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油温要高,火力要猛,速度要快。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汤水要足,温度要恒,时间要长。大火,为的是加热;小火,为的是出味。爆炒的菜,脆嫩爽口,色正味美;慢炖的汤,汤澄色清,醇正鲜美。
【写作指导】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作文材料出处及原文:
大火爆炒,小火炖汤
白燕青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油温要高,火力要猛速度要快。爆炒的菜,一气呵成,脆嫩爽口。
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汤水要足,温度要恒,时间要长。慢炖的汤,汤澄色清,香鲜味足。
大火,为的是加热;小火,为的是出味。爆炒的菜,色正味美;慢炖的汤,醇正鲜美。
炒菜如此,煲汤如此,生活亦如此。既得激情满怀,满腔热血;又得不急不躁,文火慢炖。只有把好火候,控好燃料,掌好温度,只有沉住气,耐下心,才能领略生活的真义。
——《文苑》
笔者认为,材料作文,是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再来衡量学生谋篇布局、缀句成文的水平,因此,读懂材料的整体内涵,吃准作者的情感倾向,十分重要。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里往往有这样一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行文”或“根据以下材料……”,意思是考生的作文应该和材料有极密切关系。何谓关系密切?我想,一是作文立意主旨来自材料,与材料吻合或神似;二是情感倾向与材料态度一致。本次作文材料讲的是“烧菜煲汤”话题,但是不太可能让所有考生化身为大厨,通篇大谈饮食,而是希望考生在对材料文字层次含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沿着合理的途径进行拓展。
先是阅读分析材料,共分三层:①对不同菜品,有大火爆炒、小火慢炖的相应做法。②大火小火的目的不同。③最后,无论菜、汤,效果都好。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主要矛盾是“大火爆炒”与“小火慢炖”。大火对应“烧菜”,小火对应“煲汤”,讲的是烹饪技术,但可以在人生、艺术、文化等层面立意。就矛盾双方“大火爆炒”与“小火慢炖”来说,材料没有贬低批判任何一个,都表示肯定赞扬,因为它们都找对了各自的适应对象,就此写作,可以肯定双方,“爆炒慢炖总相宜”。看似矛盾的两种行为,其实各尽其妙,关键在于能“各得其宜”,如要写得深刻,还要往深处想,思考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如何找准相宜之事,把握好火候。但在迁移的时候,要把握住“爆炒”与“小火”的本质特征,可以写快与慢、激情与沉稳、刚猛与柔韧等。
我们也可以着重肯定其中的一方,肯定“大火爆炒”或“小火慢炖”,但最好要提到另一方,且不能全盘否定另一方,一味地肯定一个。否定抛弃另一个,只会让思维走向一个极端。其实人生万事,莫不是主观行为(喜欢,选择)和外物特点(烧菜煲汤各不同)的结合。万事皆有法,事与法相宜最为重要。何事要爆炒?何事要慢炖?参透其中奥妙,是人生赢家。我们还可以从方式、手段与目的、结果的角度分析,写以下立意:“方式虽殊,结果不二”“大火小火,各有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凡事如良医对症下药”“处世如孔子因材施教”等。
如写议论文,可以就“烧菜煲汤”引出观点,举事实,讲道理,在观点的深刻新颖、论证的严密、语言的客观得当上寻求突破,如写记叙文,则求“故事”与材料的“神似”,用情节的内涵去承载材料的主旨,借人物语言来表达材料的思想。
【作文示例】
烹饪中的哲理
朱梦
正如陈立《围炉谈话》中对中国烹饪,菜系的深刻剖析,以一种知性的美诱引听众去了解、深入钻研烹饪中的兴趣与哲理。
如厨师烧菜,讲究快爆炒,配之行云流水的颠翻抖,加之适量配料的点缀而使菜肴爽口,让人垂涎三尺;而膳夫煲汤,讲究细慢炖,配之精工慢活选材,清洗,等候,而令汤汁浓郁,醇美色鲜,令人“望洋兴叹”,所以乘兴所至,便心无旁鹜地做好各系菜肴所适之法,所运之理,便是对食材诚恳的尊重。
中华的美食以其多品种,多口调,多菜系而闻名遐迩。赵雷心心念念的成都串串,配之四川独特秘制的辣而独具风情;房东的猫辗转留恋而选择的重庆火锅,其高温多系红油逼迫的快感直冲味蕾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苏东坡醉心溺于江南一带而以甜糯清爽的口味研究出的酱汁红烧肉,配上疏松干粒的几许葱花,让人“目瞪口呆”而心驰神往。总之,地域的风情造就了酸甜苦辣的总调而厨师的精工慢捻,勤有专攻则是菜品百味的体现,因菜造肴,因物造人,正是这般道理,合理的取材,恰当的烹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挥食材本身的自然之味。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饮食男女对食物百味的汲汲探索,是爆炒,是炖汤,是大火加热,是小火慢熬都在于一种欢喜做菜时的心态与方法。
却也不尽然如此,菜还是平凡的那般的普通。正如有人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做菜诚如做学问也诚如做人,因“材”施“教”,在日常琐事的清洗,挑捻,煮食,爆炒中发现最适宜本色食材的最佳之道,便是一种佛系的生活,一种遵循生活的美的享受。若你性情急躁,不如大胆尝试爆炒的欢娱,在火热的高温中磨砺品性而使菜肴成熟鲜美;若你安贫乐道为人不温不火,不如适应慢节奏熬汤式的烹饪,让菜入味,入香,入醇,入臻,入心。
总而言之,烹饪犹如做人,我们既要厨师爆炒,炒炒铿锵有力的迅猛人生冲劲与拼搏之力,亦要有膳夫懂得知味之趣,守得耐心随时自省自检的人生态度与推视过程,二者相辅相成,难以或缺,恰如陈立所说的:“菜,要有知味,人亦如此。”
[点评]
立足材料,由“菜”人笔,自然得出“乘兴所至,便心无旁鹜地做好各系菜肴所适之法,所运之理,便是对食材诚恳的尊重”一句,列举美食,其法不同,其美同在,全在于“心态与方法”,文章由做菜写到做人,全从材料生发而来,而又向人生延展,逐渐迁移深化,扣题很紧,对材料内涵定位准确,如“在日常琐事的清洗,挑捻,煮食,爆炒中发现最适宜本色食材的最佳之道,便是一种佛系的生活,一种遵循生活的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小作者在结尾给了我们较为中肯的人生建议,并借此指明“大火”与“小火”的辩证关系,使文章较为圆合。 选择合适的路
闫煜然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爆炒的菜脆嫩爽口,慢炖的汤醇正鲜美。不同的目的地,到达的过程也截然不同。菜谱里光是做一道鸡蛋的菜就有上百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不相同,最后的菜肴也各具特色。
生活中为人做事也是如此,有千百种方法,每种的结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近来摘得“最佳男配”的桂冠的王千源进入大众的视线,与当今正红的“小鲜肉”不同的是,王千源身为老戏骨,自始至终脚踏实地地拍戏,身上零排闻,纯靠演技征服观众,每次都携大作《解救吾先生》《钢的琴》等抓住观众的眼球。王千源自科班毕业三十年头,始终默默演出,正如小火慢炖的澄汤,纯正色清,咂在嘴里,回味无穷。
与慢性子的王千源不同的,有着狂性情的许渊冲先生犹如猛火力的爆炒。许渊冲先生自称英法中翻译第一人,将一腔热血投入翻译事业,立志要活满一百岁,翻译完莎士比亚剧作。在日常文艺工作中,许渊冲先生时常与他人争锋,坚持自己的翻译,批评他人缺少人文的情感翻译。许老先生的性格与事业都十分热烈,在这样狂热的大火下,中国翻译界蒸蒸日上。
虽然王千源与许老先生的处世截然不同,但两人都取得各自不菲的成就。
然而当下,许多人浮躁不堪,难以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谈何制订适宜的计划。娱乐圈里,多少当红明星靠排闻、后台博人眼球;文化圈里,多少网络作家随意篡改、抄袭以出售“畅销”作品;官场,贪污腐败难以根治;医药界里,丧失医德的事件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是人们难以规划人生,确立目标。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路,但最后都能获得尚可的成果,关键就在于可以找到合适的目标与前进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目的地,有自己的路,可能众人的结果截然不同,但只要走悟當的路,终能到达目的地,收获自己的那道独特的佳肴。
[点评]
本文遵循“起一承一转一合”的模式,开篇引述材料,快速提出观点:为人做事,有千百种方法,每种的结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人生成功,在于选择其相宜合适的方法。事例典型得当,“王千源的慢炖”“许渊冲的爆炒”,能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叙例,大火小火各不同,演戏需要慢慢积淀,翻译事业则需只争朝夕。两相对比,都各得其妙。“然而”一转,反观现实中“目标不明、计划方法不佳”的事例,针砭时弊,又能深究其原因,论述较为深刻。
文火胜于烈火
倪嘉棋
煮茶也如烧莱一般。泡龙井就如用大火,沸水倒下,立刻茶香四溢,完整的叶子在水中舒展开来,绿叶盎然。然而几泡茶工夫之后,色味就淡了许多。而煮普洱则如文火慢炖,把普洱放入茶壶之中用文火慢煮,茶香渐渐从红黑的渣中释放出来,不久之后茶香满屋,清澈的水也变得深沉。而茶渣依旧不为所动,在数次的烧煮之后,依旧能够透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龙井以当月的为最佳,仅仅在火上炒制一遍变成为茶叶。而普洱则全然不同,它要经历数次炒制与阳光的暴硒发酵之后才被压成茶饼。与龙井相反,普洱则是时间越久,价格愈为昂贵。两者的经历不同,因此泡出来全然不同。
普洱经历过时间与火焰的重重历练,而龙井则没有。正因此普洱才能在多次的烧煮之后依旧出色。事实上,人的成长亦是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就如文火。悟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中慢慢改掉了好斗、易冲动等陋习,师徒关系也从相互怀疑到信任。正是这一次次如文火般的历练才使悟空成为斗战圣佛。
反观《西游记》,如果没有那一次次的磨难,也不免过于无趣,悟空的成长也会显得不自然而突兀。孙行者这一形象也不会深受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了。
人的成长需要文火的历练,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目前的发展稳中有进正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这样的发展也像文火。然而人们曾经却一味地追求速度,试图给新中国添薪加火,用“大火”来煮。这就带来了“大跃进”可怕的错误。三年之内,中国的经济不进反退,还带来了三年自然灾害。由此可见文火慢煮远比大火有效。中国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文火慢煮而不是大火爆炒。
也许有时候我们不可以一味地追求速度。慢反而是快,文火反而比大火更有力,更出味!
[点评]
开篇运用比喻,烧菜煲汤与泡龙井煮普洱,生发得妙,两者并举,相互对比,得出“两者的经历不同,因此泡出来全然不同。”第三段,作者就确定了自已的行文重点:强调“文火的慢”,又举出《西游记》悟空经历八十一难后的历练成长来证明,由“人的成长”大到“国家的发展”,作者始终扣住“慢炖”来行文,对该用“文火”却用“猛火”的“大跃进”加以批评,得出的“文火慢煮远比大火有效”虽切合题意,却有偏激片面之嫌,如在此处加入辩证分析,且言语文字也有分寸,会更好。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油温要高,火力要猛,速度要快。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汤水要足,温度要恒,时间要长。大火,为的是加热;小火,为的是出味。爆炒的菜,脆嫩爽口,色正味美;慢炖的汤,汤澄色清,醇正鲜美。
【写作指导】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本次作文材料出处及原文:
大火爆炒,小火炖汤
白燕青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油温要高,火力要猛速度要快。爆炒的菜,一气呵成,脆嫩爽口。
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汤水要足,温度要恒,时间要长。慢炖的汤,汤澄色清,香鲜味足。
大火,为的是加热;小火,为的是出味。爆炒的菜,色正味美;慢炖的汤,醇正鲜美。
炒菜如此,煲汤如此,生活亦如此。既得激情满怀,满腔热血;又得不急不躁,文火慢炖。只有把好火候,控好燃料,掌好温度,只有沉住气,耐下心,才能领略生活的真义。
——《文苑》
笔者认为,材料作文,是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然后再来衡量学生谋篇布局、缀句成文的水平,因此,读懂材料的整体内涵,吃准作者的情感倾向,十分重要。材料作文的写作要求里往往有这样一条:“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来行文”或“根据以下材料……”,意思是考生的作文应该和材料有极密切关系。何谓关系密切?我想,一是作文立意主旨来自材料,与材料吻合或神似;二是情感倾向与材料态度一致。本次作文材料讲的是“烧菜煲汤”话题,但是不太可能让所有考生化身为大厨,通篇大谈饮食,而是希望考生在对材料文字层次含义正确理解的基础上沿着合理的途径进行拓展。
先是阅读分析材料,共分三层:①对不同菜品,有大火爆炒、小火慢炖的相应做法。②大火小火的目的不同。③最后,无论菜、汤,效果都好。由此可知材料中的主要矛盾是“大火爆炒”与“小火慢炖”。大火对应“烧菜”,小火对应“煲汤”,讲的是烹饪技术,但可以在人生、艺术、文化等层面立意。就矛盾双方“大火爆炒”与“小火慢炖”来说,材料没有贬低批判任何一个,都表示肯定赞扬,因为它们都找对了各自的适应对象,就此写作,可以肯定双方,“爆炒慢炖总相宜”。看似矛盾的两种行为,其实各尽其妙,关键在于能“各得其宜”,如要写得深刻,还要往深处想,思考如何协调好两者关系、如何找准相宜之事,把握好火候。但在迁移的时候,要把握住“爆炒”与“小火”的本质特征,可以写快与慢、激情与沉稳、刚猛与柔韧等。
我们也可以着重肯定其中的一方,肯定“大火爆炒”或“小火慢炖”,但最好要提到另一方,且不能全盘否定另一方,一味地肯定一个。否定抛弃另一个,只会让思维走向一个极端。其实人生万事,莫不是主观行为(喜欢,选择)和外物特点(烧菜煲汤各不同)的结合。万事皆有法,事与法相宜最为重要。何事要爆炒?何事要慢炖?参透其中奥妙,是人生赢家。我们还可以从方式、手段与目的、结果的角度分析,写以下立意:“方式虽殊,结果不二”“大火小火,各有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凡事如良医对症下药”“处世如孔子因材施教”等。
如写议论文,可以就“烧菜煲汤”引出观点,举事实,讲道理,在观点的深刻新颖、论证的严密、语言的客观得当上寻求突破,如写记叙文,则求“故事”与材料的“神似”,用情节的内涵去承载材料的主旨,借人物语言来表达材料的思想。
【作文示例】
烹饪中的哲理
朱梦
正如陈立《围炉谈话》中对中国烹饪,菜系的深刻剖析,以一种知性的美诱引听众去了解、深入钻研烹饪中的兴趣与哲理。
如厨师烧菜,讲究快爆炒,配之行云流水的颠翻抖,加之适量配料的点缀而使菜肴爽口,让人垂涎三尺;而膳夫煲汤,讲究细慢炖,配之精工慢活选材,清洗,等候,而令汤汁浓郁,醇美色鲜,令人“望洋兴叹”,所以乘兴所至,便心无旁鹜地做好各系菜肴所适之法,所运之理,便是对食材诚恳的尊重。
中华的美食以其多品种,多口调,多菜系而闻名遐迩。赵雷心心念念的成都串串,配之四川独特秘制的辣而独具风情;房东的猫辗转留恋而选择的重庆火锅,其高温多系红油逼迫的快感直冲味蕾让人久久难以忘怀;苏东坡醉心溺于江南一带而以甜糯清爽的口味研究出的酱汁红烧肉,配上疏松干粒的几许葱花,让人“目瞪口呆”而心驰神往。总之,地域的风情造就了酸甜苦辣的总调而厨师的精工慢捻,勤有专攻则是菜品百味的体现,因菜造肴,因物造人,正是这般道理,合理的取材,恰当的烹饪,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挥食材本身的自然之味。但无论以何种方式都是饮食男女对食物百味的汲汲探索,是爆炒,是炖汤,是大火加热,是小火慢熬都在于一种欢喜做菜时的心态与方法。
却也不尽然如此,菜还是平凡的那般的普通。正如有人言“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做菜诚如做学问也诚如做人,因“材”施“教”,在日常琐事的清洗,挑捻,煮食,爆炒中发现最适宜本色食材的最佳之道,便是一种佛系的生活,一种遵循生活的美的享受。若你性情急躁,不如大胆尝试爆炒的欢娱,在火热的高温中磨砺品性而使菜肴成熟鲜美;若你安贫乐道为人不温不火,不如适应慢节奏熬汤式的烹饪,让菜入味,入香,入醇,入臻,入心。
总而言之,烹饪犹如做人,我们既要厨师爆炒,炒炒铿锵有力的迅猛人生冲劲与拼搏之力,亦要有膳夫懂得知味之趣,守得耐心随时自省自检的人生态度与推视过程,二者相辅相成,难以或缺,恰如陈立所说的:“菜,要有知味,人亦如此。”
[点评]
立足材料,由“菜”人笔,自然得出“乘兴所至,便心无旁鹜地做好各系菜肴所适之法,所运之理,便是对食材诚恳的尊重”一句,列举美食,其法不同,其美同在,全在于“心态与方法”,文章由做菜写到做人,全从材料生发而来,而又向人生延展,逐渐迁移深化,扣题很紧,对材料内涵定位准确,如“在日常琐事的清洗,挑捻,煮食,爆炒中发现最适宜本色食材的最佳之道,便是一种佛系的生活,一种遵循生活的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小作者在结尾给了我们较为中肯的人生建议,并借此指明“大火”与“小火”的辩证关系,使文章较为圆合。 选择合适的路
闫煜然
厨师烧菜,喜欢大火爆炒;膳夫煲汤,总是小火慢炖。爆炒的菜脆嫩爽口,慢炖的汤醇正鲜美。不同的目的地,到达的过程也截然不同。菜谱里光是做一道鸡蛋的菜就有上百种方法。每种方法都各不相同,最后的菜肴也各具特色。
生活中为人做事也是如此,有千百种方法,每种的结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
近来摘得“最佳男配”的桂冠的王千源进入大众的视线,与当今正红的“小鲜肉”不同的是,王千源身为老戏骨,自始至终脚踏实地地拍戏,身上零排闻,纯靠演技征服观众,每次都携大作《解救吾先生》《钢的琴》等抓住观众的眼球。王千源自科班毕业三十年头,始终默默演出,正如小火慢炖的澄汤,纯正色清,咂在嘴里,回味无穷。
与慢性子的王千源不同的,有着狂性情的许渊冲先生犹如猛火力的爆炒。许渊冲先生自称英法中翻译第一人,将一腔热血投入翻译事业,立志要活满一百岁,翻译完莎士比亚剧作。在日常文艺工作中,许渊冲先生时常与他人争锋,坚持自己的翻译,批评他人缺少人文的情感翻译。许老先生的性格与事业都十分热烈,在这样狂热的大火下,中国翻译界蒸蒸日上。
虽然王千源与许老先生的处世截然不同,但两人都取得各自不菲的成就。
然而当下,许多人浮躁不堪,难以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谈何制订适宜的计划。娱乐圈里,多少当红明星靠排闻、后台博人眼球;文化圈里,多少网络作家随意篡改、抄袭以出售“畅销”作品;官场,贪污腐败难以根治;医药界里,丧失医德的事件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是人们难以规划人生,确立目标。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路,但最后都能获得尚可的成果,关键就在于可以找到合适的目标与前进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目的地,有自己的路,可能众人的结果截然不同,但只要走悟當的路,终能到达目的地,收获自己的那道独特的佳肴。
[点评]
本文遵循“起一承一转一合”的模式,开篇引述材料,快速提出观点:为人做事,有千百种方法,每种的结果都有自己独到之处。人生成功,在于选择其相宜合适的方法。事例典型得当,“王千源的慢炖”“许渊冲的爆炒”,能扣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叙例,大火小火各不同,演戏需要慢慢积淀,翻译事业则需只争朝夕。两相对比,都各得其妙。“然而”一转,反观现实中“目标不明、计划方法不佳”的事例,针砭时弊,又能深究其原因,论述较为深刻。
文火胜于烈火
倪嘉棋
煮茶也如烧莱一般。泡龙井就如用大火,沸水倒下,立刻茶香四溢,完整的叶子在水中舒展开来,绿叶盎然。然而几泡茶工夫之后,色味就淡了许多。而煮普洱则如文火慢炖,把普洱放入茶壶之中用文火慢煮,茶香渐渐从红黑的渣中释放出来,不久之后茶香满屋,清澈的水也变得深沉。而茶渣依旧不为所动,在数次的烧煮之后,依旧能够透出自己独特的味道。
龙井以当月的为最佳,仅仅在火上炒制一遍变成为茶叶。而普洱则全然不同,它要经历数次炒制与阳光的暴硒发酵之后才被压成茶饼。与龙井相反,普洱则是时间越久,价格愈为昂贵。两者的经历不同,因此泡出来全然不同。
普洱经历过时间与火焰的重重历练,而龙井则没有。正因此普洱才能在多次的烧煮之后依旧出色。事实上,人的成长亦是如此。大家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就如文火。悟空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之中慢慢改掉了好斗、易冲动等陋习,师徒关系也从相互怀疑到信任。正是这一次次如文火般的历练才使悟空成为斗战圣佛。
反观《西游记》,如果没有那一次次的磨难,也不免过于无趣,悟空的成长也会显得不自然而突兀。孙行者这一形象也不会深受千百年来人们的喜爱了。
人的成长需要文火的历练,中国的发展也需要。中国目前的发展稳中有进正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大有赶超美国之势。这样的发展也像文火。然而人们曾经却一味地追求速度,试图给新中国添薪加火,用“大火”来煮。这就带来了“大跃进”可怕的错误。三年之内,中国的经济不进反退,还带来了三年自然灾害。由此可见文火慢煮远比大火有效。中国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文火慢煮而不是大火爆炒。
也许有时候我们不可以一味地追求速度。慢反而是快,文火反而比大火更有力,更出味!
[点评]
开篇运用比喻,烧菜煲汤与泡龙井煮普洱,生发得妙,两者并举,相互对比,得出“两者的经历不同,因此泡出来全然不同。”第三段,作者就确定了自已的行文重点:强调“文火的慢”,又举出《西游记》悟空经历八十一难后的历练成长来证明,由“人的成长”大到“国家的发展”,作者始终扣住“慢炖”来行文,对该用“文火”却用“猛火”的“大跃进”加以批评,得出的“文火慢煮远比大火有效”虽切合题意,却有偏激片面之嫌,如在此处加入辩证分析,且言语文字也有分寸,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