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年龄上看,大班幼儿多为5-6岁,这一时期是幼儿发展的新阶段和巩固期,在这一阶段内的幼儿好问、好学,抽象能力开始萌芽,初步掌握认知方法,在对事物的表现和表达方式上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游戏中的合作能力开始增强,初具规则意识,具有较强的表现和创造欲望。在这一阶段中实施角色游戏,有助于幼儿语言、活动、合作等能力的发展。角色游戏是通过幼儿角色扮演,用想象和模仿有创意地展现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的具有创造性的一种活动,角色游戏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在游戏的时候,活动的王体是幼儿,老师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自由,深入了解和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灵活的扮演每一种角色,在正确的时间给幼儿启发性的意见或者建议,帮助幼儿扩展和想象新的游戏环节。但是,在我们具体的游戏指导中经常会呈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例如:不能掌握幼儿游戏时的心理,对幼儿的游戏大多的时间选择了放任自流或者干涉得太多;没有完全了解角色游戏的特征,指导的时候老师的方法不对,这样就没有了指导的意义,指导上缺乏整体性、目的性、计划性。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角色游戏中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细心的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
在游戏的具体过程中,幼儿会经常出现或多或少、过大过小的问题,仔细观察不仅能帮助老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时兴趣的需要在那里,老师也能适时地把握时机,能更加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从而拓展角色游戏,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观察角色游戏的情节和主题
例如,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是什么?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如何玩的?我园的“茶吧”老师先让幼儿了解茶吧是用来喝茶、聊天的,喝茶就会涉及到茶叶和水,还有谁来喝?谁来泡?这时幼儿就明白了到茶吧去游戏前,自己商量角色。
(二)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行为
观察幼儿正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没有角色的意识?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例如,“茶吧”这一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进入茶吧后,只是盲目的泡茶、喝茶,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语言沟通。于是,我们老师介入其中示范当了泡茶员,泡茶之前给幼儿介绍今天泡的什么茶叶;哪些地方盛产这些茶叶;茶泡好后有什么颜色,是什么味道;然后请幼儿品尝。喝茶的幼儿这时就活跃起来,讨论自己看到的茶叶什么颜色的,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三)观察操作和选择材料的情况
哪些材料被选择了?怎样操作的?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在我们的“哈哈医院”中,“医生”这一角色是幼儿最受欢迎的,孩子们争着当医生。但是,我们发现医生对每个病人都说:“你要打针”。打针处有很多幼儿,而拿药处、体检处都没有人。当我们问:为什么他们都要打针呢?“医生”回答:“他们感冒了要打针”。这时有一个幼儿说:“我肚子疼,不想打针,他非要打”。游戏之后,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幼儿只知道打针。原来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他们生病了家长就带他们去医院打针,拿药、检查等幼儿接触得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了到医院就医的视频,并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到医院参观就医的实际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后,幼儿再次玩医院时,就玩得很开心了,也学会了文明就医。
(四)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
了解幼儿的社会性水平发展(平行游戏、独立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幼儿能否主动去选择伙伴?能否协调和伙伴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医院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就医规则,还学会了角色互换。扮医生的幼儿还可以去扮病人、收费员,扮病人的幼儿可以有不同的病状(手受伤,肚子疼等)。
二、教師的具体游戏指导策略
(一)教师参加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隐性指导教师
教师参加幼儿的游戏并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角色游戏的材料或游戏的语言,引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行为,并通过诱导、启发进一步地去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这也是创造性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之一。由于幼儿的个人经验是有限的,游戏的内容有时会过于单调和贫乏;也会有个别的幼儿由于个性原因,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和技巧、即使自身条件准备得较好,但因为缺少其他的游戏伙伴的加入,导致了游戏情节无法正常展开。例如,大班幼儿在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时,“妈妈”、“爸爸”及其他角色都在自己玩自己的,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和行为。这时教师应该以“客人”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说:“家里有人吗,我是爸爸的好朋友,来你们家里做客了,快点来欢迎我啊!妈妈忙什么呢,是在为我准备好吃的吗?”这样“娃娃家”的各个成员便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游戏就能开展起来了,并能向更深层次去发展。在教师的隐性指导中,教师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这也是一种幼儿较能接受的方式方法。
(二)教师直接点拨,对幼儿游戏进行显性指导
为了让幼儿学到一定的经验,或者在游戏中偶然出现一些困难事件时,教师有必要及时地进行直接指导。比如在游戏中幼儿存在过激的行为,或者有不安全的因素和倾向,有在困难面前想退缩的行为表现或有了特殊的事件等等,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加以指导。例如,教师看到去“超市”买东西是幼儿非常热衷的一件事,跑来跑去的同时也不忘记手里的一大堆东西,于是教师就可以直接去提醒他:你的东西太多了、再跑一会就要掉了,你是不是应该找一个袋子装一下呢?或者给他去娃娃家做客的建议,这样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三、实施游戏指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幼儿喜欢游戏,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是要在角色游戏中为幼儿创造充分的表现机会,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角色游戏过程中,要从游戏的目的、方法、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在“过生日”的角色游戏中,“蛋糕”要提前准备好,活动中的祝福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从导入到游戏总结,时间要控制得当。
其次,游戏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想象。一些幼儿在游戏中喜欢参与但不喜欢表达,此时老师就可根据具体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发言。如在“医院看病”游戏中,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病症进行表述。同时,要注重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又如在“超市”游戏中,当某一种“商品”出现断货现象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向“值班经理”报告并及时补给商品。
再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年龄差异性,在幼儿不同年龄的阶段,游戏展开的层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孩子以创造为主。随着对社会和日常生活认知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游戏经验非常丰富,主题比较新颖,内容比较丰富,在游戏中人际关系反映得较为复杂;幼儿处于游戏的合作阶段,比较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去选择游戏的主题,并能有计划的展开游戏;能在游戏的时候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大班幼儿一起来准备游戏材料和环境,侧重语言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仔细的观察游戏,在必要的时候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幼儿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游戏讲评,让幼儿在分享的同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提高游戏的水平。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一、细心的观察是游戏指导的前提
在游戏的具体过程中,幼儿会经常出现或多或少、过大过小的问题,仔细观察不仅能帮助老师更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时兴趣的需要在那里,老师也能适时地把握时机,能更加有效的对幼儿进行游戏指导,从而拓展角色游戏,并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一)观察角色游戏的情节和主题
例如,幼儿角色游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幼儿在游戏中玩的是什么?幼儿游戏过程中是如何玩的?我园的“茶吧”老师先让幼儿了解茶吧是用来喝茶、聊天的,喝茶就会涉及到茶叶和水,还有谁来喝?谁来泡?这时幼儿就明白了到茶吧去游戏前,自己商量角色。
(二)观察幼儿的动作和行为
观察幼儿正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有没有角色的意识?有哪些具体行为表现?例如,“茶吧”这一游戏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进入茶吧后,只是盲目的泡茶、喝茶,相互之间没有太多的语言沟通。于是,我们老师介入其中示范当了泡茶员,泡茶之前给幼儿介绍今天泡的什么茶叶;哪些地方盛产这些茶叶;茶泡好后有什么颜色,是什么味道;然后请幼儿品尝。喝茶的幼儿这时就活跃起来,讨论自己看到的茶叶什么颜色的,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三)观察操作和选择材料的情况
哪些材料被选择了?怎样操作的?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例如,在我们的“哈哈医院”中,“医生”这一角色是幼儿最受欢迎的,孩子们争着当医生。但是,我们发现医生对每个病人都说:“你要打针”。打针处有很多幼儿,而拿药处、体检处都没有人。当我们问:为什么他们都要打针呢?“医生”回答:“他们感冒了要打针”。这时有一个幼儿说:“我肚子疼,不想打针,他非要打”。游戏之后,我们讨论了为什么幼儿只知道打针。原来在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他们生病了家长就带他们去医院打针,拿药、检查等幼儿接触得少。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和孩子们一起看了到医院就医的视频,并要求家长陪同孩子到医院参观就医的实际情况。有了这些基础后,幼儿再次玩医院时,就玩得很开心了,也学会了文明就医。
(四)观察幼儿的社会性水平
了解幼儿的社会性水平发展(平行游戏、独立游戏、合作游戏、联合游戏),幼儿能否主动去选择伙伴?能否协调和伙伴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医院这一游戏中,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就医规则,还学会了角色互换。扮医生的幼儿还可以去扮病人、收费员,扮病人的幼儿可以有不同的病状(手受伤,肚子疼等)。
二、教師的具体游戏指导策略
(一)教师参加游戏,成为幼儿游戏的隐性指导教师
教师参加幼儿的游戏并用自己的行为以及角色游戏的材料或游戏的语言,引导幼儿角色游戏的行为,并通过诱导、启发进一步地去促进幼儿的游戏发展。这也是创造性角色游戏的指导方式之一。由于幼儿的个人经验是有限的,游戏的内容有时会过于单调和贫乏;也会有个别的幼儿由于个性原因,缺少与他人沟通的技能和技巧、即使自身条件准备得较好,但因为缺少其他的游戏伙伴的加入,导致了游戏情节无法正常展开。例如,大班幼儿在玩“娃娃家”的角色游戏时,“妈妈”、“爸爸”及其他角色都在自己玩自己的,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角色和行为。这时教师应该以“客人”的身份加入到游戏中,并说:“家里有人吗,我是爸爸的好朋友,来你们家里做客了,快点来欢迎我啊!妈妈忙什么呢,是在为我准备好吃的吗?”这样“娃娃家”的各个成员便能意识到自己该做些什么,游戏就能开展起来了,并能向更深层次去发展。在教师的隐性指导中,教师一直以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引导幼儿进行游戏,这也是一种幼儿较能接受的方式方法。
(二)教师直接点拨,对幼儿游戏进行显性指导
为了让幼儿学到一定的经验,或者在游戏中偶然出现一些困难事件时,教师有必要及时地进行直接指导。比如在游戏中幼儿存在过激的行为,或者有不安全的因素和倾向,有在困难面前想退缩的行为表现或有了特殊的事件等等,教师都应该及时地加以指导。例如,教师看到去“超市”买东西是幼儿非常热衷的一件事,跑来跑去的同时也不忘记手里的一大堆东西,于是教师就可以直接去提醒他:你的东西太多了、再跑一会就要掉了,你是不是应该找一个袋子装一下呢?或者给他去娃娃家做客的建议,这样既可以处理他手里的东西,又可让他参与到更多的交往中。
三、实施游戏指导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幼儿喜欢游戏,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的,而是要在角色游戏中为幼儿创造充分的表现机会,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角色游戏过程中,要从游戏的目的、方法、过程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在“过生日”的角色游戏中,“蛋糕”要提前准备好,活动中的祝福语教师要引导幼儿大胆表达,从导入到游戏总结,时间要控制得当。
其次,游戏中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想象。一些幼儿在游戏中喜欢参与但不喜欢表达,此时老师就可根据具体的游戏来引导幼儿发言。如在“医院看病”游戏中,引导幼儿对自己的病症进行表述。同时,要注重引导幼儿思考游戏中所遇到的问题。又如在“超市”游戏中,当某一种“商品”出现断货现象后,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向“值班经理”报告并及时补给商品。
再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具有一定的年龄差异性,在幼儿不同年龄的阶段,游戏展开的层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在角色游戏中大班孩子以创造为主。随着对社会和日常生活认知的不断学习和积累,游戏经验非常丰富,主题比较新颖,内容比较丰富,在游戏中人际关系反映得较为复杂;幼儿处于游戏的合作阶段,比较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也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地去选择游戏的主题,并能有计划的展开游戏;能在游戏的时候独立地解决问题。教师应该引导大班幼儿一起来准备游戏材料和环境,侧重语言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仔细的观察游戏,在必要的时候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以及适当的引导;允许幼儿并鼓励他们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和创造,培养大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开游戏讲评,让幼儿在分享的同时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提高游戏的水平。
总之,角色游戏是幼儿期的一种典型的游戏类型,也是幼儿最喜欢,并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的一种综合性强的游戏方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教师的指导是必要的,且是重要的。适时的指导,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主题,增加游戏情节,促进角色交往,更能发展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组织活动的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