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关键反应训练(PRT)作为新兴的干预方法,在改善自闭症患者的障碍和行为问题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关于PRT研究的现状,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知网关于关键反应训练的国内研究进行深刻分析,以探究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效果。
关键词:关键反应训练;干预途径;社交技能;自我发起;动机;综述
一、引言
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是由罗伯特·凯格尔等研究者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发展出的干预方法,其前身为自然语言范式(NLP)。关键反应训练以儿童为主导,强调通过自然情境及提高动机来帮助自闭症儿童习得关键性技能,进行多重线索的分辨,并融入对自然事件的反馈,引导儿童以主动方式提升自我能力,进而促进泛化,以应对真实的生活环境。儿童的兴趣是选择强化物的依据,激发动机的策略贯穿于PRT干预始终。PRT的目的在于正向改变关键行为,进而增强儿童的沟通技巧、游戏技能、社交行为以及自我监控能力,随着关键领域的发展,进而实现流畅的整合发展目标。
关键性反应包括四种关键行为:(一)动机;自闭症儿童普遍缺乏动机,导致对日常生活里的环境刺激没有反应。(二)对多重线索的反应;对细微事物具有特定的注意力,忽略整体特征。(三)自我发起;自我发起是指个体主动开始口语或非口语的社会互动行为。(四)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一种自我教导的程序,个体被教导能够分辨自己的目标行为并自我监控和记录该行为是否发生。
PRT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发展而来的,最早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训练,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将PRT成功应用于社交互动、象征性游戏训练。经过多年临床实践,PR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个别化训练、家长训练和同伴教导等领域,其训练效果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注意力、社会沟通能力,并减少问题行为。
为了解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PRT的实践现状,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自闭症儿童PRT早期干预实践研究的文章,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以“关键反应训练”、“自闭症”作为主题词,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2篇;其次,通过浏览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剔除无关文献;最后,排除理论论述和综述类文献6篇,最终得到包含具体的干预实践的文献5篇。(见表1)
二、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模式PRT实践相关研究
为了解国内当前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关键反应训练的实践现状,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2.1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发现,具有实证研究的5篇文献中,全部采用的是单一被试法,其中2篇采用的是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1篇采用的是三因素混合设计,另外1篇采用的是跨被试实验设计与A-B-A-B设计的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单一被试实验法是我国关键反应训练干预模式的实证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国外对于关键反应训练的研究设计还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等多种方法,但从知网搜索结果来看,我国对于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实践的研究方法和设计还需继续打磨,使其更加多样化。
2.2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在研究对象的类型方面,有4篇文献的研究对象为自闭症儿童,1篇为自闭症儿童家长,其他研究对象均无涉及。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方面,都是经过标准化测试和医学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和家长。
2.3研究目的
对现有的5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有1篇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1篇探讨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发起,1篇研究对自闭症儿童家长教育干预,2篇选择的是关键反应训练中的动机程序,分析动机程序中各成分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影响。
2.4干预过程
当对某项技能进行干预时,干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干预环境包括干预场所的设置及干预执行者的选择。在干预场所方面,5篇文献中4篇都将干预地点选在了实验室、教室等较为结构化的场所,只有1篇将干预场所选在了家庭这种自然、非结构化的场所。在干预执行者方面,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关键反应训练干预的有4篇都是有特殊教育基础和经验的研究者,1篇为自闭症儿童家长。
从干预材料来看,在4篇由研究者作为干预者进行研究和1篇以家长对儿童干预的文献中,均以儿童喜欢的强化物为起点进行干预,整个过程中以儿童的兴趣为主,进而对儿童进行干预训练。
2.5干预结果
从干预结果来看,涉及关键反应训练实践的5篇文献中,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证明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有一定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关键反应训练模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可对关键反应训练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出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3.1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
从上文可得知,我国对关键反应训练的实证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较单一,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是采取的主要的方法,包括跨行为多基线设计和跨行为多基线设计。文章的研究方法对文章设计至关重要,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应丰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集合多种方法的优势,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丰富研究成果。
3.2研究对象有待进一步深化
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自闭症儿童,直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但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父母、教師、兄弟姐妹、自闭症儿童的同伴等等,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策略进行研究不能只是局限于儿童本身,同时还应关注与自闭症儿童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将教师、家长、同伴等纳入关键反应训练的实施对象,比较与儿童有不同关联的群体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干预影响,进而观察、确定关键反应训练的有效性。
3.3干预实践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反应训练包括4大领域:动机、多线索反应、自我管理、自我发起。我国现有的研究对自我主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求助、主动提问等技能,且自我主动的很多其他方面研究实践较少。多线索反应研究也较少涉及。我国现有的文献研究目的仅涉及到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共同注意、主动性求助、轮流等待)、主动提问、社交提问能力、父母训练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等方向。动机因素是关键反应训练的核心,但对自闭症儿童的动机程序研究较少,这对关键反应训练的实施及干预效果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自闭症儿童如何利用动机因素实现自我技能的改善,教师、家长如何利用动机因素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动机对自闭症而言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PRT的干预实践角度尚需进一步扩大。
另外,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越来越频繁,特殊儿童由于其感官、认知的特殊性,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缺点。且以往研究干预方式多采用1对1培训,在结构或非结构环境中采用传统媒介进行个案干预。未来可借助科技手段或利用虚拟技术辅助干预过程,刺激自闭症儿童多感官发展,提高干预的实效性,满足不同类型研究对象的需要。
除关注角度和干预环境外,以往研究多为对执行者和特殊儿童的干预效果的纵向研究,而对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干预对象、不同干预者及不同研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却很少,因此,后续可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之上,增加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实施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新模式。
关键词:关键反应训练;干预途径;社交技能;自我发起;动机;综述
一、引言
关键反应训练(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PRT)是由罗伯特·凯格尔等研究者在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发展出的干预方法,其前身为自然语言范式(NLP)。关键反应训练以儿童为主导,强调通过自然情境及提高动机来帮助自闭症儿童习得关键性技能,进行多重线索的分辨,并融入对自然事件的反馈,引导儿童以主动方式提升自我能力,进而促进泛化,以应对真实的生活环境。儿童的兴趣是选择强化物的依据,激发动机的策略贯穿于PRT干预始终。PRT的目的在于正向改变关键行为,进而增强儿童的沟通技巧、游戏技能、社交行为以及自我监控能力,随着关键领域的发展,进而实现流畅的整合发展目标。
关键性反应包括四种关键行为:(一)动机;自闭症儿童普遍缺乏动机,导致对日常生活里的环境刺激没有反应。(二)对多重线索的反应;对细微事物具有特定的注意力,忽略整体特征。(三)自我发起;自我发起是指个体主动开始口语或非口语的社会互动行为。(四)自我管理;自我管理是一种自我教导的程序,个体被教导能够分辨自己的目标行为并自我监控和记录该行为是否发生。
PRT是基于应用行为分析发展而来的,最早应用于自闭症儿童语言的训练,近年来陆续有研究将PRT成功应用于社交互动、象征性游戏训练。经过多年临床实践,PRT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个别化训练、家长训练和同伴教导等领域,其训练效果得到了众多实证研究的支持,可以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能力、注意力、社会沟通能力,并减少问题行为。
为了解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PRT的实践现状,检索了中国知网数据库发表的关于自闭症儿童PRT早期干预实践研究的文章,并对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首先,以“关键反应训练”、“自闭症”作为主题词,共检索出中文文献12篇;其次,通过浏览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剔除无关文献;最后,排除理论论述和综述类文献6篇,最终得到包含具体的干预实践的文献5篇。(见表1)
二、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模式PRT实践相关研究
为了解国内当前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模式关键反应训练的实践现状,文章将会从以下几个角度对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
2.1研究设计
通过分析发现,具有实证研究的5篇文献中,全部采用的是单一被试法,其中2篇采用的是跨行为多基线实验设计,1篇采用的是三因素混合设计,另外1篇采用的是跨被试实验设计与A-B-A-B设计的组合设计实验方法。单一被试实验法是我国关键反应训练干预模式的实证研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国外对于关键反应训练的研究设计还会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等多种方法,但从知网搜索结果来看,我国对于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实践的研究方法和设计还需继续打磨,使其更加多样化。
2.2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分析发现,在研究对象的类型方面,有4篇文献的研究对象为自闭症儿童,1篇为自闭症儿童家长,其他研究对象均无涉及。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标准方面,都是经过标准化测试和医学诊断为自闭症的儿童和家长。
2.3研究目的
对现有的5篇文献进行分析发现,有1篇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1篇探讨自闭症儿童的自我发起,1篇研究对自闭症儿童家长教育干预,2篇选择的是关键反应训练中的动机程序,分析动机程序中各成分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影响。
2.4干预过程
当对某项技能进行干预时,干预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干预环境包括干预场所的设置及干预执行者的选择。在干预场所方面,5篇文献中4篇都将干预地点选在了实验室、教室等较为结构化的场所,只有1篇将干预场所选在了家庭这种自然、非结构化的场所。在干预执行者方面,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关键反应训练干预的有4篇都是有特殊教育基础和经验的研究者,1篇为自闭症儿童家长。
从干预材料来看,在4篇由研究者作为干预者进行研究和1篇以家长对儿童干预的文献中,均以儿童喜欢的强化物为起点进行干预,整个过程中以儿童的兴趣为主,进而对儿童进行干预训练。
2.5干预结果
从干预结果来看,涉及关键反应训练实践的5篇文献中,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证明关键反应训练对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有一定的成效,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闭症儿童早期干预关键反应训练模式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和支持。
三、总结与展望
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可对关键反应训练的研究现状有一定的了解。本文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总结出本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并为后续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3.1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丰富
从上文可得知,我国对关键反应训练的实证研究所采取的方法较单一,单一被试实验设计是采取的主要的方法,包括跨行为多基线设计和跨行为多基线设计。文章的研究方法对文章设计至关重要,建议该领域的文章应丰富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集合多种方法的优势,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形式,丰富研究成果。
3.2研究对象有待进一步深化
文献的研究对象主要为自闭症儿童,直接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但自闭症儿童的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父母、教師、兄弟姐妹、自闭症儿童的同伴等等,对自闭症儿童干预策略进行研究不能只是局限于儿童本身,同时还应关注与自闭症儿童发展息息相关的其他因素,将教师、家长、同伴等纳入关键反应训练的实施对象,比较与儿童有不同关联的群体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干预影响,进而观察、确定关键反应训练的有效性。
3.3干预实践有待进一步优化
关键反应训练包括4大领域:动机、多线索反应、自我管理、自我发起。我国现有的研究对自我主动的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如自闭症儿童的主动性求助、主动提问等技能,且自我主动的很多其他方面研究实践较少。多线索反应研究也较少涉及。我国现有的文献研究目的仅涉及到自闭症儿童的社交技能(包括共同注意、主动性求助、轮流等待)、主动提问、社交提问能力、父母训练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行为等方向。动机因素是关键反应训练的核心,但对自闭症儿童的动机程序研究较少,这对关键反应训练的实施及干预效果留下了很大的空白。自闭症儿童如何利用动机因素实现自我技能的改善,教师、家长如何利用动机因素对自闭症儿童进行教学,动机对自闭症而言到底是怎样的存在,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因此PRT的干预实践角度尚需进一步扩大。
另外,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辅助教育教学越来越频繁,特殊儿童由于其感官、认知的特殊性,仅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缺点。且以往研究干预方式多采用1对1培训,在结构或非结构环境中采用传统媒介进行个案干预。未来可借助科技手段或利用虚拟技术辅助干预过程,刺激自闭症儿童多感官发展,提高干预的实效性,满足不同类型研究对象的需要。
除关注角度和干预环境外,以往研究多为对执行者和特殊儿童的干预效果的纵向研究,而对针对不同环境、不同干预对象、不同干预者及不同研究方向的比较研究却很少,因此,后续可在纵向研究的基础之上,增加横向的比较研究,以探索实施关键反应训练的干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