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好的文学作品往往以生动具体的细节描写取胜,《水浒》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十分注意细节的运用,收到了很好的审美效果。
1、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6、关于花枪。花枪是林冲的兵刃,表明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花枪不离身(从天王堂带到草料场)表现林冲对敌人的警惕性。最后用枪杀贼,花枪成了性格发展根本转变的标志。杀贼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预示以后这支枪还有许多故事,林冲性格特点又将会有变化。
7、关于酒葫芦。为下文林冲买酒做铺垫。 酒葫芦也是一个标志,表明葫芦主人的身份,起码在酒店主人眼里是这样,林冲接受酒葫芦,标志他接受囚徒生活,并且安于囚徒生活。课文最后丢下酒葫芦,说明他与这种囚徒生活决裂,标志他心理和性格转变,完成了由逆来顺受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
8、关于风雪的描写。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
1、小说开篇写李小二看见两个来店里的人“不尴尬”:一人“闪将进来”,“随后又一人闪入来”;离开时,又“低着头”。两个“闪”字,一个“低”字,把人物鬼鬼祟祟的举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为情节的发展布下疑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其中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2、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3、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4、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事情节天衣无缝。
5、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发展入情入理。
6、关于花枪。花枪是林冲的兵刃,表明林冲曾是80万禁军教头的身份。花枪不离身(从天王堂带到草料场)表现林冲对敌人的警惕性。最后用枪杀贼,花枪成了性格发展根本转变的标志。杀贼后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预示以后这支枪还有许多故事,林冲性格特点又将会有变化。
7、关于酒葫芦。为下文林冲买酒做铺垫。 酒葫芦也是一个标志,表明葫芦主人的身份,起码在酒店主人眼里是这样,林冲接受酒葫芦,标志他接受囚徒生活,并且安于囚徒生活。课文最后丢下酒葫芦,说明他与这种囚徒生活决裂,标志他心理和性格转变,完成了由逆来顺受走上反抗道路的过程。
8、关于风雪的描写。课文中描写风雪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精彩,对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都起了很好的作用。当林冲怀着“不知何意”的惶惑取路投草料场来,情节逐步向高潮发展时,风雪也随之而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朔风卷着鹅毛似的大雪,低垂的浓云压在头顶上,天地茫茫,前途难卜。林冲来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难以安生。为了御寒,出门沽酒,“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踽踽独行,“那雪正下得紧”,正是雪借风势,风助雪威,天地昏暗,原野寂寥。待沽酒回来,“仍旧迎着朔风”,“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因为风大雪紧,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没奈何只得去古庙栖身。他在风雪中奔来奔去,天地之大竟无他容身之处。林冲进入山神庙,为了抵挡风雪,掩上庙门后又将旁边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由于雪大天寒,使林冲外出沽酒,未因草厅被雪压倒而被压死;大雪压倒草厅,使林冲只能到山神庙住宿,未被陆谦等烧死;雪大风劲,使林冲用大石头靠住庙门,陆谦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之后也来到山神庙避风雪看火势,因推不开门便立在庙门外谈话,造成冤家路窄,狭路相逢,隔门相对,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风雪的描写,为情节发展提供了合理的条件,推动了情节发展。当陆谦等看着草料场的大火踌躇满志,林冲心中的怒火也像草料场的烈焰升腾,翻卷,终于拽开庙门,大喝一声,手刃仇敌。朔风呼啸,大雪铺地,火光冲天,天地间站立着一位英雄好汉。我们可以说风雪把情节推向高潮,风雪渲染了苍茫、雄浑的气氛,风雪映衬着人物形象。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