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列车 生病的风景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辛笛是“九叶”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给现代诗歌留下了不少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风景》一诗是辛笛的代表作,全诗对“病态”的风景进行了深刻的观察与审视,采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把在铁路上进行的列车和风雨飘摇的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进行了整体观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惨痛现实一种深深忧虑之情。它通过平淡的描述和意象的烘托,在作品形象和读者想象之间造成了审美空间地带,使读者以强烈的参与意义进入到作者的世界,最后进入作品所影射的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辛笛;《风景》;诗歌解读;爱国情怀
  辛笛是“九叶”诗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声并不显赫,但却给现代诗歌留下了不少能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优秀作品。他1912年生于天津,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193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继续研究英国文学。在孤身负笈异域时期,辛笛就写过许多优秀的印象派诗篇,如二十余首《异域篇》,这些诗作是辛笛诗风成熟的标志。其中较为著名的诗歌有《挽歌》、《秋天的下午》、《月夜之内外》、《对照》、《巴黎旅意》、《杜鹃花和鸟》、《再见,蓝马店》、《刈禾女之歌》、《狂想曲》、《门外》等,这一组诗有的发表在《大公报》文艺副刊上,有的应邀寄给戴望舒主编的《新诗》等刊物上。1947年冬,辛笛因公去美国作短期考察,在这期间写下的《海上小诗》、《熊山一日游》、《甘地的葬礼》、《尼亚加拉瀑布》和回国后写下的《风景》、《山中所见—一棵树》、《夕语》等大多发表在《诗创造》和《中国新诗》上。在四十年代后期发表的诗作后来收入《辛笛诗稿》的“手掌篇”中。
  《风景》一诗是辛笛的代表作,曾入选多种诗歌选集和文学史教材。此诗源自诗人真实的生活体验。1948年夏天,辛笛乘坐列车行进在沪杭道上所见所感所思而写成。坐火车旅行的经验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陌生,尤其在长距离的长途旅行中,列车外的金黄的油菜,连绵的青山,劳作的农民对昏昏欲睡的旅行者来说,真是莫大的精神享受,在流动的风景上,旅行者感受到的是生命的欢愉和美好,但是对诗人辛笛而言,窗外的风景更多的是一种“病态”的呈现,它丝毫没有引起新奇、新鲜的感受,反而加重了一种精神上的背负,进而加剧了诗人对家园前途的感伤情怀。一种沉甸甸的、不堪重负的压迫感,成为整首诗歌最重要的情感基调。
  本诗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 “列车轨在中国的肋骨上,一节接着一节社会问题。”将“列车”作为一个整体意象纳入到诗句里,在新诗中并不多见,诗人抓住笨重的“列车”和多难的“国家”之间内蕴上的互通之处,创造出来一个并不突兀的审美意象。并极大地提升了是诗歌的想象空间。把辚辚的铁轨喻为“肋骨”,一节一节的车厢喻为连绵不断的“社会问题”。一开始,就带给读者一种新奇而严肃的思考。本诗写作的年代,这是国民党政权即将崩溃,中国陷入空前黑暗的时期,在国统区内部物价飞涨,腐败滋生,民众抗议此起彼伏。作为具有忧国忧民情怀的爱国诗人,辛笛不可能对眼前灾难深重的中国无动于衷。作者在这里采用虚实相生的方法,把在铁路上进行的列车和风雨飘摇的祖国命运联系起来进行了整体观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惨痛现实一种深深忧虑之情。在动荡中前行的车厢,正如同样颠簸的社会引起了作者别样的“诗情”,也体现了他卓越的想象力。
  接下来诗人把目光投向了列车窗外,抒情视角也发生了转变。“比邻而居的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诗人首先关注的不是自然风景而是“茅屋”和“田野间的坟”,即人和人的生存状况,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茅屋”暗示了贫困匮乏的物质生活,令人触目惊心的是与茅屋“比邻而居”的“坟”,诗人把分别代表了生存和死亡的两个意象突兀地排列在一起,给读者造成强大的情感冲击力。同时,“比邻而居”一词看似随意的调和了生与死的距离和界限,但更在深层次上暗示了由“生”入“死”的极大可能,不动声色地揭示着人在特定时代背景中的悲惨命运,因而显得格外可怖。“生活距离终点这样近”,是前一句的形而上的概括和总结,显现了诗人一种痛苦的哲思,这种哲思的获得并不是诗人出居冥想的结果,而是生活现实教给人的一种最直接的感受,再次暗示了诗人的悲伤情绪。
  “夏天的土地绿得丰饶自然,兵士的新装黄得旧褪凄惨”,前一句诗人赞美了生机勃勃的自然,“土地”暗示着广大的自然环境,它显得如此丰饶富足,充满生机,但生活其中的人却如此贫乏,甚至到了与死亡“比邻而居”的可悲境地,这不不得一起读者的深深思索。诗人再写到兵士的“黄”新装,与上句的形成鲜明对比。土地“厚德载物”意蕴着一种深沉的品格,一种无私奉献,宽厚博大的品质,因此它显得“丰饶自然”,充满生机,而兵士却是杀戮、鲜血的象征,它存在的终极价值就是毁灭生命,破坏和暴力是其坚守不渝的行动指南。这里,“土地”和“兵士”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体。“绿”和“黄”两种颜色的对峙即意味着生命和毁灭两种力量的绞杀。在这里,诗人鲜明地作出了自己的价值判断,与丰饶自然的“绿”相比,“黄”的新装显得“旧褪凄惨”,一种行将破败的征兆。这正体现了诗人的反战思想。
  “惯爱想路来行过的地方,说不出生疏却是一般的黯淡”,点明了诗人所见所感的悲惨景象。一路行过的地方,是诗人日思夜想的家园,但经过战火的蹂躏和暴政的摧残,原来亲切自然的魂牵梦绕的灵魂归宿却已变得面目全非, “说不出生疏”的感觉体现了一种生命中最大的不能承受之痛!原来如诗如画的江山在诗人眼中已变得“一般的黯淡”,不见生机,不见希望,哀鸿遍野,生灵涂炭。
  在最后一句诗中,诗人的情感达到了一种激越的突变:“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都是病,不是风景!”, “瘦的耕牛”和“更瘦的人”以突兀的方式出现在作者的视野,构成了夏日原野中最触目惊心的“风景”。他们如此不堪的生存重负唤起了诗人深深的忧虑和同情,是前一句平淡叙述之后的一次情感的强化,也是全诗情感脉络发展的顶峰,这一幅令人潸然泪下的夏日农耕图已不再是单纯的风景写照,而是病态社会的一个浓缩,一种隐喻。
  同样是感时忧国的爱国诗作,《风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闻一多的一首名作《发现》,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一种心酸炽热的情感。,但他没有采用闻一多那样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用类比的方法,选择了最具代表性的独特意象来表达自己对“风景”的理解,其中体现了对国家黑暗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愤懑。《风景》既不呼喊,也不雕琢,用的都是明白的文字,却朦胧了文字的意义,它通过平淡的描述和意象的烘托,把诗人内心清醒的意识逐步暗示给读者,而这种暗示又是隐蔽的,于是在作品形象和读者想象之间造成了审美空间地带,使读者以强烈的参与意义进入到作者的世界,最后进入作品所影射的四十年代的中国社会。
  参考文献:
  1、 钱理群等.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 陆贵山.中国当代文艺思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士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根本,也是促进国内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全面发展的关键部分。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既要坚持与建筑工程实际需耍相结合的原则,还要严格把握施工技术应用的要点。   关键字: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建筑施工主体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核心,它是否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
期刊
摘 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员意识在实质上也是一种做人意识。把党员意识教育与做人教育有机统一起来,把党性教育和人性教育有效结合起来,能够增强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做人教育;党员意识;先进性;全面发展  一、学会做人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所在  学会做人是青年学生追求的人生目标之一,也是他们关注和思索的热点问题。其实,学校教育又何尝对此不予
期刊
摘 要: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既有水泥混凝土施工特点,也存在路面工程的普遍特性,在施工过程中应首先从原材料开始控制,充分重视人为因素的影响,规范各个工序的操作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对主要指标(如平整度、强度)加强控制,从而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质量。本文从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方面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中存在的一些质量问题,提出了施工质量保证的具体措施和要求。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
期刊
摘 要:政党的先进性是同党在特定时期的中心任务相联系的,它总是随着历史任务和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马克思主义政党诞生一直到今天,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完善的历史过程。在当代新的历史条件下,先进性建设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时代特征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先进性特征,即要求我们能够把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目前劳动争议处理体系中,劳动仲裁是作为诉讼的强制前置程序,但本应作为分流人民法院办案压力的劳动仲裁却存在很多制度上的硬伤,如劳动仲裁机构定位不清,劳动仲裁行为性质不明,仲裁裁决的效力仅限于执行力导致当事人不重仲裁而重诉讼,究其原因则在于仲裁裁决的准司法性质在行政机关的干预下得不到强化。笔者认为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将民事诉讼中的既判力制度引入到劳动仲裁裁决中。  关键词 :劳动仲裁;裁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必要执行政策之一,是一项系统建设工程。三农政策始终是我国经济建设发展进程道路中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我县新农村建设以及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大计。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土地管理;问题; 解决方式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强加强土地管理十分必要,这不仅
期刊
标准经费作为部队建设的主要财力,管好用好标准经费,对部队完成以作战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强化标准经费供应管理进行了探讨。  一、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一)积极推行经费标准化管理  突出重点搞好保障,在供需矛盾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标准经费保障要坚持优先保障重点方向、重点部队、重点装备,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建设的刀刃上。同时,不断改进和完善标准经费的管理方式和
期刊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媒体不断出现并迅速成为传播媒介的新宠。相比较传统媒体,新媒体在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的呈现方式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征,如果使用得当,新媒体同样可以在科技展览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科技展览  一.新媒体及其传播特征分析  1.新媒体的概念  随着新媒体在社会中不断出现,人们对新媒体的研究和认识也逐步深入,当前,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
期刊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克服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摆在建筑企业和建筑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原因;措施  桥梁垮塌、楼房沉陷等劣质工程虽为数极少,但影响极坏。施工单位如何维护自身的形象和荣誉,确保优质工程十分重要。结合多年来的施工,笔者就施工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采取的措施作了归纳,与同行们交流探讨。  
期刊
摘 要:本文对2007年发生的网络事件进行内容分析,认为网络事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伦理道德、公民素质的关注,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二是对社会和媒体的监督;三是对公民权利的维护。并指出网络事件主题中的四个悖论:理性与非理性;维权与侵权;民间与官方;自由言论与炒作。  关键词:网络;网络事件;主题     所谓网络事件,通常指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将某一社会事件或现象在网络上传播,以引起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