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科教、产业化、生态环境、出口、管理五个方面提出我国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的路径选择及对策。
[关键词] 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其中之一提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在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加快我国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中,有必要对转变的途径加以研究,以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一、走科教興牧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与发展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世界平均2%,而我国仅占0.2%,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要实现畜牧科技的不断进步,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鼓励、扶持和引导自主创新的积极政策;要加大创新研究投入,鼓励发展畜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建立国家、集体、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特别要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先进思想,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动态联盟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开展大规模的自主创新活动。
2.强化畜牧科技教育,加速培养畜牧科技人才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应做好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通过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瞄准国际畜牧新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交流合作、出国深造、科研攻关等形式,培养一批前沿科技人才。其次,要加强技术推广系列的人才培训,采取到教学科研单位深造、生产实践等形式,使他们既掌握国内外畜牧技术的最新进展,又具备对最新科研成果引进、试验推广的能力及畜牧业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技术队伍培训,要通过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班、远距离教育等形式,重点培养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使用操作技能,建立从业上岗制度,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
二、走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之路
1.大力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
发展现代化养殖生产必须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相配套,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小规模生产是难以分摊现代化养殖成本的。因此,要积极推进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通过发展养殖小区、规模畜禽场等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家庭养殖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和设施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2.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切实抓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三要素建设。主导产业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是一个地区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龙头企业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三、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农牧业生产模式
充分挖掘潜力,广开饲料来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改变种植业结构,将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转化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充分利用农牧业的副产品,变废为宝;控制草场载畜量,保护恒定的生产力;组织畜牧业季节性生产,推广肉畜异地育肥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生态关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注重降低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畜牧业
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致的畜牧业法规、规定和标准,建立起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监测体系和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集约化养殖,实行全程绿色安全饲养。在畜禽饲养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作为促生长剂和防病药品,不得滥用药物,严格遵守停药期,把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量以下。
四、走“外向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在组织畜产品出口方面的服务职能
通过建立各种畜产品的行业协会,来克服我国畜产品生产平均规模小、微观主体决策高度分散的弊端,有效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技术推广、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搜集、结构优化,增强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强化其服务职能:一是研究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准确信息;二是为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利用WTO的协议规则,签订多边、双边畜产品贸易协定,消除贸易壁垒,排除动植物检疫障碍等;三是培育市场,扶持和促进畜产品市场的发育。
2.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伸外向型畜牧业产业链
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外贸龙头企业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同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创汇畜产品生产基地,并提供配套服务;养殖户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畜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
五、走“科学管理”之路
针对畜牧业企业的情况,其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下述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与畜禽生长发育特点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努力;三是要有严密的技术规范,使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等严格地按科学要求进行,以保证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畜禽生长发育的安全,以标准化管理带动现代畜牧业。
[关键词] 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六个必须”,其中之一提到“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现代的集约型经济增长模式。”我国在转变畜牧业增长方式中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来看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加快我国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中,有必要对转变的途径加以研究,以加快我国畜牧业发展的步伐。
一、走科教興牧之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1.加大投入,整合资源
目前,发达国家农业科研与发展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世界平均2%,而我国仅占0.2%,远不能满足科技发展的需求。要实现畜牧科技的不断进步,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制定鼓励、扶持和引导自主创新的积极政策;要加大创新研究投入,鼓励发展畜牧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在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建立国家、集体、社会多渠道投入机制,特别要制定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养殖企业、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先进思想,实施供应链管理、战略联盟、动态联盟的发展战略,加强同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科技合作,开展大规模的自主创新活动。
2.强化畜牧科技教育,加速培养畜牧科技人才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出发,应做好三个层次的人才培养。首先要通过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瞄准国际畜牧新技术发展的趋势,通过交流合作、出国深造、科研攻关等形式,培养一批前沿科技人才。其次,要加强技术推广系列的人才培训,采取到教学科研单位深造、生产实践等形式,使他们既掌握国内外畜牧技术的最新进展,又具备对最新科研成果引进、试验推广的能力及畜牧业生产的组织管理能力。三是要加强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技术队伍培训,要通过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班、远距离教育等形式,重点培养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使用操作技能,建立从业上岗制度,造就一支既懂技术又会管理的农民技术队伍。
二、走规模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生产之路
1.大力发展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
发展现代化养殖生产必须要有相应的设施设备相配套,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小规模生产是难以分摊现代化养殖成本的。因此,要积极推进养殖业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通过发展养殖小区、规模畜禽场等集约化生产经营方式,促进以农民投资为主体的家庭养殖上规模、上水平,不断提高养殖业科技含量,努力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和设施设备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设施设备费用摊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规模效益和产品竞争力。
2.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切实抓好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三要素建设。主导产业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是一个地区经济优势的集中体现;龙头企业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火车头;生产基地是龙头企业的依托,也是畜牧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
三、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1.合理利用资源,建立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农牧业生产模式
充分挖掘潜力,广开饲料来源,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改变种植业结构,将种植业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转化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充分利用农牧业的副产品,变废为宝;控制草场载畜量,保护恒定的生产力;组织畜牧业季节性生产,推广肉畜异地育肥技术;充分利用自然界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的生态关系,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2.注重降低和减少环境污染,发展绿色畜牧业
尽快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致的畜牧业法规、规定和标准,建立起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监测体系和保障体系。积极推进集约化养殖,实行全程绿色安全饲养。在畜禽饲养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作为促生长剂和防病药品,不得滥用药物,严格遵守停药期,把药物残留控制在安全量以下。
四、走“外向型”畜牧业发展之路
1.强化行业协会和政府在组织畜产品出口方面的服务职能
通过建立各种畜产品的行业协会,来克服我国畜产品生产平均规模小、微观主体决策高度分散的弊端,有效地利用集体的力量来进行技术推广、疫病防治、市场信息搜集、结构优化,增强他们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和讨价还价能力。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强化其服务职能:一是研究国际国内畜产品市场动态,为企业提供准确信息;二是为畜产品出口的市场准入创造条件,利用WTO的协议规则,签订多边、双边畜产品贸易协定,消除贸易壁垒,排除动植物检疫障碍等;三是培育市场,扶持和促进畜产品市场的发育。
2.以培育加工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延伸外向型畜牧业产业链
积极发展畜牧业产业化,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紧密结合,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外贸龙头企业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同养殖户签订产销合同,建立创汇畜产品生产基地,并提供配套服务;养殖户按合同生产、交售,企业按合同收购、加工,把畜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
五、走“科学管理”之路
针对畜牧业企业的情况,其管理工作应主要从下述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健全与畜禽生长发育特点相适应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保证生产的安全、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使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联系起来,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共同为企业的生存发展而努力;三是要有严密的技术规范,使畜禽饲养、疫病防治等严格地按科学要求进行,以保证畜禽生产性能的发挥和畜禽生长发育的安全,以标准化管理带动现代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