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题《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经济开发》节选为例,提出了“文史结合”会让历史与社会课堂更精彩的观点。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文史结合”;学科整合
一、案例背景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及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就有汉语中的古诗词和成语。这些汉语知识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学习过,如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如四字词语:四面楚歌、破釜沉舟、一箭之仇、闻鸡起舞、东山再起等。但是由于现代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并不能深入地学习、理解这些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同时历史与社会学科中也只字不提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这些历史细节。学生于是出现了学了语文不懂历史,学了历史与社会不知文学知识的现象。
二、案例描述
下文以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题《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经济的开发》节选为例,分别就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和从语文课学习角度对该历史部分所涉及的诗词和成语进行梳理,再来看看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1.历史与社会课堂常规教学流程
(1)东晋的建立(时间、建国者、都城)
(2)东晋政权与士族势力
(3)淝水之战(时间、双方、结果、影响)
2.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或成语梳理
(1)古诗句
《乌衣巷》①:“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四字成语
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文史结合,课堂教学新模式
(1)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文本内容。
②摘录古诗《乌衣巷》,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
③搜索成语典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教学导入
通过古诗《乌衣巷》,引出东晋的建立与士族的势力。
(3)教学过程
师:古诗《乌衣巷》中含有哪些历史信息?
生: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之地。王谢:王,指东晋初年的宰相王导,曾经权倾天下,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谢,指谢安,晋孝武帝的丞相,曾指挥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功勋卓著。
师生小结:
①东晋的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②东晋政权与士族势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士族势力的支持,如初期的王氏和中期的谢氏。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成语典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生1:东山再起
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生2:投鞭断流
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一些大臣劝阻说,东晋有长江天险,不可轻动,苻坚说:我们有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长江天险有何可惧。
生3:草木皆兵
苻坚的先锋部队被晋军击败,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这是东晋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淝水)对峙。苻坚和弟弟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往远处看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生4: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师:从这些成语典故中你获取了淝水之战的哪些信息?
生:战前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东山再起;战前前秦兵多势大,苻坚自傲轻敌——投鞭断流;前秦战败,将士们惊慌失措,惊恐万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师生小结: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胜前秦,史称淝水之战。
三、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历史与社会课和语文课都是在“各家自扫门前雪”,让近在眼前的精彩握手成为永别。恰恰相反,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相关知识的巧妙结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教学新模式成功之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文史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借用相关的诗句和成语来补充教学内容,增加了历史课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引用古诗《乌衣巷》导入新课,改变了平常惯用的导入形式,对学生来说很具新鲜感和亲切感,这样的开场,很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借用四个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地再现了“淝水之战”的历史情景,这些看似静态胜似动态的成语典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科整合,丰富了学生文史知识
“文史本一家”,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联系往往被忽略了。可以说,之前学生对诗句《乌衣巷》和四个成语的了解只限于表面的文字理解,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历史信息,即使学习了相关的历史部分,还是不懂这些成语的出处。这节文史结合了历史与社会课,从素质教育出发,以人为本,为学生搭建了一段相对完整的文史知识链条,如《乌衣巷》,既反映了事物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沧桑巨变,也映射出了东晋在南京建立政权,而政权的巩固离不开士族势力的支持,尤其是以王导和谢安为代表的两大豪门;淝水之战已是陈年舊事,但聪明的先辈却给后人留下了高度提炼的成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史知识。
3.学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新理念。从上述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贯彻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课前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摘录诗句与成语、探索诗词蕴含的历史信息;课堂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获取知识,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此学生掌握的不再是干巴巴的词语和诗句,而是富有历史信息的古老画卷。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王晓军.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及其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意义[J].现代语文:中旬,2010(5).
作者简介:冯忠武,男,197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瓯海新桥中学,教育教学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研究。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Let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is More in Teresting
Feng Zhongwu
Abstract:To o’clock 2013 - year history and social issues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nan economy excerpt,for example,put forward the”literatur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will be made more wonderful views.
Key words: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History combined with”;curriculum integration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学;“文史结合”;学科整合
一、案例背景
在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勤劳智慧的华夏儿女创造了及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其中就有汉语中的古诗词和成语。这些汉语知识学生大多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已学习过,如诗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再如四字词语:四面楚歌、破釜沉舟、一箭之仇、闻鸡起舞、东山再起等。但是由于现代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学生并不能深入地学习、理解这些知识中所蕴含的丰富历史知识,同时历史与社会学科中也只字不提像四面楚歌、破釜沉舟这些历史细节。学生于是出现了学了语文不懂历史,学了历史与社会不知文学知识的现象。
二、案例描述
下文以人教版2013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课题《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经济的开发》节选为例,分别就传统的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活动和从语文课学习角度对该历史部分所涉及的诗词和成语进行梳理,再来看看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所带来的良好教学效果。
1.历史与社会课堂常规教学流程
(1)东晋的建立(时间、建国者、都城)
(2)东晋政权与士族势力
(3)淝水之战(时间、双方、结果、影响)
2.语文课中的古诗词或成语梳理
(1)古诗句
《乌衣巷》①:“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四字成语
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3.文史结合,课堂教学新模式
(1)课前准备
①课前预习文本内容。
②摘录古诗《乌衣巷》,并从中获取历史信息。
③搜索成语典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2)教学导入
通过古诗《乌衣巷》,引出东晋的建立与士族的势力。
(3)教学过程
师:古诗《乌衣巷》中含有哪些历史信息?
生: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秦淮河南岸。东晋时王导、谢安等豪门世族就居之地。王谢:王,指东晋初年的宰相王导,曾经权倾天下,有“王与马(指晋帝司马氏),共天下”的歌谣。谢,指谢安,晋孝武帝的丞相,曾指挥历史上著名的战役“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功勋卓著。
师生小结:
①东晋的建立
公元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政权,建都建康(南京),史称东晋。
②东晋政权与士族势力
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离不开士族势力的支持,如初期的王氏和中期的谢氏。
师:请同学们再说说成语典故: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生1:东山再起
东晋时期,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当了东晋的宰相,率军在淝水成功打败前秦军队,并趁机率军北伐收复失地。
生2:投鞭断流
东晋初年,前秦的势力日趋强大,苻坚即位后一心想消灭东晋,统一全国,一些大臣劝阻说,东晋有长江天险,不可轻动,苻坚说:我们有百万雄师,把马鞭投到长江里就可以把长江断流,长江天险有何可惧。
生3:草木皆兵
苻坚的先锋部队被晋军击败,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这是东晋人马驻扎在八公山边,和驻扎寿阳的秦军隔岸(淝水)对峙。苻坚和弟弟苻融登上寿阳城头,亲自观察淝水对岸晋军动静,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往远处看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生4:风声鹤唳
淝水之战中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
师:从这些成语典故中你获取了淝水之战的哪些信息?
生:战前前秦南侵,东晋危在旦夕,谢安临危受命——东山再起;战前前秦兵多势大,苻坚自傲轻敌——投鞭断流;前秦战败,将士们惊慌失措,惊恐万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
师生小结:公元383年,东晋以少胜多,大胜前秦,史称淝水之战。
三、案例分析
从以上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历史与社会课和语文课都是在“各家自扫门前雪”,让近在眼前的精彩握手成为永别。恰恰相反,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了相关知识的巧妙结合,使“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教学新模式成功之举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文史结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节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借用相关的诗句和成语来补充教学内容,增加了历史课的趣味性和文学性,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如,引用古诗《乌衣巷》导入新课,改变了平常惯用的导入形式,对学生来说很具新鲜感和亲切感,这样的开场,很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思维引入积极、活跃的状态,从而为下一步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另外,借用四个成语(东山再起、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地再现了“淝水之战”的历史情景,这些看似静态胜似动态的成语典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学科整合,丰富了学生文史知识
“文史本一家”,诗词歌赋、成语典故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种联系往往被忽略了。可以说,之前学生对诗句《乌衣巷》和四个成语的了解只限于表面的文字理解,根本不知道其中的历史信息,即使学习了相关的历史部分,还是不懂这些成语的出处。这节文史结合了历史与社会课,从素质教育出发,以人为本,为学生搭建了一段相对完整的文史知识链条,如《乌衣巷》,既反映了事物时过境迁、今非昔比的沧桑巨变,也映射出了东晋在南京建立政权,而政权的巩固离不开士族势力的支持,尤其是以王导和谢安为代表的两大豪门;淝水之战已是陈年舊事,但聪明的先辈却给后人留下了高度提炼的成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史知识。
3.学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当今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新理念。从上述案例描述中可以看出,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活动贯彻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如课前准备阶段,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摘录诗句与成语、探索诗词蕴含的历史信息;课堂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以及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地获取知识,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从此学生掌握的不再是干巴巴的词语和诗句,而是富有历史信息的古老画卷。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拓展了知识的宽度和深度,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王晓军.文言文教学的历史使命及其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改革的意义[J].现代语文:中旬,2010(5).
作者简介:冯忠武,男,1974年9月出生,大学本科,瓯海新桥中学,教育教学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研究。
“The Combination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Let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is More in Teresting
Feng Zhongwu
Abstract:To o’clock 2013 - year history and social issues “in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of the easter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jiangnan economy excerpt,for example,put forward the”literatur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history and social class will be made more wonderful views.
Key words:history and society teaching;“History combined with”;curriculum integration
编辑 韩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