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班级管理实践活动中,班主任和学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班主任根据学校工作的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学生则是班主任的工作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控制、检查和评定。师生之间由此存在一种教师必须教、学生必须学的“公务关系”,从这一意义上说,班主任处于“权威”的地位,学生则处于受支配和服从的地位。因此,师生之间常常会产生心理上的“距离”。
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班主任直接面对的人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此,班主任和学生的朝夕相处,又使得师生之间除了“公务关系”外,还存在有“非公务关系”,即朋友和知己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会存在心理上的“距离”。
一个高明的班主任,要把握好“公务关系”和“非公务关系”的和谐统一,故而使师生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学生情感的向师性增强,保证班主任的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之相对的是两种情况的存在:其一,班主任和学生的“公务关系”较强,“非公务关系” 淡薄。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道貌岸然”、威严肃穆,学生对他们往往是敬而远之或惧而避之;其二,班主任和学生“非公务关系”密切,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公务角色”,从而淡化了教师角色的职责,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缺乏教育经验的青年教师中。
由此可见,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对班级管理活动的进行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班级管理效果,取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只有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时,学生才信赖和尊敬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佳,将导致学生的精神痛苦和个性的畸形发展,对班主任的教育产生“认知障碍”和内心反抗。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感染力就降低了。
同时,师生关系也会影响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师生关系好,会给班主任带来乐趣;反之,会使班主任对其职业感到厌恶,班主任工作也就变成了他们毫无乐趣、难以忍受的“苦差事”。
那么,班主任对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才能促进师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所谓学生观,就是每个教师对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教育对象的某种看法。这种看法的正确、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许许多多的班主任心目中,他们的学生,不管是聪明的、迟钝的;听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学生,从而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艺术,把顽皮的,甚至连其父母也失掉了信心的孩子教育过来。相反的,在有的班主任心目中,学生顽皮捣蛋、笨头笨脑,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因而对教育学生缺乏信心,悲观丧气,甚至怨气冲天。如果持有这种态度,班主任怎能对学生“爱”得起来,又怎能同时得到学生的亲近呢?班主任的工作又何来成就感呢?我们应该看到,在每个学生心灵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教师讲的话同学生的心发出共鸣,班主任自身就需要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有时抱怨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好心”,恼怒学生不听教师的教育等等,那么作为智者的班主任是否考虑过,你与学生的心弦同调了吗?
二、对学生亦师亦友
在师生交往中,班主任往往以亦師亦友的态度对学生,既不专擅于师生“公务关系”的权威,动辄以威胁强制学生,同时也不放弃、忘掉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如此,学生方能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从而信赖遵从班主任的指导,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这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假如你只是从教室的讲台上观察学生,假如学生仅仅因为点名才走近你,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无论什么心理学的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班主任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学生打交道,同他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三、对学生和而不疏
对学生“和”,才会与之成为“友”;“不疏”才有师的可能,“和而不疏”才能亦师亦友。师生在情感上的接近,班主任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使班主任饶有兴趣的、不怕反复的并且灵活多变的去接近学生、亲近学生,品尝到班主任工作的真正乐趣。
四、对学生宽容大度
高明的班主任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容忍学生有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没有哪个班主任能回避得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或者不守纪律,或者调皮捣蛋,或者学习情绪不佳;并且,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他们对班主任的态度和举止有时是失掉分寸的,甚至是粗暴无礼、令人难堪的等等。此时,如果班主任不能调控自己的感情,而以粗暴的或者嘲讽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可能暂时会屈从于班主任的高压,但这终将造成更为严重的恶果。
五、注意信息反馈
班主任无疑会时常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以及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并且时时根据这种结果和影响来调节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言行,处理好师生关系,顺利地培养学生成才。
毫无疑问,以上各方面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师生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其强度的高低、程度的大小,实质上又取决于班主任个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出色的班主任一定会高度重视培养和维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
但是,相对于其他职业而言,班主任直接面对的人是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因此,班主任和学生的朝夕相处,又使得师生之间除了“公务关系”外,还存在有“非公务关系”,即朋友和知己关系。在这一关系中,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不会存在心理上的“距离”。
一个高明的班主任,要把握好“公务关系”和“非公务关系”的和谐统一,故而使师生心理距离缩短到最低限度,学生情感的向师性增强,保证班主任的施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与之相对的是两种情况的存在:其一,班主任和学生的“公务关系”较强,“非公务关系” 淡薄。他们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是“道貌岸然”、威严肃穆,学生对他们往往是敬而远之或惧而避之;其二,班主任和学生“非公务关系”密切,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公务角色”,从而淡化了教师角色的职责,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缺乏教育经验的青年教师中。
由此可见,师生人际关系的好坏,会对班级管理活动的进行起促进或者阻碍作用;班级管理效果,取决于师生人际关系的性质。只有教师和学生相处得十分融洽时,学生才信赖和尊敬教师,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不佳,将导致学生的精神痛苦和个性的畸形发展,对班主任的教育产生“认知障碍”和内心反抗。这样,班主任的教育感染力就降低了。
同时,师生关系也会影响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师生关系好,会给班主任带来乐趣;反之,会使班主任对其职业感到厌恶,班主任工作也就变成了他们毫无乐趣、难以忍受的“苦差事”。
那么,班主任对学生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才能促进师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呢?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有正确的评价和认识,所谓学生观,就是每个教师对于同自己朝夕相处的教育对象的某种看法。这种看法的正确、科学与否,将直接决定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许许多多的班主任心目中,他们的学生,不管是聪明的、迟钝的;听话的、顽皮的,都是可爱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学生,从而才能以满腔的热情、坚强的意志、高明的教育艺术,把顽皮的,甚至连其父母也失掉了信心的孩子教育过来。相反的,在有的班主任心目中,学生顽皮捣蛋、笨头笨脑,认为他们“朽木不可雕”,因而对教育学生缺乏信心,悲观丧气,甚至怨气冲天。如果持有这种态度,班主任怎能对学生“爱”得起来,又怎能同时得到学生的亲近呢?班主任的工作又何来成就感呢?我们应该看到,在每个学生心灵最隐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独特的琴弦,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声响。要使教师讲的话同学生的心发出共鸣,班主任自身就需要同学生的心弦对准音调。我们有时抱怨学生不能理解教师的“好心”,恼怒学生不听教师的教育等等,那么作为智者的班主任是否考虑过,你与学生的心弦同调了吗?
二、对学生亦师亦友
在师生交往中,班主任往往以亦師亦友的态度对学生,既不专擅于师生“公务关系”的权威,动辄以威胁强制学生,同时也不放弃、忘掉教书育人的教师职责。如此,学生方能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从而信赖遵从班主任的指导,努力学习,奋发上进。这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假如你只是从教室的讲台上观察学生,假如学生仅仅因为点名才走近你,假如他跟你的交谈只限于回答你的问题。那么,无论什么心理学的知识也帮不了你的忙。班主任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学生打交道,同他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三、对学生和而不疏
对学生“和”,才会与之成为“友”;“不疏”才有师的可能,“和而不疏”才能亦师亦友。师生在情感上的接近,班主任才有可能深入地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其身心发展的规律,才能使班主任饶有兴趣的、不怕反复的并且灵活多变的去接近学生、亲近学生,品尝到班主任工作的真正乐趣。
四、对学生宽容大度
高明的班主任不要求学生唯命是从,要容忍学生有不同看法,尊重学生的个性,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在班级管理活动中,没有哪个班主任能回避得了诸如此类的现象:学生或者不守纪律,或者调皮捣蛋,或者学习情绪不佳;并且,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他们对班主任的态度和举止有时是失掉分寸的,甚至是粗暴无礼、令人难堪的等等。此时,如果班主任不能调控自己的感情,而以粗暴的或者嘲讽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可能暂时会屈从于班主任的高压,但这终将造成更为严重的恶果。
五、注意信息反馈
班主任无疑会时常关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以及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并且时时根据这种结果和影响来调节自己的教育活动和言行,处理好师生关系,顺利地培养学生成才。
毫无疑问,以上各方面是互相联系、共同促进师生良好人际关系形成的。其强度的高低、程度的大小,实质上又取决于班主任个人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出色的班主任一定会高度重视培养和维系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