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艺术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创新性的发挥,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积极营造“经历学习过程”的语文教学模式,积极营造“开放式”教学模式,积极构建“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交流活动,达到共识、共享、共知。
[关键词]高职 交流互动 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李自庆(1956- ),男,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文教学论。(河南 漯河 4620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14-02
一、引言
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所有高职语文教师倍加关注的问题。而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新潜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是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活动。教好语文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接触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并使其乐在其中,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尽可能多地进行听、说、谈、写的仿真训练,使学生感到是他们为求知而上课,是他们自己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发挥,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中我们深深体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乐趣,它不仅要使得学生愉快地去学习语文,而且也要使教师欣欣然地去教语文。教学艺术在关照教学对象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关照。要达到这个境界,就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谋划和创造性的教学行为。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更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谋划中的运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对学生学习力的判断艺术、对自我教育力的估价艺术是谋划的科学依据。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结构的安排,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课堂之上。语文教学艺术中谋划的物化产品就是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我们对高职语文教学艺术的相对静态的认识。而它的动态性特征则表现为教学的具体行为艺术。实现高职语文教学课堂的“交流互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是这一行为艺术的本质特征的外现和升华。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与特征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是单向和单一的,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群体之间,通过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而构成的认知和情感和谐、多向互动的格局。这种格局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它交流的主客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师为主生为客,生为主师为客,个体为主、群体为客,群体为主、个体为客,群体为主、群体为客,等等;二是交流的互动性,也就是主客观之间的位置是不断转化的,形成多向互动为主体,相互作用的交流体系,这样才能为全体学生的探究、思考、参与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信息。因此,建立多向互动的交流格局是势在必行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处所构建的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内外的山川、草木、房屋、街道、教师、教学材料等,这是蕴藏着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要很好地开发利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物质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宜地向学生传递这种文化信息,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文化信息。教学心理环境指师生的心理交流,包括思维、情感、人格、需要、兴趣的互相传递、接受、共鸣等。只有师生心理的相通、相知,交流互动才能真正地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获得身心愉快的乐学功能。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感情倾向。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强迫学生学习是违反心理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都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对于教和学的关系而言,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对高职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创造环境我和你一块学习”。“强制”与“吸引”,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同时导致的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越学越乏味;“吸引”学习,就是教师运用精湛的语文教学艺术,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总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并非指一堂课或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代表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师对教学艺术的娴熟驾驭和教学观念的进步。
三、“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创新与运用的内容
(一)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去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教师的选材应贴近生活、贴近行业的最新的动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使课堂互动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为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大豆》一课时,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不改变体裁的情况下,改变课文结构,改变写法,改变视角,重写《大豆》,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最后教师从中选出优秀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第二步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此文后得到的启发,学生们个个七嘴八舌,想出一个个美妙的世界。第三步由此总结说明文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同学都要举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这样,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开阔了思路,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对于学生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教师要从正面加以肯定,以启迪和活跃他们的思想,扶植他们的批判精神。要培养他们善于质疑,善于否定,善于超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品质,从而不断有所创见。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方法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这样让学生自始至终有“我是其中一分子”的感受,使学生感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强烈的教学节奏,特别是让“学困生”没有“被遗忘”的感觉,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长知识、增才干、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营造“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他们只有在经历这一过程的活动中,才能使才智得到发展,才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它是“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一人登台授课的弊端逐渐显现,教师一人的三尺讲台最终将被学生多人表演的舞台所替代。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能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开放。即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即社会”,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教师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引进高职语文课堂,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围绕“时”“事”不断变换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眼光由高职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探讨社会问题的强烈欲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受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堂的“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注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名师明码标价进课堂,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事实上,无论教师知识多渊博,学生就是不去听他的课,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的课堂到座率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采取“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
3.思维的开放。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向传统挑战,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怀疑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4.学科之间的开放。现在,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并不分专业、不分学科,但学科是客观存在的。高职语文应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创设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养成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构建“多媒体”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已成为历史陈迹。“多媒体课堂”“网吧式课堂”“体闲娱乐课堂”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主流课堂。依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学生可通过网络同教师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具个性化,并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知。
总之,实现高职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现代的“交流道、交流业、共释惑”。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正如王克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说:“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二是动机。”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交流互动”教学只是无数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并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谋略与课堂教学行为,充实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朱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4]邵瑞玲.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5).
[关键词]高职 交流互动 语文教学
[作者简介]李自庆(1956- ),男,河南漯河人,漯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语文教学论。(河南 漯河 4620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114-02
一、引言
在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是所有高职语文教师倍加关注的问题。而教育心理学理论中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发挥其创新潜能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互动、学生互动是教学能够进行的必要前提,师生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活动。教好语文的首要条件是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建接触和使用语言的环境并使其乐在其中,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尽可能多地进行听、说、谈、写的仿真训练,使学生感到是他们为求知而上课,是他们自己的课堂,而不是教师的课。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本领,这个“本领”既有对教学规律的服从,也有对教学方法创造性的发挥,是教师娴熟地运用综合的教学技能技巧,按照美的规律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教学实践活动。从“交流互动”教学模式中我们深深体悟到语文教学的艺术乐趣,它不仅要使得学生愉快地去学习语文,而且也要使教师欣欣然地去教语文。教学艺术在关照教学对象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的关照。要达到这个境界,就离不开创造性的教学谋划和创造性的教学行为。高职语文教学设计,更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谋划中的运用,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对学生学习力的判断艺术、对自我教育力的估价艺术是谋划的科学依据。对课文教学目标的确立与陈述、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结构的安排,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课堂教学行为。可以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课堂之上。语文教学艺术中谋划的物化产品就是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我们对高职语文教学艺术的相对静态的认识。而它的动态性特征则表现为教学的具体行为艺术。实现高职语文教学课堂的“交流互动”,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必然要求,是这一行为艺术的本质特征的外现和升华。
二、“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创新意义与特征
“交流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不是单向和单一的,而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群体之间,通过各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而构成的认知和情感和谐、多向互动的格局。这种格局有两个最主要的特点:一是它交流的主客观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主要包括:师为主生为客,生为主师为客,个体为主、群体为客,群体为主、个体为客,群体为主、群体为客,等等;二是交流的互动性,也就是主客观之间的位置是不断转化的,形成多向互动为主体,相互作用的交流体系,这样才能为全体学生的探究、思考、参与提供充分的空间和充足的信息。因此,建立多向互动的交流格局是势在必行的。“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实际上是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处所构建的教学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如校内外的山川、草木、房屋、街道、教师、教学材料等,这是蕴藏着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要很好地开发利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物质的教学环境,适时适宜地向学生传递这种文化信息,使学生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文化信息。教学心理环境指师生的心理交流,包括思维、情感、人格、需要、兴趣的互相传递、接受、共鸣等。只有师生心理的相通、相知,交流互动才能真正地动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具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获得身心愉快的乐学功能。语文学习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与掌握语文的感情倾向。学生是有主动性的人,强迫学生学习是违反心理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都是受兴趣和需要支配的。对于教和学的关系而言,过去的观念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强制你学习”。现在对高职生是“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你不愿意学习,我来吸引你学习,创造环境我和你一块学习”。“强制”与“吸引”,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同时导致的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强制”学习,学生以学习为苦,越学越乏味;“吸引”学习,就是教师运用精湛的语文教学艺术,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越学越有味,美在其中,乐在其中。总之,“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并非指一堂课或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代表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体现出教师对教学艺术的娴熟驾驭和教学观念的进步。
三、“交流互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创新与运用的内容
(一)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发诱导学生去学习,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交流互动”中轻松愉快地获得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教师的选材应贴近生活、贴近行业的最新的动态,适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以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使课堂互动具有真实性和实效性,为踏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学习《大豆》一课时,第一步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在不改变体裁的情况下,改变课文结构,改变写法,改变视角,重写《大豆》,百花齐放,各显神通,最后教师从中选出优秀作品与原文进行比较。第二步可让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此文后得到的启发,学生们个个七嘴八舌,想出一个个美妙的世界。第三步由此总结说明文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让每一个同学都要举一个正面或反面的例子。这样,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开阔了思路,展示了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了一种探求知识的欲望。对于学生中碰撞出的思想火花,教师要从正面加以肯定,以启迪和活跃他们的思想,扶植他们的批判精神。要培养他们善于质疑,善于否定,善于超越,“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思想品质,从而不断有所创见。
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教学目标,向学生提出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及要求,通过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等方法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这样让学生自始至终有“我是其中一分子”的感受,使学生感知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强烈的教学节奏,特别是让“学困生”没有“被遗忘”的感觉,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长知识、增才干、大大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二)营造“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为了使学生获得多少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获得语文知识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他们只有在经历这一过程的活动中,才能使才智得到发展,才能学会怎样去发现问题、怎样去分析问题、怎样去解决问题,才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获得创造的能力。“经历学习过程”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它是“交流互动”教学模式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一人登台授课的弊端逐渐显现,教师一人的三尺讲台最终将被学生多人表演的舞台所替代。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如果教师多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教学策略、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就能调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潜能,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我们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营造“开放式”的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的开放。即高职语文教学内容要与广阔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语文即社会”,这是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教师要不断地把社会生活中鲜活的东西引进高职语文课堂,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正如唐朝诗人白居易所主张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围绕“时”“事”不断变换教学内容,把学生的眼光由高职语文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生活,激发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思考社会问题、探讨社会问题的强烈欲望。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受市场化和商业性的影响,高职语文课堂的“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也应运而生。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关注的呼声越来越高。专家、名师明码标价进课堂,吸引学生走进课堂。事实上,无论教师知识多渊博,学生就是不去听他的课,教学质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学生的课堂到座率越来越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要采取“商业经营模式教学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知识。
3.思维的开放。不同的人,由于所处的角度不一样,对于同一问题的认识程度也不一样。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问题,可以不设标准答案,允许各种不同的观点存在。教师要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向书本挑战,向传统挑战,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怀疑的精神,开拓创新的精神。
4.学科之间的开放。现在,许多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在大学一年级并不分专业、不分学科,但学科是客观存在的。高职语文应在学科与学科之间建立起横向的联系,创设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养成在更广的范围、更多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的习惯。
(四)构建“多媒体”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法”已成为历史陈迹。“多媒体课堂”“网吧式课堂”“体闲娱乐课堂”已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主流课堂。依据教学相长的原则,学生可通过网络同教师一样根据自己的兴趣,非常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具个性化,并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知。
总之,实现高职语文课堂的“交流互动”是素质教育的要求,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早已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而是现代的“交流道、交流业、共释惑”。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基本能力。高职语文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更好的自由发展和思考的空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正如王克先在《学习心理学》一书中说:“一个人的学业成绩由两个因素来决定:一是智力,二是动机。”语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交流互动”教学只是无数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全部。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语文教学艺术,并通过艺术化的教学谋略与课堂教学行为,充实高职语文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J].课程·教材·教法,1991(10).
[2]朱其蕤,冯显灿.教学言语学[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赵伶俐.审美化教学论[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5).
[4]邵瑞玲.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游华金.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构建[J].教育探索,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