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在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视历史时序思维能力。在《美国历史科国家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年代的思考是历史推理的中心。没有强烈的年代感——事件何时发生及时间顺序——学生即不可能考察事件之间的关系和解释历史的原因。年代學提供历史思考的心理鹰架。”[1]
本文将解读美国如何教授时间顺序的一则具体案例,并分析其设计意图,为贯彻落实我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提供借鉴。
一、“时间的顺序”教学案例[2]
【适用范围】5-12年级学生
【课程概述】时间概念是全美历史标准所要求的重要学习能力。本案例描述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学习水平的跨度较大。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本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将能够:
1.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历史事件。
2.利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
3.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在年代尺上排列出主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并用不同的标记加以间隔。
4.事先通过讨论为后面的学习达成好的效果铺垫。
【学习材料】教科书;表示计量的各种实例;展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象征物,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活动】
1.让学生在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
2.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给各自所选择的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
3.在年代尺上明确标示出与这些历史时间和事件相适宜的象征物,如果有8个历史时间和事件的话,一定要有4个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的上方,4个在年代尺的下方。也可以把纸对折,然后把这些事件和时间放到适宜的位置。
4.给每个历史时间和事件以及标志物涂上颜色。
5.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年代尺。
6.让学生交流各自所做的年代尺,并放在教室展览。
7.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允许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
【小结】
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绘制的时间轴,并贴在教室的四周展示;使学生们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叙述史实的绝佳方法。
二、案例解读
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在明确了学习者和课程的基本内容后,教案首先选择了教学目的,即教学应达到的理想状态,然后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用可操作的行为陈述了学习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案确定了学习材料,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的小结通过表达“时间的顺序”这一主题,完成了历史学习在方法与内容上的整合,体现了历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1.让学生在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1“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历史事件”。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事件”,历史时间是事件的重要坐标之一,时间是事件的重要状态,因此确认时间就是选择事件。实际上,学生是在理解分析教科书的基础上,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站在自己的立场重新回顾、筛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指定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10年的时间,大大缩小了时间范围,通过限定时间段的方法,缩减了事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学生基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达成教学目标“确定重要的时间和事件”;学生选择、分析、理解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亲自感受知识建构的过程。
2.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给各自所选择的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2“利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
“象征物”是指代事物特征的符号,“适宜的”意味着将历史事件与象征物建立合适的联系。学生为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这是要求他们分析和把握事件的特征,并以象征物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从事件到特征到象征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直观的过程,完成了从分析到解释的思维任务,标志着学生把握了不同历史事件的特征,并以象征物的方式解释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学生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这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精细加工,将历史事件与直观图像结合,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验建立联系,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年代尺上明确标示出与这些历史时间和事件相适宜的象征物,如果有8个历史时间和事件的话,一定要有4个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的上方,4个在年代尺的下方。也可以把纸对折,然后把这些事件和时间放到适宜的位置。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3“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在年代尺上排列出主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并用不同的标记间隔”。
“年代尺”是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这一课堂活动的要求描述非常具体,将制作年代尺的方法也表述的非常清楚(4个在上4个在下),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将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上标示出来,是按照顺序将历史事件排列出来,如此一来,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间隔一目了然。有了对时间顺序的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变迁和延续都能看清,自然就“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学生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尺子”,将历史时间和事件结合起来,拉近历史时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
4.给每个历史时间和事件以及标志物涂上颜色。
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年代尺上将关键内容涂色,是将年代尺再次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学生就好似完成自己的一项艺术品一样,既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艺术地输出自己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对这一作业活动的成就感。学生通过“涂色”这个活动,将历史学习生活化,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5.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年代尺。
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达成教学目标4“事先通过讨论为后面的学习达成好的效果铺垫”。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建构的历史进行解释,讨论建立的年代尺的合理性,展示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这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维护自己的观点。再次加强学生对历史时间和事件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厘清历史时序的基础上,历史事件的因果、变迁和延续一目了然,为进一步解释历史奠定基础,进而“降低学习难度”。在解释作品和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
6.让学生交流各自所做的年代尺,并放在教室展览。
7.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允许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
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年代尺,可以再一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谈论与倾听,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在解释和表达中增进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多元的思维方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交流与互动中“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将自己制作的年代尺在教室展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允许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可以使每位学生按照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输出和表达学习成果,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本来属于个人的学习活动放置到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将历史和自己的艺术创造紧密结合,学生在自我表达和与外界的互动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从整个教学设计的表述上来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表述非常的清晰明了,层次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强。虽说看来十分简洁,但是其中的逻辑却深刻丰富。教学设计者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时间顺序,学生掌握时间的顺序这一基本内容之后,进而还原真实的历史,历史的因果、变迁与延续一目了然,厘清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为历史解释和分析扫清障碍,进而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中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年代尺”、“象征物”、“涂色”、“介绍、展示年代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将历史与自身建立联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家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年表,首先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3]。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年代尺,培养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是有效且有趣的,指向历史学科的本质——对时间顺序的重视。虽说从表面上看落实了对时间要求的一部分,实际上进行了整体思考。
三、一些启发
我国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有提出对历史事件的顺序和历史年表的使用的要求[4],汇總如下:
通过研读《课标》(2017版)来看,我国仅将历史年表作为一种工具,而并没有引导学生亲自来制作年表,建构自己的时间顺序。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也仅是为学生制作好大事年表等现成的工具,供学生学习使用,看似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学生不能建构自己对历史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尝试请学生制作大事年表或者年代尺,但是暂时并未检索到如这个案例一般步骤详尽可操作性强的案例。
历史是在特定时空下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可以脱离时空的定位。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求真,时间是历史成为真实的因素。因此历史学家都重视时间概念的研究与历史时间的确定性。正如安托万·普罗斯特所言:“历史学家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年表,首先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5]历史学家都把大事编年当作其历史研究的基础,例如,唐长孺先生整理吐鲁番文书时自己编过《高昌郡编年》。建立和使用历史年表也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工作,历史年表(年代尺)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梳理历史事件,为认识事件的来龙去脉打好基础,还可以为学习者进一步解释历史的因果、变迁与延续,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工具。
笔者认为,应当要求学生除了理解时序之外还应当建立自己的时序。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6]所以对时序的要求也该如此。训练学生建构自己的时序,这里并不是只要学生建立过去事情的编年次序,形成编年次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前后一贯的解释,并且能开始了解事情之间除了时间之外,还具有其他的联系。时间和时间中事物发生的次序,是一个线索,要建立一种更有意义的描述解释来取代简单的时序。
虽说因为国情和课时的限制,这样细致的教学在我国看似并不特别适合,但是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历史时间顺序至关重要,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时间顺序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加入此类教学安排,或者是设计成活动课,以此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让学生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制作工具,并且在创造的过程中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这一则历史教学案例,简洁易操作,角度新颖。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样的思路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制作年代尺、坐标轴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历史,降低学习的难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释】
[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国史料中心),刘德美译:《历史科——世界史国家课程标准》(探索通往现在之路),台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印,1996年,第22页。这是《美国历史科国家标准》的中译本,原文如下:Chronological thinking is at the heart of historical reasoning. Without a strong sense of chronology–of when events occurred and in what temporal order–it is im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examine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events or to explain historical causality. Chronology provides the mental scaffolding for organizing historical thought. (可参考以下网址:https://phi.history.ucla.edu/nchs/historical-thinking-standards/,浏览日期:2018年7月31日)
[2]赵亚夫、唐云波主编(肖素红、曹伟、邓敏等翻译):《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年,第266页。这个课例来源于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信息中心——ERIC。它所创建的历史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常年为全美历史教师提供专业的、免费的服务机构。
[3][5](法)安托万·普罗斯特著,王春华译:《历史学十二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1页。
[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2页。
[6](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伍新春等译:《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 333页。
本文将解读美国如何教授时间顺序的一则具体案例,并分析其设计意图,为贯彻落实我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时空观念”提供借鉴。
一、“时间的顺序”教学案例[2]
【适用范围】5-12年级学生
【课程概述】时间概念是全美历史标准所要求的重要学习能力。本案例描述了一个基本的教学框架,学习水平的跨度较大。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
【教学目标】本活动结束之后,学生将能够:
1.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历史事件。
2.利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
3.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在年代尺上排列出主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并用不同的标记加以间隔。
4.事先通过讨论为后面的学习达成好的效果铺垫。
【学习材料】教科书;表示计量的各种实例;展示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象征物,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活动】
1.让学生在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
2.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给各自所选择的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
3.在年代尺上明确标示出与这些历史时间和事件相适宜的象征物,如果有8个历史时间和事件的话,一定要有4个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的上方,4个在年代尺的下方。也可以把纸对折,然后把这些事件和时间放到适宜的位置。
4.给每个历史时间和事件以及标志物涂上颜色。
5.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年代尺。
6.让学生交流各自所做的年代尺,并放在教室展览。
7.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允许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
【小结】
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绘制的时间轴,并贴在教室的四周展示;使学生们艺术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是叙述史实的绝佳方法。
二、案例解读
这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在明确了学习者和课程的基本内容后,教案首先选择了教学目的,即教学应达到的理想状态,然后把教学目的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用可操作的行为陈述了学习要求。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案确定了学习材料,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最后的小结通过表达“时间的顺序”这一主题,完成了历史学习在方法与内容上的整合,体现了历史教学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1.让学生在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1“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历史事件”。
“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是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是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确认重要的历史时间和选择重要的事件”,历史时间是事件的重要坐标之一,时间是事件的重要状态,因此确认时间就是选择事件。实际上,学生是在理解分析教科书的基础上,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十年中,站在自己的立场重新回顾、筛选出他们认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指定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10年的时间,大大缩小了时间范围,通过限定时间段的方法,缩减了事件的数量,从而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学生基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分析,达成教学目标“确定重要的时间和事件”;学生选择、分析、理解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亲自感受知识建构的过程。
2.让学生先在草稿纸上给各自所选择的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2“利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
“象征物”是指代事物特征的符号,“适宜的”意味着将历史事件与象征物建立合适的联系。学生为历史事件配上适宜的象征物,这是要求他们分析和把握事件的特征,并以象征物表达他们对事物的理解,从事件到特征到象征物是从具体到抽象再到直观的过程,完成了从分析到解释的思维任务,标志着学生把握了不同历史事件的特征,并以象征物的方式解释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学生用符号指代来探索的历史时间或事件,这是对历史事件进行精细加工,将历史事件与直观图像结合,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验建立联系,以达到教学目的“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年代尺上明确标示出与这些历史时间和事件相适宜的象征物,如果有8个历史时间和事件的话,一定要有4个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的上方,4个在年代尺的下方。也可以把纸对折,然后把这些事件和时间放到适宜的位置。
这一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达成教学目标3“按照正确的时间顺序在年代尺上排列出主要的历史时间和事件,并用不同的标记间隔”。
“年代尺”是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这一课堂活动的要求描述非常具体,将制作年代尺的方法也表述的非常清楚(4个在上4个在下),十分具有可操作性。学生将历史时间和事件在年代尺上标示出来,是按照顺序将历史事件排列出来,如此一来,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间隔一目了然。有了对时间顺序的把握,历史事件的因果、变迁和延续都能看清,自然就“降低了历史学习的难度”,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学生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尺子”,将历史时间和事件结合起来,拉近历史时间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进而“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
4.给每个历史时间和事件以及标志物涂上颜色。
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年代尺上将关键内容涂色,是将年代尺再次进行艺术性的加工,学生就好似完成自己的一项艺术品一样,既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艺术地输出自己对这一阶段历史事件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对这一作业活动的成就感。学生通过“涂色”这个活动,将历史学习生活化,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5.让学生讨论并解释自己的年代尺。
这一教学活动旨在达成教学目标4“事先通过讨论为后面的学习达成好的效果铺垫”。
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也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活动,尤其是抽象思维活动,必须借助于语言,不能离开语言而单独进行。学生对自己的作品以及建构的历史进行解释,讨论建立的年代尺的合理性,展示自己对于这段历史的理解,这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维护自己的观点。再次加强学生对历史时间和事件理解和掌握,学生在厘清历史时序的基础上,历史事件的因果、变迁和延续一目了然,为进一步解释历史奠定基础,进而“降低学习难度”。在解释作品和与同伴讨论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历史学习的兴趣”。
6.让学生交流各自所做的年代尺,并放在教室展览。
7.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允许他们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
学生与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年代尺,可以再一次对历史事件进行加工。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谈论与倾听,同时尊重他人的观点,在解释和表达中增进对这一段历史的理解。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使学生感受多元的思维方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交流与互动中“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将自己制作的年代尺在教室展览,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加对这项活动的重视程度,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允许通过艺术的手段表达、学习和阐述各种历史事实,可以使每位学生按照自己喜欢和擅长的方式输出和表达学习成果,学生充分调动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本来属于个人的学习活动放置到真实的任务和活动中,将历史和自己的艺术创造紧密结合,学生在自我表达和与外界的互动中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进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从整个教学设计的表述上来看,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表述非常的清晰明了,层次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强。虽说看来十分简洁,但是其中的逻辑却深刻丰富。教学设计者通过引导学生建立时间顺序,学生掌握时间的顺序这一基本内容之后,进而还原真实的历史,历史的因果、变迁与延续一目了然,厘清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为历史解释和分析扫清障碍,进而降低历史学习的难度;与此同时,在教学活动的形式中处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年代尺”、“象征物”、“涂色”、“介绍、展示年代尺”等方法来引导学生将历史与自身建立联系,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
“历史学家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年表,首先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3]。通过指导学生制作年代尺,培养学生的时序思维能力是有效且有趣的,指向历史学科的本质——对时间顺序的重视。虽说从表面上看落实了对时间要求的一部分,实际上进行了整体思考。
三、一些启发
我国2018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中也有提出对历史事件的顺序和历史年表的使用的要求[4],汇總如下:
通过研读《课标》(2017版)来看,我国仅将历史年表作为一种工具,而并没有引导学生亲自来制作年表,建构自己的时间顺序。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也仅是为学生制作好大事年表等现成的工具,供学生学习使用,看似比较方便快捷,但是学生不能建构自己对历史时间的理解和认识。也有一部分学校的教师尝试请学生制作大事年表或者年代尺,但是暂时并未检索到如这个案例一般步骤详尽可操作性强的案例。
历史是在特定时空下发生的,任何事件都不可以脱离时空的定位。历史学的首要任务是求真,时间是历史成为真实的因素。因此历史学家都重视时间概念的研究与历史时间的确定性。正如安托万·普罗斯特所言:“历史学家的第一项工作是制年表,首先是按时间顺序排列事件。”[5]历史学家都把大事编年当作其历史研究的基础,例如,唐长孺先生整理吐鲁番文书时自己编过《高昌郡编年》。建立和使用历史年表也是历史学习的基础工作,历史年表(年代尺)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的梳理历史事件,为认识事件的来龙去脉打好基础,还可以为学习者进一步解释历史的因果、变迁与延续,提供一个支持性的工具。
笔者认为,应当要求学生除了理解时序之外还应当建立自己的时序。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能够主动地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6]所以对时序的要求也该如此。训练学生建构自己的时序,这里并不是只要学生建立过去事情的编年次序,形成编年次序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形成前后一贯的解释,并且能开始了解事情之间除了时间之外,还具有其他的联系。时间和时间中事物发生的次序,是一个线索,要建立一种更有意义的描述解释来取代简单的时序。
虽说因为国情和课时的限制,这样细致的教学在我国看似并不特别适合,但是笔者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工”,掌握历史时间顺序至关重要,学生主动探索,建构时间顺序更为重要。教师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加入此类教学安排,或者是设计成活动课,以此来帮助学生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历史解释。让学生不仅会使用工具,还会制作工具,并且在创造的过程中快乐学习,有效学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的这一则历史教学案例,简洁易操作,角度新颖。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提供了新的思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这样的思路来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制作年代尺、坐标轴的过程中直观地感受历史,降低学习的难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释】
[1]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全国史料中心),刘德美译:《历史科——世界史国家课程标准》(探索通往现在之路),台北: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编印,1996年,第22页。这是《美国历史科国家标准》的中译本,原文如下:Chronological thinking is at the heart of historical reasoning. Without a strong sense of chronology–of when events occurred and in what temporal order–it is impossible for students to examine relationships among those events or to explain historical causality. Chronology provides the mental scaffolding for organizing historical thought. (可参考以下网址:https://phi.history.ucla.edu/nchs/historical-thinking-standards/,浏览日期:2018年7月31日)
[2]赵亚夫、唐云波主编(肖素红、曹伟、邓敏等翻译):《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年,第266页。这个课例来源于美国教育部下属的教育信息中心——ERIC。它所创建的历史教学资源库是一个常年为全美历史教师提供专业的、免费的服务机构。
[3][5](法)安托万·普罗斯特著,王春华译:《历史学十二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01页。
[4]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42页。
[6](美)安妮塔·伍尔福克著,伍新春等译:《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 3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