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一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简称《规划》)。本规划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立足图们江,面向东北亚,服务大东北,全面推进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这一举措对于促进图们江区域间的相互合作,促进吉林省以及东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边疆地区的繁荣稳定,营造东北亚共赢局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长吉图开发区的优势及制约因素,试着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优势;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02-2
长吉图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100万,2009年的经济总量为3600亿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中部的长春市与吉林市和东部的图们江地区,沿交通轴线布局。长吉图作为沿边开放开发重要区域的定位,是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要求,打造一个沿边开放的平台进行先行先试,为全国沿边地区扩大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是国家批准实施的新区、经济区和实验区当中,唯一给予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定位,并赋予了先行先试权,表明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一、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有利条件分析
此次国家大手笔在吉林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主体,鼓励在促进沿边地区和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也是基于各方面因素,全方位考虑的。
(一)内部条件方面的优势
第一,地理区位条件的得天独厚。长吉图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是东北亚各国联系的纽带,与俄、朝港口群和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周边分布俄、朝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经济区以及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
第二,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储备良好,可利用的水资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丰富。大量建设预留地可供开发利用。与图们江毗邻的境外地区拥有富集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水产、森林等资源,合作开发空间较大。
第三,区域突显科技创新优势。吉林省以长吉图所在区域为核心,一方面围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科技创新机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整合吉林省内外科技资源,构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截至目前,吉林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部分企业共建有工程实验室16个,建成吉林省农科院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工程研究中心20个,全省大中型企业所属研究机构与开发机构254个,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97个,全日制普通高校属研究开发机构153个。同时也研发、开发了一大批重大技术与产品,涌现出了红旗系列轿车、解放新型载重车、高速铁路客车、高性能碳纤维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产品。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集中,产业基础雄厚,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
第四,区域合作日益加强,为长吉图计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中俄珲春一哈桑“路、港、关”工程项目、中朝珲春一罗先“路、港、区”工程项目、中俄克拉斯基诺木材加工基地项目、中俄珲春一卡梅绍娃亚铁路贯通等工程项目开始启动,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行的运作模式。龙嘉机场通航和长吉城际铁路建设,为长吉一体化打下交通基础;长吉两市的汽车、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联系不断加强,长吉一体化加快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交通一体化、能源保障一体化、水利设施一体化、信息网络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在逐步完善。这些独特的优势,赋予长吉图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吉图先导区应该为我国探索沿边开放作出新贡献。
(二)外部条件方面的优势
第一,国家政策支持图们江流域国际合作。自1991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甲级开放城市后,1992年3月9日国务院又批准珲春市为边境开放区。199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复了《图们江下游珲春地区综合开发规划大纲》和《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并使黑河、绥芬河(东宁)、珲春、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促进对俄路、港、口岸和对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图们江地区开发核心区——珲春市,是我国开放政策密集区,主要有“三区”、“四口岸”。2000年4月国家批准设立珲春出口加工区(全国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相继开辟了中俄珲春公路口岸、中俄珲春铁路口岸、中朝圈河口岸和中朝沙坨子口岸等4个国际口岸。其中,中朝圈河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中朝沙坨子口岸被批准为中朝两国扩大开放的双边客货运输口岸。
第二,符合《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要求,响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在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中,提出包括建设“长吉经济区”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积极“巩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提出在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区;继续推进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在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中,提出将保税港区的部分功能延伸至腹地,开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进出口通关改革业务试点;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及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和跨国陆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促进对俄、蒙、朝的路、港、口岸和经济合作区建设。
第三,有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自1987年提出以来,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支持和图们江地区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1995年12月,中、俄、朝3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中、俄、朝、蒙、韩5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商委员会的协定》和《关于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地区环境准则谅解备忘录》等3个法律文件。两个协定和一个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2005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协商协调会议一致同意,将1995年中、朝、韩、蒙、俄5个成员国签署的3个法律文件的有效期延至2015 年;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中国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朝鲜罗先特别市、蒙古国东部3个省区、韩国东部港口城市群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由此可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获批成功以及伟大战略构建会为吉林省带来更长远的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中国闪耀东北亚的代表,在不断地开拓与进取中作出新的突出的贡献。
二、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制约因素的分析
第一,吉林省的经济外向度却一直明显偏低。2008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33.41亿美元,仅占全国总量的0.52%,明显低于GDP占全国1.96%的比例。其经济外向度只为14.4,远低于全国59.2%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吉林省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开放度较差,图们江这一对外“窗口”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该发挥的效益。长吉图应该积极转变进出口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外贸对于本区域的贡献作用。
第二,产业结构不完善,竞争优势不强。长吉图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长吉2个地方,图们江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如长春、吉林都将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而没有在资源利用、产品结构以及第三产业上形成各自特色,三个地区之间由于缺乏协调,跨地区主动寻求产业合作的市场机制和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第三,长吉图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是冷战的前沿与矛盾斗争的焦点之一。20世纪后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开始由对立走向合作,地缘经济关系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有诸多的政治问题影响着地缘经济区的健康发展,如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日俄之间的北方领土问题、东北亚诸国对日本政界关系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态度问题等。另外,对于未来的开放合作,各国都持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日本抱着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不见利益不放手投资;韩国由于南北问题的影响且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无力发展;俄罗斯资源丰富,需要人员和资金进行开发,但又担心外界大量涌入,影响到本国的发展,伤害本国的利益,因此对于开发开放始终踌躇不定;由于本身的政治体制,朝鲜是不想开放。由此看来,中、俄、朝3国由封闭的政治军事疆界走向全面开放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改革建议
第一,要搭建有利于合作的平台,维护贸易主体。“长吉图”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先行先试”。吉林省和“长吉图”同步发展关键就是在先行先试上灵活运行,在创新上做出文章,只有“长吉图”创造的模式是相对独特的,在国内是领先的,才能把国际上的生产要素集聚起来,从而搭建好合作平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职能,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和吉林省应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建设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设立新型金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倾斜性政策,为先导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吉林省及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还应该加快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国家合作平台。
第二,要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开发,“长吉图”要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为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首先要加快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将先导区逐步发展成为特色明显的新型制造业集聚区。长吉图地区的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未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大力支持上述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此外,先导区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就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吉林省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净月潭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以生态游、民俗游、冰雪游和边境游为主题,加快景区升级改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生态、民俗、冰雪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形成特色明显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
第三,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长吉图区域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要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积极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加快区域内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支持区域内九台、蛟河、敦化、和龙、汪清和珲春等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技术支持体系和节能环保制度。实施长白山天然林保护、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体保护、中部黑土地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同时,应尝试建立跨国自然保护区、跨国湿地等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利用日、韩、俄等国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先进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图们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四,创新应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加大“长吉图”所需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采取加大宣传、政策吸引、多方参与等多条途径,充分利用长吉图区域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优势,有计划高起点地培养、培训一大批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的既懂法律政策,又懂外语、外贸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应该在创新人才引用机制方面先行先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图们江区域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与发达省份开展人才交流,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企业家领军人物及团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养高技能、实用型高级产业人才以及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
总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既要建设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也要谋划产业合理布局,使区域分工体系协调、高效运转。一方面,通过大力开展国际、省际环保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向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布局,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迅速成长为新的增长极,进而推动东北振兴和图们江区域的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1]黄馨,陈才,黄晓军.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4)
[2]尹姬淑.图们江地区物流发展的东北亚合作方案[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张熙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几点思考[R].吉林:延边州政府,2009
[4]王肇钧.图们江地区地缘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领域与制约因素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9(3)
[关键词]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优势;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02-2
长吉图面积7.3万平方公里,人口达1100万,2009年的经济总量为3600亿元。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包括吉林省中部的长春市与吉林市和东部的图们江地区,沿交通轴线布局。长吉图作为沿边开放开发重要区域的定位,是基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升沿边开放”要求,打造一个沿边开放的平台进行先行先试,为全国沿边地区扩大开放提供经验和示范,是国家批准实施的新区、经济区和实验区当中,唯一给予我国沿边开发开放的重要区域定位,并赋予了先行先试权,表明了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一、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有利条件分析
此次国家大手笔在吉林省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为主体,鼓励在促进沿边地区和内陆腹地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开拓陆海联运国际运输新通道、探索沿边地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等方面先行先试,也是基于各方面因素,全方位考虑的。
(一)内部条件方面的优势
第一,地理区位条件的得天独厚。长吉图地区地处东北亚区域地理几何中心和新欧亚大陆桥中心,是东北亚各国联系的纽带,与俄、朝港口群和蒙古东部、俄罗斯西伯利亚远东腹地紧密相连。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周边分布俄、朝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经济区以及俄、朝两国的10个港口。
第二,区域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储备良好,可利用的水资源、能源和矿产等资源丰富。大量建设预留地可供开发利用。与图们江毗邻的境外地区拥有富集的石油、天然气、矿产、水产、森林等资源,合作开发空间较大。
第三,区域突显科技创新优势。吉林省以长吉图所在区域为核心,一方面围绕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快科技创新机构建设步伐;另一方面整合吉林省内外科技资源,构建促进产业技术创新的科技支撑体系。截至目前,吉林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及部分企业共建有工程实验室16个,建成吉林省农科院国家大豆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和省工程研究中心20个,全省大中型企业所属研究机构与开发机构254个,有县以上独立科研机构197个,全日制普通高校属研究开发机构153个。同时也研发、开发了一大批重大技术与产品,涌现出了红旗系列轿车、解放新型载重车、高速铁路客车、高性能碳纤维等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产品。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集中,产业基础雄厚,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
第四,区域合作日益加强,为长吉图计划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中俄珲春一哈桑“路、港、关”工程项目、中朝珲春一罗先“路、港、区”工程项目、中俄克拉斯基诺木材加工基地项目、中俄珲春一卡梅绍娃亚铁路贯通等工程项目开始启动,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参与、市场化运行的运作模式。龙嘉机场通航和长吉城际铁路建设,为长吉一体化打下交通基础;长吉两市的汽车、农产品加工、旅游等产业联系不断加强,长吉一体化加快发展时机已经成熟,交通一体化、能源保障一体化、水利设施一体化、信息网络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生态环保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一体化在逐步完善。这些独特的优势,赋予长吉图沿边开放开发先行区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长吉图先导区应该为我国探索沿边开放作出新贡献。
(二)外部条件方面的优势
第一,国家政策支持图们江流域国际合作。自1991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珲春市为甲级开放城市后,1992年3月9日国务院又批准珲春市为边境开放区。1992年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复了《图们江下游珲春地区综合开发规划大纲》和《中国图们江地区开发规划》。国务院办公厅《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加强东北亚地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推进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继续扩大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积极探索边境地区开发和对外开放的新模式。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并使黑河、绥芬河(东宁)、珲春、丹东等边境地区具有物流贸易集散、进出口加工和国际商贸旅游等功能。促进对俄路、港、口岸和对朝路、港、区一体化建设。”图们江地区开发核心区——珲春市,是我国开放政策密集区,主要有“三区”、“四口岸”。2000年4月国家批准设立珲春出口加工区(全国15个出口加工区之一),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珲春中俄互市贸易区;相继开辟了中俄珲春公路口岸、中俄珲春铁路口岸、中朝圈河口岸和中朝沙坨子口岸等4个国际口岸。其中,中朝圈河口岸和珲春铁路口岸被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中朝沙坨子口岸被批准为中朝两国扩大开放的双边客货运输口岸。
第二,符合《北地区振兴规划》的要求,响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规划》明确提出,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在优先发展哈大经济带中,提出包括建设“长吉经济区”为核心区域的哈大经济带。积极“巩固与东北亚国家的经贸关系”,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提出在主要边境口岸城市加快建设边境经济合作区、互市贸易区、出口加工区、跨境工业区;继续推进大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在优化对外开放布局中,提出将保税港区的部分功能延伸至腹地,开展“属地申报、口岸验放”的进出口通关改革业务试点;加快重点边境口岸城市基础设施及国际物流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和跨国陆海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促进对俄、蒙、朝的路、港、口岸和经济合作区建设。
第三,有国际社会的大力支持。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自1987年提出以来,得到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大力支持和图们江地区周边国家的积极响应。1995年12月,中、俄、朝3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中、俄、朝、蒙、韩5国政府签署了《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商委员会的协定》和《关于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地区环境准则谅解备忘录》等3个法律文件。两个协定和一个备忘录的签署,标志着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进入了实施阶段。2005年9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图们江区域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协商协调会议一致同意,将1995年中、朝、韩、蒙、俄5个成员国签署的3个法律文件的有效期延至2015 年;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包括中国的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朝鲜罗先特别市、蒙古国东部3个省区、韩国东部港口城市群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
由此可见,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获批成功以及伟大战略构建会为吉林省带来更长远的发展,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新的增长极,成为中国闪耀东北亚的代表,在不断地开拓与进取中作出新的突出的贡献。
二、发展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制约因素的分析
第一,吉林省的经济外向度却一直明显偏低。2008年,吉林省进出口贸易总额133.41亿美元,仅占全国总量的0.52%,明显低于GDP占全国1.96%的比例。其经济外向度只为14.4,远低于全国59.2%的平均水平。这说明吉林省与国际经济的联系不是很紧密,开放度较差,图们江这一对外“窗口”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该发挥的效益。长吉图应该积极转变进出口增长方式,优化进出口结构,提高外贸对于本区域的贡献作用。
第二,产业结构不完善,竞争优势不强。长吉图地区的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长吉2个地方,图们江地区所占比重较小,而且产业结构有趋同的趋势,如长春、吉林都将汽车工业、石化工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作为重点发展产业,而没有在资源利用、产品结构以及第三产业上形成各自特色,三个地区之间由于缺乏协调,跨地区主动寻求产业合作的市场机制和动力机制明显不足。
第三,长吉图所处的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在世界范围内政治矛盾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是冷战的前沿与矛盾斗争的焦点之一。20世纪后期以来,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开始由对立走向合作,地缘经济关系开始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有诸多的政治问题影响着地缘经济区的健康发展,如朝鲜半岛的南北关系与和平统一问题、日俄之间的北方领土问题、东北亚诸国对日本政界关系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反省态度问题等。另外,对于未来的开放合作,各国都持有自己的态度和立场,日本抱着一种谨慎观望的态度,不见利益不放手投资;韩国由于南北问题的影响且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无力发展;俄罗斯资源丰富,需要人员和资金进行开发,但又担心外界大量涌入,影响到本国的发展,伤害本国的利益,因此对于开发开放始终踌躇不定;由于本身的政治体制,朝鲜是不想开放。由此看来,中、俄、朝3国由封闭的政治军事疆界走向全面开放还有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改革建议
第一,要搭建有利于合作的平台,维护贸易主体。“长吉图”的生命意义就在于“先行先试”。吉林省和“长吉图”同步发展关键就是在先行先试上灵活运行,在创新上做出文章,只有“长吉图”创造的模式是相对独特的,在国内是领先的,才能把国际上的生产要素集聚起来,从而搭建好合作平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要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优惠政策,加大政府职能,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国家和吉林省应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建设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设立新型金融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实施倾斜性政策,为先导区建设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此外,吉林省及长春市、吉林市、延边州还应该加快经济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为先导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同时,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沟通和交流,搭建国家合作平台。
第二,要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开发,“长吉图”要建设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为实现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首先要加快新型制造业的发展,将先导区逐步发展成为特色明显的新型制造业集聚区。长吉图地区的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石油化工、农产品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基础条件。在未来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过程中,应该大力支持上述优势产业升级改造,优化产业布局。此外,先导区还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以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实施旅游产业集群战略就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吉林省自然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净月潭森林公园等景区为重点,以生态游、民俗游、冰雪游和边境游为主题,加快景区升级改造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集生态、民俗、冰雪于一体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休闲度假中心,形成特色明显的长吉图旅游产业带。
第三,加强生态建设,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长吉图区域生态环境优良,资源丰富。长白山脉连绵千里,素有“长白林海”之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要按照产业集聚、布局合理、用地集约、环境友好的原则,积极推进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提升改造,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化。加快区域内城镇和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支持区域内九台、蛟河、敦化、和龙、汪清和珲春等资源型城市加快转型。加强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绿色技术支持体系和节能环保制度。实施长白山天然林保护、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及水体保护、中部黑土地治理工程,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环境容量,构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宜居生态示范区。同时,应尝试建立跨国自然保护区、跨国湿地等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利用日、韩、俄等国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先进技术,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图们江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四,创新应以人为本,加强人才培养,加大“长吉图”所需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采取加大宣传、政策吸引、多方参与等多条途径,充分利用长吉图区域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优势,有计划高起点地培养、培训一大批政府、企业等方方面面的既懂法律政策,又懂外语、外贸以及相关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才和复合型应用人才。应该在创新人才引用机制方面先行先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对图们江区域的人才支持力度,鼓励与发达省份开展人才交流,引进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层次经营管理和企业家领军人物及团队;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培养高技能、实用型高级产业人才以及金融、商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紧缺人才。
总之,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既要建设以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为基础、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也要谋划产业合理布局,使区域分工体系协调、高效运转。一方面,通过大力开展国际、省际环保合作,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向高附加价值、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转移。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布局,使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迅速成长为新的增长极,进而推动东北振兴和图们江区域的合作开发。
[参考文献]
[1]黄馨,陈才,黄晓军.新时期吉林省参与图们江区域合作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08(4)
[2]尹姬淑.图们江地区物流发展的东北亚合作方案[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3]张熙荚.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几点思考[R].吉林:延边州政府,2009
[4]王肇钧.图们江地区地缘经济一体化的重点领域与制约因素探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