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__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服饰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在鉴赏方面,它和出土文物有很大差别。文章根据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对本馆的民族服饰鉴别要求,从服饰外观特征、刺绣工艺、服饰图案艺术、服饰功能、文物价值等方面对藏品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进行赏析。
  关键词:苗族服饰;外观;款式;图案;鉴赏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是贵州省典型的民族刺绣,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方法种类繁多,由于苗族刺绣在各个苗族支系都比较盛行,主要用于服装装饰,具有典型的苗族文化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苗绣”,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之一。黔东南州境内的苗族服饰藏品主要由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收藏,服饰文化研究、鉴赏和利用是民族博物馆的主要工作和职责。现对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藏品进行鉴赏,以满足部分观众需求,不足之处敬请原谅。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馆藏二级文物,为清末黔东南境内雷公山至巴拉河沿岸台江县台拱苗族支系的妇女服饰,是苗族妇女在婚宴、节日等隆重场合才穿出向外人展示的精美服饰艺术品。
  1 服饰外观特征
  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该民族显著的民族文化特征,但服饰特征并非一成不变,每一阶段的服饰特征都会有相应的变化。清朝时期,各个民族服饰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苗族服饰也深受影响,造就了苗族丰富的服装款式。各个苗族支系服饰标志显著,以至于观其衣知其系。苗族服饰鉴赏首先从它的外观特征、刺绣方法和刺绣图案内容进行鉴别欣赏。
  1.1 服饰款式
  据调查,苗族服饰大约有170多种款式,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民族服饰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州境内的各个苗族支系中。苗族服饰款式较多,这些繁多的服装款式都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①黔东南苗族服饰主要有右祍衣、左衽衣、交襟衣、对襟衣等数种款式。图1中的文物定名为“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属于苗族众多服饰款式之一,为典型的右衽交襟衣。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的特征是:衣身肥大,衣袖短宽,立领,前襟较长,左右对称,整件服装呈前长后短的宽大式样,肩颈、前胸、衣袖为刺绣部分。该服装是黔东南州境内台江县典型的台拱苗族妇女服装款式。
  1.2 外形尺寸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通长109厘米,通宽137厘米,肩袖长137厘米,胸宽64厘米,袖口宽21厘米。
  1.3 制作材料
  黔东南是贵州省民族较集中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该地区纺、织、染等还处于原始落后状态,大多数都是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多用棉花纺纱织布,蓝靛染布。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典型的民间棉纱织锦,衣服全身按经纬度织成,中间另外插纱线,织成万字暗纹。该藏品的纺织工艺是清代流行的万字纹织锦纹样(图2),纯手工制作,工艺精湛,成品厚实。西周时期的染织方法往往是染绘并用,常在织物织好之后再用笔添绘,称为“画绘之事”。①染纺技术早在夏商时期就有记载,染纺技术历史悠久,黔东南州境内少数民族在染纺技术和原料上与记载不同,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染、纺分开,工序分明,染料原料品种较多,用蓝靛、彩色石、红泥土、栀子等植物或泥石作为原料,将织好的白色棉布匹用染料进行加工染色后再加工制作。这件文物藏品染料使用黔东南各个少数民族普遍流行的蓝靛作为原料染色并上浆定型,整件作品厚实、古朴。
  2 刺绣工艺
  黔东南州苗族刺绣绣法有平绣、辫绣、堆绣、贴布绣、打籽绣、破线绣、绉绣、挑花等数种刺绣手法。台江台拱苗族支系的苗族妇女最常用的有辫绣、绉绣和堆绣三种。该文物藏品刺绣以绉绣为主,辫绣、堆绣、挑花和钉金为辅。
  2.1 肩袖刺绣工艺
  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部分在衣袖部位,肩袖相连。衣袖为红菱地苗族龙纹绉绣(图3),是先用绣线编织成辫,再经过挤压层叠后,按图案一针一针钉上,最后钉金,龙纹图案突出,如同浮雕,厚重而富有立体感。衣肩刺绣图案为红菱地桃、叶纹,主图部分使用绉袖刺绣法。衣袖与肩相接部分用四条堆绣间隔(图4),两条白地蓝色三角形、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一条蓝地藏青色三角形堆绣,最外一条为白地铁红波浪线红色蓝色几何纹数纱绣。衣肩和肩袖隔条一样,最外围是两条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向内依次为一条红地蓝色三角形、两条白地蓝的三角形长条堆绣,中间间隔一條蓝色三角形长条堆绣,它们两两之间都用辫线压边,形成一条大的带状刺绣,上下对称,把中间的红菱地桃、叶绉袖图案框在中间,并用红、绿、蓝平绣几何纹花边上下分隔。衣肩总计有绉绣、堆绣、挑花、平绣、钉金五种刺绣手法。
  2.2 衣领前襟刺绣工艺
  堆绣以单色布料为底,用与之对应的色布叠成三角形钉起来,形成色彩亮丽而且坚硬的效果。堆绣一般用于衣领、衣襟等部位,呈条状。台江台拱苗族女式服装衣领突出特点是立领式(图5),衣领刺绣由红底蓝色三角形、蓝底绿色三角形、白底蓝色三角形等十条堆绣组成,每条堆绣两两之间用清末最流行的辫线压边,相隔成一个堆绣集中区。衣领整体及衣肩连接部分都使用堆绣手法,达到衣领坚硬、挺立的效果。前襟刺绣呈两条带状(图6),左前襟和右前襟上半部花叶图案采用该苗族支系最常用的绉绣绣法,花叶上钉金片。右前襟下半部桃、花叶图案采用的是辫绣,把色线编织成一根辫条,用针按绘好的桃、花叶图案有序钉上。辫绣效果古朴、沉稳,是台拱苗族较喜欢的刺绣之一。前襟主要刺绣图案外框同样分别使用红底蓝绿色、白底蓝绿色、浅蓝底蓝色五条堆绣围起来形成主要刺绣部分外框。前襟刺绣外框镶边,采用清末时期流行的白地紫红波浪线、红色浅绿色几何纹挑花来作为边框装饰。该文物藏品前襟刺绣部分多达五种绣法。
  3 服饰图案鉴赏
  民族服饰除了布料纺织工艺、染色工艺及刺绣工艺外,服饰上的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间接体现,服饰鉴赏就是对纺织工艺、染色技术、刺绣工艺和刺绣图案的赏析,图案赏析是鉴赏一件服饰的内容之一。   3.1 袖口苗族龙纹图案
  龙是中华民族图腾,每一个民族心中的龙形态各异,各有千秋。龙在中华民族传统中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传说。除了最高统治者可以将其作为服装装饰外,其他人不可装饰在服装上的。然而,苗族的龙作为民族图腾,在苗族文化、生活里却无处不在,千姿百态。黔东南州境内各个苗族支系的龙图腾更是丰富多彩,泥鳅龙、鱼龙、鸟龙、牛角龙、蜈蚣龙等,形象各异,特征鲜明。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主要刺绣是衣袖口上的龙纹(图7),无角,龙嘴大开,牙齿尖利,对着龙宝,三角形龙须包围整个头部。龙身呈鳞片状,由绿、浅绿、深绿、深褐、藏青等绣线以绉绣刺绣方法绣成,龙纹粗壮,憨态可掬。加上颜色深沉,形成原始、粗狂、古朴和厚重感的鲜明特征,再以钉金点缀,仿佛整条龙欲破图而出,动感十足,形象夸张,犹如欧洲的浮雕艺术,立体感强烈。
  3.2 桃状图案
  象征长寿的桃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装饰题材。①桃作为刺绣艺术题材,在苗族刺绣中是常见的图案题材,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在前襟和衣肩部分采用了桃和桃花为辅助部分(图8),组成了典型的桃与桃花图。在色彩上,以红绫为地,绿、紫、褐色搭配,图案艳而不俗,是清朝时期满清文化、汉族文化向苗族社会的精神文化渗透的证明。
  该藏品以青色为底,图案颜色大红大绿,色彩搭配大胆、鲜明,形象夸张,却毫无违和感,色彩的搭配使整体效果显得原始古朴且又庄重沉稳,是清末苗族地区难得的艺术珍品。
  4 服饰功能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为棉质手工纺织加工品,属于苗族妇女盛装类服饰,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御寒保暖。该文物藏品的制作工艺和多种刺绣方法体现了女主人高超的纺织技术、精湛的刺绣技术,表明女主人聪明伶俐、手脚灵活,展示服饰的另一功能即服饰主人过人的智慧。苗族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迁徙的民族,其历史、民族文化及所有财产都穿戴在女性身上,形成一种独特的服饰文化。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織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从布料、手工上向人们展示了主人富庶的经济背景。苗族服饰被喻为“穿在身上的史书”,它不仅保暖御寒,而且是艺术的象征、财富的象征,它承载了苗族社会一段时期的历史,是穿在身上的活化石。
  5 结语
  清末台江台拱苗族家织布龙纹绉袖右衽交襟衣是一件保存完整的台江苗族青色家织布女式刺绣服装。它的制作工艺精湛,集绉绣、辫绣、堆绣、挑花、钉金等五种刺绣方法于一体,刺绣特征明显,外形、工艺特征等方面反映了清朝时期台江苗族纺、织、染等手工艺水平及刺绣特点。该藏品为清末时期台江苗族地区台拱苗族支系典型的女式盛装服饰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
其他文献
摘 要:陈列设计师应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以及独特的心灵感知,在展览设计实践中充分发挥绘画、音乐、文学等艺术的审美通感,以更准确、更有表现力的设计语言营造有内涵、有情感、有思想的展示空间。方大曾摄影展览的展陈设计应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怀斯绘画中色彩和构图蕴含的情感特质融入展示空间,促进观展情绪的心理引导,实现了形式、主题和观众认知三者的思想共鸣。  关键词:怀斯;方大曾;陈列设计;通感效应;
期刊
摘 要: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博物馆教育方面体现出来,让博物馆教育走进大山里的校园是张家界市博物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实现教育资源均等化的重要探索。文章以张家界市博物馆近几年来开展的送展进边远校区活动为案例,对该类送展活动的意义和各环节进行阐述,并且提出了几点相关性浅见。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送展进边远校区;送展环节;资源均等化  1 博物馆送展进边
期刊
摘 要:文物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和历史见证。当前各级政府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通過文物、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天津市红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对新形势下如
期刊
摘 要:可视化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提出的应用在计算机领域中的数据图形化、图像化处理技术。随着互联网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网络信息的利用度逐渐增强,网络信息的传播能力迅速提升。2010年以来,趋向平民化、多样化、交互性强的自媒体快速生长,将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网络科普性知识传播上。其中,可视化技术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形式手段,并以其表现简单、易于理解等特点,获得大众的青睐。尽管可视化技术在科普
期刊
摘 要:文物,是支撑博物馆存在的主体。革命文物则是凝结了革命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挖掘革命文物蕴含的革命精神,展示革命文物背后的壮丽篇章,传承红色基因,是博物馆的重要历史使命。  关键词:革命文物;历史价值;挖掘;展示;教育  0 前言  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文物则是反映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物。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掘和传播文物背后隐含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
期刊
摘 要:壮锦作为广西特色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纹饰造型丰富多样、寓意美好;色彩搭配多变,有对比强烈的施色手法;材质上原料多种,讲求天然环保;工艺上织锦手法独特,具有地方特色。每个方面都突显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魅力。首饰设计作为一种现代的设计语言,是一种文化载体的艺术创作表现。文章重点以壮锦中的四个元素特点进行逐一观察、分析、讨论,力求将壮锦中独特的文化元素与首饰设计相结合,应用到博物
期刊
摘 要:革命纪念馆对文创产业的重视以及正确的产业政策为其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了社会认可度、美誉度,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地方就业机会。文章从文创产业的产生出发,通过对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状况的介绍、分析,从三个方面得出一些未来行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概况;启示  1 革命纪念馆文创产业的由来与产生  记录传承人类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与社会活动进步表现的方法就是文
期刊
摘 要:唐代书法遵从“法”的意识,法度无形中促进了篆书的繁荣。文章以李阳冰篆书风格为研究对象,借助图像学一般方法以探析唐代篆书发展进程及风格。通过考察墓志盖、碑额等不同书写载体将唐代篆书风格进行梳理与分析,对唐代篆书中兴的原因、历史分期、风格特点进行论述,明晰李阳冰篆书风格与唐代篆书的发展关系及书写得失问题。  关键词:李阳冰;墓志盖;碑额;装饰化;悬针篆  宋朱长文《续书断》言:“自秦李斯以仓颉
期刊
摘 要:库木吐喇石窟已揭取的壁画中有许多异形壁画,给壁画支撑技术及支撑体制作技术带来很大挑战。文章以其中一块异形壁画的保护修复为例,介绍异形壁画的修复流程、修复方法、支撑技术和支撑体制作技术。  关键词:壁画修复;异形壁画;库木吐喇石窟  笔者参与库木吐喇石窟已揭取壁画保护修复项目时,修复了一幅精美的异形壁画。依据壁画编号,该壁画揭取自库木吐喇石窟第38窟、编号为第19块。该壁画长1.38米,宽0
期刊
摘 要:简帛可以说经历了一段非常漫长的历史岁月,古时文人墨客将简帛作为记录文字创作的工具,这就造成了简帛凝聚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文学创作最真实的轨迹。从已经出土发现的简帛看,简帛使用的时间主要从战国时期到魏晋南北朝阶段,长达千年。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考古发掘工作稳步推进,全国各地都有简帛书法出土。因为简帛使用年代主要集中在战国到魏晋南北朝阶段,所以简帛上的书法风格多变且书体本身也具有一定特性,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