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生活经验少,是非辨别能力弱,对抽象的道德观念难以理解,如果不注重常规约束和正确引导,就会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虽然只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如果不加以矫正和引导,就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而且对其他学生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班主任老师应把这项工作当作自己一项艰巨的任务,必须高度重视。
“人之初,性本善”,品行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而仅仅是在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行为的一种外在不良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行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引导教育和约束矫正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
1.亲近学生,真诚交流。
品行不良的学生,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心存偏私,厌弃自己。由此,他们会对教师抱有躲避、对抗、沉默、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培养与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用浅显质朴的语言坦诚交流,以真诚温暖的态度亲近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呵护,使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班主任工作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2.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绪。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行,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的不良品行。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差别对待,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方案和措施。作为班主任,必须要经常接近这些学生,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力求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行向好的方向转化。
4.寓德于教,智德并重。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良好的品行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性,切实受到有关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就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理智、耐心、细致的进行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一定会逐步纠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定会逐渐养成。
收稿日期:2013-09-10
“人之初,性本善”,品行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而仅仅是在青少年这一特定时期行为的一种外在不良表现。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行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引导教育和约束矫正过程中,应当全面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状态。
1.亲近学生,真诚交流。
品行不良的学生,总是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心存偏私,厌弃自己。由此,他们会对教师抱有躲避、对抗、沉默、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作为班主任就要注意培养与与学生之间的情感,用浅显质朴的语言坦诚交流,以真诚温暖的态度亲近关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呵护,使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班主任工作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2.尊重学生,培养自信。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一味批评,指责。他们就容易表现出“破罐破摔”的态度和对立的情绪。因此,矫正学生不良品行,一定要重视学生自尊心的培养。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和细微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赞扬,在活动中启发他们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自己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集体的荣誉,促使他们珍惜集体的荣誉,鞭策他们管住自己,抑制自己的不良品行。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既要注意他们的一般特点,又要针对他们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不能一锅煮,一刀切,针对不同学生的成长经历和个性特点,差别对待,因材施教,制定不同的方案和措施。作为班主任,必须要经常接近这些学生,深入调查,了解他们的家庭和个人一贯表现等各方面的情况,细致分析他们的个性特点,选择有效地教育方法,力求对症下药,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有这样,才能打开他们的心灵之窗,促使其品行向好的方向转化。
4.寓德于教,智德并重。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就要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情感和态度,帮助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能用正确的思想判断善恶、真假、美丑等,形成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并能在行动中体现出来。小学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晨会课、班队课、周会是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良好的品行对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重要性,切实受到有关优秀道德品质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逐渐统一起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是一个长期而反复的过程,作为班主任,就要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理智、耐心、细致的进行引导和矫正,学生的不良品行一定会逐步纠正,良好的行为习惯必定会逐渐养成。
收稿日期:2013-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