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一种涉及心灵的教育,是需要持之以恒努力耕耘的一方圣地,因为它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因为它是净化一个人心灵的唯一甘泉。
作家三毛曾这样写到:一个人,最起码要具备善良、诚实、勇敢这三种品格,这样他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我对此深表赞同,同时也以此为标准来鞭策自己和学生。从担任班主任开始,我就把这种思想以各种途径灌输给学生。记得他们刚跨进小学门槛时,稚气的脸上虽天真烂漫,但由于受家庭、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都略有偏颇:任性、专横、无礼、不卫生、欠教养。所有这些,我看在眼里,记上心头。我先从集体入手,以故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榜样,倡导多做好事,评选每周的“文明好孩子”;细心留意勇敢、诚实的孩子,给予高度表扬,激励其他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学生养成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多样的方式与尝试,诣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
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除了需要为师者竭尽全力的教导外,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入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德育工作更具成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关键之一。但就像所有美好的愿望一样,听起来完美,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的家长,由于素质不同,不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意识不高,有些甚至连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有些家长沉迷赌博,有些家长语言不文明,性格粗暴等,学生不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大人的影响下,反而很容易沾染上各种陋习。为此,我在家长方面下了不少的苦功。多次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交换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对策,共同教育、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行为。但也有部分家长,有时较难沟通,家访多次,他都不为所动,毫不在意,而这些家长的子女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都会较严重。为此,我没有放弃,而是变着法子与家长沟通,我在交流中,不再单纯地只谈学生的情况,有时也会跟他们拉拉家常,如今天的天气、周围发生的事情、家里或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等。经过这样的相处和交流,我和家长间的距离就自然地拉近了,然后再去谈子女的问题就较投机,我所说的话,他们也能听得进去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意识就在这样的闲谈中提高了。这种尝试,从学生的表现中,我看到了希望、品到了成果。
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是我对于德育工作的过分紧张,我也曾经一度迷失。当费尽心思后,仍有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令我信心顿失,态度变得过于激烈。一段时间后,在我自认为呕心沥血地付出时,却惊觉学生对我有了一种隐约的对抗心理,我不禁神伤。那段日子,我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面对学生的一张脸总绷得紧紧的,昔日与学生促膝闲谈的景象没有了,之间的默契和谐消散殆尽,而我,却放弃改善的努力。直到有一天,班上最开朗的女生悄悄递给我一张折叠得非常工整的纸,默默走开。我张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位女老师和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篮球赛,我一看就知道里面画的是谁。曾经,操场上,经常有我和学生共同上阵决战的身影。那是我们最喜欢的运动。而如今……我漠视了什么?漠视了与学生的勾通,漠视了对他们的关爱。
自从那天后,我与学生又恢复了以前的和谐与自在。在工作中,我更注重不断的自我检讨、更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感受。从此,我不再迷失,不再彷徨,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坚持没有虚掷,虽然我不能也不需一直跟着他们,虽然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也许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心中,已经装了我想给予他们的,那就足够。
今年,我又迎来了新一批同学,担任着班主任,看着曾经熟悉的稚气与天真,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也仿佛预示着:对于德育这项涉及心灵的教育,是永远没有终点的,永远需要在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发现。
作家三毛曾这样写到:一个人,最起码要具备善良、诚实、勇敢这三种品格,这样他才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我对此深表赞同,同时也以此为标准来鞭策自己和学生。从担任班主任开始,我就把这种思想以各种途径灌输给学生。记得他们刚跨进小学门槛时,稚气的脸上虽天真烂漫,但由于受家庭、社会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的思想、行为都略有偏颇:任性、专横、无礼、不卫生、欠教养。所有这些,我看在眼里,记上心头。我先从集体入手,以故事的形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以班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榜样,倡导多做好事,评选每周的“文明好孩子”;细心留意勇敢、诚实的孩子,给予高度表扬,激励其他学生;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学生养成讲卫生、讲礼貌的良好习惯……多样的方式与尝试,诣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正面的影响。
对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除了需要为师者竭尽全力的教导外,家庭教育也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父母;孩子入读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德育工作更具成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关键之一。但就像所有美好的愿望一样,听起来完美,实现起来却困难重重。我们的家长,由于素质不同,不但培养学生良好品格的意识不高,有些甚至连自身也存在着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如有些家长沉迷赌博,有些家长语言不文明,性格粗暴等,学生不但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大人的影响下,反而很容易沾染上各种陋习。为此,我在家长方面下了不少的苦功。多次进行家访,与家长沟通交流,及时交换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情况,共同研究对策,共同教育、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良行为。但也有部分家长,有时较难沟通,家访多次,他都不为所动,毫不在意,而这些家长的子女在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相对都会较严重。为此,我没有放弃,而是变着法子与家长沟通,我在交流中,不再单纯地只谈学生的情况,有时也会跟他们拉拉家常,如今天的天气、周围发生的事情、家里或学校发生的新鲜事等。经过这样的相处和交流,我和家长间的距离就自然地拉近了,然后再去谈子女的问题就较投机,我所说的话,他们也能听得进去了,他们教育孩子的意识就在这样的闲谈中提高了。这种尝试,从学生的表现中,我看到了希望、品到了成果。
古语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许是我对于德育工作的过分紧张,我也曾经一度迷失。当费尽心思后,仍有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令我信心顿失,态度变得过于激烈。一段时间后,在我自认为呕心沥血地付出时,却惊觉学生对我有了一种隐约的对抗心理,我不禁神伤。那段日子,我与学生的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面对学生的一张脸总绷得紧紧的,昔日与学生促膝闲谈的景象没有了,之间的默契和谐消散殆尽,而我,却放弃改善的努力。直到有一天,班上最开朗的女生悄悄递给我一张折叠得非常工整的纸,默默走开。我张开一看,原来是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位女老师和一群学生在操场上进行篮球赛,我一看就知道里面画的是谁。曾经,操场上,经常有我和学生共同上阵决战的身影。那是我们最喜欢的运动。而如今……我漠视了什么?漠视了与学生的勾通,漠视了对他们的关爱。
自从那天后,我与学生又恢复了以前的和谐与自在。在工作中,我更注重不断的自我检讨、更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感受。从此,我不再迷失,不再彷徨,因为我知道,自己的付出与坚持没有虚掷,虽然我不能也不需一直跟着他们,虽然他们在以后的日子,也许还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心中,已经装了我想给予他们的,那就足够。
今年,我又迎来了新一批同学,担任着班主任,看着曾经熟悉的稚气与天真,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点,也仿佛预示着:对于德育这项涉及心灵的教育,是永远没有终点的,永远需要在路上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