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抗曲霉菌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皮质类固醇如何在DC水平影响机体的抗曲霉菌免疫.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骨髓DC,用麦氏比浊法检测DC对灭活曲霉菌孢子的吞噬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DC以及脾脏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结果小鼠骨髓DC能高效吞噬加热灭活的曲霉菌孢子,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HC)抑制DC吞噬曲霉菌孢子的能力.DC受曲霉菌孢子刺激时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
【机 构】
:
20003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在抗曲霉菌免疫中的作用以及皮质类固醇如何在DC水平影响机体的抗曲霉菌免疫.
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小鼠骨髓DC,用麦氏比浊法检测DC对灭活曲霉菌孢子的吞噬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DC以及脾脏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
结果小鼠骨髓DC能高效吞噬加热灭活的曲霉菌孢子,皮质类固醇氢化可的松(HC)抑制DC吞噬曲霉菌孢子的能力.DC受曲霉菌孢子刺激时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而不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HC明显抑制DC分泌IL-12和IFN-γ,但不影响IL-10的分泌.给小鼠接种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冲击的DC后,其脾脏T细胞在体外受灭活曲霉菌孢子再刺激时分泌IFN-γ,而给小鼠接种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和HC联合冲击的DC后,其脾脏T细胞受灭活曲霉菌孢子再刺激时分泌IFN-γ明显减少,IL-10却增加
结论DC可能是抗曲霉菌免疫的效应细胞,并起始抗曲霉菌的Th1型免疫,HC抑制DC的这些功能,并使曲霉菌免疫偏向Th2型.经灭活曲霉菌孢子冲击的DC可能对增强免疫受损宿主抗曲霉菌免疫有作用.
其他文献
针对矿井旧通风控制系统中存在的体积庞大、接线复杂、机械触点多、排除故障困难、可靠性差、自动化程度低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基于先进PLC控制技术的矿井通风安全控制系统,详
本文运用实测方法,对一采用风机盘管设备的办公室内的温度场、速度场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实测数据对风机盘管的舒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舒适性不能满足要求。设备选择过大、送风温差过大、新风短路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程中,对风机盘管的使用应注意舒适性的要求,风机盘管的选择要恰当,同时应注意配套的新风机组。
基本方向约束的一致性判定是定性空间推理中的基本问题之一.本文采用将基本方向约束集转化成有向图的方法,给出了一致性判定的相关结论,并据此在Skiadopoulos算法基础上提出
目的 :了解肠闭锁的临床及影像检查方法与表现。方法 :本组 13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肠闭锁 ,其中 3例十二指肠闭锁 ,4例空肠闭锁 ,3例回肠闭锁 ,3例结肠闭锁 ,临床以呕吐、进行性
目的 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醋酸钙不动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分析邵逸夫医院重症监护病房176例连续性发生VAP的病原学诊断结果.分成醋酸钙不动杆菌组和对照组(其他致病菌),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醋酸钙不动杆菌引起VAP的危险因素.结果醋酸钙不动杆菌组26例( 26/176, 14.7%),对照组150例( 85.2%).统计学分析表明,头颅外伤( OR=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在肝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癌细胞中普遍表达,与肝癌的生长和浸润有关.本研究通过建立表达HBx的肝癌动物模型,探讨HBx与肝癌组织VEGF表达的关系。
目的 研究FLT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internal tandem duplication,ITD)突变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PCR方法分析14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例急性杂合性白血病(AHL)、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7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CML-BC)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FLT3基因外显子14和15中ITD突变,
目的 探讨钙载体 (calciumionophore ,CI)A2 3 187对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形态、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献血者
目的 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单纯典必殊眼水(地塞米松加妥布霉素)和典必殊减量使用加普南扑灵眼水(普拉洛芬)的术后炎症反应,以探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使用在白内障术后应用的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术中无并发症的120只眼分为两组,每组60眼.试验组:典必殊眼水和普南扑灵合用一周,以后普南扑灵单独使用三周.对照组:典必殊眼水使用四周.分别于术后不同时间观察随访症状、体征、房水闪辉和细胞
目的探讨大肠镜在不明原因和部位的急性小肠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2003年28例不明原因的急性小肠大出血病人,剖腹探查后行全小肠大肠镜检查,结合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