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应对WiMAX等新兴宽带接入技术的挑战,满足新型业务的需求,3GPP在2004年底启动了3G长期演进LTE技术的标准化工作。LTE旨在提高数据传输速率,降低系统时延,增大系统容量等。本文对LTE技术从标准到特性再到架构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LTE 4G LTE-Advanced
中图分类号:F626.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08 -01
1、前言
今日,3G通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进入商业用途。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应用上也发现3G通信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采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2G的"电路交换模式"(Circuit Switch Mode),而非采用纯IP方式,也因此容易受到多用户的干扰,导致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面对这些应用上的缺点,各国都在研究和采取新的通信技术,LTE正是其中的一种。
2、3G技术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三种3G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种是TD-SCDM(英文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时分的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也可简称TD);第二种是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第三种是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
3、LTE技术的概念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从核心技术来看,通常所称的3G技术主要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多址技术,而业界对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界定则主要是指采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OFDMA多址技术,可见3G和4G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LTE、WiMAX及其后续演进技术LTE—Advanced和802.16m等技术均可以视为4G。
但是由于LTE的频谱利用率和理论传输速率达不到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MT-Advanced标准中的要求,所以一度被称作是准4G技术或3.9G技术,直到2010年12月20日, ITU才正式将WiMax、HSPA+、LTE技术正式纳入4G标准当中。加上之前的LTE-Advanced以及WirelessMAN-Advcanced,目前有五种技术共同纳入到4G标准当中。
4、LTE的技术特征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鏈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5、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6、LTE-Advanced技术
2011年3月包括FDD 和TDD在内的 LTE又一个新版本Release 10即LTE-Advanced(LTE-A)完成,该版本主要增加了增强的上下行MIMO、载波聚合、无线中继、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新功能。
LTE-Advanced核心技术仍然是基于OFDMA、MIMO,但通过一些技术的增强来达到IMT-Advanced的要求,其主要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
(2)多天线增强(Enhanced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3)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
(4)中继(Relay)
(5)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ICICfor Heterogenous Networks)
7、通信技术展望
4G通讯的核心技术尚在研发阶段,且以目前3G通讯技术应用现况为如预期热络的情况来看,要使3G通讯成为主流通讯应用技术还得等一等,专家便预测市场消化并完全吸收3G技术的时间约需十年左右,而接踵而至的还有往后的5G以上技术。尽管4G比起3G有着更强大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已可见到4G在发展与往后实际应用上所以面临的问题,但是市场不变的趋势是,新技术和新需求将不断出现,有朝一日4G必然会取代3G,成为新一代行动通讯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LTE及4G发展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6月。
2、龙紫薇,徐晓东,邵春菊,杨光.《LTE TDD与LTE FDD技术简介和比较》[A].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3、沈嘉.《LTE—Advanced需求、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研究》[A].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4、中关村在线http://3.zol.com.cn/209/2097174.html。
作者简介
高顺: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网工程师。
李莉: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讲师。
[关键字]:LTE 4G LTE-Advanced
中图分类号:F626.3 文献标识码:F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008 -01
1、前言
今日,3G通信的技术标准与规范已进入商业用途。然而到目前为止,在应用上也发现3G通信的许多缺点,例如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采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2G的"电路交换模式"(Circuit Switch Mode),而非采用纯IP方式,也因此容易受到多用户的干扰,导致传输速率无法大幅提高。面对这些应用上的缺点,各国都在研究和采取新的通信技术,LTE正是其中的一种。
2、3G技术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三种3G移动通信技术: 第一种是TD-SCDM(英文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即时分的同步码分多址技术(也可简称TD);第二种是W-CDMA也称为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也称为CDMA Direct 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第三种是CDMA2000是由窄带CDMA(CDMA 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
3、LTE技术的概念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的演进,始于2004年3GPP的多伦多会议。从核心技术来看,通常所称的3G技术主要采用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分多址)多址技术,而业界对新一代移动通信核心技术的界定则主要是指采用OFDM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调制技术的OFDMA多址技术,可见3G和4G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采用的核心技术已经完全不同,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LTE、WiMAX及其后续演进技术LTE—Advanced和802.16m等技术均可以视为4G。
但是由于LTE的频谱利用率和理论传输速率达不到国际电信联盟ITU的IMT-Advanced标准中的要求,所以一度被称作是准4G技术或3.9G技术,直到2010年12月20日, ITU才正式将WiMax、HSPA+、LTE技术正式纳入4G标准当中。加上之前的LTE-Advanced以及WirelessMAN-Advcanced,目前有五种技术共同纳入到4G标准当中。
4、LTE的技术特征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3--4倍于R6版本的HSDPA);上行鏈路2.5(bit/s)/Hz,是R6版本HSU-PA的2--3倍。
(3)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降低无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0.5ms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
(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
与3G相比,LTE更具技术优势,具体体现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
5、LTE的网络结构和核心技术
LTE采用由NodeB构成的单层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简化网络和减小延迟,实现了低时延,低复杂度和低成本的要求。与传统的3GPP接入网相比,LTE减少了RNC节点。名义上LTE是对3G的演进,但事实上它对3GPP的整个体系架构作了革命性的变革,逐步趋近于典型的IP宽带网结构。
3GPP初步确定LTE的架构如图1所示,也叫演进型UTRAN结构(E-UTRAN)。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aGW是一个边界节点,若将其视为核心网的一部分,则接入网主要由eNB一层构成。eNB不仅具有原来NodeB的功能外,还能完成原来RNC的大部分功能,包括物理层、MAC层、RRC、调度、接入控制、承载控制、接入移动性管理和Inter-cellRRM等。Node B和Node B之间将采用网格(Mesh)方式直接互连,这也是对原有UTRAN结构的重大修改。
6、LTE-Advanced技术
2011年3月包括FDD 和TDD在内的 LTE又一个新版本Release 10即LTE-Advanced(LTE-A)完成,该版本主要增加了增强的上下行MIMO、载波聚合、无线中继、增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等新功能。
LTE-Advanced核心技术仍然是基于OFDMA、MIMO,但通过一些技术的增强来达到IMT-Advanced的要求,其主要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
(2)多天线增强(Enhanced Multiple Antenna Transmission)
(3)协作多点传输(CoordinatedMultiple Poin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CoMP)
(4)中继(Relay)
(5)异构网干扰协调增强(eICICfor Heterogenous Networks)
7、通信技术展望
4G通讯的核心技术尚在研发阶段,且以目前3G通讯技术应用现况为如预期热络的情况来看,要使3G通讯成为主流通讯应用技术还得等一等,专家便预测市场消化并完全吸收3G技术的时间约需十年左右,而接踵而至的还有往后的5G以上技术。尽管4G比起3G有着更强大的应用优势,但目前已可见到4G在发展与往后实际应用上所以面临的问题,但是市场不变的趋势是,新技术和新需求将不断出现,有朝一日4G必然会取代3G,成为新一代行动通讯的主流技术。
参考文献:
1、《LTE及4G发展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1年6月。
2、龙紫薇,徐晓东,邵春菊,杨光.《LTE TDD与LTE FDD技术简介和比较》[A].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3、沈嘉.《LTE—Advanced需求、技术和网络演进趋势研究》[A]. 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 2008。
4、中关村在线http://3.zol.com.cn/209/2097174.html。
作者简介
高顺:南京嘉环科技有限公司,核心网工程师。
李莉: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