力量凝聚。省委“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也正在化作具体的行动、实际的效果、群众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