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部大开发的浪潮中,位于河西走廊的工业重镇嘉峪关市,处处涌动着激情与活力。2002年的春夏之交,组织安排马光明到嘉峪关市工作。马光明这位生在甘肃、成长在甘肃、工作在甘肃、为官在甘肃的回族干部,转眼从担任嘉峪关市长到担任嘉峪关市委书记已经八年多了,马光明日复一日守护着家乡这片神奇的土地,耕耘着家乡这片肥沃的土地。马光明在这雄关之市,挥动着他的画笔,为新时代的嘉峪关添色,增彩。
生态立市 让嘉峪关成为戈壁绿洲
2006年,地处戈壁滩的嘉峪关市市长马光明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优秀市长”称号。
毋须置疑,马光明成为戈壁城市的绿化市长,必然走过了一条艰辛的路子。2002年,马光明出任嘉峪关市市长的时候,嘉峪关市沙漠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76.7%,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倍,干旱少雨,自然植被差,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基础薄弱。
这样的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低,投资者也难以青睐。任谁也对这个地方提不起兴趣,活不出精气神。如此之下,一市之长,如何抓发展?马光明一上任即遇到了这个难题。
环境不好,城市难立。马光明认为必须先从城市建设上有所突破。
在此基础上,马光明大胆而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坚持生态立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策略,并从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说时容易做时难,何况是在沙漠之地搞绿化。摆在马光明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嘉峪关属戈壁荒漠,风沙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扬沙浮尘、沙尘暴等极端气候多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为改善人居环境,在土地整理、生态建设方面成本非常高,种活一棵树需投入300至500元,远高于中、东部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光明提出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从工资中拿出300元以上用于城市绿化建设。这在当时遇到了一些阻力,而马光明却相信这是一时的阵痛。
资金到位了,行动更重要。马光明每年亲自组织开展春秋两次全市性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动员酒钢(集团)公司、铁路等驻嘉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绿化工作,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新内涵,先后建成了“党员林”、“双拥林”、“公安林”、“三八林”、“青年林”等纪念林地,使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7%以上。在马光明的重视支持下,2004年组建了嘉峪关市园林绿化局,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了财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工作方法上,马光明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完善城市绿化工作体制,积极开展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这些年,嘉峪关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甘肃省绿化模范城市”、“甘肃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等荣誉称号,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嘉峪关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紧接时代,戈壁城楼之外,是绿色生态、盎然生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视察嘉峪关工作时题词:“湖光山色、戈壁明珠”。这既是对嘉峪关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极大的赞誉。
面对这八个字,马光明禁不住热泪盈眶,背过人群悄悄地擦去了眼泪。他所做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理解。
战略精准 使嘉峪关成工业名城
从市长到市委书记,如何在继续前任确定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把城市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如何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嘉峪关的发展,是马光明经常考虑的问题。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市。发展经济,工业必然是钢铁脊梁。鉴于此,马光明在心底里有了策略,即是将嘉峪关的重点企业不遗余力地做大做强,嘉峪关的其他工业就会在强力带动下实现大发展。这样嘉峪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极其正确的。
从马光明上任以来,他就积极支持境内大企业酒钢集团公司做大做强。2002年,初任市长的马光明就提出建设嘉峪关省级工业园区并获得省政府批准。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区三园”组成的建设格局,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到数百家。全市工业增加值不断翻番,年均增长迅速。同时,旅游、商贸、会展等第三产业竞相发展。在各方带动下,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果问到马光明最高兴的是什么,那就是嘉峪关较好地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推工业策略给嘉峪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嘉峪关除具有较完备的冶金工业体系外,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酿造为辅的工业体系。2009年酒钢集团公司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成为西部精品碳钢与不锈钢的重要生产基地。
为了嘉峪关的大发展,常年累月,马光明与同事们一起上企业进社区,广泛开展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加大督查力度,使得嘉峪关这个工业名城名副其实。马光明很自信的提及,嘉峪关虽然地处戈壁深处,但她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的地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兰州和乌鲁木齐之间承担起东接西引的枢纽。
如此迅速的崛起,嘉峪关理应走得更远。面对金融危机,甘肃省委省政府仍然给予了嘉峪关重任,明确要把河西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并对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提升钢铁产业水平做了安排部署。嘉峪关作为“两翼齐飞”战略布局中重要一翼的西翼城市,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中承担着东接西引的枢纽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个大的背景机遇下,作为市委书记的马光明以着他在嘉峪关八年的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再一次作出了对嘉峪关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决策:即是充分发挥嘉峪关的资源配置能力、交通区位条件和产业竞争优势,从更高层次上谋划未来发展,围绕培育增长点、打造新亮点、突破重难点下功夫、见成效,全力推动西翼腾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峪关的干部群众已经在发展的大潮中增强了自信,得到了实惠,时至今日嘉峪关全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关注基层 创嘉峪关的和谐安宁
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的积极性,落到实处,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嘉峪关。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为先,嘉峪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做好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办好惠民实事,增加受惠面和普惠性,以更高的标准解决好群众的上学、就业、看病、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
马光明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越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时候,越要更加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其实多年来,嘉峪关都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钭,工作重点向基层下移,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马光明多次强调,嘉峪关市全体机关干部必须把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搞好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嘉峪关市社会真正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处处有爱的阳光和温暖是马光明最大的理想。
正是马光明尤为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嘉峪关才能成为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和建立了低保户廉租住房制度。城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养老金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2009年,嘉峪关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长了50%。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省上确定的12件和市上确定的10件惠民实事已全部完成。
地处西北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马光明关注的要点。马光明总是去到地头,亲切地与农民们聊起家常。详细询问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化肥价格、家庭收入及生产生活情况。他把农民的心声都一一记下,督促办事部门加以落实。他总是说,嘉峪关的发展必须抓住一个准绳,那就是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稳定,才能保持嘉峪关的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更需要落到实处,在马光明的密切关注下,嘉峪关先后出台了《嘉峪关市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和农村残疾人、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残困家庭的住房困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
在建设和谐嘉峪关的当下,马光明更是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马光明多次率先深入基层第一线调研,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听取民意、解决民忧、集中民智。在倾听人民的呼声后,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业难是马光明格外关注的,现在嘉峪关全市所有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由于始终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嘉峪关市城市化率达到91%。
翻看马光明的简历,他是个重实干、荣誉多的干部,而在采访中,马光明对自己的事迹不愿提及,他提到的总是嘉峪关今天的好形势,嘉峪关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关注,嘉峪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嘉峪关作为一个戈壁之城,以工业为最重要的产业,但嘉峪关历来非常重视生态与绿化,嘉峪关以旅游兴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嘉峪关要打造好景区景点,弘扬雄关文化。在雄关儿女共同的努力下,嘉峪关将成为一个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这些目标的实现是马光明最大的夙愿,他以将这些色彩描绘到嘉峪关这幅美丽的画卷上而荣。
生态立市 让嘉峪关成为戈壁绿洲
2006年,地处戈壁滩的嘉峪关市市长马光明被建设部授予“全国园林绿化优秀市长”称号。
毋须置疑,马光明成为戈壁城市的绿化市长,必然走过了一条艰辛的路子。2002年,马光明出任嘉峪关市市长的时候,嘉峪关市沙漠化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76.7%,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30倍,干旱少雨,自然植被差,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基础薄弱。
这样的环境,群众生产生活积极性低,投资者也难以青睐。任谁也对这个地方提不起兴趣,活不出精气神。如此之下,一市之长,如何抓发展?马光明一上任即遇到了这个难题。
环境不好,城市难立。马光明认为必须先从城市建设上有所突破。
在此基础上,马光明大胆而开创性地提出了“以人为本、以水为脉、以绿为基,坚持生态立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策略,并从管理体制、资金保障、政策措施、规划建设等方面全力支持城市园林绿化工作。
说时容易做时难,何况是在沙漠之地搞绿化。摆在马光明面前的是残酷的现实:嘉峪关属戈壁荒漠,风沙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稀少,生态脆弱,扬沙浮尘、沙尘暴等极端气候多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为改善人居环境,在土地整理、生态建设方面成本非常高,种活一棵树需投入300至500元,远高于中、东部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光明提出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每人每年从工资中拿出300元以上用于城市绿化建设。这在当时遇到了一些阻力,而马光明却相信这是一时的阵痛。
资金到位了,行动更重要。马光明每年亲自组织开展春秋两次全市性的义务植树活动,积极动员酒钢(集团)公司、铁路等驻嘉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绿化工作,不断丰富义务植树新内涵,先后建成了“党员林”、“双拥林”、“公安林”、“三八林”、“青年林”等纪念林地,使市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7%以上。在马光明的重视支持下,2004年组建了嘉峪关市园林绿化局,进一步加大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了财政、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在工作方法上,马光明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完善城市绿化工作体制,积极开展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植绿、爱绿、护绿”的良好氛围。
这些年,嘉峪关先后荣获“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甘肃省绿化模范城市”、“甘肃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四连冠”等荣誉称号,城市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观,人居生活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嘉峪关的城市建设也越来越紧接时代,戈壁城楼之外,是绿色生态、盎然生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视察嘉峪关工作时题词:“湖光山色、戈壁明珠”。这既是对嘉峪关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极大的赞誉。
面对这八个字,马光明禁不住热泪盈眶,背过人群悄悄地擦去了眼泪。他所做的也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与理解。
战略精准 使嘉峪关成工业名城
从市长到市委书记,如何在继续前任确定的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把城市潜在的优势转化为新的生产力,如何抢抓机遇,进一步加快嘉峪关的发展,是马光明经常考虑的问题。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工矿型城市。发展经济,工业必然是钢铁脊梁。鉴于此,马光明在心底里有了策略,即是将嘉峪关的重点企业不遗余力地做大做强,嘉峪关的其他工业就会在强力带动下实现大发展。这样嘉峪关的社会经济发展才有了强有力的支撑。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极其正确的。
从马光明上任以来,他就积极支持境内大企业酒钢集团公司做大做强。2002年,初任市长的马光明就提出建设嘉峪关省级工业园区并获得省政府批准。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工业园区形成了“一区三园”组成的建设格局,工业园区入园企业已达到数百家。全市工业增加值不断翻番,年均增长迅速。同时,旅游、商贸、会展等第三产业竞相发展。在各方带动下,嘉峪关关城文化旅游景区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如果问到马光明最高兴的是什么,那就是嘉峪关较好地保持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主推工业策略给嘉峪关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的嘉峪关除具有较完备的冶金工业体系外,已形成以冶金工业为主体,化工、电力、建材、机械制造、食品酿造为辅的工业体系。2009年酒钢集团公司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1位,成为西部精品碳钢与不锈钢的重要生产基地。
为了嘉峪关的大发展,常年累月,马光明与同事们一起上企业进社区,广泛开展调研,明确工作重点,加大督查力度,使得嘉峪关这个工业名城名副其实。马光明很自信的提及,嘉峪关虽然地处戈壁深处,但她是河西走廊生产要素最富集的地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在兰州和乌鲁木齐之间承担起东接西引的枢纽。
如此迅速的崛起,嘉峪关理应走得更远。面对金融危机,甘肃省委省政府仍然给予了嘉峪关重任,明确要把河西地区建设成为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并对大力发展冶金新材料,提升钢铁产业水平做了安排部署。嘉峪关作为“两翼齐飞”战略布局中重要一翼的西翼城市,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中承担着东接西引的枢纽作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个大的背景机遇下,作为市委书记的马光明以着他在嘉峪关八年的深入实际,真抓实干,再一次作出了对嘉峪关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的决策:即是充分发挥嘉峪关的资源配置能力、交通区位条件和产业竞争优势,从更高层次上谋划未来发展,围绕培育增长点、打造新亮点、突破重难点下功夫、见成效,全力推动西翼腾飞,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嘉峪关的干部群众已经在发展的大潮中增强了自信,得到了实惠,时至今日嘉峪关全体干部群众同心同德,拧成一股绳,一心一意搞建设,全心全意谋发展。
关注基层 创嘉峪关的和谐安宁
大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这一切的积极性,落到实处,就是以人为本,建设和谐嘉峪关。坚持民生为重、富民为先,嘉峪关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做好社会保障和民生工作,办好惠民实事,增加受惠面和普惠性,以更高的标准解决好群众的上学、就业、看病、住房和社会保障问题。
马光明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越是受金融危机影响严重的时候,越要更加关注群众生产生活。其实多年来,嘉峪关都坚持公共财政向民生倾钭,工作重点向基层下移,努力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马光明多次强调,嘉峪关市全体机关干部必须把着力解决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搞好民生工作结合起来,努力使嘉峪关市社会真正走上和谐发展的道路,处处有爱的阳光和温暖是马光明最大的理想。
正是马光明尤为重视解决民生问题,嘉峪关才能成为全省率先实现了城乡“低保”全覆盖和建立了低保户廉租住房制度。城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达到了全覆盖,养老金足额发放率和社会化发放率均达到100%。
2009年,嘉峪关更加注重民生建设。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同比增长了50%。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省上确定的12件和市上确定的10件惠民实事已全部完成。
地处西北地区,“三农”问题历来是马光明关注的要点。马光明总是去到地头,亲切地与农民们聊起家常。详细询问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化肥价格、家庭收入及生产生活情况。他把农民的心声都一一记下,督促办事部门加以落实。他总是说,嘉峪关的发展必须抓住一个准绳,那就是以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稳定,才能保持嘉峪关的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更需要落到实处,在马光明的密切关注下,嘉峪关先后出台了《嘉峪关市新型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实施了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项目和农村残疾人、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有效解决了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村残困家庭的住房困难。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
在建设和谐嘉峪关的当下,马光明更是把工作做得细致、扎实。马光明多次率先深入基层第一线调研,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听取民意、解决民忧、集中民智。在倾听人民的呼声后,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就业难是马光明格外关注的,现在嘉峪关全市所有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至少一人就业。由于始终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嘉峪关市城市化率达到91%。
翻看马光明的简历,他是个重实干、荣誉多的干部,而在采访中,马光明对自己的事迹不愿提及,他提到的总是嘉峪关今天的好形势,嘉峪关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家部委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与关注,嘉峪关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嘉峪关作为一个戈壁之城,以工业为最重要的产业,但嘉峪关历来非常重视生态与绿化,嘉峪关以旅游兴市,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嘉峪关要打造好景区景点,弘扬雄关文化。在雄关儿女共同的努力下,嘉峪关将成为一个工业强市、旅游强市、生态强市、文化强市。这些目标的实现是马光明最大的夙愿,他以将这些色彩描绘到嘉峪关这幅美丽的画卷上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