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反思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重形式轻实质等问题引起本文作者的反思:小组合作学习是注重形式还是注重实质?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少数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是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随意进行还是要把握好学习的时机?作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应注重实质,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把握好学习的时机。
  关键词: 小组合作学习 问题 反思
  
  时下,凡公开课,小组合作学习就如餐厅的特色佳肴必点不可,百点不厌。从课堂气氛看,倒也热热闹闹,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小组讨论只停留在形式上,问题多多,收效甚微。
  案例1:轻与重(人教版教材第一册)
  课一开始,教师通过脑筋急转弯题引出课题,师边说边贴出“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的图片。
  师:“小朋友,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谁重?”
  学生开始小组讨论,各说各的,没过几秒,都纷纷举手。
  生1:“我认为铁比棉花重。”
  生齐声说:“同意。”
  这时有一个学生举起小手说:“老师,我认为棉花和铁一样重。”
  师:“小朋友,那你们认为棉花和铁谁重呢?请你们小组再讨论一下。”
  这次更快了,没有一个人改变主意。
  教师没有办法,只能请这位学生来说说为什么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是一样重的。
  短短的两分钟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
  案例2:时、分(人教版教材第四册)
  联系实际,学习小明的一天时间是怎样安排的。在这里学习四个时间的看法及读法。
  第一个时间:上午8时30分做早操。
  教师辅助于多媒体,经过点拨引导,学生看出是8时30分,也可这样表示:上午8∶30。
  第二个时间:上午9时15分上课。
  师:“小组讨论一下,小明是什么时候来上课的?”
  学生一哄而上,各说各的,很快又一哄而散。然后请了一个学生来说说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又重复一遍。
  第三个时间:下午1时44分做运动。
  师:“小朋友讨论一下,小明在下午什么时候做运动?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开始讨论。
  第四个时间:下午4时56分。
  师:“小组讨论一下小明是什么时间去洗澡的?”
  学生又开始讨论,很快就结束……
  一共学习了四个时间的读法,组织了三次小组讨论。
  这是我在听课的过程中记载下来的几个普通案例,但这些案例却折射出众多实验教师在面对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普遍尴尬:或束手无策,举步维艰;或听之任之,信马由缰……新课程理念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由传统的大一统局面转向现在有“形”无“质”、泛滥成灾的尴尬,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反思一:小组合作学习是注重形式还是注重实质?
  我们经常可以看见这样的场面: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回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几个人讨论这个问题”。这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但往往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则利用这个时间说闲话。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合作学习停留在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有些课中,短短的三十五分钟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六七次小组讨论,这种频繁的讨论只会削弱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就像案例1中,一个课题的引入,在短短的两分钟内就组织学生进行了两次小组讨论,第二次讨论本身就只有一个学生表示“一千克棉花和一千克铁是一样重的”,根本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在案例2中,学习了四个时间,有三次是组织了小组讨论,讨论速度之快,讨论频率之高,效果可想而知。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提高生生的互动,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互补性,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能力呢?这样的小组合作组织又何用?
  小组合作学习固然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策略,但也不是说它普遍适用于各种情况。就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来说,有的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学习达到,没有必要再去合作学习;有的只有学生自己完成才能收到好的效果,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反而不利于达标。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千万不能过于追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而忽视了对其内在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那些重点目标、难点目标、高层次目标或不适合学生个体达标的目标的达成,才有必要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同时小组合作的时间要保证,一般来说,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至少应该包括这样几个组成部分:学生自学,产生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在小组陈述自己见解的时间;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并形成代表性意见的时间等。如果没有这些足够的时间作为保证,小组学习就起不到预期的效果,结果反而白白浪费了时间。
  反思二: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少数人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还是促进大多数人的发展?
  我通过观察发现,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往往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往往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如在案例2中,一共学习四个时间的看法,第一次是教师教给学生看的,剩下的三次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的,而且时间很短,基本上都成了少数尖子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教学效果几乎等于“0”,这就造成了“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的场面。小组合作学习时,学习好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其他人则成为了“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课堂也成为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搭车的场所。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当教师提问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首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合作、参与学习的机会。有的教师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取了“专人负责,轮流主持”的方法,即指定负责人让其主持、组织小组学习并负责整理、归纳组内的意见,在集体交流中代表本组发言,组内的成员轮流主持,以确保组内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其次,独立在前,合作在后。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不经过独立学习的合作学习只是“水上浮萍”,收不到合作学习应有的效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将会丧失。像上面两个案例,5次小组合作,没有一次是让学生先经过独立思考,再合作的。最后,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合作的学习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比如,让组内比较差的学生先发言,其他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有针对性地补充意见,较得体地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等,能够比较深入地思考问题。也惟有如此,在合作中才能形成融洽的学习氛围,促进思想与思想的撞击及融合,才能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效益,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大多数人学习的机会。
  反思三:小组合作学习是随意进行还是要把握好学习的时机?
  凡是听过公开课的教师都会发现有这样一些现象,一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的随意性很强。有的教师看看没有学生回答问题,就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一下,有时一节课,组织学生小组学习多达十来次,时间长则三四分钟,短则几秒,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刚进入角色,思维刚被激活,教师就停止讨论,急于总结,似乎为了合作学习而组织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想组织讨论就组织讨论,这样的讨论又有何价值呢?纯粹浪费时间。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任何内容、任何时间都适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知识的前后联系等因素而定。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更合适呢?
  1.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
  安排学生去解决的许多数学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在独立探索这些问题时出现困难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时教师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展开讨论,在适当的时侯再给予指导,提供一些暗示、辅助工具或材料,如:同样是《轻与重》这节课,三个物体进行比较对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了小组学习,组长分工,各成员都有事可做,通过两两比较得出哪个物体“较重”。
  2.当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或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时
  数学内容是较为抽象和深刻的,有时由于学生个人认识问题的局限性,单靠某一个学生往往回答不全面。这时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有意义的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并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从而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更加丰富和全面。如:在《设计方案》中,“有50个同学乘车外出活动,每辆面包车可以乘坐10人,每辆小车可以乘坐5人,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准备怎样设计乘车方案?要求每辆车全部坐满,没有空位,想一想,有多少种方案?”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而且解题思路可以先从全部是乘坐小车考虑,也可以先从全部是乘坐面包车考虑,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我组织进行了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看到了其他成员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培养了全面考虑问题的意识,拓展了解题思路。
  3.当学生意见不统一时
  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理解的深广度有差异,意见往往不统一,这正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好时机。教师让学生互相说说理由,问题会越辩越明。例如,一把椅子的价钱是75元,一张桌子的价钱是一把椅子的3倍,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元?出现了四种答案:(1)75 75×3;(2)75×3-75;(3)75-75÷3;(4)75×(3-1)。学生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逐渐明晰起来,很快就统一了答案。在以后的练习中,学生对这种经过合作学习得来的结论比教师直接告诉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发展性研究报告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张华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人民教育》编辑部.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3.
  [4]蒋波,谭顶良.合作学习:种种误识与基本要素.全球教育展望[J].2006,(12).
其他文献
在中学生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学校的作用非常突出,学生对学校存在很大的依赖性,学校是学生社团发展的引领者。学校作为中学生社团建设的主要实施机构,应贯彻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采取有效的手段,使学生社团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更新观念,重视学生社团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在应对目前中考、高考的复杂环境下,学校要转变单纯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浙江省矾山明矾石矿素有我国矾都之称。明矾石除生产明矾外,还可以制取钾肥、硫酸和氢氧化铝等产品。温州化工厂要求原矿含明矾石>42%。为合理利用水尾山矿段的低品位矾矿,我
c-fos基因是即早基因家族中最重要成员之一,普遍存在于中枢神经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表达水平很低,难以检测,多种刺激因素可诱导该基因迅速的一过性表达,由此可以描绘出一个参与
摘 要: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靠的是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唯一的、最根本的出路,就是合理策划课堂40分钟,优化教学设计,形成有效课堂。文章提出以“目标教学”理论和有效教学理念为基础,通过构建目标教学有效课堂教学课时模式来构建有效课堂。  关键词: 目标教学 有效课堂模式 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是素质教育”,实践证明,课
通讯员是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机构或各企事业单位组织的经常为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采写新闻稿或提供报道线索、反映生产、科研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情况及信息的专职或
52层新华大厦暨江苏新闻中心1997年12月19日封顶,这座现代化智能大厦是目前中国报业最高、最雄伟的建筑。 52 floor Xinhua Building and Jiangsu News Center December 19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与培养21世纪所需的“关键能力”,诸如用新技术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主动探索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相照应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基础教育中,传统的教育、管理、
云锡松树脚矿1—1矿体六十年代投产,采空区上部山头因开采影响发生岩移,威胁着山头下方人员与设施的安全。1980年云南锡业公司与北京钢铁学院组成协作组,对“1—1矿体开采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同生活。”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酸甜苦辣,也包括喜怒哀乐,儿童接受社会锤炼、奠定成长基础的第一步就是他们的生活体验。家长对此应重视,要有意识地引导儿童接受各种各样的生活体验,而不能包办他们的一切,设计他们的一切。开明的家长总是珍惜甚至创造机会让孩子接受各种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生活体验。  一、孩子的劳动体验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同于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学生,钢琴课程对他们而言是必修课而不是“主修”课。由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及教学大纲的差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时间于钢琴练习,同时在这些学生之中,绝大部分学生在进校前从未学过钢琴,所以针对他们所展开的钢琴教学只能从最基本、最基础的内容起步。  学前教育专业常见学制为中专三年、大专五年、本科四年三种,钢琴必修课程的开设年限为三年、五年和三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