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再添
这个名字在许多厦门人眼里,直接意味着地道好吃的虾面、芋包、土笋冻,以及难以割舍的本埠文化情结。
绝活:以他名字命名的虾面和芋包,是中华名小吃;以他名字命名的店,是中华老字号
从业年限:62年
菜系:闽南风味小吃
1928年,盼子心切的伯父为吴再添取这个名字时,满心希望这个男孩能给自己带来添丁的好运。
1938年日军侵厦,吴再添辍学后当过长工,卖过咸饭,可他的成名要从虾面说起。
1948年,吴再添在厦门局口街和中山路交接处的那棵大榕树下摆了一个小吃摊,开始经营虾面。吴再添琢磨,厦门人爱吃甜,于是他往汤里加了冰糖,又放上了葱头,把汤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熬成了好吃的虾汤。那时一碗虾面1毛钱,吴再添每天卖出的面有100公斤,每个月缴税100元。那一年他20岁。
1956年,顺应当时公私合营的政策,吴再添的小吃店并入了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店门口,挂起了一个红布条,上面写着大大的“吴再添饮食店”,自此,吴再添从个体小商贩转变为一名国有企业职工。一个月45元,妻子是25元。
1968年,“吴再添饮食店” 曾被改名为“红会”。
1985年,吴再添调到了位于大同路的大众饭店,即现在的佳味再添的前身。他的使命是拯救即将倒闭的大众饭店。
1987年,吴再添填好退休表格,又被公司留下担任终身顾问。
2004年,吴再添递交了辞职书,正式退休。隔年,时隔半个世纪后,吴再添重又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吃店。
2010年,吴再添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刚磨完生芋头,站在小店后院的阳光中休息,衣服和脸上都沾上了芋头粉末。这场景,62年来每天上演。
邵子牙
邵子牙的贡丸店不但是中华老字号,传自光绪年间的这门手艺还被评为餐饮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绝活:手工猪肉贡丸
从业年限:50年
菜系:闽南风味小吃
1872年,邵子牙的祖父,晋江厨师邵维坤发明了贡丸,并摸索出一套精良的手艺传之后人。邵子牙16岁起跟着父亲邵世镖学这门家传手艺。
1979年,邵子牙一家迁居到厦门,在美仁宫一带借用一间食堂,利用晚上食堂停业时间做贡丸,白天沿街叫卖出售。由于邵子牙父子苦心经营,贡丸生意越做越大。邵世镖之弟邵世琚早年到台湾创制贡丸,流传至今,仍有几家专营贡丸的食品店。
1989年,北京朝阳区政府派人来到厦门,请邵子牙到北京开设分店。生意依旧红火。
1990年,北京亚运会,亚运村一带店面被要求关门迎亚运,其中包括邵子牙分号。
1995年,大家轰轰烈烈都在用机械制作丸子,省时省力,但邵氏还是坚持手工。邵子牙说手工做法发不了大财,但老一套东西改变不了。
2002年,坚持手工制法120年的邵氏,一天仍只能做出一、二百斤丸子,卖得特别贵,也特别好销。
2010年,邵子牙在邵氏定安路老店的折叠桌边,和我们泡茶聊天。当我们问及是否还有进军北京的想法,他挥挥手,说:现在老啦,不想再回头。
这个名字在许多厦门人眼里,直接意味着地道好吃的虾面、芋包、土笋冻,以及难以割舍的本埠文化情结。
绝活:以他名字命名的虾面和芋包,是中华名小吃;以他名字命名的店,是中华老字号
从业年限:62年
菜系:闽南风味小吃
1928年,盼子心切的伯父为吴再添取这个名字时,满心希望这个男孩能给自己带来添丁的好运。
1938年日军侵厦,吴再添辍学后当过长工,卖过咸饭,可他的成名要从虾面说起。
1948年,吴再添在厦门局口街和中山路交接处的那棵大榕树下摆了一个小吃摊,开始经营虾面。吴再添琢磨,厦门人爱吃甜,于是他往汤里加了冰糖,又放上了葱头,把汤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终于熬成了好吃的虾汤。那时一碗虾面1毛钱,吴再添每天卖出的面有100公斤,每个月缴税100元。那一年他20岁。
1956年,顺应当时公私合营的政策,吴再添的小吃店并入了厦门饮食服务有限公司。店门口,挂起了一个红布条,上面写着大大的“吴再添饮食店”,自此,吴再添从个体小商贩转变为一名国有企业职工。一个月45元,妻子是25元。
1968年,“吴再添饮食店” 曾被改名为“红会”。
1985年,吴再添调到了位于大同路的大众饭店,即现在的佳味再添的前身。他的使命是拯救即将倒闭的大众饭店。
1987年,吴再添填好退休表格,又被公司留下担任终身顾问。
2004年,吴再添递交了辞职书,正式退休。隔年,时隔半个世纪后,吴再添重又开起了属于自己的小吃店。
2010年,吴再添接受我们的采访时,刚磨完生芋头,站在小店后院的阳光中休息,衣服和脸上都沾上了芋头粉末。这场景,62年来每天上演。
邵子牙
邵子牙的贡丸店不但是中华老字号,传自光绪年间的这门手艺还被评为餐饮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绝活:手工猪肉贡丸
从业年限:50年
菜系:闽南风味小吃
1872年,邵子牙的祖父,晋江厨师邵维坤发明了贡丸,并摸索出一套精良的手艺传之后人。邵子牙16岁起跟着父亲邵世镖学这门家传手艺。
1979年,邵子牙一家迁居到厦门,在美仁宫一带借用一间食堂,利用晚上食堂停业时间做贡丸,白天沿街叫卖出售。由于邵子牙父子苦心经营,贡丸生意越做越大。邵世镖之弟邵世琚早年到台湾创制贡丸,流传至今,仍有几家专营贡丸的食品店。
1989年,北京朝阳区政府派人来到厦门,请邵子牙到北京开设分店。生意依旧红火。
1990年,北京亚运会,亚运村一带店面被要求关门迎亚运,其中包括邵子牙分号。
1995年,大家轰轰烈烈都在用机械制作丸子,省时省力,但邵氏还是坚持手工。邵子牙说手工做法发不了大财,但老一套东西改变不了。
2002年,坚持手工制法120年的邵氏,一天仍只能做出一、二百斤丸子,卖得特别贵,也特别好销。
2010年,邵子牙在邵氏定安路老店的折叠桌边,和我们泡茶聊天。当我们问及是否还有进军北京的想法,他挥挥手,说:现在老啦,不想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