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刑事监管困境及完善建议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ak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药品关乎患者健康,也关乎到民众生活质量。但目前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仍然屡禁不止,说明目前相关法律规定及监督落实情况不理想。药品领域某些规定过于原则化,存在设计缺陷及缺乏可操作性,加之药品领域的专业性,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对制售假药劣药行为及时准确定性。只有深化对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相关条款的认识,增强与药监部门、工商部门等的沟通交流,才能帮助检察机关准确适用法律,更好地惩罚和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类犯罪。
  关键词 生产销售假药罪 生产销售劣药罪 刑事监管
  作者简介:吴真超,山东大学法律硕士,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察官。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也与民众的生活质量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繁衍密切相连。我国对于药品的准入实施了严格的监管,并对制售假药劣药犯罪行为规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但目前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仍然屡禁不止,说明目前的相关法律规定及监督落实情况并不理想。通过总结刑法及药品管理法实施以来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批捕环节的司法实践,笔者认为药品犯罪领域某些规定及条款过于原则和概括化,存在一定的设计缺陷及缺乏可操作性,加之药品领域的专业性,导致检察机关无法对制售假药劣药行为及时准确定性。我们需要深化对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相关条款的认识,通过增强与药监部门、卫生部门的沟通交流,提高检察机关对于制售假药劣药行为的认知,准确适用法律,以便更好地惩罚和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类犯罪。
  一、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2011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假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上述规定将原来刑法中规定的生产、销售假药罪由危险犯变更为行为犯,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于制售假药犯罪的惩治决心。生产、销售劣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为:“生产、销售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规定可以看出,生产、销售劣药罪是实害犯。
  关于假药、劣药的界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除此以外,也有一部分涉及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司法解释,比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规定等。
  二、生产销售假药劣药犯罪的刑事监管困境
  (一)认定假药、劣药难
  根据刑法规定,假药是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劣药是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劣药的药品。概括来讲,药品成分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假药,药品成分含量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的为劣药。司法实践中,因假药、劣药的认定具有专业性,作为检察机关很难快速准确地做出定性。比如某些不法分子生产销售劣质的、药用价值微弱的中药饮片牟利的行为,到底构成生产、销售假药罪还是构成生产、销售劣药罪就存在争议。此种情形下,首先要分析行为主体是否有药品生产许可证?涉案中药饮片是否有国家标准及地方药品标准,如果存在国家标准,还要分析是否存在过期或变质、中药饮片真假、使用何种药品标准作为药品检验的基础、犯罪主体是否具备生产销售资质等。单是认定是否构成变质或被污染就存在现实难题,因为按照《药品管理法》第78条的规定,对于变质的和被污染的药品,按假药论处的处罚通知上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而实践中,各地药品检验机构一般拒绝做此类检验,少数予以检验的机构又无法出具其为假药的检验结论,原因在于药检机构通常按照法定的药品标准进行质检,检验结果通常表述为“性状不符合规定”、“卫生标准不符合规定”,无法直接得出变质或被污染的结论。而且假药劣药的司法认定容易出现竞合,比如依照《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变质的药品按假药论处,《药品管理法》第49条规定,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按照劣药论处。但一种药品超过有效期后,其药用效果区别明显。部分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尚在稳定期内,仍具有药效或成分未变质;部分超过有效期的药品则完全变质失效,已变成有毒有害物质。此时认定该药品属假药还是劣药就存在较大争议。司法实践中,对于超过有效期的药品是否达到变质程度还是尚处稳定期,仅凭肉眼是难以识别与认定的,需要一定的技术检测手段为辅助。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生产、销售假药、劣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司法机关须委托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检验,但该规定同时带来另一问题,即检察机关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用于委托检验及等候检验结果,这与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检察机关七天批捕期严重冲突,并且各地检验标准及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对检验结论产生巨大影响。上述情形的出现,易使检察机关批捕时对案件的定性陷入被动。
  另外,生产、销售劣药罪的成立前提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病人使用药品后产生不良后果,到底是否系因药品所致,还是系因体质、饮食等其他原因所致,是否构成严重危害,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进一步调查核实,认定过程漫长且复杂。
  (二)双重标准致中药饮片市场管理混乱
  《药品管理法》第10条第2款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进行炮制。”这说明,中药饮片的标准是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并存。基于中药饮片的特殊性及国家鼓励中药行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原因,国家及地方药监部门在中药饮片标准问题上往往采取谨慎态度,有的省份出台的中药饮片标准距今已有七、八年,已滞后于药品行业的发展;有的省份至今尚未出台中药饮片的地方标准,导致目前很多中药饮片面临绝既无国家药品标准,又无省级标准的“两不管”境地。某些不法分子正是觉察到中药饮片领域的标准不清及监督不严问题,违法将一些劣质及不合格的中药饮片投放市场,威胁到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三)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不对接
  从我国目前对药品违法行为的处罚来看,主要由各地区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药品管理法及实施细则进行,工商部门则负责查处药品广告的虚假宣传方面,两个部门在处罚时很少考虑是否构成刑事犯罪。检察机关关于药品违法行为的犯罪线索来源有限。相关部门各行其是,监管缺乏配合,极易造成只追究行政责任而放弃追究刑事责任的后果。行政处罚与刑事追究缺乏对接渠道,导致“以罚代刑”现象严重。
  三、完善建议
  (一)借鉴药监部门界定假药劣药方法
  作为决定某一违法行为能否最终进入刑事审判阶段的权力部门,检察机关决定是否批捕制售假药劣药犯罪分子时,在不明确药品产、购、销包装标示等方面的规范要求时,可积极和药监部门沟通联络。药监部门在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经验方面和技术方面均比检察机关和工商部门专业。检察机关应当学习药监部门在认定假药劣药方面的惯常做法和鉴定手段,必要时,依法委托省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检验,借助专业机构科学合理的检验结论,帮助检察机关准确定罪,确保批捕环节准确无误。
  值得注意的是,两高司法解释中未明确委托检验的主体应为公检法的哪个部门。笔者认为,委托检验的主体应为公安机关,委托检验程序应提前至公安机关侦查阶段。一方面,公安机关及时通过委托检验确定属于假药还是劣药犯罪,有利于公安机关侦查时有的放矢地收集犯罪证据;另一方面可以缩短检察机关批捕环节的审查时间,推动公诉程序尽快进行。
  (二)规范中药饮片市场管理标准
  中药饮片炮制的国家标准主要存在于药典中,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中药饮片炮制地方标准,要及时公开,方便民众查询,并且要根据时代发展予以及时修改更新,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规定的滞后性从事中药饮片的掺杂使假。
  (三)建立公安机关、药监部门、工商部门、医院与检察机关的执法联动处置机制
  公安机关在查处制售假药劣药行为方面拥有丰富侦查经验,药监部门在界定假药、劣药方面较为擅长,工商部门在查处违法宣传广告方面经验丰富,医院在使用药品方面拥有大量数据。检察机关应充分利用每个部门的优势,在发现制售假药劣药犯罪行为时,联动处置,多管齐下,从而更加准确及时地打击此类犯罪,避免“以罚代刑”现象的发生。
  各级药监部门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应对查处的假药劣药进行及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及涉案标的额及时告知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对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详细侦查,并尽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同时,省级药监部门应及时在网络等媒体上公布具备检验资质的机构名称、地址及联系方式,方便公安部门及司法机关查询及委托。
  面对现今社会铺天盖地的中药饮品、保健用品宣传,工商部门担负着艰巨的甄别任务。在查处虚假药品广告宣传的过程中,工商部门应及时与药监部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互通信息,分析确认虚假宣传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从而建立工商部门与检察机关的联动处置机制。
  医院作为药品和患者聚集的地方,对于发现的个别疑似假药劣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案例,医院要及时整理汇总,总结致害成因,通知公安部门、检察机关、药监部门,从而使药监部门能够及时对疑似假药劣药进行检验,缩短认定假药劣药过程,最终提高司法效率。
  四、结语
  药品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只有对症使用才会发挥其治病救人的作用,不对症使用只能贻害民众,因此需要加强药品领域的监管。药品质量在生产商和销售商手中掌控,民众除了被动接受以外别无选择。民众选择的被动型和药品安全的重要性决定了药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必须承担最高标准的保障用药安全义务。对于药品监管领域的空白和模糊地带,需要完善的法律规定和监管部门的通力贯彻。检察机关作为刑事追诉机关,应切实明确在打击制售假药劣药方面肩负的重大使命,加深对药品相关法律规定的理解,加强与药监部门等机构的沟通合作,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制售假药劣药犯罪,为迫切期望的社会民众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药品生产销售市场。
  参考文献:
  [1]邵蓉,袁泉,蒋正华.对我国假药界定条款的深层解析.中国药事.2010(5).
  [2]陈华彪.对现行《药品管理法》缺陷的思考.淮海医药.2012(1).
  [3]储槐植,李莎莎.生产、销售假药罪若干问题研究——以《刑法修正案(八)》第23条为视角.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1).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我国刑事立法没有关于事实认识错误的具体规定,司法实践中对有关事实认识错误问题的处断各地不一,国内刑法学界对该问题的研究也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和成熟的理论。因此,本文在比较分析各国立法和国内外主流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多个真实的案例,对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的概念及其对刑事责任的影响等问题提出见解。  关键词事实认识错误 法定符合说 抽象符合说  作者简介:欧婷,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
摘 要 我国法律规定了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但对优先购买权行使的客体和同等条件界定不清,导致房屋部分出租整体出卖时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出现争议。从法律规范和交易实践上看,部分承租人对房屋的优先购买权应有限制的行使,区分其优先购买权的客体是承租的部分房屋还是整体房屋,是平衡承租人、出租人与交易第三人利益的关键。  关键词 部分承租人 优先购买权 同等条件  作者简介:郭文静,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摘要监狱文化建设就是在监狱范围内营造有利于罪犯改造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的监狱文化可以陶冶罪犯,有助于提高罪犯的改造质量。同时监狱文化建设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监狱的必然要求,是监狱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研究沙洋汉津监狱文化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指出开展监狱文化建设,不仅要不断完善制度,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长期开展文化活动,还要与监狱教育改造的整体工作相结合,在发展中不断总结、不断调整。  关键词监
摘要“非法证据排除的第一案”——章国锡案是2010年7月1日《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出台后,全国首例适用排除非法证据规定,将侦查机关对被告人的指控证据依法予以合理排除的刑事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时隔十五年的2011年的刑诉法修改草案对非法证据排除和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规定有利于实现对刑讯逼供行为的遏制。  关键词刑讯逼供犯罪嫌疑人非法证据排除法定刑  作者简介:尹丹丹,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
摘 要 《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自2011年4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该法第44条关于涉外侵权之债的法律规定是我国涉外侵权领域立法的最新成果,反映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现代化的趋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待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修正和完善。  关键词 涉外侵权 涉外民事关系 意思自治  作者简介:孙书玲,华东政法大学2010级国际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公共交通运输的发展,通过非法运营谋取利润的“黑车”也日益增多,但是由于取证难,交通执法部门很不容易认定车辆存在非法运营问题,于是这些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采取了所谓的“钓鱼式”执法。本文将以最近发生的两起“钓鱼事件”为例,总结“钓鱼式”执法的概念,分析“钓鱼式”执法是否合法等问题,力图得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行政执法 钓鱼式 违法性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
摘要惩贪治吏是唐律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不仅因为它是唐律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因为它与唐朝初期的强盛有着密切关联。因而,官吏的奉法守职,清廉执政是盛世的重要标志。从而,本文从唐代法制上对官吏的管理入手,浅析中国法制与国之福祉经济繁荣之间的联系。  关键词法制 唐律 惩贪治吏 国之福祉  作者简介:张欣,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  中图分类号:D9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仍处于低潮中一枝独秀,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工作。总结90年来党的丰富的理论武装工作实践,带给我们六个方面的经验与启示——真理性是理论武装的生命,理论践行是理论武装的有力诠释,理论应是人民群众谋取自身利益的武器,理论武装应与理论斗争相互策应,理论武装应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要不断开拓理论武装的新方式新途径。深入推进党的理论武装工作,必须坚
摘要恶法非法论和恶法亦法论一直是自然法学派和实证法学派各自坚持的核心思想之一,并以此阐发各自学说并产生了一种对立态势,本人在初步了解两大学派的理论后,认为两大学派的对立学说在法治的角度下应存在一种统一的可能性,并试图研究。  关键词恶法 法治 守法  作者简介:赵海洲、崔志刚,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5-005-02  
摘要“公共利益”是宪法、行政法乃至政治学领域一个永恒的话题,随着我国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拆迁征用、大型项目建设等都把问题的焦点指向公共利益。但是,何为公共利益,如何保障,学界争议颇多,却始终难以达成共识。本文认为,要真正实现公共利益,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第一,宏观上,由立法机关在相关立法列明公共利益的范围;第二,微观上,具体行政决策过程中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通过有效地公众参与对公共利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