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教融合是推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途径,研究分析高校目标诉求及其实现方式有利于提高高校推动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示范性,以此为例分析高校主体的目标诉求及其实现方式具有较好的典型性。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目标诉求;城乡规划
1产教融合的问题提出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行业发展的实际诉求、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从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来看,有较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盲目借鉴国内知名度较高的985和211大学,不切实际地将学校定位成科研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我国产业结构对人才的实际诉求不匹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缺乏等现实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元主体相互欺瞒的极端问题。相关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通过连锁反应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影响学校的生源。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率。从行业发展来看,人才的培养质量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从国家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2高校的目标诉求
高校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推动主体。高校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策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推动产教融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高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落实相关政策;二是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校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规划是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教学和区域规划的现实相结合;三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城乡规划设计院,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高校的目标实现方式
高校主体在产教融合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依据、推动方式和管理规范的问题]。从政策依据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实施措施和地方性文件缺乏有效跟进,高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上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支持产教融合的鼓励性政策。城乡规划专业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生产性项目作为依托,由于地方性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生产性项目相对较少。对于拥有城乡规划校办企业的高校而言,推动产教融合的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缺乏城乡规划设计院的高校而言,推动产教融合的难度则较大。因此,地方规划的主管部门在常规性规划设计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可以优先倾向于地方高校,或者设置校企合作的相关条款。规划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内部的层面而言,部分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校企合作列入学院和教师绩效考核。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没有收到学校的鼓励甚至是认可,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学校上级的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缺乏支撑校企合作的明确政策,没有把校企合作作为科研考核和支撑评定的标准。因此,从学校内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层面来看,应把产教融合作为绩效考核或支撑评定的一项鼓励性条款,支持教师和科研团队积极推动产教融合。
4结论与讨论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理念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偏离产业实际发展诉求、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相关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尽管国家和地方对产教融合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是由于未考虑产教融合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目标诉求以及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缺乏较为明确的制度抓手,不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本文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分析高校作为行为主体的目标诉求及其实现方式。高校主体的主要诉求是落实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促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城乡规划融合。高校目标诉求的实现方式可以借助于相关政策获取适当的生产性项目促进产教融合并通过学校相应政策的制定提高团队和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淑涨,吕一军.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155-159.
[2]刘志敏.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24-25.
[3]施晓秋,侯胜利,励龙昌.面向新经济的网络工程产教融合、多元協同育人模式构建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39-44.
[4]胡青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235-239.
作者简介
古杰(1984—),男,河南郸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和土地政策等。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02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A068);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发项目(18K099)。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校;目标诉求;城乡规划
1产教融合的问题提出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办学理念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偏离行业发展的实际诉求、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从办学理念和发展定位来看,有较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盲目借鉴国内知名度较高的985和211大学,不切实际地将学校定位成科研型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我国产业结构对人才的实际诉求不匹配。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各方参与主体的积极性缺乏等现实问题,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多元主体相互欺瞒的极端问题。相关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影响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通过连锁反应产生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从学校自身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高考志愿的填报,影响学校的生源。从学生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就业率。从行业发展来看,人才的培养质量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从国家的发展来看,人才培养的质量最终会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产业转型升级。
2高校的目标诉求
高校是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推动主体。高校的诉求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政策落实政府相关部门的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为推动产教融合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高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落实相关政策;二是通过产教融合促进高校融合国家创新体系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城乡规划是区域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有效推动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科教学和区域规划的现实相结合;三是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行业发展相适应,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城乡规划设计和管理的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是城乡规划设计院,通过产教融合能够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契合度。
3高校的目标实现方式
高校主体在产教融合目标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策依据、推动方式和管理规范的问题]。从政策依据来看,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实施措施和地方性文件缺乏有效跟进,高校在推动产教融合方面上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撑。具体问题主要表现为高校推进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育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出台一些支持产教融合的鼓励性政策。城乡规划专业产教融合的过程中需要生产性项目作为依托,由于地方性高校以教学科研为主,生产性项目相对较少。对于拥有城乡规划校办企业的高校而言,推动产教融合的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一些缺乏城乡规划设计院的高校而言,推动产教融合的难度则较大。因此,地方规划的主管部门在常规性规划设计项目的招标过程中可以优先倾向于地方高校,或者设置校企合作的相关条款。规划规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学校内部的层面而言,部分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把校企合作列入学院和教师绩效考核。教师指导学生参与产教融合项目没有收到学校的鼓励甚至是认可,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二是学校上级的主管部门或人事部门缺乏支撑校企合作的明确政策,没有把校企合作作为科研考核和支撑评定的标准。因此,从学校内部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政策制定层面来看,应把产教融合作为绩效考核或支撑评定的一项鼓励性条款,支持教师和科研团队积极推动产教融合。
4结论与讨论
我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理念落后、课程体系不合理、人才培养目标与偏离产业实际发展诉求、校企合作过程中相关主体参与积极性低等问题。相关问题解决的一个重要思路是通过校企合作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尽管国家和地方对产教融合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是由于未考虑产教融合过程中各行为主体的目标诉求以及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缺乏较为明确的制度抓手,不利于产教融合的深度推进。本文以城乡规划专业为例,分析高校作为行为主体的目标诉求及其实现方式。高校主体的主要诉求是落实政府部门的相关要求、促进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建设、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城乡规划融合。高校目标诉求的实现方式可以借助于相关政策获取适当的生产性项目促进产教融合并通过学校相应政策的制定提高团队和教师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淑涨,吕一军.产教融合市场化背景下的现代高职教育体系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04):155-159.
[2]刘志敏.产教融合:从“融入”走向“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18(02):24-25.
[3]施晓秋,侯胜利,励龙昌.面向新经济的网络工程产教融合、多元協同育人模式构建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39-44.
[4]胡青华.应用型大学转型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选择[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2):235-239.
作者简介
古杰(1984—),男,河南郸城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地理、区域经济和土地政策等。
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8JJ3020);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YBA068);湖南省教育厅创新平台开发项目(18K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