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的教学观指出:课堂教学要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师要为学生发展而教,要正确处理好教学设计与课堂操作的关系。课堂教学改革,要围绕“让课堂充满生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展开。
【关键词】教学 发展 课堂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42-01
新课程的评价观指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中,就可先安排学生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色的东西:可以是他们自己的作文精品集,也可以是个人的获奖证书等等,然后开展比较吸引学生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每授一篇课文,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个话题,用5~6分钟时间,强化学生说话。例如教学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人物,课前可让同学们向长辈了解或查阅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课堂上,由教师点名让学生讲给其它同学听。此外,教师不必将要说的内容一览无余地说出来,要留点“困惑”让学生自己去抖开,让其感受那种“弦外之意”“言外之意”,这也是一种调动学生自主学心兴趣的好方法。总而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循序渐进,注重积淀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四、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不敢提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提问的课堂,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生怕提了问题,遭到老师的难堪,甚至提问的不当,被教师打住,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压制,思维能力遭到了限制,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是一台围着老师转的机器,像语文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教师的答案,根本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实在是可怕的现象。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姚广才;;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1年17期
[2]吴巧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J];教师;2010年02期
[3]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年11期
【关键词】教学 发展 课堂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42-01
新课程的评价观指出:教学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教学的策略与方法是学生主动学习;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教师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新课标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一、重视积累知识
1.基础知识方面:重视字音、字形、词语含义、文学常识等基础知识的积累。例如:在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时,教师不妨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搜集整理资料以便更充分地了解作家以及作品相关内容,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让学生记录在课堂笔记上,印在脑子里,今后再学习有关鲁迅的文章时,只要再进行简单的回忆复习浏览就可以了。
2.文体知识方面: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应该有最基本的单元意识和整体框架意识。比如,这一单元的几篇文章体裁分别是什么?学习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又是什么内容。如果学习的是说明文单元,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清晰地了解说明文的分类标准,说明对象如何寻找,说明内容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准确查找?说明的顺序一般有哪些?常见的说明文的结构具体又有哪些?一般的说明方法包含有哪些?各自又有什么作用?说明文在语言上往往有什么样的特点?等等。因此,我的建议是先渗透知识点,再结合文本进行具体清晰地讲解。因为,这些文体方面的知识学生是应该掌握的。
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的综合性学习中,就可先安排学生选择最能体现自己特色的东西:可以是他们自己的作文精品集,也可以是个人的获奖证书等等,然后开展比较吸引学生的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每授一篇课文,教师可针对课文内容提炼出一个话题,用5~6分钟时间,强化学生说话。例如教学综合性学习《话说千古风流人物》时,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历史人物,课前可让同学们向长辈了解或查阅一些历史名人的故事,在课堂上,由教师点名让学生讲给其它同学听。此外,教师不必将要说的内容一览无余地说出来,要留点“困惑”让学生自己去抖开,让其感受那种“弦外之意”“言外之意”,这也是一种调动学生自主学心兴趣的好方法。总而言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循序渐进,注重积淀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加强能力培养
1.诵读古文及现代文能力。古往今来的许许多多的大作家大文学家,无不受益于诵读。但是教师经常把课本规定的要熟读背诵的篇目段落作为课外作业轻描淡写地加以处理。这种做法常常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把诵读不自觉地看成一种负担,不到临考不背书,实际上等于放任自流,疏于管理,养成了惰性。因此,诵读成绩往往很不理想,而且也不利于学生诵读能力的养成。语文就是和语言文字打交道,还有什么比在读中思,读中悟更好的方法技巧呢?
2.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现在使用的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新编的初中语文教材,新教材体现出来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也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要想合理利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上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万万不可“穿新鞋,走老路”。我认为,学生自学古文及现代文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初中语文教育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自学文章能力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并以学生自身发展为目标的学习过程。语文教师只有培养出学生较强的自学课文能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自学课文能力是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所以,语文教师要在实质上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中学生对新内容常常会有一种期待心理,与其让语文教师滔滔不绝地满堂灌,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主动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获取新知识的学习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学习,学生对新知识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深厚。
四、课堂以教师提问为主,学生不敢提问题。
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整堂课都是由教师为中心,课堂成了教师提问的课堂,学生始终围绕教师的问题转,没有自己的问题,也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生怕提了问题,遭到老师的难堪,甚至提问的不当,被教师打住,这样的阅读教学,根本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而学生的学习也是被动学习,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了压制,思维能力遭到了限制,没有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与新课程提倡的理念是相违背的。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是一台围着老师转的机器,像语文教学中,学生只会死记教师的答案,根本不会有自己的想法,这实在是可怕的现象。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应该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全方位入手培养学生,千万不能机械地教书,否则只会让学生停留在浅层的识记层面。要双管齐下,让学生即掌握了知识,又具备了学习的素质。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走向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及早成才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姚广才;;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2011年17期
[2]吴巧玲;;初中语文教学策略谈[J];教师;2010年02期
[3]高启天;;浅谈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教育革新;2008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