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或许生活并不是那么丰富多彩,但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写作泉眼,正是这种貌似枯燥而真实丰富的生活才是他们写作的源泉.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或许生活并不是那么丰富多彩,但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写作泉眼,正是这种貌似枯燥而真实丰富的生活才是他们写作的源泉.
其他文献
阅读是学生了解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思维较简单,在阅读教学时应该尽量选择适合他们的图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低年级课外阅读字数不少于5万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一次性阅读较多的文字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色彩丰富的图画比文字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开展低年级的课外阅读教学可以从绘本入手,用来弥补传统教材的不足.绘本作为一种图文并茂的书籍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为将来的阅读习惯培养打下
源于参加习作课堂教学大赛,翻遍三到六年级的习作教学题材,最终确定苏教版第七册习作六的内容——《用卡通人物编故事》.这篇习作训练的优势在于卡通人物是儿童喜爱且熟悉的动漫角色,动漫故事情节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写作欲望较强.但也有劣势,容易陷入窠臼.他们会下意识地再现动画片中的经典镜头,或编的故事平淡平庸,缺乏创新.在这样的心理准备的暗示下,我把重点放在了大胆想象上,写出了第一稿教学设计.
笔者执教了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作指导课.基于学情,笔者瞄准学生“无话可说”的写作困难,从文章谋篇布局的角度,选择运用“时空转换”的方法,有序地进行联想与想象的思维训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教学流程如下.
《周亚夫军细柳》是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主要内容是汉文帝到周亚夫防守的细柳营慰问将士的事,重点刻画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特点.文章笔法简练,人物形象鲜明.教师通过情境引入、文本变形、想象拓展等语境化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不但最大程度保留了“文言味”,而且提升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任务,在课堂上开展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使他们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独立探索、勇于开拓的自主学习能力.
习作能力作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各项语文能力.统编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设立了习作单元,以指导习作技巧为主要内容,渗透了统编本教材“增强目标意识、强化训练意识”的理念.每个习作单元都设立了一个训练目标,明确指出本章节要训练的关键技巧.教师要通过教材理论教学加课后实践安排,让学生养成调动多感官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在生活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基于“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的语文课程”的高耗低效问题而提出来的.笔者曾撰写《刍议“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一文,表达一己之浅见.一段时间以来,对于这一议题在实践与认识方面又有些许探索,就此再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在一次区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中,笔者执教《卖油翁》一课,整堂课的教学环节都令人较为满意,但在收束课文前让学生齐读课文时却发现,学生连较为通顺地诵读课文都没有完成,走出教室的那一刻顿感失落.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重视文言文的诵读教学,希望通过诵读链接学生和文言文,增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未选择的路》是一首闪烁着思想光辉,焕发哲理光彩的诗歌.解读这首哲理诗,先要走进诗人的思维,继而产生自己的思维,中间的桥梁是充分的联想与想象.教师要抓住意象两条路的特征,丰富形象思维;还原诗人创作情绪,体会矛盾,锻炼思辨思维;归纳哲理,加深体悟,拓展创新思维.这是言语思维从输入到输出的过程,是不断深化的思维过程.笔者围绕“联想与想象”设计三大教学过程,力求达成诗歌鉴赏深度思维的培养.
作为一线的语文老师每当抱着一叠作文本走进课堂时,总会听到不和谐的声音,教室里呈现出一副“怨天尤人”的情景.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要让学生有话写,愿意写,可以依托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激发写作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