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城市支路的有效供给对我国街区从大街区模式走向小街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虽然街区按小街区模式规划,但是在项目建设前,开发商往往会通过规划调整程序"合法"取消城市支路,使小街区模式难以落地;即使按照小街区模式建设,但在实际使用时,城市支路被私密化管理的情况仍会造成实质上大街区模式的效果。文章以珠江新城为例,通过阐述其小街区模式的规划与实施情况,从规划、土地出让和建设3个角度分析小街区模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支路的有效供给对我国街区从大街区模式走向小街区模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研究表明,虽然街区按小街区模式规划,但是在项目建设前,开发商往往会通过规划调整程序"合法"取消城市支路,使小街区模式难以落地;即使按照小街区模式建设,但在实际使用时,城市支路被私密化管理的情况仍会造成实质上大街区模式的效果。文章以珠江新城为例,通过阐述其小街区模式的规划与实施情况,从规划、土地出让和建设3个角度分析小街区模式在后期使用时,城市支路通过两种方式被私密化管理,并采用"增长机器"理论,从政府—企业—社会角度分析城市支
其他文献
在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居民活动及城市空间组织都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规划关注的对象需要从单调的静态空间转向复杂、动态的城市场景,从而对特定时空下以人为中心的城市要素配置做出引导。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指出了未来城市场景数字化、智能化、人本化和场景化的4大发展趋势,并针对未来的社区生活、交通出行、消费休闲、工业生产和生态游憩等场景应用展开想象式分析;其次,提出了面向场景的城市规划总体框架,并对场
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屡次突破的建筑高度成为威胁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的重要因素,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常规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需求。文章以日喀则市历史文化名城为例,通过分析建筑高度的演变历程与存在问题,从"保护与发展"的视角出发,采用分区梯级式高度控制与线性连续眺望高度控制相向叠加的手段,并与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建筑高度控制要求相衔接,形成新的建筑高度控制方法。在此基础上,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应更加关注低碳发展、安全发展、效率发展、集约发展和经济发展,打造多元一体的交通系统。《乐山市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从全局化的发展视角出发,改变传统交通发展模式中以"工具理性"为导向的规划思维,强调向"价值理性"的交通规划理念转变,以促进社会公平及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构建与乐山市地域特征相适应的多元一体的城
城市设计的关键目标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空间价值。我国当下的城市发展正处于存量提升、逐步关注"高阶需求"的阶段,城市设计应从人与环境的多重关联信息入手进行深化与拓展,直接面向场所营造和氛围提升。文章基于感觉、知觉、认知、行为的心理学过程,探索城市设计与多重需求的关系,提出"高阶需求"引导下城市设计体系与相关要素构想,以期为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入了经济大发展、大繁荣的队伍中来,甘肃省张掖市也不例外,该地区在生态工业发展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不过,在更加长远的发展道路中还需要更加科学的指导方向,本文主要通过分析SWOT模型,对该市的工业发展进行战略性的分析,并根据张掖市的生态工业发展现状提出科学、适宜的发展对策。 关键字:SWOT模型 生态工业 张掖市一、SWOT模型浅析 SWOT模型分析法是利用企业
当前,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庄规划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对乡村发展的统筹引领作用更为凸显.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为各地探索编制符合地方实际的村庄规划指明了方向.立足于“三生空间”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分析生态敏感区存在的难题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是践行实用型村庄规划因地制宜编制理念的必然要求.文章以崇左市大新县上利村村庄规划为例,基于“三生空间”的视角,系统理清村庄“三生空间”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生态空间、强化生产空间、美化生活空间和深化“三生”融合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生态
在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结构小型化、传统居住区养老设施匮乏的背景下,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严重,社区养老需求迫切。《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提出了生活圈规划理念,并明确了居住区各层级养老设施的配置内容及配建指标,养老设施成为居住区规划中的标配。在生活圈社区内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模式融合发展的系统化养老设施体系成为可能。据此,文章提出构建"养老设施+"的生活圈养老服
城市通风廊道与建成区的环境质量息息相关,并且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居民健康的重要空间管控工具。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基于地理设计的方法论进行城市通风廊道的分析与规划已经成为重要的理论和规划实践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北京市六环内区域为例,通过建立地理设计模型,利用RS和GIS技术综合分析建筑、道路、水系、公园绿地等方面的数据,基于热岛强度数据、地表粗糙度、建筑环境、主导风向确定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并在
文章总结了国外耕地保护在立法保障、空间管制和经济补偿等方面的先进经验,随后系统回顾了我国耕地保护补偿实践的演进历程,剖析各阶段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以南京为例,针对地方耕地保护状况及影响因素,在优化空间治理、细化差异补贴、强化提质增效和深化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建议。文章认为目前国内耕地保护补偿在空间层次、制度设计、管理内容等方面的研究视野、方法和对象范围尚显不足,难以满足国家体制改革和国土空间规划改
韧性城市强调城市系统在面临慢性冲击和长期压力时具备抵抗能力、恢复能力、适应能力和阶段演进能力。在全球范围内,对韧性城市内涵的理解从以风险管理的"工具性"为导向向提升城市系统来应对各种冲击和压力的"思维性"导向不断拓展。文章在分析比较国内外韧性城市规划实践在规划主体、框架结构、行动落实方面差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韧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实现韧性城市理念从学术理论向公共政策转变的文本转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