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文明应当在开放中交流,在互鉴中发展。5月22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圆满落下帷幕,一批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务实举措和合作成果也随之形成。这场由亚洲47个国家共同奉献的文明交流盛宴,不但创造出更多共赢机遇,而且也提醒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如何推进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中华文明蕴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
中华文明在精神层面推崇天人合一、包容并蓄、和而不同、天下文明,这些重要原则推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奠定了重要人文基础。《礼记·中庸》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意指宇宙和大自然法则中的包容精神与和合之道。孔子奠定了以“仁学”为核心的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精神世界观。先秦道家以“容乃公”理念,统合春秋战国各流派,提出“内圣外王”的中华政治文化理想。这些思想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天下文明”和“天下为公”的精神境界。我们的先人历来对不同文化强调“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主张因俗而治、和而不同。许多外来宗教和文化,在中国发展的各历史阶段都曾有过兴盛时期,但也都在中华民族大熔炉中逐渐中国化,成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五方之民”交流互动创造的历史,又产生了“五方之民”交融包容的丰富多彩的文化。
现在,我们在推进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既要努力挖掘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应夯实包容并蓄、和而不同的人文基础,与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不同社会制度平等相待、和平共处,深化合作、有序竞争。天下为公、立己达人,这是中国作为亚洲和世界大国的责任和情怀。
文明交流互鉴是亚洲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基石
亚洲文明光辉灿烂,数千年来,滋养了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地区、印度河-恒河地区和黄河-长江地区等世界文明的重要区域。在这些地区,璀璨的文明在历史的不同时代交相辉映,产生了许多影响世界文明走向的文学作品和重大发明创造,是世界三分之二人口的精神家园。
近代以来,亚洲古老文明国家先后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二战结束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印度独立运动、阿拉伯解放运动、东南亚国家独立运动,以及新中国、朝鲜、越南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使亚洲文明曙光重现。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亚洲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亚太地区成为举世瞩目的增长区域。20世纪70年代末迄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和印度经济发展加速,亚太经济活力进一步释放。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18年亚太地区GDP总量达30.12万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35.5%。亚洲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出现了上海合作组织、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等一系列多边机制,在这个进程中,亚洲古老灿烂的文明更加耀眼。
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指出,亚洲人民期待和平安宁、共同繁荣、开放融通的亚洲。他希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并提出四点主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不仅代表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心声,更为以亚洲文明支撑命运共同体建设指明了方向。
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
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在历史长河中,人类社会从蛮荒时代进入文明时代,在不同地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文明圈并相互影响,共同推进社会进步。近代以来,西方文明依托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而快速崛起,又以堅船利炮压制世界其他文明发展,但这并不能证明西方文明优于其他文明。事实上,纵观世界历史,西方文明之间的战争占据了其自身发展的主要时段。
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各国代表高度重视维护文明多样性问题,特别是对“文明冲突论”沉渣泛起表示忧虑。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表示,国际上有些人鼓噪所谓“文明冲突论”是错误的。事实上,真正的文明之间不应也不会发生冲突对抗。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国家大肆鼓吹世界是“国家、非政府行为体和商业集团为取得竞争优势的争斗之地”,不存在“全球共同体”。最近,西方国家的一些人再次抛出“文明冲突论”,声称中国是他们“首次遇到非白人的大国竞争对手”。
1993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以“文明冲突”解构冷战后国际秩序,将世界划分为不同文明圈,预计未来世界的冲突将在不同文明之间发生。现在,某些西方国家以“文明冲突论”解构国际关系,并把中国发展模式提到全球竞争高度,摆出了势不两立的架势,可见其冷战思维已发展到危险的临界点。参加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代表对“文明冲突论”提出了广泛批评,再次向世界表明,保持文明多样性是全球化发展的落脚点,没有哪种文明有权宣称代表道义制高点,文明间的互学互鉴将与人类进步伴随始终。
中国与各国共谋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真实体现了中华文明包容并蓄、天下为公、立己达人的人文精神。为此,我们应认真思考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和路径。
一是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进程中,突出重点,深耕细作,以和平发展为目标,以“一带一路”倡议为抓手,通过平等对话,求同存异,使中国成为连通欧亚大陆和印太两洋的建设者、贡献者、维护者,与不同文明、不同宗教背景的国家和地区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
二是与亚洲不同文明深入交流互鉴,注重以文化交流为载体,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亚洲和“一带一路”沿线,促进亚洲文化融合。主动引入亚洲和世界有代表性的文化项目,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外来文化之美,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
三是加速推进亚洲合作步伐。在东北亚,着力推进经济合作进程,包括中日韩自贸区建设和东北亚经济圈建设等;在东南亚,加速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进程,稳固亚太自由贸易体制;认真探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第三方高质量合作进程,努力使相关国家以适当方式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着力打造数字“一带一路”建设平台,使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技术等成为实现“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方向,进而使亚洲真正成为连接印太两洋,和平、合作、安全、繁荣的命运共同体。