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活着要有自己的价值,有价值就要表达于公众面前,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自我表达的欲望,由于他们运用的自我表达和表现的手段有限,艺术便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重要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如何使艺术教育切实成为幼儿自我表达的天地?
1 创设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氛围,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
1.1 创设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艺术环境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他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环境、提供幼儿自主和主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确保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创设大舞台给幼儿更多展示、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一起做以节奏性的体验为主的拍手游戏、节奏火车、简单地即兴歌唱等活动,或者提供一些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如纸、剪刀等作为幼儿创作艺术作品的自然材料,通过幼儿自己动手,自由地表达自我表现感受;或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发学习。就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权有能力选择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1.2 注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他们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常常会在各种场合、旁若无人地做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想象之中;在音乐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动作的时候,也是幼儿最快乐、最陶醉的时候;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让幼儿作意愿画时,往往也是幼儿最投入、最开心的时候。于是,我们努力使艺术教育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2.1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技能是为了幼儿更好地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他们对学习艺术技能技巧有需要时去教,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如在美工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小不一的圆形的纸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大小不一的圆,然后进行添画变圆。在圆的基础上,孩子们又试图变方形、变椭圆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地作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同时有了初步的布局意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将幼儿要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孩子需求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时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我班有个女孩比较胆小,在几次线描画的活动中都不愿参与,我发现后就让她先画她自己喜欢画得房子,满足她成功的需要,然后扩展她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引领她进入线描画的天地,尝试运用线条的稀疏密、各种花纹如小花、雪花、小鸟等物与物之间的结合来装饰她画得房子,从而萌发了新的创新,又掌握了线描画的一些技能。
3 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在艺术教育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表达和表现,那有关的技能技巧是不是就不用教了呢?要教又如何教呢?我们认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3.1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我们有过这样的尝试。一天,老师在美工角放了一条剪好的蛇,让愿意剪的几个小朋友观察后自己剪。几个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把蛇拿起来看了又看,然后开始剪;也有的看了半天才开始动手;还有的看了半天还不知从哪儿下手。老师启发他们看看同伴是怎么剪的。剪好后,老师没有评价谁剪得好,而是带着幼儿到户外玩自己剪好的蛇。老师把自己剪好的蛇一抡,蛇就转了起来,很好玩。可当幼儿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抡蛇时,蛇就断了。有些幼儿只剪出个弧形的长条,根本抡不起来。蛇剪不好就影响了玩的质量。这时幼儿有了要把蛇剪好再玩的愿望,老师就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蛇剪好,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如果我们善于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他们对学习艺术技能技巧有需要时去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将幼儿要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孩子的需求
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时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 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有个中班女孩比较内向,从不主动参与美工区的活动,老师发现后就让她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到建筑角游戏,慢慢地她能够搭积木了。她总喜欢去积木组,老师首先满足她成功的需要,然后扩展她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将她引入美工区。一天,她搭了一列火车,老师及时肯定:“你搭的一列大火车,对吗?真不错,如果能在火车头上画个标记就更好了,你想画吗?”她点点头,老师把她领到美工区,并和她一起讨论该怎样画。她一点也不害怕,画了一张又一张,然后把它贴到火车头上。此后,这个女孩有时也会自觉去美工角画画了。这一事例说明,作为教师,要不断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要幼儿学的技能技巧转化为他们的需求,使他们自觉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3.3 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幼儿的艺术表现为基础,加以适当整理或提炼。如幼儿在扮演小老鼠时,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动作。虽然每个人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单一,但都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等再进行扮演时,每个幼儿的动作就会丰富多了,他们会主动地吸纳同伴的动作并加以改编。老师可以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整理出反映小老鼠特点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动作。这样,幼儿自然就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更激起了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可以开启幼儿的智力,会给幼儿带来美感和愉悦。因此,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1 创设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氛围,鼓励幼儿自由表达与表现
1.1 创设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艺术环境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奥尔夫特别强调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便于交流和共享的学习环境,他曾经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自己去创造,是最重要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开放鼓励的环境、提供幼儿自主和主动活动的空间和时间,是确保幼儿自主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创设大舞台给幼儿更多展示、表演的机会;鼓励幼儿一起做以节奏性的体验为主的拍手游戏、节奏火车、简单地即兴歌唱等活动,或者提供一些生活中最熟悉的物品如纸、剪刀等作为幼儿创作艺术作品的自然材料,通过幼儿自己动手,自由地表达自我表现感受;或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自发学习。就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有权有能力选择并参与自己喜爱的活动,同时能够提出自己的、不同于别人的想法和意见,大胆地表达与表现。
1.2 注重每个幼儿的自我表达与表现每个幼儿都有自我表达与表现的需要,他们常用艺术的手段,用自己的声音和动作,用自己的画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体验。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幼儿常常会在各种场合、旁若无人地做画,并会长时间陶醉于这种充满想象之中;在音乐活动中,老师让幼儿听着音乐自由做动作的时候,也是幼儿最快乐、最陶醉的时候;在美术活动中,老师让幼儿作意愿画时,往往也是幼儿最投入、最开心的时候。于是,我们努力使艺术教育成为幼儿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并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表现幼儿自己的个性特点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2.1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技能是为了幼儿更好地表达与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善于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他们对学习艺术技能技巧有需要时去教,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如在美工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小不一的圆形的纸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大小不一的圆,然后进行添画变圆。在圆的基础上,孩子们又试图变方形、变椭圆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过程中他们充分展开想象进行创造性地作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很好地锻炼。同时有了初步的布局意识,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2 将幼儿要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孩子需求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时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我班有个女孩比较胆小,在几次线描画的活动中都不愿参与,我发现后就让她先画她自己喜欢画得房子,满足她成功的需要,然后扩展她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引领她进入线描画的天地,尝试运用线条的稀疏密、各种花纹如小花、雪花、小鸟等物与物之间的结合来装饰她画得房子,从而萌发了新的创新,又掌握了线描画的一些技能。
3 支持和引导幼儿为实现自己的艺术表现而学习必要的技能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教师感到困惑:在艺术教育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自由表达和表现,那有关的技能技巧是不是就不用教了呢?要教又如何教呢?我们认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3.1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的教育
技能是为幼儿更好地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愿望服务的。我们有过这样的尝试。一天,老师在美工角放了一条剪好的蛇,让愿意剪的几个小朋友观察后自己剪。几个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有的把蛇拿起来看了又看,然后开始剪;也有的看了半天才开始动手;还有的看了半天还不知从哪儿下手。老师启发他们看看同伴是怎么剪的。剪好后,老师没有评价谁剪得好,而是带着幼儿到户外玩自己剪好的蛇。老师把自己剪好的蛇一抡,蛇就转了起来,很好玩。可当幼儿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抡蛇时,蛇就断了。有些幼儿只剪出个弧形的长条,根本抡不起来。蛇剪不好就影响了玩的质量。这时幼儿有了要把蛇剪好再玩的愿望,老师就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怎样才能把蛇剪好,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和需求给予具体的帮助和指导。如果我们善于给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让他们在探索中积累经验,并在他们对学习艺术技能技巧有需要时去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将幼儿要学习的技能技巧转化为孩子的需求
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时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 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有个中班女孩比较内向,从不主动参与美工区的活动,老师发现后就让她与别的小朋友一起到建筑角游戏,慢慢地她能够搭积木了。她总喜欢去积木组,老师首先满足她成功的需要,然后扩展她的学习内容,巧妙地将她引入美工区。一天,她搭了一列火车,老师及时肯定:“你搭的一列大火车,对吗?真不错,如果能在火车头上画个标记就更好了,你想画吗?”她点点头,老师把她领到美工区,并和她一起讨论该怎样画。她一点也不害怕,画了一张又一张,然后把它贴到火车头上。此后,这个女孩有时也会自觉去美工角画画了。这一事例说明,作为教师,要不断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要幼儿学的技能技巧转化为他们的需求,使他们自觉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3.3 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教师要充分认识和利用。首先要理解童心,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不追求完美,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并提供机会让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使他们有更多沟通。同时教师还可以以幼儿的艺术表现为基础,加以适当整理或提炼。如幼儿在扮演小老鼠时,想出了各种不同的动作。虽然每个人的动作比较简单而且单一,但都是他们创造力的表现,老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幼儿将自己想出来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等再进行扮演时,每个幼儿的动作就会丰富多了,他们会主动地吸纳同伴的动作并加以改编。老师可以在幼儿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整理出反映小老鼠特点的符合音乐节奏的舞蹈动作。这样,幼儿自然就在积极的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提高了艺术表现力,增强了自信心,更激起了参与艺术活动的兴趣。
艺术教育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可以开启幼儿的智力,会给幼儿带来美感和愉悦。因此,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幼儿艺术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