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结核卷土重来
结核病“耐药”了,正变得无药可治。而中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世界第一!
结核病,当很多人误以为它已经远去、放松警惕时,结核杆菌——这个一直潜伏在5亿多中国人体内的“瘟神”,正在以“耐药”的方式卷土重来,无药可治。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曾对感染者做过评估。结核病的感染率为45%;按这一比例计算,有5.5亿的中国人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感染者占了中国人口的近1/3。
学校更要当心肺结核
不久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男生在医院被发现患了肺结核。一番筛查之后,该校的13名学生也被确诊患上了肺结核;另有2例散发的肺结核被发现。同一学院,16名男生集体爆发肺结核。他们中,15人住在同一宿舍楼。
就在此前一场有关肺结核的沙龙上,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明亭指出,对学校的结核病,应更加高度关注。学生住在集体宿舍,一旦一个学生发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在学校中,结核病防治知识不足,发病后不及时就诊、确诊后不及时将病情告诉学校、在入学体检时措施不落实,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学校的主动监测不够等,都会成为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与学生一样,需高度关注的群体还有流动人口、医务人员。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直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结核病的技术研发和治疗工作。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说,“我们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对医务人员做调查,他们的感染率是多少呢?结核病感染率是70%。”
肺结核排菌量大
感染了结核杆菌之后,5%~10%的人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病。也就是说,感染者有1/20~1/10的机会变成一个结核病人。中国每年会出现130万新的结核病人,其中约1.9万例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病的病人又会排出结核菌,侵袭没有被感染的人。
桓世彤介绍说,一个肺结核病人打一次喷嚏,飞沫中差不多有上亿的结核菌,排菌量大约相当于一个病人在没有保护措施下正常谈话五分钟。
当然,并不是空气中的所有结核菌都会传染,只有当它们附着在1~10微米的微粒、被吸入肺部、在肺泡中种植下来,才能引起真正的传染。最近,人们热议的PM10就是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
然而,目前的技术对结核杆菌的感染者,没有任何办法。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一样没有灵丹妙药。只是它们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治疗、管理结核病人,防止新发的感染。经过几十年的更替,它们的结核病减少了。
人祸让结核“无药可治”
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宣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其实在美国,曾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到2000年,结核病就消除了。然而,这一提法有些过于乐观。陈明亭说,今年WHO又发布,全球耐多药肺结核处于紧急状态。
这是一个要命的噩耗。结核病“耐药”了,正变得无药可治。而中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世界第一!
桓世彤介绍说,肺结核病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第一次发病的病人,另一类是以前患过肺结核、有过治疗、又再次发病的“复治”病人。新病人中,有5%左右对两种最有效的药物出现了耐药;但在复治病人中,这一比例高达25%左右。在新病人中,另有10%以上的人对其中一种药物“耐药”,如果管理不当,马上就会变成“耐多药”。复治病人中,一样另有大约25%的人对其中一种药“耐药”。
“耐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陈明亭说,容易产生耐药的环节主要有三个——治疗方案不合理、不按要求服药、药品质量。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在一些专科医院,调查了32份针对结核的治疗方案,其中就有20份不合理。比如,治疗结核病有“一线药”和“二线药”。“一线药”很便宜、也有效;按要求,能用“一线药”治愈的绝不用“二线药”,“二线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但一些医生追求高利润,会直接使用“二线药”;患者也错误地以为药越贵越好。
调查显示,有近77%的患者没有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有42.8%的初治患者已经使用了一种或多种“二线药”。
此外,结核病的服药时间较长,普通结核为6~8个月。但很多患者服药两个多月以后,咳嗽、咳痰的症状消除了,就断了药。另外,一些药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
“对结核病来说,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做得很理想化,三个环节的问题都克服了,应该不会再产生耐药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消除这种差距。”陈明亭说,耐药的潜在危害有多大呢?有专家将它形容为“可以传播的肿瘤”。
寻找结核病的治疗方案
“卡介苗”是中国孩子在出生第一个月会注射的疫苗,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的侵袭。不过,有文献验证“卡介苗”对孩子有保护作用,但对成人没有。而很多结核都是在成人以后发病的。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个最根本的办法,可以降低新的感染率,也可以降低发病率。桓世彤介绍,现在,至少有六种针对结核的新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取得真正革命性的进步。
很多疫苗容易研制,是因为有一种叫“自然免疫”的机制;也就是说,感染发病一次之后,终生不会再被感染,如天花。但结核病不一样,即便患上、治愈了,还会再被感染。在医学上,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这样的免疫指标——只要它出现,就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免受结核杆菌的侵害。
“从治疗药物来看,最近的40年都没有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或一个认证的药物问世。”桓世彤希望,未来五年能有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普通结核病的疗程、治疗耐药结核病。
盖茨基金会在推动一个叫做“结核病治疗关键路径”的治疗方案。由于把几种药物放在一起试验,之后注册方案,所以,它被应用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如果按传统的思路,先一种一种逐一研发、注册新药,再加一起试验,需要20年。目前,美国药监局和欧盟已加入了这一创新之举。
不过,有了新工具,还要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卫生系统做出改变,才能让它产生影响。
陈明亭说,WHO有一个指标:到2015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各下降一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接下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完善结核病防治的服务体系,机构上实现“三位一体”。即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促进和患者的治疗管理。
此外,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张璟说,盖茨基金会还开发了一种新药盒,可以存放一个月的药;它会提醒患者:“该吃药了”;吃完药,它又会提醒:“请关盖”、“您忘关盖了”。这对山区特别适用,可以减少大量村医和结核病人的麻烦。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管理病人服药。
在重庆涪陵,张璟遇到过一个结核病人,是特别帅气的小伙子。由于大学毕业后的体检查出了结核,他被单位拒绝了。小伙子为自己加入了“手机+药盒”的试验组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不用去医院,意味着他不会被歧视了。
“我们这才意识到,结核病人也会遭遇歧视。小故事折射出来的是公共政策的缺失,包括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张璟说。
结核病“耐药”了,正变得无药可治。而中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世界第一!
结核病,当很多人误以为它已经远去、放松警惕时,结核杆菌——这个一直潜伏在5亿多中国人体内的“瘟神”,正在以“耐药”的方式卷土重来,无药可治。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曾对感染者做过评估。结核病的感染率为45%;按这一比例计算,有5.5亿的中国人已感染了结核杆菌。感染者占了中国人口的近1/3。
学校更要当心肺结核
不久前,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男生在医院被发现患了肺结核。一番筛查之后,该校的13名学生也被确诊患上了肺结核;另有2例散发的肺结核被发现。同一学院,16名男生集体爆发肺结核。他们中,15人住在同一宿舍楼。
就在此前一场有关肺结核的沙龙上,中国疾控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陈明亭指出,对学校的结核病,应更加高度关注。学生住在集体宿舍,一旦一个学生发病,很容易在短时间内传播。在学校中,结核病防治知识不足,发病后不及时就诊、确诊后不及时将病情告诉学校、在入学体检时措施不落实,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学校的主动监测不够等,都会成为学校发生结核病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与学生一样,需高度关注的群体还有流动人口、医务人员。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一直在全球范围内,致力于结核病的技术研发和治疗工作。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桓世彤说,“我们在省级、地市级、县级对医务人员做调查,他们的感染率是多少呢?结核病感染率是70%。”
肺结核排菌量大
感染了结核杆菌之后,5%~10%的人会在未来的生活中发病。也就是说,感染者有1/20~1/10的机会变成一个结核病人。中国每年会出现130万新的结核病人,其中约1.9万例同时感染艾滋病病毒。发病的病人又会排出结核菌,侵袭没有被感染的人。
桓世彤介绍说,一个肺结核病人打一次喷嚏,飞沫中差不多有上亿的结核菌,排菌量大约相当于一个病人在没有保护措施下正常谈话五分钟。
当然,并不是空气中的所有结核菌都会传染,只有当它们附着在1~10微米的微粒、被吸入肺部、在肺泡中种植下来,才能引起真正的传染。最近,人们热议的PM10就是直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
然而,目前的技术对结核杆菌的感染者,没有任何办法。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一样没有灵丹妙药。只是它们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有计划地治疗、管理结核病人,防止新发的感染。经过几十年的更替,它们的结核病减少了。
人祸让结核“无药可治”
早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宣布结核病处于紧急状态。其实在美国,曾有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认为到2000年,结核病就消除了。然而,这一提法有些过于乐观。陈明亭说,今年WHO又发布,全球耐多药肺结核处于紧急状态。
这是一个要命的噩耗。结核病“耐药”了,正变得无药可治。而中国的耐多药结核病疫情,世界第一!
桓世彤介绍说,肺结核病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第一次发病的病人,另一类是以前患过肺结核、有过治疗、又再次发病的“复治”病人。新病人中,有5%左右对两种最有效的药物出现了耐药;但在复治病人中,这一比例高达25%左右。在新病人中,另有10%以上的人对其中一种药物“耐药”,如果管理不当,马上就会变成“耐多药”。复治病人中,一样另有大约25%的人对其中一种药“耐药”。
“耐药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这是一个基本的结论。”陈明亭说,容易产生耐药的环节主要有三个——治疗方案不合理、不按要求服药、药品质量。
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曾在一些专科医院,调查了32份针对结核的治疗方案,其中就有20份不合理。比如,治疗结核病有“一线药”和“二线药”。“一线药”很便宜、也有效;按要求,能用“一线药”治愈的绝不用“二线药”,“二线药”能不用尽量不用。但一些医生追求高利润,会直接使用“二线药”;患者也错误地以为药越贵越好。
调查显示,有近77%的患者没有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有42.8%的初治患者已经使用了一种或多种“二线药”。
此外,结核病的服药时间较长,普通结核为6~8个月。但很多患者服药两个多月以后,咳嗽、咳痰的症状消除了,就断了药。另外,一些药品的质量也没有保证。
“对结核病来说,如果这三个方面能做得很理想化,三个环节的问题都克服了,应该不会再产生耐药了。我们的工作就是努力消除这种差距。”陈明亭说,耐药的潜在危害有多大呢?有专家将它形容为“可以传播的肿瘤”。
寻找结核病的治疗方案
“卡介苗”是中国孩子在出生第一个月会注射的疫苗,可以预防结核杆菌的侵袭。不过,有文献验证“卡介苗”对孩子有保护作用,但对成人没有。而很多结核都是在成人以后发病的。
疫苗是预防疾病的一个最根本的办法,可以降低新的感染率,也可以降低发病率。桓世彤介绍,现在,至少有六种针对结核的新疫苗在进行临床试验;但即使这样,也没有取得真正革命性的进步。
很多疫苗容易研制,是因为有一种叫“自然免疫”的机制;也就是说,感染发病一次之后,终生不会再被感染,如天花。但结核病不一样,即便患上、治愈了,还会再被感染。在医学上,没有找到任何一种这样的免疫指标——只要它出现,就意味着这个人可以免受结核杆菌的侵害。
“从治疗药物来看,最近的40年都没有新的结核病治疗药物,或一个认证的药物问世。”桓世彤希望,未来五年能有一个新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普通结核病的疗程、治疗耐药结核病。
盖茨基金会在推动一个叫做“结核病治疗关键路径”的治疗方案。由于把几种药物放在一起试验,之后注册方案,所以,它被应用的时间可以大大缩短。而如果按传统的思路,先一种一种逐一研发、注册新药,再加一起试验,需要20年。目前,美国药监局和欧盟已加入了这一创新之举。
不过,有了新工具,还要卫生服务的提供方式和卫生系统做出改变,才能让它产生影响。
陈明亭说,WHO有一个指标:到2015年,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各下降一半,中国已经提前实现了。接下来,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完善结核病防治的服务体系,机构上实现“三位一体”。即疾控机构负责规划管理,医疗机构负责诊断、治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健康促进和患者的治疗管理。
此外,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张璟说,盖茨基金会还开发了一种新药盒,可以存放一个月的药;它会提醒患者:“该吃药了”;吃完药,它又会提醒:“请关盖”、“您忘关盖了”。这对山区特别适用,可以减少大量村医和结核病人的麻烦。此外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管理病人服药。
在重庆涪陵,张璟遇到过一个结核病人,是特别帅气的小伙子。由于大学毕业后的体检查出了结核,他被单位拒绝了。小伙子为自己加入了“手机+药盒”的试验组感到特别高兴;因为不用去医院,意味着他不会被歧视了。
“我们这才意识到,结核病人也会遭遇歧视。小故事折射出来的是公共政策的缺失,包括社会福利保障不完善。”张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