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i9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党风 社会风气 党群关系 领导干部
  【中图分类号】D262.3 【文献标识码】A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出自《礼记·缁衣》。现在通常指的是上级领导干部有什么喜好,下级或百姓就更加喜好,指社会上的上行下效现象。治国理政,抓好领导干部是关键。《之江新语》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不畏浮云遮望眼”,作为下属、群众要“择其善者而从之”。反之,一味投其所好、溜须拍马,将导致少数领导干部腐化堕落,违反党纪国法、污染政治生态。这种旧时官场陋习,一度沉渣泛起,贻害无穷。为此,必须高度重视,有效防范和及时遏制。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破坏党风、社会风气以及党群关系


  “上有所好”看似领导干部兴趣爱好等小节小事,却是关乎党心民心的大事要事。少数领导干部的“上有所好”容易被围攻“围猎”,下属或群众的“下必甚焉”容易捧杀官员、败坏风气,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消解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
  破坏党风。领导干部既是单位、部门下属的表率,也是群众的模范,这种表率和模范作用体现在听其言、观其行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问题的直接根源在少数领导干部,直接危害在于对党风、党纪的破坏。少数基层干部为了谋取某一职位而对上级阿谀奉承,为了获得某一利益而不把心思放在如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上,而是想着领导的个人喜好,滋生出给“表哥”送表、给“房叔”送房的现象。个别领导干部颐指气使,好大喜功,明知道是溜须拍马仍照单全收,久而久之,习以为常。少数领导干部就是在这类“糖衣炮弹”中逐渐丧失自我、迷失方向。少数下属以进入领导干部“爱好圈”“朋友圈”为荣,用尽浑身解数博得领导欢心,心思不在于为人民服务而在于为领导服务,唯官唯上、趋炎附势,滋生贪污腐败。这种依托共同“兴趣爱好”经营起来的“小圈子”“小团体”,特别容易导致任人唯亲、任人唯“好”,严重损害“老黄牛”们的信心和干劲,从而破坏党风、政风。
  破坏社会风气。社会互动理论认为,“表面上看似独立的个人行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即独立个体的行为在影响其周围人群行为的同时,也将会受到周围人群行为的影响。”党风连着民风,党风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份特殊性决定了其生活作风并非个人私事,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走向具有重要影响。2020年7月,《平安经》掀起了网络舆论热潮,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典型案例。《孟子·滕文公上》指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作为领导干部,竟然能够让如此水准的作品公开发行,并在当地官场、文化圈引起一片歌颂赞扬,既映射出了有关领导干部的水平,更折射出了当地不良的官场文化和风气。
  破坏党群关系。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是我们党执政要回答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党员领导干部的兴趣和爱好,生活中言行上体现出来的态度绝非小事。个人有所喜好本是平常现象,如果把握不好,这种兴趣爱好便走向了异化。因兴趣爱好结成的朋友圈,领导干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看似走得更近了,却逐渐走向脱离人民群众的反面,“凝聚”了少数,失去了多数。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源于受“官本位”思想影響、权力依附关系存在以及群众效仿心态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现象的产生既有少数官员本身“官本位”思想作祟,也有下属或群众热衷于借梯登高,迷恋权力依附,搞“立山头”“拜山头”的圈子文化,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利益输送,开展非组织行为活动。
  “官本位”思想作祟。少数领导干部不是坚持权为民所用,而是权为我所用。少数下属倾心于打听领导的喜好,搜罗金钱金器、古玩瓷器、名人字画等投其所好,变相地使兴趣爱好变成利益输送的媒介。少数领导干部来者不拒,低买高卖,“雅好”摇身一变成为了敛财工具。少数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或主观或客观地放大个人喜好,究其根本在于“官本位”思想作祟,信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封建政治法则,无限放大或滥用手中权力,不知道手中权力源自哪里、手中权力用向何方,没有厘清公与私的界限,沉醉于齐刷刷的点赞,一边倒的吹捧,在下属或群众对个人兴趣爱好的满足中寻找存在感、地位感和满足感。殊不知,少数这类领导干部根本不懂得“温水煮青蛙”的道理,逐渐在各类兴趣爱好中迷失自我,走向腐化堕落,最终不是被纪检监察机关秒杀,就是被吹捧者所捧杀。
  权力依附关系存在。出现“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究其根本在于少数领导干部以兴趣为纽带,以投其所好作为拉近与领导干部关系的敲门砖。形成围绕少数领导干部的兴趣圈,拉帮结派、团团伙伙,传统牌局圈、酒局圈升级为高尔夫圈、网球圈、赛马圈等。风成于上,少数领导干部的下属不专心提高服务群众水平,却努力钻研领导干部兴趣爱好,努力提高牌技、球技,争取在领导面前出色表现。众所周知,投其所好的目的在于攀上高枝,形成权力依附关系,以此在职务晋升、评奖评优等方面获得领导关照,看似是以共同喜好走到了一起,实则形成了利益圈、关系网,从而可能出现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的现象。
  群众效仿心态。党风、政风和工作作风直接联系着民心、影响着民风。官场不良风气直接影响社会风气,演变成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的风险。领导干部的兴趣爱好,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群众的喜好,影响着社会风尚。“上梁不正下梁歪”。《韩非子》中记载,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领导干部的言行举止,就是群众的风向标,之所以这么认为,一是源于公权力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影响;二是源于群众对公权力的信任。《管子·法法》中讲:“上好勇,则民轻死;上好仁,则民轻财。故上之所好,民必甚焉。”因此,领导干部的兴趣爱好,直接影响下属精神风貌,影响群众所喜所好。领导干部个人喜好看似是私事,其实超越了私的范畴,把握不好,将影响公权、损害民心,破坏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削弱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

慎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不良现象需要形成党风、政风、社会风气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慎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不良现象重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事业观,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教育引导群众这个广大多数,少些阿谀奉承,多些苦干实干。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要以优良的党风带动民风社风,推动全党全社会优良风气的养成。反之,社会风气不好,也会渗透到党内,污染党风。必须注重“治未病”,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驰而不息抓党风、纠“四风”,以良好社会风气影响并浸润党风、政风,形成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树立正确权力观。权力来源于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领导干部要始终心系群众冷暖,关心群众生产生活,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最大的“上有所好”,形成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下必甚焉”,方是群众之福,才是人间正道。毛泽东同志在《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中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论语》记载,叶公问政,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必然导致行为方式上的错位。一些领导干部出书卖书、写字卖画,但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书画作品的标价不在于内在品质而在于创作者的职务高低,在“糖衣炮弹”的攻击下获得“成就感”,完成利益输送,导致违法乱纪,坠入犯罪深渊。当然,拥有一定艺术水准、划清公私界限的兴趣爱好无可厚非,如果本身文学水平不强、艺术水准不高,却附庸风雅,最终必然贻笑大方,既影响了自身形象,也影响了政府公信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家都要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用好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构建监督制约机制。强化权力监督是预防腐败的重要手段。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认为:“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腐败。”明晰腐败的发生机制,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要在源头上切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攀附心态,就要形成科学管用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特别是在选人用人、晋职晋级、奖优罚劣等方面,避免一言堂,坚持集体领导、落实“三重一大”等制度,强化制度约束,惩防并举,形成公开透明、公道正派的政治氛围。加强监督保障,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依规。同时,加强监督体系建设,形成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协同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立健全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红红脸”“出出汗”,上下级之间、领导干部之间多咬耳扯袖,避免领导干部对自身问题熟视无睹、渐行渐远。领导干部要深刻認识玩物丧志对个人及组织的危害,要在兼听则明中保持头脑清醒,避免在前呼后拥中成为“傻白甜”、陷入低级红、沦为自恋狂。
  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党风和社会风气相互影响,相辅相成。这就要求既要有好的党风、政风带动社会风气,也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影响和修正党风、政风。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在《论语·子路》中孔子强调:“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正”字的本意就是要求人们的行为端正,让有德之人当政,政治就会清正廉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用什么样的人担任领导干部就会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政风、党风。可见,选人用人导向问题无论对于领导干部还是对于人民群众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影响带动着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变化。廉洁政府建设既要有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制度机制做保障,又要有良好的社会风气营造氛围,真正营造起以贪腐为耻、以清廉为荣的社会风尚。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树立标杆、先行一步,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局面。构建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良性互促机制,在“管”上下功夫,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对于违法违纪现象及时纠偏处置;在“育”上下力气,发挥广大人民群众这个最大多数作用,注重良好家风培育,净化好每一个细胞,从而确保社会大肌体的健康;在“导”上做文章,强化理论武装,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注:本文系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法治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9LLKDA003)阶段性成果】
  责编/谢帅 美编/王梦雅
其他文献
学史崇德就是要通过传承红色基因,涵养高尚的道德品质。最主要的就是涵养对党忠诚的大德、造福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品德。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学史崇德重在知行合一、见诸行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道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指引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遵循。
公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意见主要集中于该条例规定的合理性层面.从立法学视角看,立法位阶和立法形式才是该条例的真正问题所在.该条
【关键词】实干精神 现代化 新时代 “钉钉子精神”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众所周知,中国仅用70多年的时间就基本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60余年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中国何以能如此?主要靠的是全体中国人辛辛苦苦、扎扎实实干出来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
【关键词】现代化 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进一步明确和回答了社会主义
作为东、西方文化截然对立的缩影,美国对伊斯兰文明的反感乃至拒斥可谓由来已久,然而鉴于生活在美国境内的穆斯林群体一直人口数量不多、政治参与度较低,在来源国、教派乃至社会阶层、地位方面分化程度很高,因此长期处于社会“边缘”。“941”事件的爆发,堪称美国穆斯林命运的重大转折。自此,该群体被部分美国政客.
〔摘要〕“法德合治”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扬弃,是对西方“唯法治论”的超越,强调法与德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法德合治”,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法德合治”是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涵括:在立法上坚持实质法治优先,把道德规范作为形式规范的前规范;在法律实施上则须坚持形式法治优先,把道德作为解释法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德合治”意在表明“德”是理想主义法治和实用主义法治的平衡器,要在理想主义法治与
【关键词】党史学习 社会主义劳动教育 经验智慧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弘扬我们党重视社会主义劳动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挥好党的历史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中的重要作用,是教育界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劳动是不分贵贱尊卑、脑体之别的劳动,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的劳动,是创造个人美好生活与创造社会美好生活相统一的劳动。实施社会主义劳动教育,就是使受
【关键词】中国现代化 发展阶段 战略目标 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识码】A如何理解“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个多义词,目前没有统一定义,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基本词义,指不同字典对现代化的解释;二是理论涵义,指不同理论对现代化的系统阐述;三是政策含义,指不同国家关于现代化的政策解释。根据韦氏词典,英文单词“现代化”诞生于18世纪。中文单词“现代化”出现于20世纪初。现代化科学是采用科
【关键词】第三次分配 慈善法 价值 【中图分类号】D632.9 【文献标识码】A  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这次会议提出的“三次分配”受到众多关注。早在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