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研究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0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寒地大学地理位置偏北,拥有特殊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校园景观。在对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应努力反映寒地的自然和文化特征,并充分体现大学的精神,以增强师生的归属感,并让师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关键词: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12-02
  
  一、相关概念内涵
  大学也称高校或普通高等学校。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的定义,《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中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门入学考试的高级中学毕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1]。本文所指大学即指此类学校。
  大学校园景观是指在大学校园里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表现,一般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它是高校历史发展过程和校园文化沉积的综合体现,是整个校园环境的精髓所在。校园景观是一个由建筑、广场、树木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综合体,这些要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自然要素、人工要素和动态要素(见表1)。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水体因素、植物因素等;人工因素包括校园内的道路、广场、小品等构筑物;动态因素包括人的活动、人与景观间相互作用等[2]。
  表1校园景观要素
  寒冷地区的高校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气温较低,夏季较短,春秋凉爽,非耐寒性植物无法生存,故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在人文景观方面,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而形成了不同于南方大学校园的建筑风格、教学风格、文化活动等。
  二、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因素
  寒冷地区不同于南方温暖地区,其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和规划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设计、规划和构建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必须全面掌握寒地的大学校园景观现实状况,必须对影响校园景观的气候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寒地校园景观设计的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建筑因素和文化因素三类。
  (一)气候因素
  气候是影响景观设计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处于寒冷地区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更是如此。一般来说,寒冷地区的气候负面影响主要包括气温较低、阳光照射不充分、冬季寒风凛冽等等。1)气温较低。尤其是在冬季气温常常达到-0℃以下,在某些地方甚至能达到-30℃以下,给人的刺激较大,因此校园里的师生室外活动相对减少;同时,由于气温较低,导致很多非耐寒性植物无法生长,直接的影响就是冬季绿色的植物景观较少。2)阳光照射不充分。由于地处北方,因此在冬季很多地方光照较少,造成建筑或景观可能因采光不足,形成明显的阴影区,导致景观利用率的降低。3)冬季寒风凛冽。由于校园大都处在北方寒冷地区,因此冬季多数情况下西北风盛行,且寒冷刺骨,室外舒适度大打折扣,同时要是校园建筑或景观安排不当会加大风速。
  当然,寒冷地区的气候也存在着一些有利于校园景观塑造的地方,主要表现为:1)季相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具有“春花秋实、夏绿冬白”特色;2)冬季冰雪景观独特,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景观,如果能够加以设计营造,完全可以形成较具吸引力的寒地高校的特色景观效果。
  (二)建筑因素
  建筑是校园景观的主体部分,在寒地校园景观设计中,建筑要素对景观的建造、重塑和再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寒地校园建筑的风格、材料等方面往往受到当地城市建筑的影响,但由于独特的校园传统文化,也会使校园建筑具有一些自身的特色,如名人雕塑、书香气息较浓等。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很多高校由于在历史上受到前苏联建筑风格的影响,现今保留了较多苏联风格的建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了校园景观。当然,决定寒地建筑风格特点的最重要因素还是自然因素,如寒冷的气候和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设计因地制宜,此来充分反映寒冷地区建筑的总体特点,如,坐北朝南、墙体较厚、颜色较为暗淡等。
  (三)文化因素
  文化和景观相融相生,文化是景观的精髓,而景观是所在校园和地区文化的升华和提炼。寒地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受到了多种文化要素的影响:1)往往会受到所在地区的文化和城市精神的影响。例如,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设计时,设计师将基地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火车、铁轨、田埂的景观元素加以提炼,在形式上与场所特色元素建立一种呼应关系,横跨东西的长廊一定程度上可以看做是火车的“隐喻”,恢复了原有的稻田,体现出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的城市面貌,以及设计师对原有地貌的尊重[3]。2)校园景观营建还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大学历史、传统、文化等的综合凝练和体现。校园文化因校而异,不同的校园孕育了不同的校园文化,体现出各自的校园精神。校园景观中的植物、广场、教学楼、小路等都有可能成为校园文化的载体,既彰显校园文化,又受校园文化的影响。3)寒地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还可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如社会流行文化、政治文化因素、民族传统文化、国内外其他大学景观设计理念等等的影响。
  三、寒地大学校园设计——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例
  (一)东北师范大学校园概况
  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属于典型的寒地校园。学校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平方米。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4]。校园有生命广场、静湖广场、塔楼广场、旭日广场、东师文化园、学林景区、静湖景区、气象园景区、理化景区、文學院景区及牡丹园、芍药园等园林设施,仁爱阁和智爱亭等标志性景点。每一个广场、景区、景点都安置了相当数量的廊亭、台阶、石桌、木椅,方便师生室外活动、休闲、学习。这些设施不但美化了校园,同时在设计中蕴涵了比较深厚的文化含义,蕴涵了很多科学、生态和人生哲理,使有心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启迪[5]。
  (二)景观设计的思考与建议
  1.校园文脉挖掘与延续
  校园的文化历史是校园景观的灵魂,整个校园景观设计在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上都应传递出校园文化的气息[6]。东北师范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教育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为了彰显这种历史悠久的特色校园文化,延续具有革命传统的校园文脉,在景观设计时可以专门通过图片、雕塑、文字、道路名称、标识等形式在校园的公共空间对校园历史、文化、理念等加以塑造,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并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和启迪。
  2.体现寒地独特的景观特色
  寒冷地区的大学校园由于自然因素,形成了明显的季相,其中冬季的冰雪、保暖性建筑物、寒区特色冬季民俗文化等构成了其独特的景观。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南方大学有所不同,应全面兼顾植物种类、季相变化,建筑布局方式、建筑体量和尺度、建筑色彩和材质,雕塑系统,道路系统等方面,突出地域独特的景观特色。
  3.标志性人文景观和特殊景点
  寒地高校内有很多能够充分代表中国历史发展以及学校历史发展的景观形式。这些特定历史文化景观的出现丰富了校园的文化底蕴,深刻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建设[7]。在东北师范大学校园内有多栋前苏联风格建筑,象征了那个历史时期的峥嵘岁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标志,应该加以保护。同时,可以为一些已逝学者和专家建造雕塑,树立榜样,鼓舞后者。
  4.校园景观建设的多方参与
  校园景观建设是多个群体共同集成的结果,包括学校领导、主管部门、教职工、在校生以及校友们[8]。在校园景观建设中,除了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参与外,更要鼓励教职员工、在校学生及校友们积极参与,建言献策,避免景观建设成为专家或领导个人意志的反映。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深藏“象牙塔”的校园景观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校园景观不仅担负了积淀学校历史文化的重任,同时还起到教育师生、感召师生努力奋斗的作用。从东方古国的学堂到现代西方的大学校园,都有着多姿多彩的校园景观与文化渊源。独特的校园景观,早已上升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文化符号与文化品牌,成为彰显大学人文积淀与文化精神的鲜明旗帜,发挥着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灵感、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学生素质的巨大作用[9]。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Z].1986 -12-15.
  [2]罗伯特.鲍威尔,学校建筑——新一代校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3]李锦.东北地区高校校园绿地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8.
  [4]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简介[EB/OL].http://www.nenu.edu.cn/nenu- list.php?cid=1&id=1.
  [5]张常钟.用理念指导绿色、节约、和谐校园建设[EB/OL].http://ahhq.ahedu.gov.cn/jyx/20090225.htm.
  [6]金敏华.浅析大学校园景观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07,(24).
  [7]刘宏.寒地高校特色景观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8]李瑞, 范红艳,刘竞.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文化表达[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9):47-50.
  [9]于成宝,王兆立.论大学校园景观的设计理念和文化内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4):123-126.
其他文献
摘 要:针对《资治通鉴》中的标点问题,通过与有关文献及学者的观点进行比较,重新予以审视,求出更为客观的说法。  关键词:资治通鉴;标点;例  中图分类号:k20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190-03     《资治通鉴》标点例一文是吕叔湘先生发表在1979年《中国语文》第1,2期上的,该文专门就1956年第一版《资治通鉴》标点本所存在的标点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摘 要:目前,很多班级都只是一个“学生群体”,不能称之为“班集体”。班集体与班级并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班级更侧重于组织名称,而班集体则是一种价值判断,能反映班级的性质和水平。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班级从“学生群体”发展为“班集体”,是一个质的飞跃过程。一个真正的优秀班集体,应该拥有自己的定位和远瞻,善于挖掘和培养班集体核心竞争力,形成班集体的思维和智慧。以“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宿迁
期刊
摘 要: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框架内,实践教学对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教学具有开放性、互动性、探究性。在实践教学中,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统一。同时,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有效的教学保障。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反思与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293-
期刊
摘要:加强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和管制,促进消费者转向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现实背景下,通过大样本问卷调查,对消费者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进行探索,为政府引导消费者实行资源节约型与环境保护型消费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证资料。  关键词: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为;影响因素;作用机制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
期刊
摘 要:培养造就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于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河海大学以党建为抓手、以团组织培养为基础、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线,采取全方位、多渠道,立体、系统的培养模式,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做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与探索;河海大学  中图分类号:G4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作为一本人物传记,《哈特的一生》生动地展现了二战后牛津大学的哲学与法理学研究氛围,描绘出哈特在大学内外的不同人生。结合哈特的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的介绍,可以从内在视角解读哈特的学术地位、身份归属、性格特征三个主要问题,从而在学术思想本体之外审视哈特,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哈特,理解当代西方法哲学理论。  关键词:哈特;内在视角;学术认同;局内人;抑郁症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以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八年以来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创新实践为范例,在介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探索并讨论了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与理念。  关键词:高校社区;党员示范团;主体与理念;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41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33-0336-02    一、上海海洋大学大学生社区党员示范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  (一)背
期刊
摘要:采用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教师成长协作团学员的教师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等角度来研究职前小学教师培养实践教学组织新形式——教师成长协作团的成效,以切实提升协作团的质量与水平。  关键词:职前小学教师;教师成长协作团;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1)15-0301-04    一、小学教育专业教师成长协作
期刊
摘 要:当前人才市场出现这样的奇怪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找不到舒心的工作。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困难的情况,本文通过对张家港地方资源的深入调查,对应届毕业生的回访,总结出问题症结所在,提出实践教学改革的多项举措,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张家港;就业;工科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面对农村社会治理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民主形式——家庭联户代表制。建立了“村民——家庭代表——联户代表——组、村、镇”间的层层互动模式,延伸了农村管理体制末端的管理链条,将原本松散的农民有机地组织起来。这种基层民主管理模式,适应了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破解了组织难、民主实施难、村务监督难等现实问题,较好地实现了广大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