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宇春版《超级女声》大获全胜之后,真人秀节目泛滥一时,本来天下节目一大抄,即使在电视产业高度发达的欧美等国,节目雷同的现象也比比皆是,何况在电视产业化发展初级阶段的我国,可我们如今这样的抄袭方法,实在令人堪忧,无他,诸档PK选秀节目完全照搬“超女”各环节,并在“超女”娱乐方式上偷工减料,实在让人感慨,连抄袭都嫌麻烦,还能干点什么?难怪到处都在PK,却再难看到“满城尽说李宇春”的盛况。
拜访过生蛋的鸡
要说湖南卫视能在娱乐秀上一招先,实在也没什么秘密可言,简单,就是抄袭的时候不忘提醒自己,好歹动动脑子;第一,要想一下,抄谁的?他们最起码明白一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抄还不抄最好的?于是总是把眼睛盯住那些电视产业最发达的地方,刚开始,是看了人家的节目,就直接抄下来,于是有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后来知道光照猫画虎不行,就派人到真人秀节目的始作俑处,去人家的培训学校学习做节目的精髓;第二,找到Mr. Right 后,湖南卫视没有大功告成的感觉,还知道逼自己再用点功,抄也要抄到位,于是,在各个环节上,努力向楷模靠齐,让主持人能耍起宝来、让嘉宾尖酸刻薄起来、让选手秀出才艺背后的东西来;第三,即使是抄,也要抄得有点创意、抄得更符合本地实际。《美国偶像》里有一个观众参与的环节,但是观众的参与电话是免费播打,而且规定只能在总决赛的四个小时里打,对选手最后的胜出没有太大影响;湖南卫视则一下子就嗅到了辽阔的商机,人家想到年轻人爱用手机发短信,就立刻找到电信部门谈分成,然后,把这个收费平台搭建好,号召全中国的手机用户投票支持自己的选手,结果,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为湖南卫视和中国电信事业的经济增长做贡献,学术界和评论界则为一个电视台重视人民的呼声而喝彩,湖南卫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节目如此抄法,绝对是名利双收。
东施不效颦
要说国内其他电视台,就实在是过于偷懒了,要学湖南卫视也要学到家嘛,最少是该学习人家怎么抄别人的,可是我们的电视从业人员都聪明得紧,严格遵循钱钟书先生的教诲——“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要去看那只下蛋的母鸡”,不去费那个事,既然“超女”火了、湖南卫视会做这类选秀节目,拿来就行了,要不就是直接套用“超女”模式,海选、PK、短信投票加复活机制,把女生变男生,行了!好不好的,先挣点短信钱再说;要不,就把湖南卫视做过的其他选秀PK节目翻出来,照着做,你不是给琼瑶选过秀吗?我就给曹雪芹选个秀;你湖南卫视不是会做选秀节目吗?好,我把你幕后的主创人员挖过来,何必费事把我的人送出去学呢,你不是给培训好了吗?
大家是真的忘了军事家孙子先生的教训:“欲求其上,必求上上”,如果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怎么也得有超越竞争者的勇气和决心,否则必定落败。这么多克隆者把眼睛盯在湖卫视身上,无非是想如湖南卫视一样,通过打造知名节目、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分一杯羹。可是,如果想出奇制胜,应该把目光投向山的最高峰,总是企图从竞争者处淘宝,如何能在决战中胜出。笔者在此并没有夸奖湖南卫视的主观愿望,个人对其以复制成功节目为秘诀的立业方法非常不以为然,这是另一个话题,而更让笔者痛心的是,如今全国有那么多有能力有才力做些大手笔的电视机构,甚至包括全国地方台里名列翘楚的几家电视台,不考虑自己的地域特点和定位,反过头来却在大张旗鼓地复制湖南卫视制作的文化赝品,实在是缺乏创见。其实,发达国家电视制作形式多种多样,就是真人秀节目也是五花八门,要学,干嘛不跟最好的学?干嘛不学得更到位?如果中国电视业的领头羊们能够在学习的态度上向湖南卫视看齐,有一点眼光、有一点创见,我们不会看到各种PK节目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盛放。
那只会下蛋的鸡
真人秀节目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发明之后,一直是欧美国家电视屏幕上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在美国,最大的几家电视公司除了在新闻节目、重点电视剧方面进行争夺外,每年会推出自己主打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进行收视率竞争,近年来,NBC将宝押在《飞黄腾达》(直译为《学徒》)上,ABC和CBS则分别以《幸存者》和《金钱与爱情》(直译为《单身汉》)两档真人秀节目进行抗衡,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凡响,可以说在真人秀节目的竞争中,没有一家电视台能够坐稳第一把交椅,而这几部真人秀或是表现人的经营管理才能(如《飞黄腾达》)、或是表现人在极限环境的生存能力(如《幸存者》)、或是表现青年男女面对金钱和爱情的抉择,以表现平民才艺节目为卖点的真人秀节目是全美第四大电视公司FOX的《美国偶像》,另外还有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的《超级保姆》、《家庭角色互换》等姿态各异的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受到制作公司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节目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真人秀节目表现的就是规定情境下普通人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由于片中的的“主要角色”都是普通人,不用支付太多的报酬,于是就比以名人为卖点的节目或电视剧节省很多人员开支;而同时,真人秀节目展现的是在规定情景下真实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既有电视剧引人入胜的跌宕情节、又有纪录片以真实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容易唤醒观众的收视热情。虽然学术、评论界常常批评真人秀节目的方方面面,但电视公司还在绞尽脑汁地炮制、观众也依旧踊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PK类真人秀只是真人秀大家庭中的一种,而PK类真人秀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竞争的目标要足够大、足够刺激人,或是奖金足够大、或是机会足够好,如果大家是为了争一个冰箱而参加这个游戏的话,连观众都会索然无味;其二,竞争过程足够难,比如让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一天时间把租金是天价的房间租出去,这样就使得收视悬念平地而起,参赛者在高度压力之下,则很有可能做出各种过激表现,不想有冲突也难;其次,评判过程要足够残酷,要不然就是让朝夕相处的队友明争暗夺、把其中之一淘汰出局,要不然就是有最难缠的评判者、给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判断,在人人自危、力求自保的情态下,矛盾冲突更加表面化,节目就变得好看;再其次,则是在节目制作中,坚定地对竞争和评判过程的进行真实表现,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举止和情感性格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而观众则在对过程的展示中,和片中人物产生情感联系,愿意了解他或她未来命运的走向;还有一点,是追求各视觉因素的“养眼”,片中各类人物形象是光鲜时尚的,拍摄地点的景色是抓人眼球的,而节目制作中,则注意把这些“养眼”的元素进行突出放大,使之担负起渲染气氛、表达情绪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任务。
失之毫厘,差之……
反观当下我国电视屏幕上的一些选秀节目,恰恰在这几点上做得欠周全。今年元旦开始热播的“红楼”选秀节目,本来创意非常好,可是实施过程就走了样。“红楼”的竞赛过程过于简单,几队选手排排站出来,每个人表演一个规定动作,然后就进入了点评和淘汰的阶段。真人秀节目的一个重点,是要根据节目主题,设计最合适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学徒》一片就设计成了给美国地产大亨寻找项目管理人的游戏,片中设计的十几个竞赛题目,都与企业营销和管理有关,直接展现参赛选手作为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真人秀节目的另一个重点,是要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表现人在特定情形下的种种表现,而展示这些人的状态,则是为了让观众更多地了解选手在表象下掩盖的真性情或真气质,从而与节目中的人物产生某种情感联系,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节目中去;更精彩的真人秀节目,则是应该利用巧妙的设置制造吸引眼球的事件,为节目添彩。
拜访过生蛋的鸡
要说湖南卫视能在娱乐秀上一招先,实在也没什么秘密可言,简单,就是抄袭的时候不忘提醒自己,好歹动动脑子;第一,要想一下,抄谁的?他们最起码明白一点,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要抄还不抄最好的?于是总是把眼睛盯住那些电视产业最发达的地方,刚开始,是看了人家的节目,就直接抄下来,于是有了《快乐大本营》和《玫瑰之约》,后来知道光照猫画虎不行,就派人到真人秀节目的始作俑处,去人家的培训学校学习做节目的精髓;第二,找到Mr. Right 后,湖南卫视没有大功告成的感觉,还知道逼自己再用点功,抄也要抄到位,于是,在各个环节上,努力向楷模靠齐,让主持人能耍起宝来、让嘉宾尖酸刻薄起来、让选手秀出才艺背后的东西来;第三,即使是抄,也要抄得有点创意、抄得更符合本地实际。《美国偶像》里有一个观众参与的环节,但是观众的参与电话是免费播打,而且规定只能在总决赛的四个小时里打,对选手最后的胜出没有太大影响;湖南卫视则一下子就嗅到了辽阔的商机,人家想到年轻人爱用手机发短信,就立刻找到电信部门谈分成,然后,把这个收费平台搭建好,号召全中国的手机用户投票支持自己的选手,结果,老百姓心甘情愿地为湖南卫视和中国电信事业的经济增长做贡献,学术界和评论界则为一个电视台重视人民的呼声而喝彩,湖南卫视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节目如此抄法,绝对是名利双收。
东施不效颦
要说国内其他电视台,就实在是过于偷懒了,要学湖南卫视也要学到家嘛,最少是该学习人家怎么抄别人的,可是我们的电视从业人员都聪明得紧,严格遵循钱钟书先生的教诲——“觉得鸡蛋好吃、何必非要去看那只下蛋的母鸡”,不去费那个事,既然“超女”火了、湖南卫视会做这类选秀节目,拿来就行了,要不就是直接套用“超女”模式,海选、PK、短信投票加复活机制,把女生变男生,行了!好不好的,先挣点短信钱再说;要不,就把湖南卫视做过的其他选秀PK节目翻出来,照着做,你不是给琼瑶选过秀吗?我就给曹雪芹选个秀;你湖南卫视不是会做选秀节目吗?好,我把你幕后的主创人员挖过来,何必费事把我的人送出去学呢,你不是给培训好了吗?
大家是真的忘了军事家孙子先生的教训:“欲求其上,必求上上”,如果想在竞争中求生存,怎么也得有超越竞争者的勇气和决心,否则必定落败。这么多克隆者把眼睛盯在湖卫视身上,无非是想如湖南卫视一样,通过打造知名节目、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分一杯羹。可是,如果想出奇制胜,应该把目光投向山的最高峰,总是企图从竞争者处淘宝,如何能在决战中胜出。笔者在此并没有夸奖湖南卫视的主观愿望,个人对其以复制成功节目为秘诀的立业方法非常不以为然,这是另一个话题,而更让笔者痛心的是,如今全国有那么多有能力有才力做些大手笔的电视机构,甚至包括全国地方台里名列翘楚的几家电视台,不考虑自己的地域特点和定位,反过头来却在大张旗鼓地复制湖南卫视制作的文化赝品,实在是缺乏创见。其实,发达国家电视制作形式多种多样,就是真人秀节目也是五花八门,要学,干嘛不跟最好的学?干嘛不学得更到位?如果中国电视业的领头羊们能够在学习的态度上向湖南卫视看齐,有一点眼光、有一点创见,我们不会看到各种PK节目一下子如雨后春笋般盛放。
那只会下蛋的鸡
真人秀节目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英国发明之后,一直是欧美国家电视屏幕上常见的节目形式之一,在美国,最大的几家电视公司除了在新闻节目、重点电视剧方面进行争夺外,每年会推出自己主打的一档真人秀节目进行收视率竞争,近年来,NBC将宝押在《飞黄腾达》(直译为《学徒》)上,ABC和CBS则分别以《幸存者》和《金钱与爱情》(直译为《单身汉》)两档真人秀节目进行抗衡,都取得了不错的收视凡响,可以说在真人秀节目的竞争中,没有一家电视台能够坐稳第一把交椅,而这几部真人秀或是表现人的经营管理才能(如《飞黄腾达》)、或是表现人在极限环境的生存能力(如《幸存者》)、或是表现青年男女面对金钱和爱情的抉择,以表现平民才艺节目为卖点的真人秀节目是全美第四大电视公司FOX的《美国偶像》,另外还有关注家庭教育问题的《超级保姆》、《家庭角色互换》等姿态各异的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受到制作公司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节目制作成本相对较低,真人秀节目表现的就是规定情境下普通人的行为状态和心理,由于片中的的“主要角色”都是普通人,不用支付太多的报酬,于是就比以名人为卖点的节目或电视剧节省很多人员开支;而同时,真人秀节目展现的是在规定情景下真实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命运,既有电视剧引人入胜的跌宕情节、又有纪录片以真实震撼人心的力量,因此容易唤醒观众的收视热情。虽然学术、评论界常常批评真人秀节目的方方面面,但电视公司还在绞尽脑汁地炮制、观众也依旧踊跃。
但值得注意的是,PK类真人秀只是真人秀大家庭中的一种,而PK类真人秀有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竞争的目标要足够大、足够刺激人,或是奖金足够大、或是机会足够好,如果大家是为了争一个冰箱而参加这个游戏的话,连观众都会索然无味;其二,竞争过程足够难,比如让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在一天时间把租金是天价的房间租出去,这样就使得收视悬念平地而起,参赛者在高度压力之下,则很有可能做出各种过激表现,不想有冲突也难;其次,评判过程要足够残酷,要不然就是让朝夕相处的队友明争暗夺、把其中之一淘汰出局,要不然就是有最难缠的评判者、给出最令人意想不到的判断,在人人自危、力求自保的情态下,矛盾冲突更加表面化,节目就变得好看;再其次,则是在节目制作中,坚定地对竞争和评判过程的进行真实表现,每个参与者的行为举止和情感性格是体现在具体的情境中的,而观众则在对过程的展示中,和片中人物产生情感联系,愿意了解他或她未来命运的走向;还有一点,是追求各视觉因素的“养眼”,片中各类人物形象是光鲜时尚的,拍摄地点的景色是抓人眼球的,而节目制作中,则注意把这些“养眼”的元素进行突出放大,使之担负起渲染气氛、表达情绪和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任务。
失之毫厘,差之……
反观当下我国电视屏幕上的一些选秀节目,恰恰在这几点上做得欠周全。今年元旦开始热播的“红楼”选秀节目,本来创意非常好,可是实施过程就走了样。“红楼”的竞赛过程过于简单,几队选手排排站出来,每个人表演一个规定动作,然后就进入了点评和淘汰的阶段。真人秀节目的一个重点,是要根据节目主题,设计最合适的游戏方法和规则。《学徒》一片就设计成了给美国地产大亨寻找项目管理人的游戏,片中设计的十几个竞赛题目,都与企业营销和管理有关,直接展现参赛选手作为管理者的智慧和能力;真人秀节目的另一个重点,是要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表现人在特定情形下的种种表现,而展示这些人的状态,则是为了让观众更多地了解选手在表象下掩盖的真性情或真气质,从而与节目中的人物产生某种情感联系,愿意花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节目中去;更精彩的真人秀节目,则是应该利用巧妙的设置制造吸引眼球的事件,为节目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