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高校改革的推进,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研究已成为加快学校发展、确保教学工作高效运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内涵及主要内容,分析了高校推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性,对校院系三级实行教学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思考。
关键词: 校院系 教学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制约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把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实体,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高校逐渐由以前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向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发展,在这种三级管理体制模式下,各学院扩大了教学管理的权限和任务,权力下放到各分院。
目前关于教学管理的研究国内主要侧重在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研究,如刘红等认为赋予学院二级管理权利与职责可以使教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1]。王淑娟提出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快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2]。杜建慧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赵振国在文中提出应从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等方面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4]。
对于校院系三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制改革,如翁子健从分析高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出发,阐述改革的思路,提出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5]。李琳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由企业实施到学校推行的可行性,界定了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明确了高校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即构建校院系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提出完善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校院系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相关思路[6]。
本文著眼于“校、院、系”三级层面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旨在对学校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明确校院系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通过阐述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教学管理工作改革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
一、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教学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7]。二级教学管理一般指校级教学管理机构侧重于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宏观指导,协调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统一监控;各个院系作为学校的下属教学、科研和管理单位,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院系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的人事权、财权、办学自主权和对外交往权[8]。
校院系三级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通过改革对学校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共同发挥管理效能,形成学校-学院-教学系(研究所)三级管理层次,以提高管理有效性。其实质是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明确校院系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
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可从管理体制方面、教务管理模式、教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增强执行力;有利于校级领导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部署全局性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突出教学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突出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1]。通过教务模式的改革如一个学院中多个相关专业合并课程,节省教学资源。通过教务管理的改革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统筹学院所属的各个机构的工作及安排,发挥其在具体事务中的主体作用[9]。
二、高校推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办学规模急剧膨胀,转变学校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发挥学院在教学组织、实施和质量保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针对学院的学科特点,促进学科整合,优化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从而形成教育教学有序的发展。王蕾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中提到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已成为加快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10]。
校院系分级管理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是学科建设发展与科学研究的需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是大学发展的关键。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如果下属或部门过多,组织协调任务太重,就必须实施分层管理,通过学院对全院全系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校院系管理体制建立后,由学院统一安排全院各系的教学计划于课程设置,通过分级管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实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
目前在三级教学管理推进的过程中,校、院、系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划分,权责没有明确的规定,出现了校级教学管理单位下放管理权限的随机性,权限下放后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在管理中出现重复性,造成人员和精力的浪费,另外还有出现问题后找不到相关责任人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加大对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1.在管理体制、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又要关心学生个体的发展。校级教学管理宏观上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办学的指导思想,学校从宏观方面进行管理,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与干预,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院级教学管理必须积极以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对于二级学院要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与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形成院级教学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院级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对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的传承,但要体现校内不同学院的办学风格和发展路线。 刘亚荣等提到高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层次,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11]。刘文军等提到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则以服务于学生为目标。在高校普遍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的情况下,二级学院需要以校级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确定院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及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方式。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点在于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师教学研究的引导和学生学业的引导[12]。
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渐进的改革理念,从科学调整重组学院设置从手,明晰校院权责边界,协调资源配置,强化学院主体性地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才能实现权力下放,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13]。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校院系具有不同的职责。从学科、专业建设和单纯教学的角度讲,学校主要负责目标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系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础组织,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育和科研[14]。
2.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
学校作为领导决策层,主要负责制订学校总体规划、发展目标、统筹学科建设、进行经费预算及研究决定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并通过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学院是中间管理层,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单位,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教学系(研究所)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科研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开展科研活动等事务。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中,系一级在教学和科研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为:本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的组织。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管理组织,承担主要的学术事务。学院应多承担行政事务,讓系的作用得到发挥,集中精力抓好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校院系三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估和检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15]。
在教务管理方面,学院作为管理的主体,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管理人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务职能权力的下放:明确校院系权责分配,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统筹学院所属的各个机构的工作及安排,发挥其在具体事务中的主体作用[16]。
3.依托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进行教学改革
(1)明确管理权限
在学校的目标实施中,不仅要明确各院(系)的职责和任务,授予相应的权力,保证院(系)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完成,还要给予相应的利益作为承担责任和任务的报酬,通过工作量计算进行分配,实现责、权、利相统一[17]。
(2)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
以《任务书》为依据,考评院系工作实绩。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目标考核的标准,制定一个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按考核原则对各院(系)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科研、人事与师资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集体评议,综合评定考核等级。
(3)建立激励与制约的奖惩机制
有效的激励,使关系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部门子目标得以实现。实制奖惩维护目标管理的严肃性,保证教职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将促进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形成,可实现真正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富有成效的改革,可以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的作用,有利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增强办学活力,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王晓美,秦华.对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45-746,
778.
[2]王淑娟.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初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80-81.
[3]杜建慧,黄恒雪.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研究现状分析.河南教育,2012,2:18-19.
[4]赵振国,刘丽.高校二级教学管理问题探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2):181-183.
[5]翁子健.谈高校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改革.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7:51-53.
[6]李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校院系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2):44-48.
[7]朱洁晶.关于加强高校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09,(7):228-229.
[8]王雪慧.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州师范学院院报,2006,28(5):134-137.
[9]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144-147.
[10]王蕾.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12,4:19-20.
[11]刘亚荣,高建广,梅强等.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68-75.
[12]李文军,黄咏梅,李东升.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41-42.
[13]都光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6-20.
[14]马长伟,汪利祥.完善高等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3-6。
[15]陈笃彬.关于我国高校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0(5):7-13.
[16]刘红,王晓美,秦华.对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45-746,778.
[17]吴淑娟.关于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119-122.
项目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关键词: 校院系 教学管理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现有的教学管理模式越来越制约高校专业建设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必须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把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管理的实体,推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很多高校逐渐由以前的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向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发展,在这种三级管理体制模式下,各学院扩大了教学管理的权限和任务,权力下放到各分院。
目前关于教学管理的研究国内主要侧重在对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研究,如刘红等认为赋予学院二级管理权利与职责可以使教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1]。王淑娟提出积极推进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快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2]。杜建慧提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对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赵振国在文中提出应从管理机制、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人员等方面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二级教学管理模式[4]。
对于校院系三级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制改革,如翁子健从分析高校实行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必要性出发,阐述改革的思路,提出改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5]。李琳分析了精细化管理由企业实施到学校推行的可行性,界定了高校精细化管理的内涵,明确了高校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实现途径,即构建校院系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提出完善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校院系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的相关思路[6]。
本文著眼于“校、院、系”三级层面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旨在对学校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职能,明确校院系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促进高教事业的发展,通过阐述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对教学管理工作改革进行相关研究与探索。
一、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教学管理是指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对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的活动[7]。二级教学管理一般指校级教学管理机构侧重于对教学各个环节的宏观指导,协调教学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对整个教学运行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统一监控;各个院系作为学校的下属教学、科研和管理单位,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全面负责本院系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一定的人事权、财权、办学自主权和对外交往权[8]。
校院系三级管理是指为了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通过改革对学校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共同发挥管理效能,形成学校-学院-教学系(研究所)三级管理层次,以提高管理有效性。其实质是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明确校院系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和办学水平。
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可从管理体制方面、教务管理模式、教务管理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校院系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步理顺管理关系,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增强执行力;有利于校级领导从繁杂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部署全局性的改革和发展工作,使学校的整体管理更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有利于突出教学科研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突出教师在办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院办学的积极性,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求得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全面提升[1]。通过教务模式的改革如一个学院中多个相关专业合并课程,节省教学资源。通过教务管理的改革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统筹学院所属的各个机构的工作及安排,发挥其在具体事务中的主体作用[9]。
二、高校推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加快,办学规模急剧膨胀,转变学校教育管理职能,实现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发挥学院在教学组织、实施和质量保障上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针对学院的学科特点,促进学科整合,优化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质量,提高办学效率,从而形成教育教学有序的发展。王蕾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中提到完善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教学管理体制创新,已成为加快高校教育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迫切任务[10]。
校院系分级管理是高校内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最基本手段之一,是学科建设发展与科学研究的需要,是实施科学管理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提高学校办学效益,是大学发展的关键。现代管理科学认为,如果下属或部门过多,组织协调任务太重,就必须实施分层管理,通过学院对全院全系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进行统一管理。校院系管理体制建立后,由学院统一安排全院各系的教学计划于课程设置,通过分级管理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实行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对策
目前在三级教学管理推进的过程中,校、院、系管理职能没有明确的划分,权责没有明确的规定,出现了校级教学管理单位下放管理权限的随机性,权限下放后监督指导力度不够。在管理中出现重复性,造成人员和精力的浪费,另外还有出现问题后找不到相关责任人的现象。因此,我们应加大对高校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改革的研究,从多方面进行改进。
1.在管理体制、制度方面进行改革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目标有所调整,既要考虑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又要关心学生个体的发展。校级教学管理宏观上要体现学校教育的基本理念、办学的指导思想,学校从宏观方面进行管理,对教学活动进行引导与干预,从而促进教学活动。院级教学管理必须积极以教学管理制度为基础。对于二级学院要以校级教学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与本院实际情况结合,形成院级教学管理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院级教学管理的本质是对校级教学管理的制度和经验的传承,但要体现校内不同学院的办学风格和发展路线。 刘亚荣等提到高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学校—学院两级管理层次,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院职责和权限,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办学水平[11]。刘文军等提到高校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师与学生,教学管理则以服务于学生为目标。在高校普遍实现校院两级管理的情况下,二级学院需要以校级管理制度和经验为基础,以本科教学评估指标体系为指南,确定院级教学管理的内容及教学管理质量的评价方式。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重点在于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师教学研究的引导和学生学业的引导[12]。
必须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按照渐进的改革理念,从科学调整重组学院设置从手,明晰校院权责边界,协调资源配置,强化学院主体性地位,加强运行机制建设,才能实现权力下放,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13]。在新的管理体制下,校院系具有不同的职责。从学科、专业建设和单纯教学的角度讲,学校主要负责目标和监控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与教学质量;学院重点负责学科建设并监控专业、课程建设过程;系的重点是负责专业建设并保证教学质量。系是学院领导下的教学科研基础组织,也是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科研单位。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是直接在系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依课程(或专业)和兴趣组成课程(或学术)小组,负责组织和落实本专业的课程教育和科研[14]。
2.在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院系的作用
学校作为领导决策层,主要负责制订学校总体规划、发展目标、统筹学科建设、进行经费预算及研究决定涉及全局性的重大事务,并通过监督、评估和提供服务等宏观调控手段对学院进行目标管理。学院是中间管理层,作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组织的基本运作单位,在学校的宏观调控下承担明确的职责和义务,并享有相应的权力和利益。教学系(研究所)是执行实施层,主要负责实施教学科研计划、进行课程建设、开展科研活动等事务。在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中,系一级在教学和科研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主要作用为:本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的组织。教研室是学校教学、科研的基础管理组织,承担主要的学术事务。学院应多承担行政事务,讓系的作用得到发挥,集中精力抓好学科专业的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校院系三级管理的目标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通过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评估和检查制度、教学信息反馈制度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15]。
在教务管理方面,学院作为管理的主体,教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能力和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校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和教学管理目标的实现,学校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管理人员提供机会,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教务职能权力的下放:明确校院系权责分配,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协调统筹学院所属的各个机构的工作及安排,发挥其在具体事务中的主体作用[16]。
3.依托二级学院目标管理进行教学改革
(1)明确管理权限
在学校的目标实施中,不仅要明确各院(系)的职责和任务,授予相应的权力,保证院(系)职责的履行和任务的完成,还要给予相应的利益作为承担责任和任务的报酬,通过工作量计算进行分配,实现责、权、利相统一[17]。
(2)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估体系
以《任务书》为依据,考评院系工作实绩。在确定目标的过程中,学校必须明确目标考核的标准,制定一个全面客观、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估指标体系。按考核原则对各院(系)学科建设、本科教学、科研、人事与师资等方面的工作进行集体评议,综合评定考核等级。
(3)建立激励与制约的奖惩机制
有效的激励,使关系学校整体目标实现的部门子目标得以实现。实制奖惩维护目标管理的严肃性,保证教职工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通过对“校、院、系”三级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将促进教学体系和课程体系的形成,可实现真正的教学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富有成效的改革,可以充分发挥系和教研室的作用,有利于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增强办学活力,培养出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红,王晓美,秦华.对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45-746,
778.
[2]王淑娟.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初探.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24(4):80-81.
[3]杜建慧,黄恒雪.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研究现状分析.河南教育,2012,2:18-19.
[4]赵振国,刘丽.高校二级教学管理问题探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2,28(2):181-183.
[5]翁子健.谈高校校院系三级管理体系改革.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5,7:51-53.
[6]李琳.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校院系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2):44-48.
[7]朱洁晶.关于加强高校二级教学管理规范化的几点思考.中国科学创新导刊,2009,(7):228-229.
[8]王雪慧.高校教学管理规范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州师范学院院报,2006,28(5):134-137.
[9]孔焱清.关于校院系管理体制改革的认识与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8):144-147.
[10]王蕾.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J].2012,4:19-20.
[11]刘亚荣,高建广,梅强等.我国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3:68-75.
[12]李文军,黄咏梅,李东升.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研究.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9:41-42.
[13]都光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思考.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2:16-20.
[14]马长伟,汪利祥.完善高等学校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1):3-6。
[15]陈笃彬.关于我国高校实施校院系三级管理的思考.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0(5):7-13.
[16]刘红,王晓美,秦华.对实行校院二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认识与思考.西北医学教育,2011,19(4):745-746,778.
[17]吴淑娟.关于高校推行目标管理的几点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4):119-122.
项目来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