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医科是“四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探索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以提升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实力。文章以新医科为视角,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分析西安市某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培训方案,旨在促进医学院校英语教师专业性发展,提高复合型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助力健康中国的建设。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希望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模式学习医科知识、医学英语词汇和学术论文写作课。作者认为,学校和学校间、学院和学院间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搭建是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和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医科;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方案;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63-04
Abstract: New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news(new countryside, new urban areas, new industries and new environment)", which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compound medical talents,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a on the world stag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view of new medicine, investigates the English teachers' need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Xi'an with questionnaire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and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most teachers hope to learn medical knowledge,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and academic paper writing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training model.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platfor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s and school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Keywords: new medicin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program; learning community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重点强调“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科人才的重任。哈佛大学前校长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2]。”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源于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在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为了适应当前新医科的大背景,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必要,基于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在岗培训研修势在必行。
一、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国家和学校在教师在职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研修也做了不少研究。对于外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研究大多集中在外语专业学习方面。文秋芳[3]对比了高校外语教师短期专题研修班、专业学习共同体和虚拟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不同学习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将三种模式的混合体作为教师专业学习模式。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用途英语(ESP)在各大高校的开设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ESP课程对于培养新医科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有着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对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从事复合型人才培养显得先天不足[4]。然而,有关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培训方面的专门研究却十分薄弱,大多数研究仅在文章最后笼统地提出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转型的路径。中国知网上以“医学院校外语师资培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搜到1篇文章,且發表于2013年;以“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仅搜到4篇文章。张珂珂[5]从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观、职业成长观、学科教学观四个方面对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了具体探讨;马晓婧,夏娟[6]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安徽省部分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温弘[7]从建构主义视域出发,指出通过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评价体系以实现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史必如[8]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描述、诊释和反思了某医学类院校3位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提出开展个性化的定制培训、实现校本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实现教师进修方式多元化,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社群的想法。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法上的借鉴。本文从西安市某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分析入手,根据教师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培训方案。 二、对象与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对国内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研修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设计了西安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先随机选取了3名教师进行了预答卷,最终以西安某医学院校的45名专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4月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45名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力、科研力方面的研修培训需求,基于问卷星的后台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培训方案。
三、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93.33%。问卷重点调查了教师们的基本情况(所学专业、授课对象)、课堂内容输入、转型的障碍、對研修培训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需求等。
(一)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14%的教师研究生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9.05%的教师为外国文学,9.52%的教师为翻译,11.9%的教师为英语教育;为临床专业授课的教师占比为50%,其中有95.24%的教师承担大学英语教学;47.62%的教师表示对医学英语有零星接触过,40.48%的人表示从未学过;较为系统地学过的教师仅占7.14%。
(二)课堂内容输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教师对医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清楚,非常了解的仅占4.76%;38.1%的教师对新医科的内涵仅是听说过,非常了解的仅占7.14%。71.43%的教师表示对医科生的职业规划并不是很清楚,非常了解的人仅占2.38%;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上对医学生进行医学英语词汇输入的教师分别占57.14%和35.71%,23.81%的人在课堂上从来没有给医学生输入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转型的障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57%的教师表明对医学专业知识略知皮毛,35.71%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够在医学院校胜任ESP或医学英语教学;认为转型最大的障碍是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占42.86%,认为是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学校的培养培训机制、自身的转型决心的教师均占19.05%。
(四)对研修培训的需求
问卷结果表明,80.95%希望开设医科知识培训课程,57.14%希望开设医学人文英语课程,42.86%希望开设叙事医学课程,64.29%希望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73.81%希望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78.57%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85.71%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69.05%希望能够提升自身叙事能力。此外,88.1%的教师希望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英语教师并不是拥有高的职称和高的学历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大学英语教师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强大内生学习动力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内生的驱动力,外界营养环境再好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方面,学校和院系层面要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营养环境,全面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学习平台。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学校和学院层面
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均为医学生。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每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必须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满足学生日后将英语作为专业课学习工具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医科人才打下基础。然而,无一人对医科知识非常了解,认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的教师分别占54.76%和38.1%。可见,教师们也认识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了解医科知识的必要性。因此,学校和学院要根据教师们的研修需求,尽可能地为大学英语教师搭建卓有成效的医科知识学习平台,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外界营养环境。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的有效资源,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保驾护航。学院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研修的方案,而且要制定严谨而周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进程。
1. 政策制定
学院可以打破常规的教研室布局(大学英语教研室、医学人文英语教研室、医学英语教研室、英语语言与文化教研室),并将学院所有课程划分为四个大的课程组: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组、医学英语课程组、英语高阶课程组、英语基础课程组,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要带一门英语专业的课和一个大学英语的课,以此来推动教师转型进程,优化并辅助医学人才培养。
2. 专业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搭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95%的教师希望能开设医学知识培训课程来填补自身医科知识的空白。可见,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意识到了医学知识在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共同体是由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体,仅靠某学院或民间自发形式难以有效组建共同体[9]。笔者认为,学校主管部门要代表外国语学院出面,和临床医学院牵头协商,为教师们搭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平台。通过此平台,大学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医学专业教师可以从英语教师那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写作知识,为其论文撰写打基础;英语教师可以从专业教师那获取医学专业知识,以弥补自身医学知识的欠缺,从而获得医学英语的教学自信。此外,学校可以出面,与兄弟医学院校进行校际合作,搭建学习共同体平台,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培训师资队伍。教师们通过该平台可以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
3. 课程设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教师除了希望开设医科知识培训课程(80.95%)外,还希望开设医学英语词汇学课程(73.81%)、学术论文写作课程(64.29%)。这是因为医学英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其词根和词缀的意思和读音生僻,即使英语专业教师也需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学习和掌握其构词规律以及词根和词缀的意思,否则难以准确地将其传授给学生。鉴于此,学院可以组织我院医学英语教学资深教师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分模块讲授。此外,随着科研压力与日俱增,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也渐渐意识到了论文发表和课题申报的重要性,但苦于专业的限制(文科生对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了解甚少)和外语在医学院校的边缘位置,使得教师们很难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笔者认为,学院可以邀请外语研究方面的知名教师就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对我院教师进行培训,重点讲解学术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 4. 考核体系的制定
考核体系与测量和判断培训效果的好坏密不可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外国语学院可将培训课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培训课程结束后,教师们都要进行考试,只有上一阶段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所有课程考核都合格的老师可获得证书和奖励。笔者认为,这种考核制度会充分调动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带着压力参加培训的教师会在上课期间更加专注,培训的收获也会更大,能够从根本上加快自身转型的步伐。
5. 培训形式
问卷结果显示,88.1%的教师希望教师培训能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日益走向成熟,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学融入了大多教师的教学当中。外语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繁重,平均周学时为14学时以上,很难统一绝大多教师的时间对所有培训课程进行线下授课。笔者认为,周三下午为全院教师统一无课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该段时间,邀请本校临床学院教师对我院外语教师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线下培训;其他课程可采用线上授课,还可以通过创建医学英语线上学习公众号来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线上研修培训可以使教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教师层面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的出现与应用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就医学院校而言,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己经无法满足医學生考研和以后工作的需要,各大医学院校纷纷都在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师。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既需要学校和院系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也需要教师自身的追求和努力[10]。”针对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首先要认清形势、克服畏惧情绪,从观念上转变,将“学院要我转型”转变为“我要转型”。只有有了这个强大的内驱动力,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储备和建立自己的医学英语和医科知识体系,如借助丰富的校本资源,自学甚至旁听医学课程或借助网络资源来弥补自身医学知识的欠缺。大学英语教师虽然不需要精通医学知识,但必须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词汇、英文医学语篇和句法结构,才能增强自己在医学生中的威信,使得医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英语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后备军,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方面应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11]。大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克服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畏惧,积极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顺利实现职业转型与发展[12]。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职业发展,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在新医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研修培训模式无疑是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和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不但学校和学院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研修培训平台,教师自身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决心。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力和科研力,才能为新医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才能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何珂,汪玲.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98-102.
[2]杨光.医学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96-97.
[3]文秋芳.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三种专业学习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1):1-8.
[4]武永胜,李晓形,王世杰.关于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师的转型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5):76-78.
[5]张珂珂.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135-136.
[6]马晓婧,夏娟.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1-23.
[7]温弘.建构主义视域下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才智,2015(14):108+110.
[8]史必如.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21-22.
[9]王长友.医学英语教学视角下的教师共同体运行模式探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43-166.
[10]张洁,王传功,王文军,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4):610-613.
[11]于洋,高峰,尹剑,等.“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3):56-59.
[12]孔祥国,丁杨,童兴红.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ESP之道[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105-106.
关键词:新医科;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培训方案;学习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32-0163-04
Abstract: New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ur news(new countryside, new urban areas, new industries and new environment)", which aims to explore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forward-looking compound medical talents, so as to enhance the competitive strength of China on the world stag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view of new medicine, investigates the English teachers' need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university in Xi'an with questionnaire and puts forward the training program for English teachers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quality of medical talents and boost the construction of "healthy China".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most teachers hope to learn medical knowledge, 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and academic paper writing through online and offline training model. The establishment of learning community platform between universiti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s and schools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realiz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medical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Keywords: new medicin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program; learning community
为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发布“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重点强调“四新”(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建设。新医科是指从人的整体出发,将医学及相关学科领域最先进的知识理论和临床各专科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分别加以有机整合,并根据环境、社会、心理、工程等方面进行修正、调整,使之成为更加符合、更加适合人体健康和疾病诊疗的新的医学体系[1]。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培养素质高、创新能力强,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医科人才的重任。哈佛大学前校长曾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色[2]。”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源于高质量师资队伍的建设,大学英语课程在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不可小觑,英语教师专业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所以,为了适应当前新医科的大背景,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尤为必要,基于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在岗培训研修势在必行。
一、文献回顾
长期以来,国家和学校在教师在职培训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研修也做了不少研究。对于外语教师的在职培训研究大多集中在外语专业学习方面。文秋芳[3]对比了高校外语教师短期专题研修班、专业学习共同体和虚拟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不同学习模式的优缺点,指出将三种模式的混合体作为教师专业学习模式。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门用途英语(ESP)在各大高校的开设对师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医学院校本科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ESP课程对于培养新医科人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英语教师有着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但对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不足,从事复合型人才培养显得先天不足[4]。然而,有关医学院校英语教师培训方面的专门研究却十分薄弱,大多数研究仅在文章最后笼统地提出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转型的路径。中国知网上以“医学院校外语师资培训”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仅搜到1篇文章,且發表于2013年;以“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为关键词,仅搜到4篇文章。张珂珂[5]从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职业道德观、职业成长观、学科教学观四个方面对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做了具体探讨;马晓婧,夏娟[6]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安徽省部分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目前面临的问题;温弘[7]从建构主义视域出发,指出通过转变教师的主体地位和评价体系以实现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史必如[8]采用叙事研究方法描述、诊释和反思了某医学类院校3位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历程,提出开展个性化的定制培训、实现校本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实现教师进修方式多元化,构建教师网络学习社群的想法。这些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研究基础和方法上的借鉴。本文从西安市某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需求分析入手,根据教师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培训方案。 二、对象与方法
2020年11月-2021年2月,在教育部产学研项目的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对国内关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研修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设计了西安某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需求的问卷。问卷设计完成后先随机选取了3名教师进行了预答卷,最终以西安某医学院校的45名专任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于2021年3月至4月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45名教师在提高自身教学力、科研力方面的研修培训需求,基于问卷星的后台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医学院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培训方案。
三、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回收42份,回收率为93.33%。问卷重点调查了教师们的基本情况(所学专业、授课对象)、课堂内容输入、转型的障碍、對研修培训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需求等。
(一)基本情况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7.14%的教师研究生专业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9.05%的教师为外国文学,9.52%的教师为翻译,11.9%的教师为英语教育;为临床专业授课的教师占比为50%,其中有95.24%的教师承担大学英语教学;47.62%的教师表示对医学英语有零星接触过,40.48%的人表示从未学过;较为系统地学过的教师仅占7.14%。
(二)课堂内容输入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6.67%的教师对医学英语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并不是很清楚,非常了解的仅占4.76%;38.1%的教师对新医科的内涵仅是听说过,非常了解的仅占7.14%。71.43%的教师表示对医科生的职业规划并不是很清楚,非常了解的人仅占2.38%;认为有必要和非常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上对医学生进行医学英语词汇输入的教师分别占57.14%和35.71%,23.81%的人在课堂上从来没有给医学生输入医学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转型的障碍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57%的教师表明对医学专业知识略知皮毛,35.71%的人认为自己不能够在医学院校胜任ESP或医学英语教学;认为转型最大的障碍是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占42.86%,认为是医学英语专业词汇、学校的培养培训机制、自身的转型决心的教师均占19.05%。
(四)对研修培训的需求
问卷结果表明,80.95%希望开设医科知识培训课程,57.14%希望开设医学人文英语课程,42.86%希望开设叙事医学课程,64.29%希望开设学术论文写作课程,73.81%希望开设医学英语词汇课程;78.57%希望能够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85.71%希望能够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69.05%希望能够提升自身叙事能力。此外,88.1%的教师希望采取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培训。
四、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高校英语教师并不是拥有高的职称和高的学历就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科技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大学英语教师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强大内生学习动力是其成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如果没有内生的驱动力,外界营养环境再好也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其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一方面,学校和院系层面要为外语教师职业发展提供营养环境,全面搭建线上、线下培训学习平台。另一方面,教师自身要有强烈的危机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教学和科研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一)学校和学院层面
我校非英语专业学生均为医学生。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每位大学英语任课教师必须对医学知识有所了解,才能满足学生日后将英语作为专业课学习工具的需求,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新医科人才打下基础。然而,无一人对医科知识非常了解,认为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了解相关医学知识的教师分别占54.76%和38.1%。可见,教师们也认识到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了解医科知识的必要性。因此,学校和学院要根据教师们的研修需求,尽可能地为大学英语教师搭建卓有成效的医科知识学习平台,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优良的外界营养环境。笔者认为,学校层面可以打破专业界限,充分利用临床医学院的有效资源,建立一支优秀的教学团队,为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保驾护航。学院不但要有针对性地提出研修的方案,而且要制定严谨而周密的培训计划和考核措施,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进程。
1. 政策制定
学院可以打破常规的教研室布局(大学英语教研室、医学人文英语教研室、医学英语教研室、英语语言与文化教研室),并将学院所有课程划分为四个大的课程组: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组、医学英语课程组、英语高阶课程组、英语基础课程组,要求每位教师至少要带一门英语专业的课和一个大学英语的课,以此来推动教师转型进程,优化并辅助医学人才培养。
2. 专业学习共同体平台的搭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0.95%的教师希望能开设医学知识培训课程来填补自身医科知识的空白。可见,绝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意识到了医学知识在医学生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由于教师共同体是由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跨学科团体,仅靠某学院或民间自发形式难以有效组建共同体[9]。笔者认为,学校主管部门要代表外国语学院出面,和临床医学院牵头协商,为教师们搭建跨学科学习共同体平台。通过此平台,大学英语教师和医学专业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医学专业教师可以从英语教师那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写作知识,为其论文撰写打基础;英语教师可以从专业教师那获取医学专业知识,以弥补自身医学知识的欠缺,从而获得医学英语的教学自信。此外,学校可以出面,与兄弟医学院校进行校际合作,搭建学习共同体平台,形成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培训师资队伍。教师们通过该平台可以分享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效果。
3. 课程设置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得知,绝大多数教师除了希望开设医科知识培训课程(80.95%)外,还希望开设医学英语词汇学课程(73.81%)、学术论文写作课程(64.29%)。这是因为医学英语的词汇大多来源于希腊语和拉丁语,其词根和词缀的意思和读音生僻,即使英语专业教师也需要投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专门学习和掌握其构词规律以及词根和词缀的意思,否则难以准确地将其传授给学生。鉴于此,学院可以组织我院医学英语教学资深教师对医学英语词汇进行分模块讲授。此外,随着科研压力与日俱增,我校大学英语教师也渐渐意识到了论文发表和课题申报的重要性,但苦于专业的限制(文科生对研究方法和统计方法了解甚少)和外语在医学院校的边缘位置,使得教师们很难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论文。笔者认为,学院可以邀请外语研究方面的知名教师就学术论文的写作和发表对我院教师进行培训,重点讲解学术论文选题、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方法。 4. 考核体系的制定
考核体系与测量和判断培训效果的好坏密不可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外国语学院可将培训课程分成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的培训课程结束后,教师们都要进行考试,只有上一阶段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所有课程考核都合格的老师可获得证书和奖励。笔者认为,这种考核制度会充分调动教师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带着压力参加培训的教师会在上课期间更加专注,培训的收获也会更大,能够从根本上加快自身转型的步伐。
5. 培训形式
问卷结果显示,88.1%的教师希望教师培训能够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方式进行。这是因为,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和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日益走向成熟,新冠肺炎疫情使得线上教学融入了大多教师的教学当中。外语教师自身教学任务繁重,平均周学时为14学时以上,很难统一绝大多教师的时间对所有培训课程进行线下授课。笔者认为,周三下午为全院教师统一无课时间,可以充分利用该段时间,邀请本校临床学院教师对我院外语教师进行医学专业知识的线下培训;其他课程可采用线上授课,还可以通过创建医学英语线上学习公众号来丰富教师的学习资源。线上研修培训可以使教师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
(二)教师层面
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和5G时代的到来,大学英语教师面临的教学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模式的出现与应用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就医学院校而言,单纯的大学英语教学己经无法满足医學生考研和以后工作的需要,各大医学院校纷纷都在实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是否能够有效落实,关键在于教师。2017年教育部新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教师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既需要学校和院系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也需要教师自身的追求和努力[10]。”针对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首先要认清形势、克服畏惧情绪,从观念上转变,将“学院要我转型”转变为“我要转型”。只有有了这个强大的内驱动力,教师才会想方设法储备和建立自己的医学英语和医科知识体系,如借助丰富的校本资源,自学甚至旁听医学课程或借助网络资源来弥补自身医学知识的欠缺。大学英语教师虽然不需要精通医学知识,但必须了解一些基础的医学专业知识,掌握专业词汇、英文医学语篇和句法结构,才能增强自己在医学生中的威信,使得医学生真正感受到大学英语在以后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在新医科背景下,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作为新时代医学人才的后备军,在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方面应积极顺应信息化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11]。大学英语作为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应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学生需求和自身发展需求,克服对医学专业知识的畏惧,积极从事医学英语教学与研究,顺利实现职业转型与发展[12]。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实现自我的职业发展,才能成为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在新医科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师研修培训模式无疑是提高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素质和实现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不但学校和学院要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研修培训平台,教师自身也要有与时俱进的决心。总之,大学英语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力和科研力,才能为新医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才能为“健康中国”的建设助力。
参考文献:
[1]何珂,汪玲.健康中国背景下“新医科”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98-102.
[2]杨光.医学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96-97.
[3]文秋芳.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三种专业学习模式的比较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21(1):1-8.
[4]武永胜,李晓形,王世杰.关于中医药院校英语教师的转型分析[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5,32(5):76-78.
[5]张珂珂.医学高职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内涵探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4):135-136.
[6]马晓婧,夏娟.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21-23.
[7]温弘.建构主义视域下医学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才智,2015(14):108+110.
[8]史必如.信息化背景下医学类院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叙事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6):21-22.
[9]王长友.医学英语教学视角下的教师共同体运行模式探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1):143-166.
[10]张洁,王传功,王文军,等.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和科研存在问题及对策[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4):610-613.
[11]于洋,高峰,尹剑,等.“新医科”背景下医学专业英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以大连医科大学为例[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0,10(3):56-59.
[12]孔祥国,丁杨,童兴红.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ESP之道[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4):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