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及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wo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在不同时间段感染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同时探讨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mNGS)技术在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0年6月13日—9月1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23例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其中男21例、女2例,年龄(64±5)岁,烧伤总面积(86±14)%体表总面积。统计入院时,患者的简明烧伤严重指数(ABSI)评分、修订Baux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和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记录患者入院后≤7 d、8~20 d、21~30 d并发症及病原微生物感染来源分布情况,统计病原微生物检出情况并比较微生物培养法与mNGS检测效能的差异。统计患者入院后感染的病原微生物来源分布总体情况并比较微生物培养法与mNGS检测效能差异。对数据行McNemar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

结果

入院时,患者ABSI评分、修订Baux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分别为(12.6±2.4)、(91±22)、(26±4)和(10.3±2.3)分。入院后≤7 d,患者的并发症主要为吸入性损伤、脓毒症休克和低蛋白血症;患者感染病原微生物的来源主要为创面、血流和肺部。入院后8~20 d,患者脓毒症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病原微生物感染来源仍然以创面、肺部和血流为主,其中创面和血流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入院后21~30 d,患者仅有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存在且发生率低,吸入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脓毒症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和入院后8~20 d(P<0.01);仅存在较低的血流感染,创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和入院后8~20 d(P<0.05),肺部和血流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入院后≤7 d,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真菌中仅含念珠菌。入院后8~20 d,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革兰阴性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P<0.01);新检出了镰刀菌。入院后21~30 d,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肠球菌和芽孢杆菌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革兰阴性菌仍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且随呈时间依赖性增高趋势,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P<0.01)和入院后8~20 d(P<0.01),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入院后≤7 d(P<0.01),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均明显低于入院后≤7 d(P<0.01)和入院后8~20 d(P<0.01);念珠菌、霉菌、镰刀菌均有检出。在入院后≤7 d和入院后8~20 d,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病原微生物的一致性较高(κ=0.659、0.596);而在入院后21~30 d,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出病原微生物的一致性为中度(κ=0.407)。不同时间段,mNGS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验率是基本恒定的,而微生物培养法呈时间依赖性下降。入院后,创面、血液、痰液和留置导管中共分离出506株病原微生物,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创面标本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多见,血液标本中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在痰液标本中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留置导管标本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多见。铜绿假单胞菌在创面和痰液中的检出率均分别显著高于血液(P<0.05或P<0.01)和留置导管(P<0.01)。mNGS和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微生物总体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κ=0.556),其中血液和留置导管标本的mNGS与微生物培养法检测病原微生物结果的一致性为高度(κ=0.631、0.619);而痰液和创面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中度(κ=0.558、0.528)。

结论

该研究中的严重爆炸致烧伤患者最常见的感染是创面感染和血流感染。随入院时间的延长,患者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由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为主转为以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mNGS检测与微生物培养法相比,表现出更高的病原微生物阳性检出率。

其他文献
为深入贯彻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升武术爱好者运动技能,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在全省开展“武术走基层”系列活动。本次系列活动是中心为基层进行的一项公益性辅导活动,从5月下旬开始贯穿全年,预计开展4-5站。  活动主要以县(区)、乡镇为主,利用武术运动健身占用场地小、适应性强、方便练习等诸多优势,根据全省各地武术爱好者需求,组织武术名家、专家、知名教练、世界冠军“送技术、送健康
期刊
目的分析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烧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和系统评价研究的方法。2014年3月—2020年7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烧伤研究所收治5例接受ECMO治疗的烧伤合并ARDS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0~62岁,平均烧伤总面积为58.8%体表总面积(TBSA),其中4例存在重度吸入性损伤。记录患者ECMO开始使用
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需要基于时代,在直面和回答时代新问题中实现,需要一代代教育学人个体修为、群体合力、持续成长.若从因社会变革而引起的教育问题而言,在当前特别要关注以下两点:市场经济全面渗入教育领域;信息技术革命、教育智能化的高调出场.就学科内部而言,新时代需要加强五大发展问题研究:中国教育学自身存在必要与可能的前提性研究,中国教育学整体独特性及价值研究,教育与教育学发展自身逻辑的内在探讨与学科间关系的重建研究,教育学科结构体系的完善研究,以及教育研究新范式的构建.
教育消费活动是同时关乎国家经济结构和国民个人发展的重要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关于教育消费的研究经历了引入探索、蓬勃发展和内涵深化三个阶段.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育消费升温的原因、高等教育消费及其产业化发展、私人教育消费的勃兴、国民教育消费与社会分层的关系、青年学生符号消费景观五个方面.教育消费研究有助于丰富教育研究的内容,扩大研究视野,促进学科融合,完善学科体系.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实现本土化理论的内发突破,关注教育发展、教育消费与个体教育热情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