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品牌力

来源 :产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疫情对商业环境产生了大范围的阶段性影响,但行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成长逻辑并未受到实质性的颠覆,头部企業和中小企业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谨慎建设“品牌力”。
  “马太效应”孰好孰坏
  “比起品牌广告,消费者更信任社交关系的评价”,“品牌效应”从未远离或失效,不过是换了一些形式而存在,当代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可程度远不是一些市场人士所认为的善变与看轻,他们所厌烦的是简单粗暴、豪掷重金的品牌建设,他们依然需要以优质品牌承载身份认同感、群体归属感、独特体验感等更为高阶的价值需求。
  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品牌力至关重要,品牌的建设与认知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消费者的信任度,遭遇疫情,如何在特定时段继续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消费者属性与特性,做到从产品、服务到消费者的通路顺畅是无法绕过的话题,作答思路清晰即可完成品牌形象升级,胡乱操作则可能让企业遭遇滑铁卢。
  疫情之下,很多行业出现了“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马太效应”。在受损颇重的汽车行业,虽全行业集体下坠,但一线品牌下滑幅度远远小于二线品牌,市场“马太效应”非常明显。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困境,有底蕴有硬实力的企业更能坚持是不争的事实,各界还发现,“品牌力”也是企业度过难关的底气之一。
  品牌未来打法催生众多新花样,营销专家敏锐地发现了企业品牌建设新路径,转至线上进行品牌形象展示是非常适宜且实用的方式,“数字化建设已成为企业品牌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化建设对品牌的重要性在这次抗疫中的助力得到了充分的印证。以至于,有的企业品牌构筑起了数字化护城河,攻守有道。”有企业形象描述了企业转战线上对品牌的重要加持,“直播的作用有两个,第一品牌宣传和推广,也就是广告作用,第二个就是销售,销售一定是头部的主播例如李佳琦、薇娅这样的大咖,才能有很好的销量,头部集中效应十分明显,一般品牌导购里面很难出现这种大咖。品牌门店如果很好的使用直播做引流到店和品牌推广,顺路做一点销售,如果吸引顾客到店自提,客单价会提升,人流量会增大,和商场的关系就会更加合作紧密,如果某品牌靠直播就能超过在店铺里的业绩,估计这个品牌也不会花大价钱开实体门店了,没有实体门店,和甲方也就没有关系了。”
  其实,商业世界无论何时都有优等生,钉钉的“在线求饶”和康师傅的“香菇炖鸡面的报复”都是疫情期间企业巧妙玩转品牌宣传的妙手,做到了高曝光度的品牌宣传深入人心。若从长远视角看,品牌集中度有相当程度的上升,头部企业受益更大。在医疗健康产品领域、食品饮料领域、电商平台领域,有品牌背书的龙头企业更受青睐。
  世间冷暖与企业责任
  当下,企业无一不遭遇主要业务被切断、人员缺位、供应失常、资金吃紧、模式创新等难题,在专家看来,“业务暂停是考验面对困难时企业的应变能力和提升行业综合管理水平的机会”,也是梳理、再塑品牌形象的机会,足够强的品牌力将有助于改变企业未来的发展思路和模式。
  疫情之下,企业依然需要做品牌营销,只是疫情期间企业的品牌营销必须拿捏有度,做到“不削减广告预算”亦“不盲目追求短期效果”。腾讯、百度、快手等互联网平台适时推出了优惠和扶持政策以让企业降低广告投放成本,这是很多企业保持品牌存在感的必然之选。
  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广告主最常用的营销手段是“内容营销”,其次才是“社会化营销”与“公共关系打造”,然而现在这个排次肯定有了变化。突出企业与品牌的社会属性尤为重要,“品牌需要明确,做营销是企业在消费市场停滞下的自救,同时也是贡献品牌社会价值,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一种方式。”有品牌专家的观点是,“在营销中,品牌应弱化产品卖点,洞察大众需求,展现更多同理心……从而建立起与消费群体乃至更多人直接的正向联系。”
  疫情期间消费者心理有着巨大的转变,这考验着企业与品牌对消费者所发生的变化的洞察能力。带有社会责任的营销方式和营销内容有意义且易被接受,品牌所呈现出的承担社会责任、传递正能量的形象,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品牌好感度。这种好感度的深层价值在于,会转化为消费者对品牌的美誉度与忠诚度,是品牌下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优质品牌的前景总会被看好,即便因为种种客观原因一时损失惨重、坠入谷底,但优质品牌不会因此而贬值,资本的关注与注入只是时间和洽谈的问题。
  疫情是一场无声之战,所有个体和组织都在经历世间冷暖。疫情是全社会的危难时刻,那些挺身而出的企业正深深印在每一位消费者的心中,阿里巴巴、京东、顺丰、华为、五菱、比亚迪、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粮……国产品牌以各种方式展现了担当与社会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全民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以爱国心与专业能力回馈社会。还有很多企业在特殊时刻策划并实施了力所能及的公益项目,在塑造公益形象的同时也适度展示了自己的品牌服务、产品优势。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疫情虽然给企业带来很多经营上的困难,但是企业一定要站在战略高度上,更多去考虑疫情过后自身的发展问题。参与抗击疫情对于体现社会责任,提升社会价值、品牌价值、消费者的认知度都有非常好的作用。”
  眼光长远的企业不会只关注增长和流量,而是会夯实品牌力与社会责任,真正成为让消费者欣然接受、持续喜爱的国民品牌。
其他文献
经营主体高度分散、产业化不够、金融支持缺失、信息化应用程度不足等因素所导致的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不足、市场敏锐度欠缺,让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减缓,对此,近年来农业从业者普遍确立了“以数字化为支撑,以技术为驱动”的发展策略,农业科技应用成为投资热点,“技数化”风潮渐起,期间,区块链技术正迎来爆发期。  古老产业叠加新锐技术  今年2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提出,“促进互联网、
期刊
从人员流动动态大数据预测趋势,到同城人员查询;从智能外呼平台助力社区筛查,到口罩预约和智能问诊……疫情期间,互联网、大数据在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一系列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战“疫”期间,如何利用好相关技术积极作为?成都佳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佳缘科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让防“疫”抗“疫”更有序有力。  科技企业是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佳缘科技拥有国内领先的综治中心时空大
期刊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员工复工返岗,办公场所成为当下的防疫主战场,企业对于写字楼的租赁需求在短期内更加谨慎,在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的同时,写字楼市场面临“健康”转型,楼宇经济业态迎来调整机遇。  市场趋势需再度把握  近年来持续承压的一二线城市办公楼市场面对疫情冲击该如何应对?目前,业界普遍认为,虽然“写字楼的空置率预计进一步攀升,租金将持续下滑”,但疫情之于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写字楼市场的影响应是暂时
期刊
一場新冠肺炎疫情,按下了经济运行的“暂停键”,也让很多企业意识到:当产业上下游协同、零配件适配、物流运输等平衡被不可抗因素打破时,身边的产业生态圈就是那根“救命稻草”。这正是成都一直以来推动构建的城市比较优势,亦是为城市“满血复活”并进而按下“快进键”的“先手棋”。  3月13日,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及园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解决企业复工复产中的现实问题,同时化危为机,加快产业生态圈建
期刊
“民以食为天”,疫情冲击下的食品饮料行业究竟表现如何?该行业的企业与品牌在力证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之后,如何面对下半场的发展问题?相当部分的企业在错失传统旺季之后,力图在如期而来的暖春中好好表现。  旺季春节突遇寒冬  1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过视频会议启动“保质量、保价格、保供应”系列行动,多个食品行业相关协会迅速发出倡议,呼吁企业采取积极措施,确保业务稳定运营,积极响应“三保”系列行动,
期刊
2019年,四川省信创集约化保障中心(以下简称四川信创中心)组建,由省经信厅指导开展工作,同年12月,载体公司四川省自主可控电子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省主要领导见证下,引领行业伙伴共同落地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占地五千余平米,建设多技术路线的省技术适配基地、人才培养认证基地、省集中运维管理中心和企业服务中心。  作为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动自主可控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抓手平台,四川信创中心承载着全省产业生
期刊
疫情期间,中国企业的成功“跨界”之举引发关注,不止制造业企业“跨界”转产抗疫物资,其他领域企业也迈出本身所属领域各出奇招,为抗疫尽心尽力。  需要什么,就造什么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這是仅用三天就打通全产业链完成口罩生产的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给全国人民的承诺,从短时间内联动供应商和经销商,快速完成无尘车间的改造和生产线调试,第一批防护口罩于2月13日下线至今,其口罩日产量从5
期刊
当下,“报复性消费”已成为一个时髦热词,被寄予厚望。随着抗“疫”进入下半程,市场形势开始好转,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渴盼着各路消费都畅快迎来一段红火期,消费者好好补偿一下压抑许久的需求,经营者好好挽回一下疫情期间的惨重损失。然而,这种带有鲜明“补偿性消费”意图的情景究竟何时兑现、如何兑现着实存疑。值得重视的是,倡导多年的理性消费,其实一直都在路上。  如何提振消费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不必多
期刊
疫情带来的冲击让整个文娱领域被迫大洗牌,“赚快钱”时代或将一去不返,原本多面出击但发展未达预期的线上娱乐骤然火爆,优秀IP和优质内容以及头部企业更凭此成为市场宠儿,但这究竟是一时之选还是从此成为该领域主流模式,颇有争议。  新红利新机遇  互联网高速发展,用户总量虽已渐至天花板,但巨大的流量池并没有在所有细分领域都被充分挖掘,可观价值并未完全兑现,“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的观点反而刺激各方拓展新思路
期刊
借助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充电桩市场建设提速,形成多个投资风口;在成都发力新基建的四张网里,“智慧能源网”建设已步入正轨;成都氢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正着力做大做强;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浪潮里,成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表现值得期待。  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变革时期,成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进入从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关于未来产业发展的问题受到了更多关注。  5月22日,TrendBank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