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是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面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的理解也会出现各种认知偏差,但只要教师能够处理得当,“善待”学生个性解读中的“错误”,往往能发挥错误资源的有效教学价值,收获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记得有一位教育名家说过:“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的确,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恰当地抓住这些错误,使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面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教师应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如果处理得当,错误也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之后的课堂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创设阶梯,自主辨错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回答时的错误之处往往具有明显的典型性,绝非只是特例,因此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教师应给予重视并巧妙利用,尤其在学生故作懵懂之处更要将错就错地为学生铺设阶梯,从学生的错误根源处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在自主辨错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三年级上册在学习“饱经风霜”这一成语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对“饱经风霜”这一成语的认识和理解。一位学生这样答道:“我知道饱经风霜这一成语,它一般是用来形容老人的”。很显然,学生的这一认知是偏颇、不全面的,但我没有即刻予以否定,而是假设学生的认知正确,顺势而为地将错就错:“嗯,形容老人时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形容,那么可以用这一成语这样造句吗:外婆这一辈子幸福美满,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听后,学生直摇头,很显然是不认可这样的造句。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该生这样说道:“老师,我知道了。饱经风霜应该是指那些经历了生活艰辛的人,刚才造句中说外婆的一生都是幸福美满的,再用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就不合适了。”“对,说的真棒!那你能用饱经风霜这个成语重新造句吗?”学生答:“虽然外婆一生坷坎,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一抹温暖的笑意。”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错就错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不动声色地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和错误所在,也能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营造空间,依文悟错
作为教师,内心总是渴望学生在回答时能够一语中地,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正确”答案,为了课堂的快节奏和大容量,对学生的错误忙不迭地直接盖棺定论,反而白白地浪费掉了这些“错误信息反馈”。面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教师不能回避、置之不理,而要营造空间引导学生辨析品悟,将错误“循环回踢”,使学生依文悟错,在拨乱反正中促进认知提升。
以六年级《船长》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学习完课文后的“升华感情”这一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船长这一角色的认识。有学生这样说道:“诺曼底号轮船沉了,他知道自己难辞其咎,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让自己死的壮烈些。”学生的一番话,引得了班上其它几位同学的一番附议,一下子让我意识到是学生根本没有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涤,在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极大了贬低了哈尔威船长的人格。对于学生如此富有“个性”的认识,我做了如下引导:“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有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义务?他还有什么内疚的吗?当他在面对乘客和其它船员时,他是不是真的一点生机都没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在片刻的思考过后也得到了深化,学生纷纷表示刚才的想法是不对的。哈尔威船长选择与轮船沉入海底时并不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的,他以一名船长的胸怀出色地完成了一名船长应尽的职责。
可见,面对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通过链接文本核心内容营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进行反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自主空间中洞悉自己的错误所在,拨乱反正,促进认知内化。
三、设置深坑,迷途纠错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教师还可故设思维深坑,只要把握一定的“度”,就能营造出一种“疑无路”的情境,引发学生体验认知的思维冲突,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可引发学生阅读思维的顿悟,从而迷途纠错,令思维走向明朗之境。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中“违犯”这个词语,如果教师没有特别点明,学生容易忽略这个词的“份量”,与“违反”一词相混淆。果然,在进行角色表演时,就有学生将“违犯”读成了“违反”,我故意将“违犯”这个词放大音量,引起了学生对这个词的关注度,在探究“违反”与“违犯”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时,学生自然也理解了“违犯”这个词适用的对象规格更高,文中公仪休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触犯的将是国家法纪,因此使用“违犯”一词更为妥当。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归课文时,学生也更能感受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出示生词,以故设迷坑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对这一生词的关注度,让学生猛然醒悟,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辨析意识,提升认知能力,也通过这个词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历练了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作出独立判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公民参加工作。”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错误,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创设阶梯、营造空间,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重新利用,注重透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悟得错因,获取正确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宇平.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错误”[J].文理导航,2015.23:2
[2]黄海霞.巧用错误开发生成性课程资源[J].小学语文教学,2015.9:46-47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错误资源;有效利用
记得有一位教育名家说过:“课堂是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地方”。的确,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能够恰当地抓住这些错误,使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常常出现各种认知偏差和错误。面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教师应正确对待,合理利用,如果处理得当,错误也会发挥积极作用,对之后的课堂学习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创设阶梯,自主辨错
在课堂提问中,学生回答时的错误之处往往具有明显的典型性,绝非只是特例,因此对于学生回答的错误,教师应给予重视并巧妙利用,尤其在学生故作懵懂之处更要将错就错地为学生铺设阶梯,从学生的错误根源处着手,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错误,在自主辨错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例如三年级上册在学习“饱经风霜”这一成语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对“饱经风霜”这一成语的认识和理解。一位学生这样答道:“我知道饱经风霜这一成语,它一般是用来形容老人的”。很显然,学生的这一认知是偏颇、不全面的,但我没有即刻予以否定,而是假设学生的认知正确,顺势而为地将错就错:“嗯,形容老人时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形容,那么可以用这一成语这样造句吗:外婆这一辈子幸福美满,但现在已经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听后,学生直摇头,很显然是不认可这样的造句。经过片刻的思考之后,该生这样说道:“老师,我知道了。饱经风霜应该是指那些经历了生活艰辛的人,刚才造句中说外婆的一生都是幸福美满的,再用饱经风霜这个词语就不合适了。”“对,说的真棒!那你能用饱经风霜这个成语重新造句吗?”学生答:“虽然外婆一生坷坎,但那饱经风霜的脸上总是带着一抹温暖的笑意。”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错就错地利用了学生的错误资源,不动声色地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和错误所在,也能有效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二、营造空间,依文悟错
作为教师,内心总是渴望学生在回答时能够一语中地,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的“正确”答案,为了课堂的快节奏和大容量,对学生的错误忙不迭地直接盖棺定论,反而白白地浪费掉了这些“错误信息反馈”。面对学生的这些错误,教师不能回避、置之不理,而要营造空间引导学生辨析品悟,将错误“循环回踢”,使学生依文悟错,在拨乱反正中促进认知提升。
以六年级《船长》一课的教学为例,在课堂学习完课文后的“升华感情”这一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对船长这一角色的认识。有学生这样说道:“诺曼底号轮船沉了,他知道自己难辞其咎,反正都是死,还不如让更多的人记住自己,让自己死的壮烈些。”学生的一番话,引得了班上其它几位同学的一番附议,一下子让我意识到是学生根本没有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涤,在理解上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极大了贬低了哈尔威船长的人格。对于学生如此富有“个性”的认识,我做了如下引导:“作为一名船长,哈尔威有没有完成自己的职责、尽到自己的义务?他还有什么内疚的吗?当他在面对乘客和其它船员时,他是不是真的一点生机都没有?”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的思维在片刻的思考过后也得到了深化,学生纷纷表示刚才的想法是不对的。哈尔威船长选择与轮船沉入海底时并不是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才被迫选择的,他以一名船长的胸怀出色地完成了一名船长应尽的职责。
可见,面对学生理解上的错误,教师通过链接文本核心内容营造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潜入文本进行反思,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在自主空间中洞悉自己的错误所在,拨乱反正,促进认知内化。
三、设置深坑,迷途纠错
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动力,教师还可故设思维深坑,只要把握一定的“度”,就能营造出一种“疑无路”的情境,引发学生体验认知的思维冲突,再加上教师的适时点拨,可引发学生阅读思维的顿悟,从而迷途纠错,令思维走向明朗之境。
例如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中“违犯”这个词语,如果教师没有特别点明,学生容易忽略这个词的“份量”,与“违反”一词相混淆。果然,在进行角色表演时,就有学生将“违犯”读成了“违反”,我故意将“违犯”这个词放大音量,引起了学生对这个词的关注度,在探究“违反”与“违犯”两个词语的细微差别时,学生自然也理解了“违犯”这个词适用的对象规格更高,文中公仪休如果收受别人的财物,触犯的将是国家法纪,因此使用“违犯”一词更为妥当。教师再次引导学生回归课文时,学生也更能感受公仪休清正廉洁的品格。
在上述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直接出示生词,以故设迷坑引起学生的注意,提升学生对这一生词的关注度,让学生猛然醒悟,不仅激活了学生的辨析意识,提升认知能力,也通过这个词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历练了学生思维。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作出独立判断,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公民参加工作。”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错误,教师应调整好自身的心态,创设阶梯、营造空间,将学生的错误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加以重新利用,注重透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悟得错因,获取正确的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宇平.反思课堂教学中的“学生错误”[J].文理导航,2015.23:2
[2]黄海霞.巧用错误开发生成性课程资源[J].小学语文教学,2015.9: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