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头上讲全球化、讲洋味儿,一但牵涉嘴巴,还是非常执着。西餐馆中,仍是我行我素,直把西菜当中餐。
20世纪初,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许多青年纷纷出洋,读书报国也好,光宗耀祖也罢,只要有钱,都可以到国外学习;就算缺钱,也有勤工俭学这条路。出国容易,但一到异乡,面临的饮食问题,可就五花八门。
1920年代,中国的西式饮食并不常见,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有租界、有外国餐馆的城市能见到洋菜馆外,国人一般没见过吃西餐。留学生放洋之前,也没有人给开个课,提个醒。1919年,画家徐悲鸿带着蒋碧薇一起,经伦敦前往法国念书。船抵伦敦,便有留英同学接待,前往英国学生会用餐。吃饭之前,当地接待人员手持全套西式餐具,站在凳子上讲解进餐礼节,一再叮嘱:吃饭最忌发出声响,不但刀叉不可碰撞,喝汤也不可有嚄嚄之声。蒋碧薇记载:讲解之后,进入餐厅,头一道便是汤。一开动,唏哩呼噜之声四起。刚才的提醒,完全抛到九霄云外。我行我素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所在。
钱钟书小说《围城》的主人翁方鸿渐,国内念完大学,受到岳父资助,前往欧洲混了四年。回到上海,遭花旗银行买办的女儿批评吃相坏,“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吃铁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还说:“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
当年的留学生要是不习惯西餐,只有自己做。钱钟书就不喜欢西式饮食,在牛津念书时期,曾写下“夷味何能辨素荤”的句子,当然得自办伙食。他跟杨绛两人轮流做饭、炒菜,熟能生巧,红烧肉、腌笃鲜等江浙菜肴都能上桌,正如杨绛自述:“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
中国人吃中式饮食,本在情理之中,也没有任何困难,一旦要改拿刀叉,就像读书人拿钉耙,并不容易。日本人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日本西化虽然起步较早,但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吃西餐仍不利索,不改一股别扭劲,这且不谈。
近代中国经过许多战祸,生活并不富裕,自然无从讲究饮食。过去三十年,两岸同胞都已经脱贫奔小康。现如今,中国可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从餐馆林立可以看出端倪,观光客也出现在世界各地。只是口头上讲全球化、讲洋味儿,一但牵涉嘴巴,还是非常执着。西餐馆中,仍是我行我素,直把西菜当中餐。自助式餐馆随处可找到例证。
西式自助餐,香港人称“部飞”(buffet),是一种新流行的饮食方式。Buffet原是法文小边桌,19世纪以前,但凡大户人家邀宴,为了便于招待陆续抵达的宾客,会先在大厅中支几张桌子,摆上小点心、饮料,请大家自取。客人到齐后,再一起移驾餐厅用膳。20世纪以后,大型酒店往往也承包这种buffet形式的宴会,自取自食,主客两便。20世纪末,自助式餐饮逐渐流行,甚至全时供应,成了今日的西式自助餐,且多标榜吃到饱(all you can eat)。
即便是自助餐,也得要有规矩,几种常见的现象,最好能免则免。自助餐式标榜尽吃管饱,随时添加,取食之际,不妨少量、多次。曾见过有人从生菜色拉到冰淇淋,一股脑堆满一盘,这样甜咸不分、冷热夹杂,能好吃?您多走两趟,前菜、主菜与甜点分开,不是挺好?有些人天生优柔寡断,面对诸多选择,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杵着不动,也不管后头有多少人排队。别人表面不说,心里一定嘀咕。还有种人,取了饮料,立刻享用,拿了两块肉,也得边走边吃。更有嘴里东西还没咽下,就急煎煎地站起来,取下一盘;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尴尬?就不能先回座,才慢慢享用?真有这么急?
18世纪以前,意大利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标竿,西方谚语才会说:到了罗马,就学着罗马人怎么做。不像咱国人,不管到何处,都奉行中国文化至上论,我行我素,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虽未必缩,但从不自反。
20世纪初,中国废除了科举制度,许多青年纷纷出洋,读书报国也好,光宗耀祖也罢,只要有钱,都可以到国外学习;就算缺钱,也有勤工俭学这条路。出国容易,但一到异乡,面临的饮食问题,可就五花八门。
1920年代,中国的西式饮食并不常见,除了上海、北京、天津等有租界、有外国餐馆的城市能见到洋菜馆外,国人一般没见过吃西餐。留学生放洋之前,也没有人给开个课,提个醒。1919年,画家徐悲鸿带着蒋碧薇一起,经伦敦前往法国念书。船抵伦敦,便有留英同学接待,前往英国学生会用餐。吃饭之前,当地接待人员手持全套西式餐具,站在凳子上讲解进餐礼节,一再叮嘱:吃饭最忌发出声响,不但刀叉不可碰撞,喝汤也不可有嚄嚄之声。蒋碧薇记载:讲解之后,进入餐厅,头一道便是汤。一开动,唏哩呼噜之声四起。刚才的提醒,完全抛到九霄云外。我行我素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所在。
钱钟书小说《围城》的主人翁方鸿渐,国内念完大学,受到岳父资助,前往欧洲混了四年。回到上海,遭花旗银行买办的女儿批评吃相坏,“喝汤的时候,把面包去蘸。吃铁扒鸡,不用刀叉,把手拈了鸡腿起来咬。”还说:“吓,这算什么礼貌?我们学校里教社交礼节的Miss Prym瞧见了,准会骂他猪猡相”。
当年的留学生要是不习惯西餐,只有自己做。钱钟书就不喜欢西式饮食,在牛津念书时期,曾写下“夷味何能辨素荤”的句子,当然得自办伙食。他跟杨绛两人轮流做饭、炒菜,熟能生巧,红烧肉、腌笃鲜等江浙菜肴都能上桌,正如杨绛自述:“卷袖围裙为口忙,朝朝洗手作羹汤”。
中国人吃中式饮食,本在情理之中,也没有任何困难,一旦要改拿刀叉,就像读书人拿钉耙,并不容易。日本人也经历过类似的阶段。日本西化虽然起步较早,但绝大多数的日本人,吃西餐仍不利索,不改一股别扭劲,这且不谈。
近代中国经过许多战祸,生活并不富裕,自然无从讲究饮食。过去三十年,两岸同胞都已经脱贫奔小康。现如今,中国可是全世界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国,从餐馆林立可以看出端倪,观光客也出现在世界各地。只是口头上讲全球化、讲洋味儿,一但牵涉嘴巴,还是非常执着。西餐馆中,仍是我行我素,直把西菜当中餐。自助式餐馆随处可找到例证。
西式自助餐,香港人称“部飞”(buffet),是一种新流行的饮食方式。Buffet原是法文小边桌,19世纪以前,但凡大户人家邀宴,为了便于招待陆续抵达的宾客,会先在大厅中支几张桌子,摆上小点心、饮料,请大家自取。客人到齐后,再一起移驾餐厅用膳。20世纪以后,大型酒店往往也承包这种buffet形式的宴会,自取自食,主客两便。20世纪末,自助式餐饮逐渐流行,甚至全时供应,成了今日的西式自助餐,且多标榜吃到饱(all you can eat)。
即便是自助餐,也得要有规矩,几种常见的现象,最好能免则免。自助餐式标榜尽吃管饱,随时添加,取食之际,不妨少量、多次。曾见过有人从生菜色拉到冰淇淋,一股脑堆满一盘,这样甜咸不分、冷热夹杂,能好吃?您多走两趟,前菜、主菜与甜点分开,不是挺好?有些人天生优柔寡断,面对诸多选择,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杵着不动,也不管后头有多少人排队。别人表面不说,心里一定嘀咕。还有种人,取了饮料,立刻享用,拿了两块肉,也得边走边吃。更有嘴里东西还没咽下,就急煎煎地站起来,取下一盘;万一有个闪失,岂不尴尬?就不能先回座,才慢慢享用?真有这么急?
18世纪以前,意大利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标竿,西方谚语才会说:到了罗马,就学着罗马人怎么做。不像咱国人,不管到何处,都奉行中国文化至上论,我行我素,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虽未必缩,但从不自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