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马斯楚安尼时代的绝美之城

来源 :颂雅风·艺术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y2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第六十七届的戛纳电影节的海报又是一代男神马斯楚安尼,从安东尼奥尼的《夜》到费里尼的《八部半》《甜蜜的生活》……马斯楚安尼几乎成为一个世纪意大利电影的符号,无人可敌,不可超越。而马斯楚安尼所饰演的角色也似乎代表了意大利文化的各个层面——风流倜傥,玩世不恭,却又带着深切的绝望感。马切洛,噢,我的马切洛。
  2012年的秋天,当我乘坐欧洲高速列车从瑞士驶往意大利的时候,戏剧性的一幕如电影般发生了。按规定我们要在瑞士和意大利的边境小镇换乘意大利铁路公司的列车进入意大利停靠米兰站,然而,当我们从瑞士SBB公司铁路公司的列车上下车的时候,站台却空空如也,本该在此接应的意大利铁路公司列车不知何故的“消失”了,而习惯了意大利人不靠谱的旅客们悠闲的拿出报纸开始翻阅,只有我们这些海外的旅行者们急得团团转。大约过了20分钟,一位小站的铁路工人出现在我们面前,这个大叔的侧脸有九分神似马斯楚安尼,优哉游哉地摊着双手告诉我们“噢上帝,我也不知道那列火车去哪儿了。”当乘客们群情激奋的质问他时,他笑笑跟意大利老乡说:“不如在这儿玩会儿吧,看这空气多好。”那一刻我真是觉得,马斯楚安尼果然是意大利中年大叔的代言人,虽然帅到男女通吃,却又一副老流氓的样子,让人既爱又恨,欲罢不能。当我们好不容易来到米兰站,搭上后一班开往佛罗伦萨的列车时,我们惴惴不安地害怕拿着前一班车的车票又坐了别人的位子,是不是会被检票员驱赶。正想着,又一个跟马斯楚安尼大约有八分相似的列车员开始检票了,我尽量用英语向他解释刚才发生的米兰火车“消失”等情况导致我们不得不赶后一班列车时,大叔很悠闲的拍拍我肩膀,让我不要紧张,说这个情况他们不但知道而且经常发生,然后就是热情地对我们说“欢迎来意大利”。
  所以当我看到索伦蒂诺的《绝美之城》时,便对镜头下的意大利有了更感同身受的认同。《绝美之城》并没有什么主题故事,镜头跟着一个有着伍迪·艾伦般厌食又刻薄的风流作家的脚步,穿梭过罗马这个意大利首府的层层面面,从光怪陆离的开不完的上层酒会到不能自圆其说的行为艺术。好像是当代版的《甜蜜的生活》。在我看来,《绝美之城》只是用巨大的张力向我们展示意大利,这个贯穿并主导欧洲历史的国家,其不可剥夺的,独有的荣光。即便是被我们解读出的“奢华的空洞”,“虚伪的生活”,“堕落的灵魂”,亦都是华美到极致,无可模仿的。在奢华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看到影片中所有的场景都充斥着这个国家最伟大的设计作品,所有演员的服装和化妆,皆是体现着精美绝伦的工艺和创作。这个时代的奢华,是从古罗马、文艺复兴、巴洛克到现代主义一路走来的传承。意大利是一个创造美学的国度,索伦蒂诺用“堕落”和“颓靡”来展现这样一种不可抵挡的精致,这是一种视觉上无懈可击的“推倒”观众的手段。而在思想层面上,意识流式的喃喃自语和看似荒诞的剧情构建,前后毫无关联的故事推进,则让人想到卡尔维诺,这个意大利引以为豪的小说家的文字。那种荒谬厌世背后的巨大的历史洪流,把当代和古罗马帝国无缝衔接起来。今天是泳池里的醉酒乱饮,昨天是古罗马公共浴室里男女混浴的淫靡,俊男美女的人间游戏最放肆最华丽最充满隐喻也不过如此,在正对古罗马竞技场,这意大利最宏伟的建筑的露台上夜夜笙歌,是怎样的一种不可救药。追寻生命和时光意义的终极命题都在一场又一场的狂欢中渐行渐远,这是最令人愉悦的,对付无解问题的方法。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雕刻在马斯楚安尼的表情里,优雅中存在的虚无与绝望。
  如同美第奇家族的雕塑,从不会因为时间而有任何的改变,而我也因此这样热切的爱着这个国家。
其他文献
那是元旦的前一天,大家偷偷把画都搬来了,画都不大,我们那个楼是当时北京最高的居民楼,有很多入口,这些入口方便了我们这些人混进去,外边特别冷,当时就觉得这个小的空间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张伟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会在家里做展览,张伟老师家是一个据点,能不能介绍一下那个年代的情况?  张伟:其实最早在家里做展览是“文革”的时候,1974年无名画会第一次地下展是在我家里。后来在我家持续做展是
期刊
策展人玄妙理念的提出,自然不是面向普罗大众,但或许在艺术世界的分工下,策展人更应当做的,是展览统筹的具体工作,而将野心适度缩小,将解读作品与展览的任务,更多地交给学术。  2月28日,第二届CAFAM双年展继“超有机”之后,以“无形的手:策展作为立场”为主题拉开序幕。展览邀请了6位来自世界范围内重要艺术院校的年轻策展人,每人一个板块、一个理念,以6个相互独立的展览,构成了这个既国际化,又具有当下性
期刊
很难令人相信,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在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举办的那场成果卓著的“我头颅中永存的美”(Beautiful Inside My Head Forever)拍卖会已然是5年前的事情了。彼时,艺术家跨过了他的代理画廊(久负盛名的高古轩和白立方),直接将作品在拍卖会上出售,这一做法令世人震惊。《艺术新闻》国际版在当年的报道中这样写道:“保护当代艺术画廊市场不被拍卖行强势侵占的
期刊
2013年10月19日,“西岸双年展”在上海徐汇滨江正式拉开帷幕。此次为期两个月的大展一反其他双年展的普遍做法,以更亲民的姿态呈现。不论是免费取票入场,还是两个月的超长展期,西岸双年展都以热情开放的姿态欢迎前往参观的民众。但这背后是否蕴含着更深层的目的,以及这个展览对上海徐汇滨江的开发是否会产生有利影响,值得关注。  从地铁11号线云锦路站走出,就能看到一块紫色字体写成的“西岸2013双年展”指示
期刊
列支敦士登的王室收藏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艺术品私人收藏之一,2013年11月5日至2014年2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大家带来了“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展览从该王室多年的珍藏中精选了100件油画、版画与挂毯,完整地展现了16、17世纪尼德兰南部地区绘画发展的历程。  提及佛兰德斯画派,人们首先自然会想到鲁本斯笔下涌动的肉体和凡·戴克画中华丽的衣着。的确,17世纪以
期刊
“伊莎贝拉:时尚盛宴Isabella Blow Fashion Galore”于11月20日在伦敦市中心的萨默塞特宫展出,展品是伊莎贝拉·布罗(Isabella Blow)个人收藏中最具特色的100样单品,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当然是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设计的时装以及出自菲利普·崔西(Philip Treacy)之手的帽子。展览让我们更加认识了伊莎贝拉·布罗的世界,但让人
期刊
图表
期刊
集爵士、摇滚、舞蹈、波普、文学和视觉艺术为一身,创于1968年的南岸艺术中心被《卫报》称之为“全国最有活力的艺术中心”,海沃德画廊(Hayward Gallery)作为伦敦南岸艺术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其他一些南岸区中心建筑、皇家国家剧院、英国电影协会比邻。随2007年初南岸中心被重塑定位为南岸区中心,之前的“海沃德”也在2011年初之后更名为海沃德画廊。  伦敦南岸艺术区位于泰晤士河边,是
期刊
除了欧美主导的当代艺术话语权之外,全世界的艺术还有千万种样貌,文化背景的差异容易导致他们被笼统地归于“他者”的艺术类型。  对于人类来说,其存在的最好证明就是本身这副血肉的躯体,而被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躯体作为人类自身的镜像,则是身体和灵魂纠缠而成的隐喻。近日,广东美术馆正在展出墨西哥当代雕塑家豪尔赫·马林(Jorge Marin)的作品,展览被定名为“身·景”,持续至3月9日。正如评论家奥古斯丁·阿
期刊
作为年轻一代,我们也无需“地命海心”(吃着地沟油的命操着中南海的心),焦虑于当代艺术的种种困境与未来,但值得庆祝的是仍然有不同角色的存在,仍然有不同声音的回响。  同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陆兴华(理论车间后门)在自己的微博上评论徐震(没顶公司)这次在尤伦斯的个展:“感觉比我出发前预想得要好得多!我的第一反应是:这,过分了!”进入展厅我的瞬间感觉也是……太过分了,你这样,让人家别人还怎么搞。  显然,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