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欧洲时报》编辑去了BBC一个不为人知的Studio后台,看了一场中国姑娘和BBC音乐会管弦乐团合作的打击乐协奏曲彩排。
现场是这么安排的,左手边是管弦乐团,右手边是各种各样的琴鼓锣围成的一个大圈。
这个被雄踞半个舞台的乐器簇拥着的,就是编辑的采访对象王贝贝。彩排结束之后编辑们和她见面,自我介绍之后她先按照几个人的姓氏谐音编出来一个曲子……
这个帅气的打击乐奇才,各位可能还不太熟悉,我们先给大家正儿八经介绍一下。王贝贝,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中英两国顶级音乐学院东西方打击乐最高学位的双硕士研究生,她不仅是当今世界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打击乐独奏家之一,还是中国香港鼓王争霸赛“中国鼓王”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协会世界艺术乐团首席独奏家,更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伯明翰大学打击乐教师。
这场彩排就是今年11月开始为期两周的中国打击乐巡回演出,由BBC音乐会管弦乐团和王贝贝合作完成。现场非常震撼,结束之后连不太懂打击乐的记者都缓了很久的神。
本次的中国巡回演出上的是打击乐协奏曲,独奏在前,乐团伴奏在后,是最灵活也是最新颖的先锋音乐形式。
过去是没有打击乐协奏曲的,到了贝多芬之后乐团中才有了定音鼓,直到21世纪,打击乐才终于跑到了前面,中间往往包含了五花八门的乐器,只要声音独特,就会被采用。
这次的演奏中的乐器也琳琅满目,比如她用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Rainstick,模仿下雨的聲音。
演出中包含了三首曲目,《自然威胁》《自然之泪》以及《自然之舞》,每个乐章代表不同的色彩和精神,表现了不同城市的三次自然灾害之中人类强大的生存意志和战斗精神,第一首讲述汶川地震,第二首讲述日本海啸,第三首则讲述纽约飓风,三个曲目又分别对应三个季节,夏、秋、冬,而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万物生长的季节是留给观众的,希望人们能够体会到生命和自然的伟大。
站在舞台上的王贝贝身材娇小却充满活力,她的乐器围成了一个圈,她自己站在中间,像一个拥有很多很多玩具的小孩子,她演奏时激情从容,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活力,时而在不同乐器中快速切换,时而又拿出各种与众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声音。
她如此专注于演奏,仿佛整个人都和音符融合在一起,观众们看到的不是王贝贝,而是王贝贝的乐声。
说“看到”,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她始终在探索多种不同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将诸多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不断做着实验和探索,在她眼中,不同合作、乐器以及环境,就像和不一样的人约会,每个都是新鲜的,每个都是挑战,在了解对方的同时更是了解和发掘自己。
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王贝贝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刻意追求“结合”,或是将不同事物融合为一,她本身就是一个“结合”,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作为一个爱吃辣椒的中国人,即使生活在伦敦,对辣椒也还是一样爱,不同的属性必然可以寻求到能够和谐相处的方式。
现在音乐社会和文化社会都已经到了“不分类”的时候,曾经有古典音乐家、摇滚音乐家、流行音乐家,对她而言音乐中没有三六九等,没有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她希望全世界有音乐经历和音乐教养的人能够融合所有的东西,达到世界性的,这是她最大的愿望——没有分级,没有定义,只有艺术家,大家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
所谓跨界,其实目的在于没有“界”,现在她已经和舞蹈、雕塑、剧场、时尚领域都有过合作,伦敦有一个中文合唱团,她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在一起合作。
在形容伦敦时,她用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比喻,她说这样的大城市就像火锅一样,一群神经病和一群艺术家在一块儿,这也是柏林,也是纽约,大家不会在意彼此的样子,时时刻刻都在碰撞和交流。因为自己家附近住着许多音乐人,听到谁的音乐有趣她就去拜访,一起学习,这是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它开放自由,但是保持本心,有自己的见解和灵魂,内敛丰富,独有魅力。
日常生活中,她也喜欢收集各种各样不一样的“乐器”,去五金店和宜家敲敲打打,发现好玩的就拿回家收藏。
这点在亚非学院表现得也很明显,那里有这么一群外国人在学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三弦、古琴、古筝等等,中国人可以演奏西方音乐,那么西方人也可以演奏中国音乐,演奏出来自有不一样的味道,都是有趣的事儿,她在亚非教中国打击乐,现在还建立了中国打击乐团,看到各种颜色的脸一起敲中国的鼓,感觉很奇妙。
中英交流之于王贝贝是力所能及的,所以会一直做下去,将英国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文化带到中国。这次的中国巡演中有一站是她的家乡合肥,她想让家乡的人能够了解她自己的生活,以及伦敦的精神面貌,感受世界文化的精彩和多样,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现在也在蓬勃发展,她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贝贝坦言,每次在做新作品的时候,都像是音乐反过来在演奏自己,开始的时候其实对最终效果并没有什么预期,往往走着走着在摸索的过程中才找到方向,这是一个互相激活互相启发的过程,也是至臻完善的过程。
在打击乐中她能够活出自己,而她的生命中也满是打击乐的张力,未来世界中界限逐渐消减,彼时我们记住的大概不再是打击乐独奏家王贝贝,而是艺术家王贝贝。
(摘自《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UKZONE)(编辑/紫苏)
现场是这么安排的,左手边是管弦乐团,右手边是各种各样的琴鼓锣围成的一个大圈。
这个被雄踞半个舞台的乐器簇拥着的,就是编辑的采访对象王贝贝。彩排结束之后编辑们和她见面,自我介绍之后她先按照几个人的姓氏谐音编出来一个曲子……
这个帅气的打击乐奇才,各位可能还不太熟悉,我们先给大家正儿八经介绍一下。王贝贝,先后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中英两国顶级音乐学院东西方打击乐最高学位的双硕士研究生,她不仅是当今世界乐坛最活跃的青年打击乐独奏家之一,还是中国香港鼓王争霸赛“中国鼓王”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明间对话协会世界艺术乐团首席独奏家,更是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伯明翰大学打击乐教师。
这场彩排就是今年11月开始为期两周的中国打击乐巡回演出,由BBC音乐会管弦乐团和王贝贝合作完成。现场非常震撼,结束之后连不太懂打击乐的记者都缓了很久的神。
本次的中国巡回演出上的是打击乐协奏曲,独奏在前,乐团伴奏在后,是最灵活也是最新颖的先锋音乐形式。
过去是没有打击乐协奏曲的,到了贝多芬之后乐团中才有了定音鼓,直到21世纪,打击乐才终于跑到了前面,中间往往包含了五花八门的乐器,只要声音独特,就会被采用。
这次的演奏中的乐器也琳琅满目,比如她用到了来自澳大利亚的Rainstick,模仿下雨的聲音。
演出中包含了三首曲目,《自然威胁》《自然之泪》以及《自然之舞》,每个乐章代表不同的色彩和精神,表现了不同城市的三次自然灾害之中人类强大的生存意志和战斗精神,第一首讲述汶川地震,第二首讲述日本海啸,第三首则讲述纽约飓风,三个曲目又分别对应三个季节,夏、秋、冬,而春天这个充满希望的、万物生长的季节是留给观众的,希望人们能够体会到生命和自然的伟大。
站在舞台上的王贝贝身材娇小却充满活力,她的乐器围成了一个圈,她自己站在中间,像一个拥有很多很多玩具的小孩子,她演奏时激情从容,散发着与众不同的活力,时而在不同乐器中快速切换,时而又拿出各种与众不同的“乐器”,一边演奏一遍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声音。
她如此专注于演奏,仿佛整个人都和音符融合在一起,观众们看到的不是王贝贝,而是王贝贝的乐声。
说“看到”,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喻,她始终在探索多种不同音乐风格和表现形式,将诸多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不断做着实验和探索,在她眼中,不同合作、乐器以及环境,就像和不一样的人约会,每个都是新鲜的,每个都是挑战,在了解对方的同时更是了解和发掘自己。
但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王贝贝却表示自己并没有刻意追求“结合”,或是将不同事物融合为一,她本身就是一个“结合”,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作为一个爱吃辣椒的中国人,即使生活在伦敦,对辣椒也还是一样爱,不同的属性必然可以寻求到能够和谐相处的方式。
现在音乐社会和文化社会都已经到了“不分类”的时候,曾经有古典音乐家、摇滚音乐家、流行音乐家,对她而言音乐中没有三六九等,没有阳春白雪或是下里巴人,她希望全世界有音乐经历和音乐教养的人能够融合所有的东西,达到世界性的,这是她最大的愿望——没有分级,没有定义,只有艺术家,大家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能够做到的。
所谓跨界,其实目的在于没有“界”,现在她已经和舞蹈、雕塑、剧场、时尚领域都有过合作,伦敦有一个中文合唱团,她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在一起合作。
在形容伦敦时,她用了一个可爱迷人的比喻,她说这样的大城市就像火锅一样,一群神经病和一群艺术家在一块儿,这也是柏林,也是纽约,大家不会在意彼此的样子,时时刻刻都在碰撞和交流。因为自己家附近住着许多音乐人,听到谁的音乐有趣她就去拜访,一起学习,这是伦敦和其他大城市不一样的地方,它开放自由,但是保持本心,有自己的见解和灵魂,内敛丰富,独有魅力。
日常生活中,她也喜欢收集各种各样不一样的“乐器”,去五金店和宜家敲敲打打,发现好玩的就拿回家收藏。
这点在亚非学院表现得也很明显,那里有这么一群外国人在学中国传统乐器,琵琶、三弦、古琴、古筝等等,中国人可以演奏西方音乐,那么西方人也可以演奏中国音乐,演奏出来自有不一样的味道,都是有趣的事儿,她在亚非教中国打击乐,现在还建立了中国打击乐团,看到各种颜色的脸一起敲中国的鼓,感觉很奇妙。
中英交流之于王贝贝是力所能及的,所以会一直做下去,将英国优秀的音乐人和音乐文化带到中国。这次的中国巡演中有一站是她的家乡合肥,她想让家乡的人能够了解她自己的生活,以及伦敦的精神面貌,感受世界文化的精彩和多样,中国的文化和艺术现在也在蓬勃发展,她希望自己能够从中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王贝贝坦言,每次在做新作品的时候,都像是音乐反过来在演奏自己,开始的时候其实对最终效果并没有什么预期,往往走着走着在摸索的过程中才找到方向,这是一个互相激活互相启发的过程,也是至臻完善的过程。
在打击乐中她能够活出自己,而她的生命中也满是打击乐的张力,未来世界中界限逐渐消减,彼时我们记住的大概不再是打击乐独奏家王贝贝,而是艺术家王贝贝。
(摘自《欧洲时报》英国版微信公众号:UKZONE)(编辑/紫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