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艺术学校参加过3次毕业展,本科,Honours和硕士。当然最后毕业生每人出一两个作品汇报性质的展览也都参加了。三次毕业展中印象最深刻的不得不说是honours毕业展时一个同学做的一个卡拉OK的舞台,最可气的是它不停地自动播放这一首伴奏的音乐,声音分贝很高。对于和这件作品在同一空间内的其它作品简直就是一个悲剧。有几次我都忍不住偷偷把那玩意儿的音量调低了。
硕士毕业作品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实际上要求艺术家独立完成一次和自己论文相呼应的个展。我的论文题目是“Live Machine”,翻译过来就是“活机器”,论文通过对自己艺术体系的认识与研究,分析不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探讨了关于生命、自由、惯性、局限性、物质性、真实和虚拟、“镜像”与“反射”、平等与尊严、自我、它者与环境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等等一些列问题。它实际上是一次艺术家对自己和作品的认识、深化和发展。
展览之前我自嘲说自己有轻度被迫害妄想症,因为这个展览不但是对我论文内容的阐释延伸或再解构,它还映射了当时我对自我和生存环境的认识、焦虑、怀疑与期望。展期是2009年1月底,由于08年底09年初美国华尔街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球,这个本来有预言醒世成分的艺术展变成了写实的应景。于是我把展览的题目定为“ ITISHAPPENING(正在发生)”, ITISHAPPENING 指代一个相对的时间范围内也包括漫长和“永恒”的东西在内。比如我用Photoshop制作了一个世界地图的镜像,然后将它变形处理,于是当时我所在的城市墨尔本就位于了这个正方形画面的中心(自我中心注意),画面上整个世界好像从纽约泼洒或者说被缩(吸入)了华街。
另一件作品是截取了老版windows系统电脑屏幕上的箭头和沙漏的标志。熟悉98或2000版windows系统的人都知道当屏幕上同时出现这个符号时候往往是计算机在运算或死机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次激发其它程序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哪一种情况或发生了什么,而在这种情况下激发新的程序经常会导致计算机超负荷死机,这种不可知和选择的焦虑让人不安。
展览中每一件作品都大概占据一个人的空间大小位置,根据展览建筑结构的特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他们又彼此呼应地形成一件大的装置,使观者游走在作品之中或之间,成为其中一部分。观者在不同位置上对不同作品进行的分组直接影响观者对作品的解读与认识。我想体现一种观者、作品、作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开幕那天气温42度,还是来了几百位观众,多数也是艺术家,几个艺术家组合现场表演了即兴创作的电子合成音乐,像个大party。展览期间我有时候和工作人员一起守画廊里,很多观众在仅仅几百平米的画廊里游走一两个小时,然后又兴致勃勃地与我分享感受,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觉得很过瘾。
我论文里提到的一些作品在这次展览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新的诠释或转化,我几乎不重复自己的创作,所以这个展览更像是对我论文内容的补充和继续。
毕业展的一系列作品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实现和不断突破,它是之前艺术创作甚至是人生的积累,不能切割这种延续性,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步台阶。我对这些台阶的拓展方向,深度、高度、宽度、广度都感兴趣。我想去他们带我去的任何未经之地。当然在学院的气泡里和艺术市场的现实中会面对非常不同的阻碍。目前状态下我不得不承认我怀念那气泡中的自由。
郭颢,艺术家,读了一个硕士,办过三次毕业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没读完就出国,于2005年在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完成艺术学士学位(绘画),2006年完成Honours课程(在英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教育体系中,艺术系本科生生要读研究型研究生,必须有两年工作经验或者就读一年Honours课程)。2009取得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研究型艺术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作品的要求就比较高了,实际上要求艺术家独立完成一次和自己论文相呼应的个展。我的论文题目是“Live Machine”,翻译过来就是“活机器”,论文通过对自己艺术体系的认识与研究,分析不同作品的创作与表达,探讨了关于生命、自由、惯性、局限性、物质性、真实和虚拟、“镜像”与“反射”、平等与尊严、自我、它者与环境的关系,主观与客观,等等一些列问题。它实际上是一次艺术家对自己和作品的认识、深化和发展。
展览之前我自嘲说自己有轻度被迫害妄想症,因为这个展览不但是对我论文内容的阐释延伸或再解构,它还映射了当时我对自我和生存环境的认识、焦虑、怀疑与期望。展期是2009年1月底,由于08年底09年初美国华尔街经济危机迅速蔓延全球,这个本来有预言醒世成分的艺术展变成了写实的应景。于是我把展览的题目定为“ ITISHAPPENING(正在发生)”, ITISHAPPENING 指代一个相对的时间范围内也包括漫长和“永恒”的东西在内。比如我用Photoshop制作了一个世界地图的镜像,然后将它变形处理,于是当时我所在的城市墨尔本就位于了这个正方形画面的中心(自我中心注意),画面上整个世界好像从纽约泼洒或者说被缩(吸入)了华街。
另一件作品是截取了老版windows系统电脑屏幕上的箭头和沙漏的标志。熟悉98或2000版windows系统的人都知道当屏幕上同时出现这个符号时候往往是计算机在运算或死机的时候,但是如果我们不再次激发其它程序我们永远不知道是哪一种情况或发生了什么,而在这种情况下激发新的程序经常会导致计算机超负荷死机,这种不可知和选择的焦虑让人不安。
展览中每一件作品都大概占据一个人的空间大小位置,根据展览建筑结构的特点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上,他们又彼此呼应地形成一件大的装置,使观者游走在作品之中或之间,成为其中一部分。观者在不同位置上对不同作品进行的分组直接影响观者对作品的解读与认识。我想体现一种观者、作品、作者之间的平等与尊重。开幕那天气温42度,还是来了几百位观众,多数也是艺术家,几个艺术家组合现场表演了即兴创作的电子合成音乐,像个大party。展览期间我有时候和工作人员一起守画廊里,很多观众在仅仅几百平米的画廊里游走一两个小时,然后又兴致勃勃地与我分享感受,问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觉得很过瘾。
我论文里提到的一些作品在这次展览中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新的诠释或转化,我几乎不重复自己的创作,所以这个展览更像是对我论文内容的补充和继续。
毕业展的一系列作品是对自己艺术创作的实现和不断突破,它是之前艺术创作甚至是人生的积累,不能切割这种延续性,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步台阶。我对这些台阶的拓展方向,深度、高度、宽度、广度都感兴趣。我想去他们带我去的任何未经之地。当然在学院的气泡里和艺术市场的现实中会面对非常不同的阻碍。目前状态下我不得不承认我怀念那气泡中的自由。
郭颢,艺术家,读了一个硕士,办过三次毕业展。在首都师范大学艺术教育专业没读完就出国,于2005年在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完成艺术学士学位(绘画),2006年完成Honours课程(在英国和新西兰、澳大利亚教育体系中,艺术系本科生生要读研究型研究生,必须有两年工作经验或者就读一年Honours课程)。2009取得墨尔本大学维多利亚艺术学院研究型艺术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