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中学校不断扩招,农村高中生源质量已不如以前,这是不争的事实。而教师在前几年指导学生高考复习的方法模式或多或少不适合现阶段高三学生目前的复习备考。学科复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地,高三年级把相当多的时间都用在对系统知识的复习巩固提高这一方面。数学课堂教学仍然是数学教学的核心,旨在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在高考答题时的综合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提高课堂复习的针对性,高效性、实效性、是教师和学生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愿意和同仁们探讨。
一、课前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最近几年数学高考的《评价报告》均指出:“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总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湖北省高考数学试题近几年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处长任子朝所说的:“不能借口能力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它属于“一点就破”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试题中。“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多年来,高三数学复习备考阶段,教师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模式:使用一本分章节内容的教学参考书,学生也使用配套的练习或作业,每一章节也都配有对应的独立作业或测试题。这种教参,其知识编排自成体系,紧扣教材,比较适合复习阶段的教学。在对应的练习中也把相关的知识点在随后的练习作业中作了穿插安排,方便学生使用,也便于教师检测学生的章节知识,及时把握教学的信息反馈,对随后的教学方式或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书是好书,它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其中的练习有难有易。对重点高中的学生,教师甚至还要加大练习量,难度亦加大了,综合题也会频出。但相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这样的习题难度偏大,学生畏难情绪加深,我们深有体会,不能直接照搬接受,只能选择性加以利用。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难度适中的题型作为例题和习题。课前备课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是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前提,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在以前学生都学习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都变得模糊了,学生自己独立运用绝算不上得心应手。教师在知识点的触及和深入运用上就要注意避免完全当做新课来对待,侧重于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的透彻理解,对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和运用等容易忽略的细节作出强调。
二、立足课堂, 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力保课堂的时效性。
学生在高三阶段,源于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一节课往往只能保持20分钟的注意力,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旺盛精力。要立足于课堂,设法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下教师讲课的重要内容、技巧、解题思想和方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没有学生的参与,再精彩的课堂都不能称其为课堂。要注重例题的教学,教参中出现的例题,许多是经典的题型,其蕴含的思想方法、内涵、对其它相关题型的参考价值都是在完全熟练掌握例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得以体现和升华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可或缺。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回顾和再现,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点之间的纵贯联系,深化基本概念,强化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解题思想方法更具魅力。复习阶段,学生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综合能力有利于本阶段的学习,教师仍需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1.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打下基础。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教授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为主,感受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这样做练习时才能得心应手。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要及时提出记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不可成为黑板内容的复印机。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将练习中的疑问、反思、心得简单记下,便于总结和提高。教师要不定时检查,加以督促,养成记笔记和看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随后的练习和检测中受益。
2.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除了自身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干净利落外,还要经常指导学生对数学题的阅读理解进行训练,从找关键的字词句,到对一道题划分层次、理顺关系,逐步使学生联想,迁移相应的知识,确定运用每个条件的相应顺序,把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快速运用到该题目,顺利实现知识的拓展运用,培养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可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数学语言要求精练、简洁、准确、规范,两者相辅相成。解题过程就是书面表达的形式。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口头复述对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理解,指导他们解题过程的书面表达。典型的习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模式,逐步熟练后,便可扩大表达的自由度。
4.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否在跟进?是否在思考?是否积极配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典型例题师生可共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如何把握思维的切入点,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走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经常回顾和反思能有效提醒学生跟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让他们在知识间经常进行纵横练习,拓宽解题思路,让他们多方位、多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练习,适时检测,及时反思,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内容落实在课堂上,课后还有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课后练习和适时检测。许多教师深有体会,课堂效果只有通过课后练习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在检测中才有真实的反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课后的独立作业,可以知晓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作适当的调整,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准确处理,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很有必要。解题后,要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这样可促使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1.思规律。解题后,要注意思考所用的方法,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2。思多解。在解题中采用多种解法,不仅可以锻炼我们思维的发散性,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变通。对于一道题不应局限于就题论题上,而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引申,在培养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流畅。一题变多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4.思归纳。解题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技巧,解题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5.思错误。解题后,要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总结经验,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在高考复习阶段,我认为只有保证了有针对性的课前备课、有时效性的课堂教学、有保证性的课后检测,才能够做到复习备考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愿意和同仁们探讨。
一、课前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教学的针对性。
最近几年数学高考的《评价报告》均指出:“今后的教学和复习中首先要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各部分知识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纵向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在总复习中要充分重视主干知识的支撑作用。”湖北省高考数学试题近几年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正如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处处长任子朝所说的:“不能借口能力考查和理论联系实际而弱化、淡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有的知识点看起来在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它属于“一点就破”的情况,也可能出现在试题中。“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
多年来,高三数学复习备考阶段,教师采用了大致相同的模式:使用一本分章节内容的教学参考书,学生也使用配套的练习或作业,每一章节也都配有对应的独立作业或测试题。这种教参,其知识编排自成体系,紧扣教材,比较适合复习阶段的教学。在对应的练习中也把相关的知识点在随后的练习作业中作了穿插安排,方便学生使用,也便于教师检测学生的章节知识,及时把握教学的信息反馈,对随后的教学方式或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书是好书,它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其中的练习有难有易。对重点高中的学生,教师甚至还要加大练习量,难度亦加大了,综合题也会频出。但相对于农村高中的学生,这样的习题难度偏大,学生畏难情绪加深,我们深有体会,不能直接照搬接受,只能选择性加以利用。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必须在充分考虑学情的前提下,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难度适中的题型作为例题和习题。课前备课到位,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
准确把握数学知识是顺利解答数学问题的前提,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在以前学生都学习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知识都变得模糊了,学生自己独立运用绝算不上得心应手。教师在知识点的触及和深入运用上就要注意避免完全当做新课来对待,侧重于对概念、定义、公式、定理的透彻理解,对数学语言的准确表达和运用等容易忽略的细节作出强调。
二、立足课堂, 带动学生,主动参与,力保课堂的时效性。
学生在高三阶段,源于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一节课往往只能保持20分钟的注意力,在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我们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旺盛精力。要立足于课堂,设法让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做好课堂笔记,记下教师讲课的重要内容、技巧、解题思想和方法,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没有学生的参与,再精彩的课堂都不能称其为课堂。要注重例题的教学,教参中出现的例题,许多是经典的题型,其蕴含的思想方法、内涵、对其它相关题型的参考价值都是在完全熟练掌握例题解答方法的基础上得以体现和升华的,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可或缺。复习课不仅仅是知识的回顾和再现,更主要的是通过知识点之间的纵贯联系,深化基本概念,强化基本技能,使学生的解题思想方法更具魅力。复习阶段,学生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综合能力有利于本阶段的学习,教师仍需注意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习惯和能力:
1.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听课、学会笔记,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打下基础。听课是学习的中心环节,教师除了要注重教学内容教授的策略外,还要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听什么、思考什么,要求学生不局限于某个单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应以听审题方法以及探索解题思路的过程为主,感受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做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这样做练习时才能得心应手。笔记是听课的辅助手段,要及时提出记笔记的要求并进行指导,指导学生将听到的内容加以思考整理,提纲挈领地记,不可成为黑板内容的复印机。要求学生课后及时整理笔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也将练习中的疑问、反思、心得简单记下,便于总结和提高。教师要不定时检查,加以督促,养成记笔记和看笔记的习惯,让学生在随后的练习和检测中受益。
2.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除了自身课堂教学语言表达准确规范、干净利落外,还要经常指导学生对数学题的阅读理解进行训练,从找关键的字词句,到对一道题划分层次、理顺关系,逐步使学生联想,迁移相应的知识,确定运用每个条件的相应顺序,把学到的知识、方法、技巧快速运用到该题目,顺利实现知识的拓展运用,培养综合解题能力。
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可分为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数学语言要求精练、简洁、准确、规范,两者相辅相成。解题过程就是书面表达的形式。教师应经常要求学生口头复述对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理解,指导他们解题过程的书面表达。典型的习题,教师应向学生提供一种表达模式,逐步熟练后,便可扩大表达的自由度。
4.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才能形成和发展思维能力,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是否在跟进?是否在思考?是否积极配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典型例题师生可共同赏析,在教师的指导下,注重如何把握思维的切入点,掌握各种题型的思路走向,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只有积累一定的典型习题才能保证解题方法的准确性、简捷性和完备性。经常回顾和反思能有效提醒学生跟进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优化思维品质,让他们在知识间经常进行纵横练习,拓宽解题思路,让他们多方位、多角度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有助于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后练习,适时检测,及时反思,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性。
教师把课前准备的内容落实在课堂上,课后还有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课后练习和适时检测。许多教师深有体会,课堂效果只有通过课后练习才能得到检验和提高,在检测中才有真实的反映。教师通过批改学生课后的独立作业,可以知晓课堂教学的效果,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和运用情况,及时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作适当的调整,以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师对反馈的信息进行准确处理,也是保证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进行解题后的再思考,很有必要。解题后,要思考在解题过程中运用了哪些知识点、已知条件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还有哪些条件没有用过、结果与题意或实际生活是否相符等。这样可促使我们进行大胆探索,发现规律,从而激发创造性思维:1.思规律。解题后,要注意思考所用的方法,认真总结规律,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这样有利于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2。思多解。在解题中采用多种解法,不仅可以锻炼我们思维的发散性,而且可以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思变通。对于一道题不应局限于就题论题上,而要进行适当的变化引申,在培养思维变通性的同时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深刻流畅。一题变多题,有利于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提高应变能力,防止思维定势。4.思归纳。解题后,回忆与该题同类的习题,进行对比,分析其解法,找到解这一类题的技巧和方法,从而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技巧,解题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5.思错误。解题后,要思考题中易混易错的地方,总结经验,提高辨析错误的能力。
在高考复习阶段,我认为只有保证了有针对性的课前备课、有时效性的课堂教学、有保证性的课后检测,才能够做到复习备考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