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是一件最头痛的事。他们提起笔来无话可说,只会东凑一句,西拼一段,没内容可写,有的只会单一的模仿,导致学生的写作内容千篇一律。原因是这些孩子来自农村, 他们识不多,也见不广,占有的写作资源太少,因此,对写作也没了兴趣。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教师,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工作实践告诉我,要想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循序渐进,寻找学生的写作困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努力帮助学生寻找解决的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农村孩子的写作水平。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来,认真结合工作实践和相关研究,对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行了一些探讨,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写作文,首先要对作文感兴趣,“想写”成为他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
(一)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性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二)努力创设新鲜事物
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珍视习作成果
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一)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二)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
三、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我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我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是,语文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善于挖掘农村的可利用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扎扎实实地去实践探究,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写作文,首先要对作文感兴趣,“想写”成为他的内在需求。激发学生习作的积极性,绝非易事。为了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我努力做到:
(一)及时与学生沟通习作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写作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的事情,而且还能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当学生们意识到学好习作的重要性以后,积极性自然就提高了,兴趣也会接踵而至。
(二)努力创设新鲜事物
我们知道学生对新鲜事物是十分感兴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将贫乏的事件转化、迁移,使学生有兴趣将事件用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
(三)珍视习作成果
平时我会将学生的优秀之作进行打印并张贴到班级里的“作文园地”里,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另一方面,可作为示范,让其他学生好好学习。
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文的动力。
二、丰富生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解决学生“没有东西可写”,老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习作素材。而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习作素材很好的挖掘地,因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一)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比如观察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倾听自然界鸟语虫鸣;欣赏乡村的田园风光,城镇的风景名胜等。
(二)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整理房间、下地干活等。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如观看电影,访问社区,智力竞赛,讲故事,表演小品等。
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学生在写作文时就不会碰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了。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并掌握良好的积累方法,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作文的素材也就多了起来。然而,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除帮助学生获得足够的素材外,更应教师学生主动选择和分析有用的素材并养成习惯,而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途径是持续的实践体验。教师可根据生活实际组织学生持续某项力所能及的劳动,或公益劳动、或自我服务劳动、或饲养、手工艺劳动,这些劳动可以学生个体活动为主体,也可以小组形式出现,教师从旁坚持要求、督促鼓励,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坚持实践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之情。
三、坚持以“说”促“写”,稳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则是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的发展。抓住这一特点,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时,要充分发挥学生说这一优势,让学生先说多说,说全说细,在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去写。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直接挂钩,由观察到说话、由说到写,读写结合、以说促写,不断协调说与写的关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稳步提高。
四、重视作文的评改,让学生在自改、互改中交流提高
“写作文难,批改作文更难”。详细批改,工作量又太重;简单批改,又怕达不到效果。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如何使作文批改更有效?我认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把作文批改看作是一种阅读的交流、一种心灵的沟通。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批改中,让作文批改成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场地。
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自主评改、交互评改。学生自改,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作文批改的主人。当然老师在让学生自改作文前应进行指导,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首先让学生对照题目,看自己的内容是否切题;其次,让学生检查文章的条理、详略的处理,中心材料是否充实具体;再次,检查是否有病句或错别字;最后,看看采用修辞手法可否使文章更精彩。学生自改后,小组同学参与互改,我发现小组同学在互改交流中,无拘无束、乐于交流,敢于阐述自己的见解,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他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他人评价时,无疑能让自己大受启发,以广阔的视野对习作进一步修改;评价他人时,亦能使自己得以借鉴,吸取他人的闪光点。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既利于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又使学生在自改作文中尝到了“自改成果”,教师也能从精批细改的主体地位中脱离出来,成为作文批改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交给批改的方法,给学生以指导。既促进大家情感交流,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可谓任重而道远。但是,语文教师只要转变观念,善于挖掘农村的可利用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扎扎实实地去实践探究,就一定能摸索出一套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